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外部风险关联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姚迪 詹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82,共5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承包商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步伐逐渐加快,项目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投资和项目运行对东道国的风险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投资决策。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承包商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步伐逐渐加快,项目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投资和项目运行对东道国的风险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投资决策。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外部风险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项目在东道国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商业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外部风险,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沿线各国外部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并构建风险关联网络,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和实施前后在沿线相关国家开展项目面临外部风险的关联结构变化,并采用最小生成树方法来实现网络结构的稀疏化。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国家间的地理位置距离仍然是影响外部风险相关性强弱的主要因素,中国由网络边缘移至中心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外部风险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欧洲国家在风险网络中的地位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风险关联网络 外部风险
下载PDF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高维风险关联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梁琪 常姝雅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82,共16页
针对金融体系内混业经营趋势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性,本文采用可以处理高维时序变量的LASSO-VAR模型和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我国63家上市金融机构以及房地产机构的波动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部门与机构三个层面进行网络分析,以... 针对金融体系内混业经营趋势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性,本文采用可以处理高维时序变量的LASSO-VAR模型和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我国63家上市金融机构以及房地产机构的波动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部门与机构三个层面进行网络分析,以探究不同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与跨部门传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体系波动风险关联总水平在风险聚集时期会出现显著上升,而跨部门风险关联水平上升是重要推动因素;(2)自身经营风险水平以及市场占比等因素会决定各部门在风险关联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其中,证券部门为主要的风险溢出部门,其他金融业与房地产部门为主要的风险溢入部门;(3)混业经营可以提高不同部门机构间实际关联水平,从而成为部门间风险关联水平上升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且各部门中混业经营程度越高的机构跨部门风险传染行为越显著,并在危机时期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维风险关联网络 LASSO-VAR 跨部门风险关联 混业经营
原文传递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3
作者 韩铭辉 肖崎 韩永辉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2,共14页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加强。针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征,本文引入最小绝对值压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维VAR模型中,利用滚动回归方法构建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行业门类与行业大类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跨部门传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总体风险关联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且在风险集聚时期会出现显著上升;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间都存在一定的聚集效应,房地产业是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的主要路径之一;银行业系统中的重要性银行一般都是风险净溢入单位,证券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出单位,保险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入单位;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挤出实体投资,并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联动性,提高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净溢出效应,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从顶层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具体而言,一是关注非金融行业的风险溢出情况,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二是加强对非金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化 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维风险关联网络
下载PDF
基于风险溢出的股市双层风险传染模型
4
作者 吴朋薇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从风险关联网络视角出发,根据股票节点的风险溢出水平差异对其进行分层处理,提出股市风险双层传染机制,并基于网络异质性结构对传统SIRS模型提出改进,采用风险溢出效率定义感染率参数.最后,以深证300成分股作为样本数据计算模型相关参数... 从风险关联网络视角出发,根据股票节点的风险溢出水平差异对其进行分层处理,提出股市风险双层传染机制,并基于网络异质性结构对传统SIRS模型提出改进,采用风险溢出效率定义感染率参数.最后,以深证300成分股作为样本数据计算模型相关参数,并进行股市极端风险传染演化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层传染机制下股市风险传导效应更强,少数风险溢出水平较高的股票节点对风险传染的贡献远高于风险溢出水平较低的其他节点,一旦这些企业发生危机,对股市系统的冲击性和影响力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关联网络 传染病模型 股市风险传染 风险溢出效应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银行的风险联动性研究--基于港股上市企业的网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明 周鹤罡 《金融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01,123,124,共32页
本文采用CoVaR和MES方法对港股上市银行和金融科技机构的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PMFG算法构建多层风险关联网络,探究微观层面下金融科技机构和银行风险水平关联。与此同时,本文采用市值加权、年度调仓以及业务拆分的方法构建... 本文采用CoVaR和MES方法对港股上市银行和金融科技机构的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PMFG算法构建多层风险关联网络,探究微观层面下金融科技机构和银行风险水平关联。与此同时,本文采用市值加权、年度调仓以及业务拆分的方法构建金融科技行业指数,并度量行业风险程度,进而通过时变风险溢出网络考察金融科技行业对不同股权性质银行市场的风险溢出方向和大小的异质性。研究结论如下:(1)由于发展尚不成熟和监管体制有待完善,金融科技机构自身的风险水平相对处于高位,而鉴于其体量和业务规模相较于银行业较小,金融科技行业对整体市场的风险水平影响力较弱。(2)伴随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过去由国有大型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逐渐转变为“多种性质金融机构交错关联,互相影响”的新市场形态,传统银行业“太大而不能倒”的原则也逐渐向“太关联而不能倒”转变。(3)金融科技行业的兴起虽然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整体而言银行业在与金融科技行业的竞争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银行依然是风险溢出的主要净输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多层风险关联网络 时变风险溢出网络
原文传递
低碳转型风险的“涟漪效应”
6
作者 郑挺国 张宏音 叶仕奇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6,共20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有效识别并量化金融市场内的低碳转型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安全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属性分类建模法,将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贝塔系数、市值、市净率等属性... “双碳”目标背景下,有效识别并量化金融市场内的低碳转型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安全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属性分类建模法,将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贝塔系数、市值、市净率等属性特征与前沿张量自回归模型相结合,构建基于多维度属性风险关联指数和关联网络的风险传导效应分析框架,用以刻画低碳转型风险在属性结构中的“连漪效应”。结果显示:多维属性视角下,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涟漪效应”体现为具有相似属性特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风险关联效应;低碳转型风险的“连漪效应”传导中心位于“高碳排、低市净率、高市值、低贝塔”类别。随着风险逐步沿属性特征向外扩散,风险关联强度逐渐减小;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各层涟漪的风险关联强度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高碳排属性是低碳转型风险“涟漪效应”的主要驱动属性,但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其驱动作用向低市净率、高市值属性转移,转型风险呈现出跨属性传导的特征。本文为碳中和背景下完善适应于低碳转型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低碳转型风险防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风险 属性分类法 张量自回归模型 金融风险关联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