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及其全面实现
1
作者 杨红莉 《东疆学刊》 2003年第4期21-28,共8页
刘勰的"风清骨峻"理论无论在《文心雕龙》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不仅涵盖了阳刚之美,也包容着阴柔之美,是阳刚和阴柔有机融会共同形成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理... 刘勰的"风清骨峻"理论无论在《文心雕龙》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不仅涵盖了阳刚之美,也包容着阴柔之美,是阳刚和阴柔有机融会共同形成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理想的文学实现不是在素有"建安风骨"之称的建安时期,而是在盛唐时期才得以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清骨峻 审美理想 建安文学 盛唐文学 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文论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风清骨峻 才华信美——简评赵翼荣《书法百帧》
2
作者 郭鑫铨 《云南社科联通讯》 1990年第5期33-35,共3页
赵翼荣同志的《书法百帧》问世了。它既是一部书法作品集,也是一部诗联创作选,虽然篇幅有限,但已表明作者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成就。成功的书法作品总是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遐思,动人心... 赵翼荣同志的《书法百帧》问世了。它既是一部书法作品集,也是一部诗联创作选,虽然篇幅有限,但已表明作者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成就。成功的书法作品总是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遐思,动人心魄,使人心旷神怡,感奋感激。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清骨峻 创作成就 艺术风格 诗联 艺术成就 使人 结体 晋人 汉魏六朝 宝子
下载PDF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浅析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的写作特色
3
作者 夏震霏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3-24,共2页
读完新华社播发的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载5月15日《人民日报》),热泪夺眶而出,内心很不平静。这固然是由于这位区信访办副主任的精神太高尚了:6年中先后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近30年来曾9次义务献血共2... 读完新华社播发的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载5月15日《人民日报》),热泪夺眶而出,内心很不平静。这固然是由于这位区信访办副主任的精神太高尚了:6年中先后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近30年来曾9次义务献血共2100毫升,其中5次是步入40岁以后所献;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拒绝一切吃请,拒收一切礼品,整篇通讯在细节描写,语言运用,谋篇布局等方面颇具特色,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文艺理论家刘勰认为文章要有“风骨”。“风”是风教,指作品思想内容给予读者的教育和感化作用;“骨”是骨力,指完善的文句在读者身上所起的影响或激发的力量。“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这就是说,风教作用既明显,文辞骨力又高超,全篇就能发射出光芒来了。笔者认为,这一论述同样适用于通讯写作。所不同的是通讯属于新闻范围,必须完全真实,要用事实来说话。一篇人物通讯要有光华,首先是主人公的精神感人,不同凡响;其次要有扣人心弦的细节,闪闪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员干部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人物通讯 信访办 义务献血 高压水枪 细节描写 语言运用 文艺理论家
下载PDF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浅析《阔别》之美学特色
4
作者 周雨 《华文文学》 1999年第3期40-42,44,共4页
关键词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文心雕龙·风 《文心雕龙》 美学特色 刘勰 “风 《念奴娇·赤壁怀古》 陈子昂 状溢目前
下载PDF
慷慨任气 风清骨峻——从建安诗歌到《文心雕龙》的雄浑观念
5
作者 曹顺庆 《怀化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8-13,共6页
狄德罗曾睿智地指出:“什么时候产生诗人?那是在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因为在那样的时候,情感在胸怀堆积、酝酿,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说话的需要,吐之而后快。“正是内战猖獗狂热的情绪使人们拿起刀枪,血流遍野的时候,阿波罗... 狄德罗曾睿智地指出:“什么时候产生诗人?那是在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因为在那样的时候,情感在胸怀堆积、酝酿,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说话的需要,吐之而后快。“正是内战猖獗狂热的情绪使人们拿起刀枪,血流遍野的时候,阿波罗诗神的月桂树才复活而发青,它需要以血的滋润。”“诗需要一些壮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诗 风清骨峻 建安风力 《典论·论文》 钟嵘《诗品》 诗神 《古诗十九首》 金石之功 相如赋 汉魏
