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洞湍流度对飞行器模型大攻角试验结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存儒 屠兴 +1 位作者 吴军强 王元靖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9期32-36,共5页
简要地阐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的湍流度对飞行器模型(A和B飞机简化模型)在大迎角时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情况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的湍流度为:0.02%,0.10%和0.33%。实验结果表明,当迎角小于20°... 简要地阐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的湍流度对飞行器模型(A和B飞机简化模型)在大迎角时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情况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的湍流度为:0.02%,0.10%和0.33%。实验结果表明,当迎角小于20°时,湍流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但当迎角大于20°时,湍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不同模型,影响的量是不同的。例如,对B飞机模型,当湍流度自0.02%变化到0.33%时,对升力系数的影响可达到0.20%以上。这表明,国内生产性风洞规定的低速风洞湍流度指标对于大迎角时的风洞试验来说,不一定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模型 攻角试验 影响 风洞湍流度
下载PDF
西北工业大学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屠兴 何克敏 白存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西北工业大学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大收缩比、多层网、低噪声风扇以及抑制风扇噪声上传的一些措施.这座风洞的最低湍流度为0.01%~0.02%.这一湍流度已达到了国际上回流式低湍流度风洞的最高水平.通... 本文主要阐述西北工业大学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大收缩比、多层网、低噪声风扇以及抑制风扇噪声上传的一些措施.这座风洞的最低湍流度为0.01%~0.02%.这一湍流度已达到了国际上回流式低湍流度风洞的最高水平.通常直流式风洞由于进气及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回流式风洞为大,且风扇噪声的影响亦较大,故其湍流度常较回流式风洞大.西北工业大学的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由于在设计中对于降湍、减噪作了综合处理,故其湍流度达到了回流式风洞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阐述西工大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湍流风洞 直流式
下载PDF
低湍流度风洞动力段振动源与传递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广珺 白存儒 +2 位作者 李斌 安龙 王斌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7-1281,共5页
针对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改造需求,构建动态频谱测量与分析系统对其动力段各组件的振动情况进行测试,通过讨论不同组合状态的结果,阐明各部件随电机转速变化的振动规律,定量地分析了风洞动力段的振动产生与传递路径关系,以及分列... 针对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改造需求,构建动态频谱测量与分析系统对其动力段各组件的振动情况进行测试,通过讨论不同组合状态的结果,阐明各部件随电机转速变化的振动规律,定量地分析了风洞动力段的振动产生与传递路径关系,以及分列支撑和减震带等措施对降低振动传递影响的贡献。研究表明低湍流度风洞动力段的部件加工与安装符合设计预期振动指标,该套测试系统的高精度特性可以满足同类低速风洞部件和模型实验中振动与噪声频谱的测量分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风洞 动力段 振动 传递路径
下载PDF
低湍流度风洞中的斜置翼三维边界层测量试验研究
4
作者 何克敏 钟诚文 苏耀西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5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西工大低湍流度风洞中,于不同后掠角和湍流度下,以45°单丝热线探头,在斜置翼上测量三维边界层速度型并计算特征参数的情况表明:横流影响的规律性明显,三维速度型扭曲相当复杂;后掠角和湍流度增大时,速度型和厚度的发展... 在西工大低湍流度风洞中,于不同后掠角和湍流度下,以45°单丝热线探头,在斜置翼上测量三维边界层速度型并计算特征参数的情况表明:横流影响的规律性明显,三维速度型扭曲相当复杂;后掠角和湍流度增大时,速度型和厚度的发展、不同层次的流线偏移和特征参数的变化受横流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边界层 热线风速仪 湍流风洞
下载PDF
两种布局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占科 宋笔锋 +2 位作者 张亚峰 肖国东 白存儒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介绍了齐默尔曼和反齐默尔曼两种布局的微型飞机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进行风洞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目的是探索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技术和获得两种布局微型飞机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着重研究了风速、迎角对两种布局微型飞机气动特... 介绍了齐默尔曼和反齐默尔曼两种布局的微型飞机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进行风洞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目的是探索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技术和获得两种布局微型飞机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着重研究了风速、迎角对两种布局微型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洞试验是研究与微型飞机有关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问题的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途经;反齐默尔曼布局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升力系数,是微型飞机理想的设计选择。试验结果可供微型飞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机 湍流风洞 齐耿尔曼布局
下载PDF
风洞敏感流场测量的二维精密数控移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倪欣 张彬乾 张昌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437,共4页
讨论了在风洞试验段有限空间和气动载荷条件下,针对低扰动、高刚度、高精度移测系统的机械和控制设计要求。给出了保证系统精度、刚度、准确性、实时性、同步性的设计方法和方案。所研制的移测系统经风洞吹风试验验证,满足了设计要求,... 讨论了在风洞试验段有限空间和气动载荷条件下,针对低扰动、高刚度、高精度移测系统的机械和控制设计要求。给出了保证系统精度、刚度、准确性、实时性、同步性的设计方法和方案。所研制的移测系统经风洞吹风试验验证,满足了设计要求,其综合性能指标优于进口同类设备。对高速和低速大型生产性风洞移测系统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测系统 湍流风洞
下载PDF
微型飞机机翼平面布局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国东 宋笔锋 李占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0期2440-2442,共3页
