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陈与义诗的风雅精神
1
作者 杭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4-98,共5页
风雅精神,是指《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优秀传统。陈与义南渡后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的积极关注国运、关注现实,和积极报国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 风雅精神,是指《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优秀传统。陈与义南渡后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的积极关注国运、关注现实,和积极报国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相对而言,其前期的诗歌这种精神就比较弱。因此,风雅精神是其南渡后诗歌思想内容上显著的特点和亮点,也是陈与义南渡后诗风转变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与义 风雅精神 意象营造 雄浑悲壮
下载PDF
张祜诗歌“谏讽怨谲”的风雅精神
2
作者 卢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3-105,110,共4页
中晚唐之交处士诗人张祜虽没有系统论诗之作,但其现存的少量论诗诗体现了对风雅精神的一贯推崇。其创作与诗歌主张是统一的,他的咏史诗和向来被人误会的宫词都含蓄隐晦地表达了讽谏之意,表现出哀而不伤,"谏讽怨谲"的情感特征。
关键词 张祜 谲谏 风雅精神
下载PDF
王通经典视域中风雅精神索隐——兼论初唐的文化趋向
3
作者 廉水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隋末唐初大儒王通,生前即有“王孔子”之称,初唐名士魏征、房玄龄等都出自其门下,其儒家经典视域中的“风雅精神”,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士的“君子才性”,还蕴涵了个体“教化天下”的使命,是一种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风雅文教精神”。王通... 隋末唐初大儒王通,生前即有“王孔子”之称,初唐名士魏征、房玄龄等都出自其门下,其儒家经典视域中的“风雅精神”,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士的“君子才性”,还蕴涵了个体“教化天下”的使命,是一种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风雅文教精神”。王通希冀通过“道”的“文教”功用来影响天下,其批评谢灵运、沈约等而褒美曹植、颜延之、王俭、任昉等六朝作家。在王通的经典视域中,“君子才性”是风雅精神的形而下呈现;“教化天下”是风雅精神的形而上呈现,初唐文士们的视域与王通的视域出现了融合,“风雅文教精神”从而演绎为初唐的文化趋向,并推动形成了盛唐气象的蔚为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精神 文教 颜延之 君子才性 初唐
下载PDF
浅论黄遵宪诗的风雅精神
4
作者 任慧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7期38-39,共2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古老的西周时代开始,一部《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所形成的"风雅精神",成为后世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艺术准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古老的西周时代开始,一部《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所形成的"风雅精神",成为后世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艺术准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两千多年后,中国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近代诗人黄遵宪,用他特有的才华和经历书写了一代新诗,被认为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然而黄遵宪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大家在他"新变"的诗歌当中,依然能够发现"风雅精神"的存在。流传千年的"风雅精神",已然成了中国文人不可缺少的气质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诗歌 风雅精神
下载PDF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明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1-27,91-92,共7页
清代前期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取得了成效,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朱彝尊诗词风格和文学思想之转变为文化政策影响文学的典型案例。朱彝尊博学鸿词试中第后,前期作品中所表现的出入之间的矛盾彷徨不复存在,其学习《乐府补题》... 清代前期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取得了成效,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朱彝尊诗词风格和文学思想之转变为文化政策影响文学的典型案例。朱彝尊博学鸿词试中第后,前期作品中所表现的出入之间的矛盾彷徨不复存在,其学习《乐府补题》所作的咏物词丧失了南宋遗民词的精神内核,远离了比兴寄托传统,其追求的"醇雅"实际上脱离了风雅精神。与浙西词派的兴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维崧和他所开创的阳羡词派。随着文化政策的变化,文风的推移,阳羡词派因词风不合时代精神变化之节拍而逐步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策 醇雅 比兴寄托 风雅精神 阳羡词派
下载PDF