下载PDF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电视剧《午夜有轨电车》观后
6
作者 王啸文 《当代电视》 1997年第12期8-9,共2页
夜色深沉,细雨飘洒。两旁高楼林立的街道显得静谧而空濛。西装革履的陶明独自打着雨伞等候在电车站上。少顷,一辆有轨电车穿破雨帘从远处徐徐驶来,驾车的女司机正是陶明的妻子肖月华。真如同一场梦幻,肖月华曾经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等待... 夜色深沉,细雨飘洒。两旁高楼林立的街道显得静谧而空濛。西装革履的陶明独自打着雨伞等候在电车站上。少顷,一辆有轨电车穿破雨帘从远处徐徐驶来,驾车的女司机正是陶明的妻子肖月华。真如同一场梦幻,肖月华曾经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等待出国的丈夫平安归来,谁料想苦熬三年,等来的竟是陶明的变心。此刻肖月华手握电车操纵杆,神情冷峻地注视着前方。蓦然,她觉察到车站上不断打着手势的陶明,眼里顿时掠过一阵复杂的情绪,随之,屈辱和悲愤的泪水夺眶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电视剧 伦理道德 艺术魅力 民族道德意识 操纵杆 女主人公 非传统
原文传递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刘向东诗歌的美学特色
7
作者 陈望衡 《诗探索》 1999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一 在如今的青年诗人中,刘向东也许不算是最有名的,但在目前不太景气的诗坛,刘向东的诗以其独特的风姿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评。刘向东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的诗牢牢扎根在生活的大地上,不仅题材来自生活。
关键词 刘向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美学特色 诗歌 母亲 八百里 牧羊人 回溯式 岩画
原文传递
魏晋风骨 风清骨峻 谢云生书画作品赏析
8
作者 谢云生 《艺术市场》 2013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作品赏析 风清骨峻
原文传递
“风骨”与“崇高” 被引量:6
9
作者 曹顺庆 《江汉论坛》 1982年第5期39-43,共5页
建国以来,学术界曾对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风骨”进行过好几次争论,许多专家都对“风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见解。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有关论文,也很少有突破。究其原因,恐怕是研究范围太狭小... 建国以来,学术界曾对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风骨”进行过好几次争论,许多专家都对“风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见解。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有关论文,也很少有突破。究其原因,恐怕是研究范围太狭小,没有闯出新的路子。因此,本文试图把“风骨”与古代西方的“崇高”作些比较研究,以解析“风骨”的内涵。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是指郎吉弩斯所说的那种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崇高”,而不是康德等人所说的属于审美感受的那种“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 学术界 优秀作品 审美范畴 基本特质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创作方法 修辞
下载PDF
自然之道与风骨之力——《文心雕龙》审美理想探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克俭 《天中学刊》 1988年第3期1-7,共7页
诞生於齐梁时代的《文心雕龙》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理论丰碑,奠基于世界本体论,以道家的“自然”法则为外壳,以儒家的伦理情感和功利目的为内核,以立学本体论为理论高度,以佛教因明学为逻辑方法,全面系统,集先秦两汉、魏晋齐梁文学创作... 诞生於齐梁时代的《文心雕龙》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理论丰碑,奠基于世界本体论,以道家的“自然”法则为外壳,以儒家的伦理情感和功利目的为内核,以立学本体论为理论高度,以佛教因明学为逻辑方法,全面系统,集先秦两汉、魏晋齐梁文学创作之大成,总诗歌、词赋、理论之精髓,形成了空前的理论化系统化的艺术哲学体系。真可谓“前不见古人”的不朽著作。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自然之道”象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统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道 文学自觉 先秦两汉 文学创作 齐梁 情采 因明学 艺术哲学 风清骨峻 以立
下载PDF
