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4·20”暖区飑线的形成及结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翟丽萍 农孟松 +2 位作者 赖珍权 祁丽燕 刘日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8-576,共9页
为深入了解暖区飑线的形成机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20日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及飑线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前滞留的冷温槽利于产生强的对流不稳定,飑线发生前期低层强烈暖湿平流对建立静力不稳定起... 为深入了解暖区飑线的形成机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20日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及飑线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前滞留的冷温槽利于产生强的对流不稳定,飑线发生前期低层强烈暖湿平流对建立静力不稳定起主导作用;(2)探空显示广西南部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对流的强盛发展和组织化加强;(3)近地面冷池出流与低层环境风场相互作用是飑线发展和维持的主要机制,飑线朝着其前方1 h负变压中心发展。此次飑线是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的飑线系统,以离散性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暖平流 变压变温 飑线结构 传播型风暴
下载PDF
2021年8月2日桂南一次飑线过程环境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潇 吴蒨茵 +1 位作者 黄江情 王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S01期27-30,共4页
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8月2日午后的飑线过程(以下简称“8·2”随线天气过程)进行环境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8·2”线天气过程是一次由热带低压外围环流与南下弱冷空气相遇形成地面辐合线触发形成,大气不稳定层结,0~6k... 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8月2日午后的飑线过程(以下简称“8·2”随线天气过程)进行环境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8·2”线天气过程是一次由热带低压外围环流与南下弱冷空气相遇形成地面辐合线触发形成,大气不稳定层结,0~6km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地面辐合线的牵引、近地面层的中小尺度低涡均是此次随线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飑线过程充沛的水汽条件、较强的整层不稳定动力抬升条件,很好的热力条件均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和不断西南移动;飑线过程产生的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落区与飑线路径能很好的吻合,雷达回波强质心的下降和阵风锋都能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具有较明确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南 飑线结构 地面辐合线 雷达回波强质心 阵风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