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方 李祖光 +1 位作者 张文开 汪榕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4-91,共8页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主要是在强劲的NE向向岸盛行风的作用下,潮间带沙向陆地运移、堆积而成的。风成沙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多为近对称,峰态窄到很窄。风成沙的搬运方式单一,沉积物中跳跃组分占绝对优势。由于沙源、岸线方...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主要是在强劲的NE向向岸盛行风的作用下,潮间带沙向陆地运移、堆积而成的。风成沙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多为近对称,峰态窄到很窄。风成沙的搬运方式单一,沉积物中跳跃组分占绝对优势。由于沙源、岸线方向、发育阶段、原始地形、植被条件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程度、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该区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在不同岸段及不同相带内均有一定差异。这些具有不同粒度特征的风成沙是海岸风沙沉积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粒度分布 海岸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全新世风沙沉积物的石英单测片蓝光释光测年和风沙活动年代学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华 卢演俦 尹金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4,共8页
通过科尔沁沙地内部甘旗卡固定一半固定沙丘地带五个处于不同微地貌的全新世古风沙沉积地层剖面的观测和取样,对25个沙丘砂、古土壤和相关沼泽沉积物样品采用粗颗粒石英单测片蓝光释光测年技术和程序进行沉积年龄测定,并对5个沼泽沉积... 通过科尔沁沙地内部甘旗卡固定一半固定沙丘地带五个处于不同微地貌的全新世古风沙沉积地层剖面的观测和取样,对25个沙丘砂、古土壤和相关沼泽沉积物样品采用粗颗粒石英单测片蓝光释光测年技术和程序进行沉积年龄测定,并对5个沼泽沉积物和古土壤样品进行有机碳14C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全新世沙丘活动的年代学框架,即在10-7.5 ka B.P期间沙丘由活动转为固定;约7.5 kaB.P至约(2.0±0.2)ka B.P.期间沙丘广泛发育草原或疏林草原土壤;从约(2.0±0.2)ka B.P以来沙丘又重新进入活动或半活动状态, 并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全新世风沙沉积物 石英单测片释光测年
下载PDF
不同林草治沙模式对盐碱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张瑜 徐子棋 +5 位作者 陈光明 张志军 杨献坤 崔斌 王大中 芦贵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盐碱沙地不同林草措施的防风固沙效果,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模式1)和樟子松+蒙桑(Morus mongolica)+沙打旺(模式2)两种治沙模式为研究...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盐碱沙地不同林草措施的防风固沙效果,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模式1)和樟子松+蒙桑(Morus mongolica)+沙打旺(模式2)两种治沙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试验,分析其植被恢复状况和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模式1和模式2的乔灌草生长状况良好,第4年木本存活率达到74.0%~88.0%,总覆盖度分别达到86.6%和76.5%,具有较好的植被改善作用;(2)模式1、模式2均能够改变沉积物粒度特征,减少黏粒、粉粒、极细砂的风蚀量,且模式1的作用优于模式2;(3)该区域1.17~<157.90μm为环境敏感细组分,157.90~<630.50μm为环境敏感粗组分;(4)两种林草治沙模式均能够显著改变盐碱沙地下垫面风动力条件,削弱风蚀作用,使风蚀带走的细组分减少,且模式1的改善效果优于模式2。综上,模式1和模式2均对吉林省西部风蚀沉积特征有显著影响,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益,适宜在半干旱区沙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治沙模式 樟子松 沙棘 蒙桑 风沙沉积物 粒度特征 盐碱沙地 吉林省
下载PDF
河西走廊酒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4
作者 郭雪阳 杨林海 +2 位作者 程良清 胡光印 胡菁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0,共14页
酒东沙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绿洲和酒泉绿洲之间,其风沙环境的变化对周边的人类活动至关重要。与其他沙区相比,该沙地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对酒东沙地表层风沙沉积物的粒度、化学元素和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环境指示意义... 酒东沙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绿洲和酒泉绿洲之间,其风沙环境的变化对周边的人类活动至关重要。与其他沙区相比,该沙地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对酒东沙地表层风沙沉积物的粒度、化学元素和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酒东沙地表层风沙沉积物平均粒径218~308μm,以中沙和细沙为主,分选性良好,偏度近对称,峰度中等;沉积物粒径总体上由北向南逐渐变细;在近东西向的两条断面上,位于沙地腹地的表层风沙沉积物自西向东逐渐变细,而沙地南缘则呈现相反的规律;酒东沙地表层风沙沉积物中跃移组分含量最高,其次为短距离悬移组分、蠕移组分和长距离悬移组分。常量元素以SiO_(2)为主,CaO和MgO含量存在顺主导风向减少的规律;微量元素除Cr、Ni和Co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外,其余元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矿物以硬矿物石英和长石为主,其次是白云石,其他矿物含量极少;矿物成分成熟度指数Q/TF较低。酒东沙地表层风沙沉积物处于基本未受或遭受了较弱的化学风化的初期,以物理风化过程为主,推测其形成于干冷、弱化学风化和弱成壤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粒度 元素 矿物 酒东沙地
