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宋玉《风赋》看赋家之“欲讽反劝”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林松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2-37,共6页
宋玉《风赋》主旨难明,世人多有曲解。对文本进行深入品析,并从宋玉形象、相关作品思想倾向入手,加以佐证,能较为全面地把握《风赋》之讽谏本质。《风赋》关涉彼时赋作“欲讽反劝”之风貌,对其主旨之深刻探讨,也为深入体会赋体创作中“... 宋玉《风赋》主旨难明,世人多有曲解。对文本进行深入品析,并从宋玉形象、相关作品思想倾向入手,加以佐证,能较为全面地把握《风赋》之讽谏本质。《风赋》关涉彼时赋作“欲讽反劝”之风貌,对其主旨之深刻探讨,也为深入体会赋体创作中“欲讽反劝”之现象创造契机,进一步确证《风赋》实为“欲讽反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风赋 欲讽反劝
下载PDF
宋玉赋风传统的回归与新变——论赋史上的拟风赋
2
作者 孙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10,共7页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化赋风传统回归的倾向;清代赵新、秦毓麒、袁宝璜、沈湛钧、包祖同等的《拟宋玉风赋》则以宋玉《风赋》为标的或导源,在回归宋玉赋风传统的同时,或正面表现以风为谏的主题,或出于雅兴而侔色揣称,或表现赋家化典为赋的创作才能。一些拟风赋名为拟宋玉,实有拟汉魏六朝赋之迹;受律赋创作风气的影响,清代拟风赋有以律拟古等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风赋 《拟宋玉风赋 二元化赋风传统 回归 新变
下载PDF
讽喻还是娱乐--宋玉《风赋》性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归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对宋玉《风赋》的性质有讽喻说和献谀说两种。关于《风赋》是不是讽喻之作的问题,要从两个角度考察:一是《风赋》有没有讽喻的效果,二是作者有没有讽喻的意图。《风赋》存在着讽喻的效果,但这是由于读者联想的结果,不是作者有意求取的... 对宋玉《风赋》的性质有讽喻说和献谀说两种。关于《风赋》是不是讽喻之作的问题,要从两个角度考察:一是《风赋》有没有讽喻的效果,二是作者有没有讽喻的意图。《风赋》存在着讽喻的效果,但这是由于读者联想的结果,不是作者有意求取的。《风赋》的写作目的是取悦君王,性质是一篇戏说(开玩笑)文字,或者说是一篇喜剧性的美文。《风赋》的喜剧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荒诞之喜、意外之喜和滑稽之喜。宋玉是中国喜剧文学之祖,在中国文学的主潮中是一个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风赋 娱乐 喜剧性
下载PDF
从战国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看宋玉《风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2-45,共4页
关于宋玉的《风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讽谏之作,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是“帮闲文学”,二者都以《风赋》文本立论,各取所需,似乎都有所据,一时是非难辩。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 关于宋玉的《风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讽谏之作,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是“帮闲文学”,二者都以《风赋》文本立论,各取所需,似乎都有所据,一时是非难辩。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战国一代谋臣策士的“无婴人主之逆鳞”的进谏策略,影响了宋玉赋体讽谏文学的创作,从而认为宋玉的《风赋》是一篇曲折委婉的讽谏之作,作品运用了借谀而讽、由谀入讽的写作手法,其讽谏之义艺术地蕴含在“雄风”与“雌风”的对比描写之中,寄寓于发人深省的文字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风赋 进谏策略 讽谏 帮闲
下载PDF
从《风赋》看宋玉赋对《庄子》的接受——《文选》研究之二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其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宋玉赋受《庄子》影响甚大。研究者在探讨《庄子》对宋玉赋的影响时,多从赋体文学的特征着眼,认为宋玉赋中的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艺术特征来自《庄子》。然此类观点显非圆照,因为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乃赋体文学长期发展广泛吸纳沉淀而成... 宋玉赋受《庄子》影响甚大。研究者在探讨《庄子》对宋玉赋的影响时,多从赋体文学的特征着眼,认为宋玉赋中的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艺术特征来自《庄子》。然此类观点显非圆照,因为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乃赋体文学长期发展广泛吸纳沉淀而成的结果,并非专得自某一家。全面考察《庄子》与宋玉诸赋,最具《庄子》"个性"而又被宋玉赋所接受的,当是题材、作法与语言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宋玉赋 《庄子》 接受
下载PDF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6
作者 徐丽鹃 陶水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4,共6页
"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理解中国早期文艺思想和艺术形态的一个核心关节点。文章在比较章必功、王昆吾两位先生的"六诗"观点基础上,认为从体用思维来考察"六诗"形态较为可取。"六... "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理解中国早期文艺思想和艺术形态的一个核心关节点。文章在比较章必功、王昆吾两位先生的"六诗"观点基础上,认为从体用思维来考察"六诗"形态较为可取。"六诗"最初是作为诗、乐、舞相融合的祭歌形态而存在的,"声义并用"。虽然早期诗、乐、舞艺术合而不分,但在仪式行为演述过程中,"六诗"每一项不同种类文本都有区别于其他各项的规约性和主导性演示方式。同时,周代"六诗"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和多层累性特点。从整体横向层面上看,"六诗"是一组相互关联,融合了乐舞、文辞、诗史以及仪式表演于一体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混合型"诗"歌艺术形态。从纵向历史发展而言,"六诗"体系经历了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积淀过程,最终由诗乐形态改造为以诗辞教化为基点的"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诗” 风赋 比兴 雅颂 体用 仪式
