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飘积理论的林缘结构设计初探
1
作者 盛园菊 闫红伟 赵彦博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解读飘积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自然力作用下植物群落的结构为参照,从林缘的时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景观分析,重点在林缘线与林冠线的设计方法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丰富了林缘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论。
关键词 飘积理论 林缘 植物 景观设计
下载PDF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生态人居多层次景观空间解构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利莎 彭莹 +1 位作者 黄璐 严力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是中国藏区传统村寨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多功能景观概念和中国风水理论,从区域环境层次、居住区域层次、组团邻里层次和住屋单元层次4个层次对扎尕那聚落空间进行解构。研究表明,在区域环境层次上,其空间要素...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是中国藏区传统村寨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多功能景观概念和中国风水理论,从区域环境层次、居住区域层次、组团邻里层次和住屋单元层次4个层次对扎尕那聚落空间进行解构。研究表明,在区域环境层次上,其空间要素组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居住区域层次上,受自然力与传统理念的影响,村落的聚落为簇群模式发展,形成典型的线性"飘积"聚落形态;在组团邻里层次上,每个独立的自然村落都由1~2个连续的界面贯穿村落;在住屋单元层次上,扎尕那藏式榻板房院落空间水平结构大致分为左右结构和前后结构两类,包括居住活动区和种植区两部分,垂直结构依照起居、宗教和生产储藏功能一般为二或三层。为扎尕那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保护和规划建议,即将扎尕那聚落整体作为一个传统生态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区;利用民族信仰进行生态保护;合理地进行空间生态引导规划,实现生态人居聚落模式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尕那聚落 景观空间结构 多功能景观 飘积理论
下载PDF
传统民居聚落的生态再生和规划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谭良斌 周伟 刘加平 《规划师》 2005年第10期22-24,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居受到城镇文化的冲击,传统民居的发展亟需得到广大规划工作者和建筑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陕南秦岭山地民居的改进与设计应用飘积理论,指导新型住居的组团布局与规模控制;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居受到城镇文化的冲击,传统民居的发展亟需得到广大规划工作者和建筑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陕南秦岭山地民居的改进与设计应用飘积理论,指导新型住居的组团布局与规模控制;以民居绿色再生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传统民风民俗,保留了民居的夯土墙结构;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景观的同时,立足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民居 飘积理论 生态景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传统居住形态中的“聚落生态文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福智 刘加平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8-51,66,共5页
在分析民居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 在分析民居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对目前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聚落生态文化 飘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传统聚落文化浅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福智 刘学贤 刘加平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 ,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 ,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 ,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 ,人聚环境规划、开...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 ,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 ,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 ,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 ,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 ,对今天日益升温的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聚落生态文化 生态学 景观学 建筑物理学 飘积 人聚环境规划
下载PDF
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建筑设计
6
作者 高洪光 贺敬 《建筑创作》 2012年第7期200-205,共6页
北京(国家)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中心各个实验楼按开敞式、低层、低密度、分期开发规划建设,园区道路曲折,建筑像植物种子飘积散落于人工湖边,每栋建筑风格各异融入绿化环境中,建筑师按业主、资方意向塑造朴实、沉稳,凝重外形,以土红... 北京(国家)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中心各个实验楼按开敞式、低层、低密度、分期开发规划建设,园区道路曲折,建筑像植物种子飘积散落于人工湖边,每栋建筑风格各异融入绿化环境中,建筑师按业主、资方意向塑造朴实、沉稳,凝重外形,以土红色大面积石墙隐喻一块岩石,形体处理贯彻透漏瘦、残缺美设计理念,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生态建筑手段,以低技术型建筑布局、建筑变形缝适应技术构造,解决昂贵设备仪器防震,防辐射难题,以有限的建筑面积,室内死角剩余空间,为倾心研究微观世界的学者们,拓展思维激发创造灵感,塑造交往空间、把实验员、阳光、水、树木;把人和自然界有生命的同仪器设备融合相聚,塑造室内外渗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Proteome) 飘积散落 生态建筑 适应技术 交往空间 渗透空间 体形的残缺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