原文传递
三江源区风沙沉积物的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艳富 王兆印 +1 位作者 余国安 王春振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三江源区广泛分布着高寒风沙沉积物。野外调查和测验分析了20处风沙沉积物及15处水力侵蚀沉积物的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并整理了21个国内外活动沙丘和63个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沉积物的颗粒级配。研究结果表明:风沙沉积物具有均匀的粒径分... 三江源区广泛分布着高寒风沙沉积物。野外调查和测验分析了20处风沙沉积物及15处水力侵蚀沉积物的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并整理了21个国内外活动沙丘和63个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沉积物的颗粒级配。研究结果表明:风沙沉积物具有均匀的粒径分布和相对固定的粒径大小,完全区别于其他沉积物。活动沙丘演变为固定风沙土的过程中粘土矿物和腐殖质增加:固定风沙土的粘土矿物含量可达到活动沙丘的2倍,而半固定风沙土局于两者之间,固定风沙土的腐殖质含量可达到活动沙丘的3倍左右。粘土矿物和腐殖质的增加导致沙丘表层颗粒细化,固定风沙土的细颗粒含量可达到活动沙丘的2倍左右,分选系数增加近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沙漠化 风沙沉积物 颗粒组成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风沙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爽 夏敦胜 +1 位作者 靳鹤龄 李冠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342,共9页
选取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北缘的六户屯剖面风沙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磁学特征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六户屯剖面磁性矿物含量较少,磁学性质主要受亚铁磁性磁铁矿控制,并含有少量赤铁矿和针铁矿,磁性矿物粒度较细,以稳定单畴和超顺磁... 选取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北缘的六户屯剖面风沙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磁学特征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六户屯剖面磁性矿物含量较少,磁学性质主要受亚铁磁性磁铁矿控制,并含有少量赤铁矿和针铁矿,磁性矿物粒度较细,以稳定单畴和超顺磁颗粒为主。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粒度分布受风力大小与成壤强度的影响,单畴颗粒相对含量随风力的增强而增加,随土壤发育程度的增强而减少,χARM/χlf和χARM/SIRM可以指示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六户屯剖面磁性矿物粒度主要受冬季风强度及其动力分选作用的控制,磁性矿物粒度与沉积物总体粒度呈反相关;但在某些层位,夏季风影响下的成土过程对其改造作用不容忽视。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超顺磁颗粒是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因素,单畴颗粒对土壤发育适宜期磁化率的增加贡献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环境磁学 粒度 古环境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植被沙丘表面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倩 毛东雷 +3 位作者 赵枫 叶茂 王雪梅 来风兵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2,共7页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沙丘表层风沙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荒漠植被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胡杨、骆驼刺、柽柳、花花柴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粒级组成均以极细砂(57.20%-60.37%)为主,其...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沙丘表层风沙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荒漠植被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胡杨、骆驼刺、柽柳、花花柴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粒级组成均以极细砂(57.20%-60.37%)为主,其次为极粗粉砂(18.47%-21.34%)和细砂(16.56%-19.03%),骆驼刺灌丛沙堆表面整体风沙沉积物平均粒径最细(84.06μm),胡杨沙堆表面整体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88.88μm)。四种植被沙堆表面沙物质的分选性总体上在中等-较好水平,分选系数介于1.44-2.02之间,胡杨沙堆表层沙物质的偏度值在顶部附近属于极负偏,骆驼刺、柽柳、花花柴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均为负偏。峰度值介于0.95-1.51之间,胡杨沙堆顶部附近及骆驼刺沙堆表层沙物质主要属于窄峰态,柽柳、花花柴沙堆表面沙物质属于中等峰态。沙物质平均粒径与偏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沙物质的分选系数与峰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沉积物粒度特征空间差异主要受物源、植被高度、冠型、疏透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粒度特征 植被类型 绿洲-沙漠过渡带 策勒
