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98
1
作者 严恩萍 林辉 +1 位作者 党永峰 夏朝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007-5020,共14页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分析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有助于揭示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以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的MODIS02B产品为数据源,通过数据处理获得2000—2012年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数据集,...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分析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有助于揭示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以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的MODIS02B产品为数据源,通过数据处理获得2000—2012年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标准差、Hurst指数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近13年来,治理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R2=0.70),2012年NDVI值达最大值0.324,比2000年增加了135.62%。但增加速率和幅度各异:北部干旱区(Bbghq)增加速度最快,浑善达克区(Hsdkq)次之,农牧交错区(Nmjcq)植被变化相对稳定。(2)工程区地表植被覆盖改善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其中得到改善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10)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94.31%;Hurst指数分析表明,工程区植被变化整体呈中强持续性特征,面积合计约占64.48%;综合分析表明,工程区植被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特别是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值得关注,二者合计占35.27%。(3)人类活动是京津风沙地区植被覆盖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自然因素中,降水是控制工程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变化的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艳丽 孙艳玲 +1 位作者 王中良 康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47-53,共7页
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区1982—2011年的GIMMS/NDVI3g数据集,对治理区植被变化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变化方面,2001—2011年间研究区植被整体上呈增加趋势,4大分区植被增速存在区域差异;(2)NDVI变... 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区1982—2011年的GIMMS/NDVI3g数据集,对治理区植被变化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变化方面,2001—2011年间研究区植被整体上呈增加趋势,4大分区植被增速存在区域差异;(2)NDVI变化的可持续性方面,2001—2011年间整个研究区植被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长期持续性特征,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自2000年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治理区植被明显恢复,一期工程成效显著,但局部地区植被仍在持续减少,因此有必要进行二期工程以巩固和提高一期工程的成果,进一步改善环境;(3)NDVI变化趋势的未来持续时间方面,整个治理区植被的未来变化状况不容乐观,4大分区中农牧交错带沙化土地治理区植被的未来发展趋势优于其他3个治理区,工程治理效果也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恢复 变化趋势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基于规划目标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效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麟 吴丹 孙朝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3-1932,共10页
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2003年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基于工程规划目标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效应,结果表明:(1)草地和林地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组成,分别占... 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2003年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基于工程规划目标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效应,结果表明:(1)草地和林地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组成,分别占治理区面积的57.3%和9.7%,而风沙策源地的耕地和沙地分别占17.2%和6.4%。(2)2003—2017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草地、耕地、沙地面积减少,而林地和其他类型面积增加。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了2.3%,其中林地提高了4.3%,草地提高了2.4%。(3)沙尘天气发生的春季,治理区土壤风蚀量减少了54%。在防风固沙服务总量的贡献中,草地和沙地贡献了71%。因此,草地和沙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对治理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提高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4)除治理区植被有所恢复外,由于气候整体变暖,近15年风场强度有所减弱,特别是沙尘天气易发生的春季风场强度减弱近45%,也是影响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风蚀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工程规划目标 生态保护与修复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森林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袁金国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9-481,共3页
河北围场县处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森林成为京津抵御沙尘暴侵袭的绿色屏障。对该县LandsatTM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 ,分别利用标准差植被指数 (NDVI)和非监督分类提取出 1987年和 2 0 0 0年森林分布 ,结果表明 :1987~ 2 0 0 0年林地总体... 河北围场县处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森林成为京津抵御沙尘暴侵袭的绿色屏障。对该县LandsatTM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 ,分别利用标准差植被指数 (NDVI)和非监督分类提取出 1987年和 2 0 0 0年森林分布 ,结果表明 :1987~ 2 0 0 0年林地总体上减少但变幅不大 ,减少的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御道口牧场沙化较严重的地区 ;增加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的坝下冀北山地。同时 ,对森林变化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森林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变化 遥感动态监测 生态效应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下载PDF
晋西北风沙源治理区柠条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革新 武秀娟 奥小平 《科技和产业》 2015年第6期129-132,共4页
以晋西北风沙源治理区五寨县柠条解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柠条枝径、枝高的最优生长模型,并用实测数据绘制枝径、枝高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风沙源治理区柠条枝径以韦布尔模型为最优,枝高... 以晋西北风沙源治理区五寨县柠条解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柠条枝径、枝高的最优生长模型,并用实测数据绘制枝径、枝高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风沙源治理区柠条枝径以韦布尔模型为最优,枝高以坎派兹模型为最优,3a<树龄<8a时,柠条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枝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在8a时增加迅速,枝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均较枝径提早,分别出现在4a和6a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生长分析 生长模型 风沙源治理区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滑永春 彭道黎 陈鹏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0-215,共6页
以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程度划分,得出2000年、2004年、2008年荒漠化等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不同等级荒漠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 以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程度划分,得出2000年、2004年、2008年荒漠化等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不同等级荒漠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荒漠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荒漠化转移方向主要为严重荒漠化→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 荒漠化 MODIS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基于GIS对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治理区参数化划定应用分析