“力”的文学——试论“建安风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敏强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6-22,共7页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精力弥满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建安时代的中国社会,尽管世积乱离、满目疮痍,却决不是一个颓唐、小巧的社会,也不乏精力弥满的作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精力弥满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建安时代的中国社会,尽管世积乱离、满目疮痍,却决不是一个颓唐、小巧的社会,也不乏精力弥满的作家。建安时代许多作品呈现了“力之美”的风貌,建安文学可以说是“力”的文学。刘勰大约是以“力”论文的第一人,也是以“力”许建安文学的第一人。他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力柔于建安”。钟嵘也指出:“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至陈子昂则感慨: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出要复“汉、魏风骨”,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从此,建安文学便与“建安风骨”联系在一起了。当然,建安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只是有“力”这一个特点,但有“力”无疑是建安文学的显著特点,“建安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建安风 建安风力 论家 情感内容 辞采 风清骨峻 为文造情 形式技巧 索莫乏气
下载PDF
也谈“建安风骨”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振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25-28,共4页
最近,有机会拜读了王许林、徐林英二同志的大作《‘建安风骨’的再认识》,从中得到不少启发。该文就靠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风格的关系和“建安风骨”内涵的主要所指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建安... 最近,有机会拜读了王许林、徐林英二同志的大作《‘建安风骨’的再认识》,从中得到不少启发。该文就靠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风格的关系和“建安风骨”内涵的主要所指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建安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风 建安文学 建安风力 周振甫 艺术风格 大虑 九锡文 风清骨峻 劲气猛 创作论
下载PDF
风骨问题再探
13
作者 朱广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62-66,共5页
刘的风骨论,历来为《文心雕龙》的研究者所注意。但是对它的解释,长期以来颇不一致,譬如对“风骨”一词二字的含义问题,就各说不一。在六十年代初,《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对这问题曾组织过讨论,发表了多篇文章。至于见诸其他书刊... 刘的风骨论,历来为《文心雕龙》的研究者所注意。但是对它的解释,长期以来颇不一致,譬如对“风骨”一词二字的含义问题,就各说不一。在六十年代初,《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对这问题曾组织过讨论,发表了多篇文章。至于见诸其他书刊的就更多了。其实,前人有些阐述还是比较确当的,其中较早的有黄侃“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之释,后来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风骨篇注释,肯定了黄氏之说,并“复推明其义”。黄、范二氏的注释,对这个问题作了提纲挚领的说明,其他同志也发表过不少好的意见,然而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这里只想在大家探讨的基础上,对风骨问题再补充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再探 文辞 事义 文风 作家 风清骨峻 《文心雕龙注》
下载PDF
“风骨”四题
14
作者 吕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0-65,共6页
“风骨”问题,是《文心雕龙》研究的老大难。多年来,学术界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我正是受大家争鸣的启发和鼓舞,也想略陈管见,以就教高明。
关键词 “风 刘勰 宗经 彖辞 风清骨峻 周易 事义 征圣 情采 篇体光华
下载PDF
试谈刘勰的风骨说
15
作者 贾树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9,共8页
风骨说是刘勰的文学观中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之一。对于风骨这个问题,历代学者专家已作了卓有识见的研究。清代黄叔琳认为:“气是风骨之本。”这是以《礼记》的“气盛”说和曹丕的文气说作为立论的依据,从气和风骨的关系上诠释风骨的涵义... 风骨说是刘勰的文学观中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之一。对于风骨这个问题,历代学者专家已作了卓有识见的研究。清代黄叔琳认为:“气是风骨之本。”这是以《礼记》的“气盛”说和曹丕的文气说作为立论的依据,从气和风骨的关系上诠释风骨的涵义。在黄说的基础上,纪昀提出:“气即风骨,更无本末”。两说都承认气和风骨的联系性,其不同点在于,纪昀否定了黄的本末说,认为两者完全等同。黄侃则更进了一步,从文章的意与辞的角度,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提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说 黄叔琳 历代学者 曹丕 宗经 风清骨峻 辞尚体要 通变 建安七子