原文传递
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无偏估计及其在长乐海岸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锐 雷怀彦 +3 位作者 刘建辉 官宝聪 黄磊 林炳煌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10期33-36,共4页
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对粒度参数进行无偏估计,使之较以往参数估计更符合无系统误差的这一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并用这一方法对长乐东部海岸的风沙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乐海岸风沙沉积物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为近对称,... 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对粒度参数进行无偏估计,使之较以往参数估计更符合无系统误差的这一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并用这一方法对长乐东部海岸的风沙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乐海岸风沙沉积物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为近对称,峰态很窄等特征,说明研究区域海岸风沙的搬运风动力主要为NE向、而且动力强度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无偏估计 粒度分析 海岸风沙沉积物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强度对风沙通量和沉积物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永强 李治国 +3 位作者 董智 王忠武 屈志强 韩国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3-1014,共12页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在放牧11年的样地布设BSNE集沙仪,通过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4个采样期对短花针茅草原放牧强度与风沙通量的定量关系及风蚀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对风沙通量有...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在放牧11年的样地布设BSNE集沙仪,通过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4个采样期对短花针茅草原放牧强度与风沙通量的定量关系及风蚀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对风沙通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放牧强度增强,风沙通量逐渐增加;风沙通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存在季节差异,生长季的日平均风沙通量小于非生长季,且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间风沙通量差异较大,其中重度放牧区风沙通量是对照区的5倍,而非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间风沙通量差异较小,重度放牧区是对照区的1.7倍;(2)生长季不同高度风沙通量的自然对数和垂直高度之间存在较好的二项式拟合结果,而非生长季风沙通量的垂直分布没有明显规律;放牧强度间通量的垂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0–50 cm高度;在同样高度,放牧强度大,垂直通量也大;(3)风蚀沉积物中粒径≤250μm颗粒富集度随垂直高度变化而变化;风沙沉积物中,≤250μm的颗粒占沉积物总量的85%以上,沉积物中粒径≤50μm的颗粒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且随垂直高度增加富集比逐渐增加;粒径为125–250μm和50–125μm的颗粒表现为随垂直高度增加富集比降低的趋势,且125–250μm粒径的富集比显著小于50–125μm颗粒的富集比;荒漠草原放牧强度对风沙通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放牧强度越大,风蚀越重,风蚀作用强化了重度放牧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风蚀 风沙沉积物 风沙通量 荒漠草原
原文传递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与回涡沙丘的粒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毛东雷 吴云霞 +1 位作者 蔡富艳 王雪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丛沙堆表面风沙物质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底经迎风坡中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又从灌丛沙堆顶部至背风坡中部、背风坡底、侧翼逐渐变粗。从迎风坡底至顶部,表面沙分选性逐渐变差,从顶部到侧翼分选性逐渐变好。在灌丛沙堆与上风向回涡沙丘表面,自灌丛沙堆迎风坡坡底至灌丛沙堆侧翼,沙颗粒平均粒径呈现先变细后变粗的趋势,回涡沙丘表面沙颗粒平均粒径最粗,沙粒属于中等-较好分选性,灌丛沙堆顶部、灌丛沙堆背风坡、灌丛沙堆侧翼表面沙颗粒的分选性稍差于其余7个地貌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粒度特征 灌丛沙堆 回涡沙丘 绿洲-沙漠过渡带 策勒
下载PDF