明初诗学的复古意识及其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闫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9,共4页
明初诗学有着浓厚的复古意识,论诗论文尊崇前代优秀创作,创作上主张宗古。明初诗学有着如此浓厚复古意识的原因在于明初奉行的文化经典主义、台阁文风鸣盛、鸣治的价值需求以及各文学流派复古的传统与现实诉求,它们共同作用,给明初诗学... 明初诗学有着浓厚的复古意识,论诗论文尊崇前代优秀创作,创作上主张宗古。明初诗学有着如此浓厚复古意识的原因在于明初奉行的文化经典主义、台阁文风鸣盛、鸣治的价值需求以及各文学流派复古的传统与现实诉求,它们共同作用,给明初诗学打上了浓厚的复古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诗学 复古意识 风雅精神 台阁文风
下载PDF
王了望的文学思想与晚明清初学术思潮的转变
7
作者 焦福维 王峰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王了望为明末清初陇上文坛、书坛的一位大家,然史载阙如。纵观其文学创作,受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潮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抒写性灵,表达自我,追求个性,崇情尚趣的特征。其在明末清初的学风巨变中既有坚持又有反思,摒弃了明末文风的流弊而选择... 王了望为明末清初陇上文坛、书坛的一位大家,然史载阙如。纵观其文学创作,受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潮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抒写性灵,表达自我,追求个性,崇情尚趣的特征。其在明末清初的学风巨变中既有坚持又有反思,摒弃了明末文风的流弊而选择了以风雅精神表达性灵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了望 文学观 性灵 风雅精神
下载PDF
论郑知同诗文创作的儒学内涵
8
作者 谭德兴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0-86,共7页
郑知同一生酷爱儒学,具有浓郁的儒学情结。深厚的儒学素养,使得郑知同的诗文创作呈现强烈的儒学色彩。郑知同在诗文作品中明确表达对儒学的推崇、赞美与立志从事儒学研究的志向。生逢乱世,但郑知同毕生对儒学坚守不移。郑知同的诗歌作... 郑知同一生酷爱儒学,具有浓郁的儒学情结。深厚的儒学素养,使得郑知同的诗文创作呈现强烈的儒学色彩。郑知同在诗文作品中明确表达对儒学的推崇、赞美与立志从事儒学研究的志向。生逢乱世,但郑知同毕生对儒学坚守不移。郑知同的诗歌作品关注现实、批判现实,以诗志史,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风雅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知同 文学 儒学 风雅精神
下载PDF
黎恂《千家诗》诗注特色及其文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昌礼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5-42,共8页
俗本《千家诗》是我国古代流播最广而讹误最多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黎恂选注本《千家诗》是在俗本基础上,重新做了选编和注释所形成的新版本。一方面,黎恂在诗注中通过繁曲引证,科学存疑,对俗本存在的讹误作出了精骸考证,形成了新的特色... 俗本《千家诗》是我国古代流播最广而讹误最多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黎恂选注本《千家诗》是在俗本基础上,重新做了选编和注释所形成的新版本。一方面,黎恂在诗注中通过繁曲引证,科学存疑,对俗本存在的讹误作出了精骸考证,形成了新的特色;另一方面,黎恂在诗注中通过"知人论世"和"文史互存"的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展现出一种情理异趣的审美评判与儒家人伦教化的风雅精神,而且还给诗注赋予了丰富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恂 《千家诗》 知人论世 风雅精神
下载PDF
六朝烟水在腹复 百家向美而生--以美育人从心培铸审美精神
10
《现代艺术》 2023年第9期34-34,共1页
记得《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中有一处情节讲的是风雅才子杜慎卿等人游金陵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 记得《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中有一处情节讲的是风雅才子杜慎卿等人游金陵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当时,笔者以为文中的“六朝烟水气”是历史积淀,是文化底蕴,是风雅精神,是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吴敬梓 雨花台 风雅精神 杜慎卿 审美精神 六朝烟水气 文化底蕴
原文传递
侯方域文学复古思想探析
11
作者 罗家湘 闫莉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9,共6页
侯方域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重要作家,其文学复古具有高度关注社会现实、以古文闻名的特点。侯方域承继风雅精神,展现了当时宦官乱政、政治迫害、奸臣当道的政治乱象,描写了天灾人祸下百姓的艰难生活。侯方域宗法唐宋八大家,... 侯方域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重要作家,其文学复古具有高度关注社会现实、以古文闻名的特点。侯方域承继风雅精神,展现了当时宦官乱政、政治迫害、奸臣当道的政治乱象,描写了天灾人祸下百姓的艰难生活。侯方域宗法唐宋八大家,修正文风,传承文脉。他剖析明末政治,提出经世固邦之道。他以圣贤忠臣为榜样,寄托政治理想,同时反思历史兴衰之道,以此表达心志理想。侯方域积极响应复社活动,增强了中原文士与江南文人的联系,打破了中原文坛的沉寂。身处易代之际,侯方城试图以文学为武器,拯救民族,救赎自我,传承文化,其选择在当时的文人士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文学复古 风雅精神 文以载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