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无症状静脉血栓干预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刘鹏媛 李晓玲 赵仔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08-0111,共4页
研究分析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无症状静脉血栓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254例,分为对照组(无血栓形成)与实验组(无症状血栓形成)各127例。两组患者均采... 研究分析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无症状静脉血栓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254例,分为对照组(无血栓形成)与实验组(无症状血栓形成)各12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无症状静脉血栓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级护理模式 回顾性研究 PICC导管 无症状静脉血栓
下载PDF
风险分级模式的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肾病血透患者中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干预研究
2
作者 庄培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风险分级模式的护理用于高血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方式将其分为1:1比例的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风险... 目的探究风险分级模式的护理用于高血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方式将其分为1:1比例的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风险分级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血压节律类型变化情况、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勺型血压节律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肾病血透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模式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压节律,对预后的改善有一定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级模式护理 高血压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LEDVT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淑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5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泉州市中医院118例STBI术后昏迷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分级护理组(n=59)、常规组...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泉州市中医院118例STBI术后昏迷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分级护理组(n=59)、常规组(n=59)。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分级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对比2组LEDVT发生率,护理前后股静脉、腘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并统计住院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级护理组LEDVT发生率3.39%,低于常规组的18.64%,护理满意度94.91%,高于常规组的77.97%(P<0.05);2组护理后股静脉、腘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PT、APTT水平均较护理前提高,且分级护理组增高更显著,FIB、D-D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且分级护理组降低更显著(P<0.05);分级护理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可提升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STBI术后昏迷患者LEDVT风险,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昏迷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模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9期3620-3622,共3页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5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5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3例)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干预前后下肢皮温、周径与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干预1周后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皮肤变色、下肢肿胀、LEDVT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下肢皮温、周径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GCQ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可改善患者血流相关指标与下肢皮温、周径,进而降低LEDVT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在耳源性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芳 米淑娜 闫玉洁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2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logistic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在耳源性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2-01-2021-03-01天津市北辰医院确诊的耳源性眩晕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耳源性眩晕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logistic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在耳源性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2-01-2021-03-01天津市北辰医院确诊的耳源性眩晕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耳源性眩晕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logistic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均持续干预2周。比较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知信行评分、心理状况、平衡状况、跌倒可能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39。护理2周后,观察组知识评分为(29.91±4.09)分,高于对照组(27.57±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72,P<0.001;态度评分为(28.25±3.25),高于对照组(26.07±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68,P<0.001;观察组行为评分为(39.36±4.10)分,高于对照组(37.48±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2,P=0.012;观察组焦虑评分为(24.75±5.64)分,低于对照组(27.52±5.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44,P<0.001;观察组平衡量表评分为(38.91±4.66)分,高于对照组(36.73±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7,P<0.001;观察组跌倒评分为(37.59±4.52)分,低于对照组(40.88±4.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10,P<0.001。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26±2.51)分,高于对照组(8.12±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6,P=0.011;观察组病区环境满意度评分为(21.15±3.17)分,高于对照组(9.72±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P=0.020;观察组护患沟通满意度评分为(16.18±2.84)分,高于对照组(15.0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28。结论基于logistic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管理,并提高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logistic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 耳源性眩晕 跌倒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