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机械防沙体系内风沙沉积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世杰 李生宇 +2 位作者 徐新文 罗小刚 邢文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对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沿线机械防沙体系内外地表风沙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运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以流沙区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沙漠公路机械防沙体系中阻沙区和固沙区内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发现:(1)从流沙区到阻沙区,再到固沙... 对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沿线机械防沙体系内外地表风沙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运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以流沙区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沙漠公路机械防沙体系中阻沙区和固沙区内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发现:(1)从流沙区到阻沙区,再到固沙区,风沙沉积物的粗砂、中砂含量逐渐降低,极细砂、粉砂含量逐渐增加,阻沙区内风沙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减小了31.0%,固沙区内风沙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减小了47.2%。(2)流沙区、阻沙区和固沙区内蠕-跃截点的平均值分别为1.296Φ、1.647Φ、2.188Φ,跃-悬截点的平均值分别为3.893Φ、4.089Φ、4.292Φ,各运动组分的截点均向细端偏移,并且各运动组分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阻沙区和固沙区内蠕移组分含量分别降低了2.378%、5.837%,悬移组分含量分别增加了4.26%、4.294%。(3)固沙区沙粒的分选性最好,偏度SK的平均值为-0.059,表现为近对称,峰态KG为0.939-0.987,表现为中等峰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和公路 防沙体系 风沙沉积物 粒度
原文传递
福建长乐东部海岸沙丘发育成因及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建辉 郭占荣 《福建地质》 2006年第4期185-191,共7页
通过对长乐东部沿海海岸沙丘的形成及其发育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风况、沙源和地形空间是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的基本条件。另外,根据沙丘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地貌特点等,对该地区的海岸沙丘分布形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阐述。
关键词 海岸沙丘 发育成因 空间分布 风沙沉积物
下载PDF
新疆策勒沙漠与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2
13
作者 苏松领 毛东雷 +3 位作者 蔡富艳 曹永香 开买尔古丽·阿不来提 王雪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132,共9页
不同下垫面对同种类型的沙丘的表面风沙沉积物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新疆策勒沙漠与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不同地貌部位表面沙物质的粒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下垫面形成的相同的沙丘类型而导致沙丘的粒度特征存在的空间差异... 不同下垫面对同种类型的沙丘的表面风沙沉积物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新疆策勒沙漠与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不同地貌部位表面沙物质的粒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下垫面形成的相同的沙丘类型而导致沙丘的粒度特征存在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沙漠新月形沙丘比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的平均粒径更细,分选性较好,偏度更趋于粗偏,峰态更趋于宽峰态。沙漠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主要由极细沙、细沙、极粗粉沙组成,百分含量分别为58.67%、20.23%、16.83%,其侧翼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约为118.99μm,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主要由中沙、细沙、极细沙、极粗粉沙、粗沙组成,百分含量分别为26.53%、26.43%、26.36%、9.58%、9.14%,其顶部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约为291.48μm。沙漠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分选系数介于1.45-1.73之间,属于中等-较好分选性,偏度值介于-0.03-0.07之间,主要表现为对称,峰态值介于0.96-1.01之间,属于常峰态,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分选系数介于1.99-2.44之间,主要属于较差分选性,偏度值介于-0.32-0.04之间,主要表现为对称-细偏,峰态值介于0.76-1.15之间,主要表现为常-较窄峰态。沙漠新月形沙丘的形成环境是风成沉积环境,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的形成环境是风成沉积环境、河流冲积(洪积)环境。策勒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由粗到细依次为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沙漠新月形沙丘、回涡沙丘、灌丛沙堆。沙源、地形、风动力条件、沙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策勒沙漠与砾质戈壁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粒度特征产生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新月形沙丘 风沙沉积物 沙漠 砾质戈壁 策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