下载PDF
宋玉《风赋》“枳句来巢”之“枳”考辨
7
作者 杨泽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5,共1页
《文选·宋玉〈风赋〉》云:"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李善注:"枳,木名也。枳句,言枳树多句也。《说文》曰:‘句,曲也,’古侯切,似橘屈曲也。《考工记》曰:‘橘逾淮为枳。’"... 《文选·宋玉〈风赋〉》云:"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李善注:"枳,木名也。枳句,言枳树多句也。《说文》曰:‘句,曲也,’古侯切,似橘屈曲也。《考工记》曰:‘橘逾淮为枳。’"李注影响极大,后来注家多依其说,如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宋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考辨 《考工记》 空穴来风 《说文》 李善注
下载PDF
《风赋》《雪赋》意象构建方式之比较
8
作者 黄正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20-23,共4页
《风赋》《雪赋》分别构建了“风”和“雪”两个意象。本文试图在尊重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特点基础上,借鉴现代西方意象的理论来分析比较这两个意象构建方式上的异同,以深入把握此二赋所表达的两个意象的特点。本文认为,《风赋》中意象的... 《风赋》《雪赋》分别构建了“风”和“雪”两个意象。本文试图在尊重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特点基础上,借鉴现代西方意象的理论来分析比较这两个意象构建方式上的异同,以深入把握此二赋所表达的两个意象的特点。本文认为,《风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有两个特征,即铺陈和主观选择;《雪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体现在:一是物象取象范围的扩大;二是在成熟的意境中来深化意象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雪赋》 意象 意境 意象构建方式 异同
下载PDF
宋玉《风赋》“由谀入讽说”小析
9
作者 张勇锋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风赋》为宋玉所作,学界对其为文目的向有争议,从史料出发去分析宋玉的写作背景、经历和他的创作心态,同时对文章本体进行艺术分析,论证《风赋》是一篇"由谀入讽"赋。
关键词 风赋 由谀入讽 宋玉
下载PDF
纤丽新巧 辞微旨隐——宋玉《风赋》解读
10
作者 陈松青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11期13-15,共3页
风,大气的流动,按古人的说法,是由“大块噫气”而形成的。它很早便进入了文学作品,《诗经》里已有描写风的名句,比如“凯风自南,吹彼棘心”(《邶风·凯风》),作者用长养万物的美好南风,兴起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习习谷风,以... 风,大气的流动,按古人的说法,是由“大块噫气”而形成的。它很早便进入了文学作品,《诗经》里已有描写风的名句,比如“凯风自南,吹彼棘心”(《邶风·凯风》),作者用长养万物的美好南风,兴起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是用风时而带来阴云,时而带来雨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风赋 文学欣赏 结构 特点 对比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之比较
11
作者 刘悦 《世界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宋玉作为“汉赋之祖”,在赋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宋玉的作品《风赋》是一篇借铺写事物来寄寓讽谏意义的赋,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后人创作辞赋具有很大的影响。西汉初期,辞赋处于由“楚辞”向汉赋转变的时期,贾谊的《旱云赋... 宋玉作为“汉赋之祖”,在赋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宋玉的作品《风赋》是一篇借铺写事物来寄寓讽谏意义的赋,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后人创作辞赋具有很大的影响。西汉初期,辞赋处于由“楚辞”向汉赋转变的时期,贾谊的《旱云赋》恰好创作于这一时期,既具有“楚辞”特点又具有汉赋特征。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的异同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主题、意象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通过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的比较,可以探究宋玉对贾谊的影响以及贾谊对宋玉思想与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风赋 贾谊 《旱云赋》 异同
下载PDF
《风赋》“萧条众芳”解
12
作者 涂太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82-82,共1页
宋玉《风赋》状令人“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的“大王之风”有句云:“迴穴冲陵,萧条众芳。”“萧条”一词,于《楚辞·远游》王逸注为“寂寥”,于《淮南子·齐俗》高诱注为“深静”,义皆与风中众芳呈动貌不协。辞书尚列有“凋零”... 宋玉《风赋》状令人“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的“大王之风”有句云:“迴穴冲陵,萧条众芳。”“萧条”一词,于《楚辞·远游》王逸注为“寂寥”,于《淮南子·齐俗》高诱注为“深静”,义皆与风中众芳呈动貌不协。辞书尚列有“凋零”一义,《风赋》明言“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其风舒爽不狂可知,故谓“大王之风”进入宫中后使众芳凋零显然过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高诱注 王乃 笛赋 邻纽 九歌 令人 张湛 春秋繁露 统类
下载PDF
太行采风赋
13
作者 黄克毅 《山西林业》 2016年第2期48-48,共1页
表里山河之山西,与燕赵秦豫毗邻,和大漠内蒙接壤。此乃尧舜之故土。生长于斯祖辈繁衍生息之家园。其左手一指逶迤八百里之太行,山密叠翠,流水有声,宛如卧龙之势,护佑着三晋斯民。 山西省政府文史馆之文明艺友,诗俦画侣,由汤王祈雨兮析... 表里山河之山西,与燕赵秦豫毗邻,和大漠内蒙接壤。此乃尧舜之故土。生长于斯祖辈繁衍生息之家园。其左手一指逶迤八百里之太行,山密叠翠,流水有声,宛如卧龙之势,护佑着三晋斯民。 山西省政府文史馆之文明艺友,诗俦画侣,由汤王祈雨兮析城山、猕猴喧戏兮蟒河林启程,穿越开创人间奇迹锡崖沟挂壁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锡崖沟 王祈 析城山 八百里 斯民 于斯 蟒河 燕赵 人间奇迹
