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风险 被引量:5
1
作者 吕卉 李珞畅 冯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01-4305,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逐步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利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进行综合观察后发现,互联网作为新技术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后将会在产生新风险的同时继续放大传统风险,在此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本体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逐步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利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进行综合观察后发现,互联网作为新技术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后将会在产生新风险的同时继续放大传统风险,在此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本体的风险、人机交互的风险和线上服务的风险被不断放大并导致道德风险、污名化等涟漪反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信息共享、介入风险放大关键节点和减低风险次级效应等对策来规避这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互联网+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下载PDF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风险事件的媒体表征与整合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妍妍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3-89,共7页
在后工业时代,社会风险事件频繁发生。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提供了一种评估风险事件中各参与站点对事件的放大(或减弱)作用,并研究其带来的涟漪效应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大众传媒在风险事件中的媒体呈现与整合,重点考察社会化媒体在风险... 在后工业时代,社会风险事件频繁发生。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提供了一种评估风险事件中各参与站点对事件的放大(或减弱)作用,并研究其带来的涟漪效应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大众传媒在风险事件中的媒体呈现与整合,重点考察社会化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信息流动、传播过程、场域构建和风险沟通效果方面展现的特点,认为社会化媒体在风险的放大(或减弱)过程中,呈现出创新性介入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风险事件 社会化媒体 媒体表征 整合
原文传递
基于SARF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卉 冯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更加深入动态地探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及放大,以期更有效的防范和规避“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风险。方法: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有服务过程以及过程... 目的:更加深入动态地探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及放大,以期更有效的防范和规避“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风险。方法: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有服务过程以及过程中风险的产生、放大过程。结果:在预约评估、上门服务、服务评价和服务效应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流程中,可能产生数据泄露、“匿名陌生人”、医疗设备缺失、监管欠缺和虚假评价等风险,并经由服务过程放大,也由此导致服务的公益性忧虑和污名化效应。结论:应当从信息传递和反应机制两个节点入手,通过完善安全体系、强化护理服务管理和减低风险次级效应等对策来防范和治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节点控制
下载PDF
基于SARF理论的典型案例放大检视和风险控制
4
作者 杨石含 曾涛 陈晓军 《中国卫生法制》 2023年第6期1-5,21,共6页
新媒体背景下,风险放大成为医疗风险事件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立足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根据典型医疗案例的具体表现,从感知、言论、行动以及影响四个层面,深入动态探析风险的产生及放大过程,并基于信息传播、反应机制以及涟漪效... 新媒体背景下,风险放大成为医疗风险事件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立足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根据典型医疗案例的具体表现,从感知、言论、行动以及影响四个层面,深入动态探析风险的产生及放大过程,并基于信息传播、反应机制以及涟漪效应三个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和治理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医疗风险 风险控制
原文传递
风险传播图景中的童年:儿童影像的建构、再现政治与传播伦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敏 王阳 何谦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75,共22页
风险不单纯指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媒介描绘的风险图景成为大众最直接的感知来源,是显著的风险放大站。在风险传播的视觉化表征中,儿童影像成为定义与描绘风险的重要符号。本文从媒体"放大"的视角来关注儿童... 风险不单纯指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媒介描绘的风险图景成为大众最直接的感知来源,是显著的风险放大站。在风险传播的视觉化表征中,儿童影像成为定义与描绘风险的重要符号。本文从媒体"放大"的视角来关注儿童影像在风险传播中的特殊效应。儿童影像在风险放大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传播效力:担任风险的文化之眼,激发大众情感共鸣,强化批评场域,并沉淀为风险记忆。此外,儿童影像通过具象化风险,争夺话语权,展现政治立场与道德关怀的方式,表现出其在风险放大中的影响力。但是大众媒体在运用儿童影像放大风险的过程中,仍存有绑架儿童做风险代理人、娱乐化情感消费以及违背新闻伦理等一系列问题。聚焦国内风险图景,儿童影像的风险放大效果并未被清晰认知,审视儿童影像的特殊传播效果,把握适当的风险放大尺度成为媒体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传播 儿童影像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大众媒介
原文传递
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接触和接受:感知威胁的中介作用和健康信息素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文静 孙纪开 方洁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4-95,共22页
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假新闻、虚假信息和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与虚假信息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健康话题。考虑到食品安全虚假信息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的普遍性和其对个人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聚焦食... 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假新闻、虚假信息和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与虚假信息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健康话题。考虑到食品安全虚假信息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的普遍性和其对个人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聚焦食品安全虚假信息接受及其传播机制。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本研究假设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接触会正向预测个人对其接受程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感知威胁会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而健康信息素养会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对腾讯新闻用户发放APP内置在线调查问卷,本研究共获取22706位用户的回答,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之后,食品安全虚假信息接触正向预测虚假信息接受,感知威胁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和健康信息素养高的用户相比,虚假信息接触与感知威胁之间的关系对于健康信息素养低的人来说更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虚假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致使其形成的社会心理动因,并为相应的干预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 食品安全 感知威胁 健康信息素养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