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朝鲜后期对《读礼通考》的接受及其影响
1
作者
朴钟天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2期88-96,205,共10页
清朝徐乾学(1631—1694)的《读礼通考》对朝鲜后期的礼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读礼通考》很好地体现了清初考证学的"博学"特性,具有内容丰富、体例详实的优点。这些优点补充完善了以《朱子家礼》为中心追求实用性、探求古...
清朝徐乾学(1631—1694)的《读礼通考》对朝鲜后期的礼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读礼通考》很好地体现了清初考证学的"博学"特性,具有内容丰富、体例详实的优点。这些优点补充完善了以《朱子家礼》为中心追求实用性、探求古礼理想的朝鲜礼学。《读礼通考》可以称得上是考证和研究礼经、历代礼制、古今诸儒礼说的参考资料集,它也因此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朝鲜后期对《读礼通考》的接受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地接受情况:主要在合理批判朝鲜后期风水地理弊端中体现出来;另一类是批判地接受情况:朝鲜后期性理学者尹凤九(1681—1767)与实学者丁若镛(1762—1836)批判地接受了《读礼通考》的基本观点。特别是丁若镛,他不仅通过研究《读礼通考》接受了其基本观点,而且继承了其方法,汲取了《读礼通考》的"博学"精神。朝鲜后期,清初礼学的"博学"和朝鲜礼学的"循约"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礼通考》
礼学
实学
风水
地理
(
堪舆
)
丧礼
原文传递
题名
朝鲜后期对《读礼通考》的接受及其影响
1
作者
朴钟天
机构
韩国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2期88-96,205,共10页
文摘
清朝徐乾学(1631—1694)的《读礼通考》对朝鲜后期的礼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读礼通考》很好地体现了清初考证学的"博学"特性,具有内容丰富、体例详实的优点。这些优点补充完善了以《朱子家礼》为中心追求实用性、探求古礼理想的朝鲜礼学。《读礼通考》可以称得上是考证和研究礼经、历代礼制、古今诸儒礼说的参考资料集,它也因此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朝鲜后期对《读礼通考》的接受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地接受情况:主要在合理批判朝鲜后期风水地理弊端中体现出来;另一类是批判地接受情况:朝鲜后期性理学者尹凤九(1681—1767)与实学者丁若镛(1762—1836)批判地接受了《读礼通考》的基本观点。特别是丁若镛,他不仅通过研究《读礼通考》接受了其基本观点,而且继承了其方法,汲取了《读礼通考》的"博学"精神。朝鲜后期,清初礼学的"博学"和朝鲜礼学的"循约"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关键词
《读礼通考》
礼学
实学
风水
地理
(
堪舆
)
丧礼
Keywords
Du-Li-tong-kao
ritual studies
practical learning
fengshui
funeral rites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朝鲜后期对《读礼通考》的接受及其影响
朴钟天
《国际汉学》
CSSCI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