下载PDF
风赋新篇
14
作者 莫孝川 《广西经贸》 2000年第9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风赋 宋玉 飓风
下载PDF
“主文而谲谏”的典范——论宋玉的《对楚王问》、《风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洪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1-233,共3页
《对楚王问》、《风赋》是宋玉的作品。它们或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表达对世俗庸碌之人的鄙夷不屑,标举高雅脱俗的情怀;或揭露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表达“贫士”对上层统治者奢侈享乐生活的不满,都是典型的社会批评。形式上都运... 《对楚王问》、《风赋》是宋玉的作品。它们或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表达对世俗庸碌之人的鄙夷不屑,标举高雅脱俗的情怀;或揭露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表达“贫士”对上层统治者奢侈享乐生活的不满,都是典型的社会批评。形式上都运用了“主文而谲谏”的方式,讽刺批评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对楚王问》 风赋 杂文
原文传递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毛泽东引用《风赋》说开去 被引量:1
16
作者 戚义明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毛泽东 风赋 中共八大 党史
原文传递
经验纯理功能视角下《风赋》三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露燕 郭晓春 《译苑新谭》 202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风赋》为战国时期宋玉所作的赋体散文,文章以楚王出游时与宋玉的对话展开,大篇幅描写风从初起到各种强弱变化及其特点。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研究《风赋》三个英译本,着重比较分析其及物性,以... 《风赋》为战国时期宋玉所作的赋体散文,文章以楚王出游时与宋玉的对话展开,大篇幅描写风从初起到各种强弱变化及其特点。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研究《风赋》三个英译本,着重比较分析其及物性,以检验功能语言学在典籍翻译研究的可操作性,丰富典籍翻译研究视角,进而为典籍翻译者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三译本 经验纯理功能 及物性
原文传递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毛泽东引用《风赋》联想起的……
18
作者 马林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1-82,共2页
1958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且富有哲理的话:“大风好辨别,小风就难辨别,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这种小风。宋玉写了一篇《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1958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且富有哲理的话:“大风好辨别,小风就难辨别,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这种小风。宋玉写了一篇《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这里写了一个辩证法。风有小风、中风、大风。‘走于青萍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毛泽东 联想 中共八大 领导干部 辩证法 辨别 大风
原文传递
以“风赋”、“比兴”、“雅颂”三纲目阐述《诗》六义之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欧天发 《诗经研究丛刊》 2005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经学或文学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它有综合历史的能力,也能改变原来的内涵。在有限的载籍之中,后人得到历史的部分面貌,其诠释的结果又成为代表此一时代的成就。《诗序》六义之说包容了孔子'兴于《诗》'、'兴观群怨'、'... 经学或文学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它有综合历史的能力,也能改变原来的内涵。在有限的载籍之中,后人得到历史的部分面貌,其诠释的结果又成为代表此一时代的成就。《诗序》六义之说包容了孔子'兴于《诗》'、'兴观群怨'、'授政专对'的教育观,毛《传》标示'兴'于篇中的解读学,《周礼》教六诗的乐教观,完成具有政治意涵的《诗》教理论。影响到南朝以后重'比兴',以及'赋、比、兴'鼎立的文学价值理论。六义名目,《诗序》只解释其中之三。就其排序言之,六目可尝试以三纲来概括。一方面是简化,一方面也更能看到《诗》教的重点:'风赋'是指政治上的效用,'比兴'是情感与文学教育,'雅颂'则是歌舞礼乐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义 风赋 比兴 雅颂 六义三纲
原文传递
《诗经》六义新解:风赋·比兴·雅颂 被引量:1
20
作者 馬昕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1年第1期1-30,共30页
本文对《诗经》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做了重新的解释,并划分为三组:风、赋为《诗》之用,比、兴为《诗》之辞,雅、颂为《诗》之体。这一结论试图破除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六义的种种成见,为解决相关难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本文还... 本文对《诗经》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做了重新的解释,并划分为三组:风、赋为《诗》之用,比、兴为《诗》之辞,雅、颂为《诗》之体。这一结论试图破除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六义的种种成见,为解决相关难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本文还顺带分析了六义之赋与春秋赋诗的关系、比和兴的区别、《诗大序》的作者和性质等诸多《诗经》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六义 风赋 比兴 雅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