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覆盖度不同配置灌丛内风流结构与防风效果的风洞实验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文斌 卢琦 +4 位作者 吴波 杨红艳 赵爱国 王晶莹 胡小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1-796,共6页
低覆盖度灌木群丛是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植被,也是人工修复沙地应遵从的植被。通过风洞试验模拟了覆盖度在20%左右的三种水平配置格局的灌木群丛内风流结构与防风固沙效果。结果表明:①水平配置格局不同,低覆盖... 低覆盖度灌木群丛是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植被,也是人工修复沙地应遵从的植被。通过风洞试验模拟了覆盖度在20%左右的三种水平配置格局的灌木群丛内风流结构与防风固沙效果。结果表明:①水平配置格局不同,低覆盖度灌木群丛的防风效果差异显著,行带式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风速降低36%~43%);等株行距模式次之,风速降低7%~28%;随机不均匀配置模式内局部有风速抬升现象,②行带式模式内形成规整的随灌丛带波动的流场结构,而随机不均匀配置模式内形成由多个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组合的非常复杂的流场结构,等株行距模式居于二者之间。③带间宽度在56cm和64cm时的防风效果较带宽为32cm和40cm好。说明覆盖度降低到11%~13%,行带式模式的防风效果仍然不会降低。④两行一带配置均表现防风效果优于单行配置,且随试验风速的增大防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群丛 低覆盖度 风洞实验 风流结构 防风效果
下载PDF
凹坑地形风流结构对污染物散布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红年 蒋维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建立的三维非静力高分辨率高阶湍流闭合模式与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研究了一个深凹露天矿区污染物散布的规律,同时在风洞中进行了示踪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凹坑内复环流结构的存在,使得坑内污染物浓度较大,且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源的上... 利用建立的三维非静力高分辨率高阶湍流闭合模式与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研究了一个深凹露天矿区污染物散布的规律,同时在风洞中进行了示踪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凹坑内复环流结构的存在,使得坑内污染物浓度较大,且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源的上风侧。数值试验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风流结构 扩散模式 风洞模拟 污染物
下载PDF
通风机管道出口处风流结构分析
3
作者 韩建勇 王洪瑛 任志杰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3-34,共2页
针对直排大气时 ,风机出口管道负压现象 。
关键词 通风机 负压 风流结构 管道 直管 扩散管
下载PDF
扁平型硐室采场风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春燕 易丽军 +1 位作者 黄业才 黄文波 《采矿技术》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扁平型硐室采场通风风流结构是通风理论和通风设计的基础。根据流体动力学和射流理论所建立的扁平型硐室采场压入式受限射流通风的紊流数学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模拟了不同进出风口设置的硐室采场风流结构,从理论上得... 扁平型硐室采场通风风流结构是通风理论和通风设计的基础。根据流体动力学和射流理论所建立的扁平型硐室采场压入式受限射流通风的紊流数学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模拟了不同进出风口设置的硐室采场风流结构,从理论上得出了硐室采场在不同通风设计的风流结构规律,为研究扁平型硐室采场合理并有效通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型硐室采场 风流结构 数值模拟 射流通风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射流通风流场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王海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8-501,共4页
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实际上是有限空间的受限贴附射流通风. 根据流体力学和射流理论, 分析了掘进通风射流产生过程及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风流结构. 风流从圆形风筒射入掘进工作面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 给出了回流区平均速度、最大... 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实际上是有限空间的受限贴附射流通风. 根据流体力学和射流理论, 分析了掘进通风射流产生过程及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风流结构. 风流从圆形风筒射入掘进工作面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 给出了回流区平均速度、最大回流速度及射流作用距离的计算模型, 为掘进工作面合理有效通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风流结构 回流速度 矿井 射流通风
下载PDF
坪上隧道斜井通风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邓海明 唐侃 +3 位作者 黄志刚 柴建勋 尹德仁 高云祥 《建筑技术开发》 2022年第17期127-131,共5页
以坪上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Fluent建立坪上隧道施工通风的数值三维模型,获得坪上隧道施工期斜井通风风流流场规律:坪上隧道内的风流风速随着与掌子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70 m以后趋于稳定,在... 以坪上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Fluent建立坪上隧道施工通风的数值三维模型,获得坪上隧道施工期斜井通风风流流场规律:坪上隧道内的风流风速随着与掌子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70 m以后趋于稳定,在掌子面附近存在涡流隧道中的流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掌子面附近空间内存在两个主要的涡流区,且越靠近风筒出风口高度的区域,涡流区面积越大;风筒出风口距离掌子面20 m时风速大且平稳,涡流区较小,整体的流场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斜井通风 现场测量 数值计算 风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