介绍了常用的15种微型飞机机翼平面布局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进行风洞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目的是探索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技术和获得各种微型飞机布局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着重研究了风速、迎角对微型飞机各布局气动特性的影响。... 介绍了常用的15种微型飞机机翼平面布局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进行风洞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目的是探索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技术和获得各种微型飞机布局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着重研究了风速、迎角对微型飞机各布局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洞试验是研究与微型飞机有关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问题的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途经;八面形布局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升力系数,是微型飞机理想的设计选择。试验结果可供微型飞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机 湍流风洞 气动特性 低雷诺数
下载PDF
后掠机翼低速流动转捩位置的升华法测量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斌 白存儒 +1 位作者 杨广郡 杨永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报导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升华法测量后掠翼上表面流动转捩位置及其随攻角变化而改变情况,并参照后掠翼压力分布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涉及的升华法,是根据边界层的层流区和湍流区流态差别来判断边界层转捩的一种测量... 报导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升华法测量后掠翼上表面流动转捩位置及其随攻角变化而改变情况,并参照后掠翼压力分布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涉及的升华法,是根据边界层的层流区和湍流区流态差别来判断边界层转捩的一种测量方法。升华法的测量结果表明:在小攻角范围内,转捩位置逐渐提前,当达到某一攻角时,转捩快速接近前缘。这一结果和压力分布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升华法能够较准确地显示转捩线位置。由于影响后掠翼转捩位置的因素较多,诸如边界层内横流的不稳定性、壁面的干扰、后掠翼的三维流动效应等,致使出现了攻角为4°时转捩位置呈现出一条斜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 湍流风洞 升华法 自然层流机翼 后掠翼
下载PDF
新型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流动分离点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斌 李华星 郝江南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4,40,共5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新型等离子激励器对NACA0015翼型进行表面流动分离点的控制实验。实验风速为20m/s和35m/s,迎角为0°~16°。并参照压力分布的实验结果对流动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翼型表面的... 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新型等离子激励器对NACA0015翼型进行表面流动分离点的控制实验。实验风速为20m/s和35m/s,迎角为0°~16°。并参照压力分布的实验结果对流动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翼型表面的气流分离点只要落在等离子体激励所形成的激励区内,分离点都会被推迟到靠近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最末端电极处。证明等离子激励器能够对翼型表面的分离点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等离子体激励 分离位置 流动控制 压力分布 湍流风洞
下载PDF
Updating empirical results of wind loads on cooling towers for turbulence intensity effects
10
作者 Cheng Xiaoxia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1年第4期413-420,共8页
Variations of wind effects on large cooling towers observed at different turbulence intensities for our previous full-scale measurements might be caused by the inherent uncertainties in our physical experiments.Accord... Variations of wind effects on large cooling towers observed at different turbulence intensities for our previous full-scale measurements might be caused by the inherent uncertainties in our physical experiments.Accordingly,th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technique is employed for analyzing the data measured on the prototype Pengcheng cooling tower.Because ANOVA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s of full-scale wind effects are basically the effects of turbulence intensity,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wind loads on cooling towers obtained by generalizing physical experimental data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effects are updated using model test results obtained in multiple flow fields.The empirical fluctuating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update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fluctuating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linear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e of the spectra and the coherences is updated based on conservative assumptions.Comparison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full-scale measurement data suggest that the original empirical results are either too conservative or unsafe for use.However,economic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veness will be balanced if the updated empirical results are employed for the wind engineering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ling tower empirical formula wind tunnel test full-scale measurement turbulence inten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