7
作者 刘文丽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2期49-52,共4页
高原风沙源区域的生态与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及较强的动态性。该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区划定的精准性与科学性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同市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项目为例,基于GIS技术,采用参数化空间信息叠加分... 高原风沙源区域的生态与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及较强的动态性。该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区划定的精准性与科学性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同市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项目为例,基于GIS技术,采用参数化空间信息叠加分析提取划定。在此基础上甄别、剔除不符合“双重”工程要求的区域,得到符合的用地区域,并运用划定结果对治理区精准布局。该方法的应用可提升治理区划定的精准性及科学性,以期为今后的工程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源治理区 GIS技术 参数化 精准划定 晋北地区
原文传递
京津风沙源区崇礼县草地类型及草地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敏云 谢帆 +4 位作者 李艳琴 郭明 李运起 梁剑芳 敖特根白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6,共5页
基于298个样地、894个描述及测产样方5、960个点测样方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河北省崇礼县天然草地的植物物区系特征和群落特征。将本区天然草地资源划分为3个草地类、5个草地组、11草地类型,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的优势... 基于298个样地、894个描述及测产样方5、960个点测样方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河北省崇礼县天然草地的植物物区系特征和群落特征。将本区天然草地资源划分为3个草地类、5个草地组、11草地类型,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的优势种、主要伴生种、草地盖度和产量等群落特征与草地退化现状,并据此提出了草地保护利用和改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河北省 崇礼县 天然草地 草地类型 草地退化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应评估 被引量:28
9
作者 吴丹 巩国丽 +1 位作者 邵全琴 曹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23,共7页
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和服务功能分析了一期治理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占全区面积的63.29%,十年间林地面积增加了0.22万km^2,草地面积减少了0.17万km^2;2)工程区十年间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好转态势,植... 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和服务功能分析了一期治理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占全区面积的63.29%,十年间林地面积增加了0.22万km^2,草地面积减少了0.17万km^2;2)工程区十年间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好转态势,植被覆盖度转差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19.36%;3)工程区土壤风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十年间土壤风蚀量总体呈现下降态势,荒漠草原亚区下降最为明显,倾斜率为-3.15t·hm^(-2)·a^(-1)。京津风沙源区整体生态状况趋于好转,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对于恢复自然植被和提升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植被覆盖度 土壤风蚀量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今年退牧还草六千多万亩
10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3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 退牧还草工作 工程面积 风沙源治理区
下载PDF
内蒙古抒写“绿进沙退”的时代画卷
11
作者 马秀梅 《内蒙古林业》 2019年第7期26-28,共3页
内蒙古的地图形状有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这只'雄鹰'的飞翔姿态正是草原人民豪情壮志的真实写照。在'雄鹰'的身体表面,镶嵌着大小不同的点状区域,这就是分布在全区各地的广大沙区,这里有广阔无垠的巴丹吉林... 内蒙古的地图形状有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这只'雄鹰'的飞翔姿态正是草原人民豪情壮志的真实写照。在'雄鹰'的身体表面,镶嵌着大小不同的点状区域,这就是分布在全区各地的广大沙区,这里有广阔无垠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巴音温都尔沙漠,有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乌珠穆沁沙地,还有阴山北麓大面积的严重风蚀沙化土地。多年来,在漫漫的荒漠化防治道路上,内蒙古以草原人民的雄心,抒写了'绿进沙退'的时代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盟 沙漠边缘 呼伦贝尔沙地 内蒙古 沙化土地面积 毛乌素沙地 乌兰布和沙漠 科尔沁沙地 防沙治沙 综合治理措施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阿拉善荒漠 浑善达克沙地 库布其沙漠
下载PDF
Chang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fter Cropland Afforestation in ′Beijing-Tianjin Sandstorm Source Control′ Program Area in China 被引量:6
12
作者 ZENG Xinhua ZHANG Wanjun +6 位作者 LIU Xiuping CAO Jiansheng SHEN Huitao ZHAO Xin ZHANG Nan-nan BAI Yuru Yi M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Land use change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variation and global carbon balanc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C are always variable. In this study, using a serie... Land use change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variation and global carbon balanc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C are always variable. In this study, using a series of paired-field experiments, we estimated the effects of revegetation typ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SOC stock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after replacement of cropland with poplar (Populus tomentosa) and korshinsk peashrub (Caragana korshinskt'i) in three climate regions (Chifeng City, Fengning City and Datong City of the 'Beijing-Tianjin Sandstorm Source Control' (BTSSC) program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 sequestration rate ranges from 0.15 Mg/(ha-yr) to 3.76 Mg/(ha-yr) in the soil layer of 0-100 cm in early stage after cropland afforestation in the BTSSC program area. The SOC accumulation rates are the highest in Fengning for both the two vegetation types. Compared to C. korshinskii, P tomentosa has greater effects on SOC accumulation in the three climate regions, but significantly greater effect only appears in Datong. The SOC density increases by 20%-111% and 15%-59% for P. tomentosa and 9%-63% and 0-73% for C. korshinskii in the 0-20 cm and 20-100 cm soil layer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ropland afforestation not only affects SOC stock in the topsoil, but also has some effects on subsoil carb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cropland afforestation on SOC accumulation varied with climate regions and revegetation types. Considering the large area of revegetation and relatively high SOC accumulation rate, SOC sequestration in the BTSSC program should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decrease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ropland afforestation soil profile carbon sequestration Beijing-Tianjin Sandstorm SourceControl progr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