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水学派医家李杲“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探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钟阳 姜婧 +4 位作者 张钰欣 沈翊康 张雨菲 曹晓璇 张保春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150-2153,共4页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伤杂证诸名方,对当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进行了全面...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伤杂证诸名方,对当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析,研究发现:第一,“风药”理论,源于经典,发于师门,出于临证,实为有据有法,有方有药,并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理论。第二,李杲所言“风药”非治风之药,而是“味之薄者”,有“助春夏之升浮”之功用的药物。第三,据《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分析可见,李杲善用“风药”以升发阳气、发散火郁,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方思想;同时,其以“风药”行经通络,完善了易水学派之药物归经体系;再次,其善以“风药”胜湿,并治疗头目疼痛等证,对后世医家的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回到易水学派”为反思,以考据探析为主要方法,通过研究,明晰“风药”理论的渊源、名义及功用,以期对理解李杲组方原理,指导临床应用而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李杲 李东垣 张元素 风药理论 《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下载PDF
风药在痹病中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李如 丁思月 +3 位作者 王优 姜晓涵 林珊珊 高丽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303-1307,共5页
金代医家张元素基于《黄帝内经》中气味薄厚的论述,创造“药类法象”学说,将药物归为包括“风升生”在内的五大类,后由其弟子李东垣发展,“风药”一词为人所知。经过历代医家继承与发扬,“风药”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至今“风药”已被广... 金代医家张元素基于《黄帝内经》中气味薄厚的论述,创造“药类法象”学说,将药物归为包括“风升生”在内的五大类,后由其弟子李东垣发展,“风药”一词为人所知。经过历代医家继承与发扬,“风药”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至今“风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痹病总因外感六淫杂邪,与内因之正气虚衰相合而致病,病程中可有痰浊、瘀血、毒热等多种病理产物,其致病原因错综复杂。诸多病因之中,“风邪”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风药常用于痹病之治疗,梳理风药在痹病中的应用思路对丰富痹病治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理论 痹病
下载PDF
任绪东主任医师运用风药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建强 李晨晨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1期3358-3360,共3页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任绪东主任医师认为偏头痛多由营卫失和,风邪侵袭,多夹寒、夹热、夹湿邪为患,循经上扰,阻遏清阳,或气机逆乱,痰瘀阻络所致,故风、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其发病迅速,符合风邪善行数变和致病无常的特点...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任绪东主任医师认为偏头痛多由营卫失和,风邪侵袭,多夹寒、夹热、夹湿邪为患,循经上扰,阻遏清阳,或气机逆乱,痰瘀阻络所致,故风、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其发病迅速,符合风邪善行数变和致病无常的特点,有一致的病机,即"不通则痛"。在临床实践中,不管是内风还是外风所致偏头痛,治疗时都要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尽早加用风药以防其变,以通其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风药理论 任绪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