下载PDF
谈刘勰的风骨论
16
作者 唐庶宜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5-18,共4页
学界探索《文心雕者》很多,对“风骨”的理解,颇有分歧。 如黄侃先生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为文者欲健风骨,不能不注意于命意与修辞”。(《文心雕龙札记》) 又如刘永济先生认为“风者,运行流荡之物,以喻文之情思也。情思者发... 学界探索《文心雕者》很多,对“风骨”的理解,颇有分歧。 如黄侃先生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为文者欲健风骨,不能不注意于命意与修辞”。(《文心雕龙札记》) 又如刘永济先生认为“风者,运行流荡之物,以喻文之情思也。情思者发于作者之心,形而为事义,就其所以运事义以成章者言之为‘风’;骨者,树立结构之物,以喻文之事义也。事义者,情思待发,论之以见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义 文心雕龙札记 健风 九锡文 索莫乏气 肥辞 辞采 黄侃 风清骨峻 曹丕
下载PDF
也谈“建安风骨”
17
作者 孟双全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27-33,共7页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风骨”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作了专门阐述,但对刘勰的阐述究竟怎样理解,很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清代的黄侃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有人认为“风”指形式,“骨”指内容;有人认为“风”和“骨”均指内容而言;有人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风 建安文学 风清骨峻 美学要求 九锡文 汉乐府民歌 黄侃 曹丕 送应氏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简约论
18
作者 陈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66-69,88,共5页
中国古文的尚简,由来已久,富于传统。《春秋》好微言大义,《左传》善一字褒贬,魏祖曹氏倡简古之风,刘氏《世说》专峻洁之语……但古代文论中涉及到简约问题的论述却很少,而且多是些片言只语。唯有刘勰的《文心雕龙》,对简约的问题作过较... 中国古文的尚简,由来已久,富于传统。《春秋》好微言大义,《左传》善一字褒贬,魏祖曹氏倡简古之风,刘氏《世说》专峻洁之语……但古代文论中涉及到简约问题的论述却很少,而且多是些片言只语。唯有刘勰的《文心雕龙》,对简约的问题作过较多,较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简约论 风清骨峻 古代文论 文体论 世说新语 创作论 大音希声 文学理论 语言
下载PDF
俗语演变的几种情况——读《俗语典》札记
19
作者 沈光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8-32,共5页
近读胡朴安等编的《俗语典》,在探索俗语的出典等方面有不少收益,尤其感到研究俗语古往今来的演变,是俗语研究的一项不可忽略的内容.俗语演变大致可分以下六种情况:一、使用范围的演变,二、感情色彩的演变.三、词性演变,四、用字的异同... 近读胡朴安等编的《俗语典》,在探索俗语的出典等方面有不少收益,尤其感到研究俗语古往今来的演变,是俗语研究的一项不可忽略的内容.俗语演变大致可分以下六种情况:一、使用范围的演变,二、感情色彩的演变.三、词性演变,四、用字的异同,五、俗语的替换,六、俗语的歧义.下边就一一来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编 世说新语 敦煌变文 风清骨峻 卫阶传 景德传灯录 一时之冠 京本通俗小说 施受 开元天宝遗事
下载PDF
试论散文的“点染”艺术及其它
20
作者 余春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40-45,15,共7页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使读者沉缅于其中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并享受那悠悠不尽的情韵,而且读过以后,仿佛细嚼橄榄,口有余香,因此,素有“美文”、“情文”之称。究其原因种种,有个重要因素:妙笔“点染”,栩栩传神。 何谓“点染”?其说不...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使读者沉缅于其中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并享受那悠悠不尽的情韵,而且读过以后,仿佛细嚼橄榄,口有余香,因此,素有“美文”、“情文”之称。究其原因种种,有个重要因素:妙笔“点染”,栩栩传神。 何谓“点染”?其说不一。周振甫先生认为:“绘画时,配上背景和着色叫点染……文章里也有点染,叙事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在叙述主要事件外,再配上一些陪衬的话或细节也属于点染,可以使文章显得更精神,更有突出人物的作用”沈世豪同志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写作 周振甫 事义 通变 风清骨峻 沈世 《前赤壁赋》 “唐宋八大家” 断肠人 古典诗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