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国别学视野中的南洋华乐“音乐文化飞地”研究
1
作者 吴艳 洛秦 《音乐探索》 2024年第4期68-85,共18页
南洋华人音乐研究从时间上看跨越了汉朝至今,从空间上看贯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毗邻地区,把亚洲连接成一个既具有内在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的共同体。因此本文尝试在区域国别学的视野中,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四国华人音乐安置... 南洋华人音乐研究从时间上看跨越了汉朝至今,从空间上看贯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毗邻地区,把亚洲连接成一个既具有内在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的共同体。因此本文尝试在区域国别学的视野中,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四国华人音乐安置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中进行“内向性”视角的深描,并以音乐文化诗学的“音乐人事与文化”关系研究模式,探讨南洋华人音乐“外向性”交往中所呈现的“文化避难”“文化传播”及“文化认同”的内涵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南洋华乐 音乐文化飞地 音乐人事与文化
下载PDF
音乐飞地,音乐人类学的“流散诉求”研究——论郑苏“华裔跨洋流散音乐生活研究”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洛秦 孙焱 《音乐探索》 2023年第3期3-10,共8页
美国华裔学者郑苏的名著《流散诉求:美国亚裔/华裔的音乐与文化》经过翻译,再次“流散”到了她的母国,将大洋彼岸发生的故事带入每位读者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译著的分析,以及结合国内外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多层次的透视和解读,作者指出,流... 美国华裔学者郑苏的名著《流散诉求:美国亚裔/华裔的音乐与文化》经过翻译,再次“流散”到了她的母国,将大洋彼岸发生的故事带入每位读者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译著的分析,以及结合国内外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多层次的透视和解读,作者指出,流散音乐研究的学术意义早已超出了音乐本身,是通过探求突破民族/国家界限的流散群体音乐文化的动态性、相互关联性和延续性,从而去解读有关全球性、跨文化、认同和文化政治的议题,呈现出更为宽广的社会学、人类学和华人移民史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音乐飞地 流散音乐 城市音乐研究
下载PDF
音乐文化诗学视角中的历史研究与民族志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俄侨“音乐飞地”的历史叙事及其文化意义阐释 被引量:38
3
作者 洛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71,共20页
文章以音乐文化诗学的"音乐人事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模式,通过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志的方式,以"题解与修辞"、"大事记"、"历史叙事"、"文化意义阐释"和"结语——研究模式分析"... 文章以音乐文化诗学的"音乐人事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模式,通过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志的方式,以"题解与修辞"、"大事记"、"历史叙事"、"文化意义阐释"和"结语——研究模式分析"五个部分,探讨和解读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俄侨"音乐飞地"自身所呈现的经济、文化和精神自救的"内向性"特征,以及其在与中国文化"外向性"交往中所体现的"文化避难"、"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作用的发生、存在的可能和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诗学 历史人类学 民族志 上海城市音乐 俄侨“音乐飞地
下载PDF
上海俄侨“音乐飞地”钢琴音乐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乔馨 巴鼎元 《当代音乐》 2022年第3期41-43,共3页
20世纪20年代初,俄侨音乐家在上海租界中开辟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音乐飞地”,成为影响中国早期钢琴音乐对西洋音乐文化接触的审美认知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早期钢琴音乐文化选择重要发展态势,实现了中国早期钢琴音乐兼收并蓄的中西文化... 20世纪20年代初,俄侨音乐家在上海租界中开辟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音乐飞地”,成为影响中国早期钢琴音乐对西洋音乐文化接触的审美认知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早期钢琴音乐文化选择重要发展态势,实现了中国早期钢琴音乐兼收并蓄的中西文化交融最初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音乐飞地 文化接触 文化选择 文化整合 文化融合
下载PDF
离散音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志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59,166,共6页
“离散”是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离散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于文化研究的各个分支领域。随着“离散”词义和现象的变化、衍申,离散研究的趋向和焦点也不断在扩大,从对犹太人等特定群体的行... “离散”是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离散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于文化研究的各个分支领域。随着“离散”词义和现象的变化、衍申,离散研究的趋向和焦点也不断在扩大,从对犹太人等特定群体的行为研究,转向对任何群体的离散行为、文化现象、身份认同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多元思考。离散音乐研究也随着学科思维发生转换,体现出与多学科的应用实践相结合,与以往离散研究中体现出的“对抗性”“协商性”相比,更显“多元性”和“包容性”,国内离散音乐研究不仅与国际学界关于身份认同、后殖民理论、后现代理论持续接轨,而且具有城市音乐人类学的“在地化”构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离散音乐 飞地音乐 后殖民理论 全球化 认同
下载PDF
上海俄侨“音乐飞地”文化输入对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影响
6
作者 乔馨 巴鼎元 《当代音乐》 2022年第4期8-10,共3页
20世纪20年代上海俄侨通过打造“音乐飞地”,对西方音乐文化输入中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得中国民众接触和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审美意蕴,同时也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代优秀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成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土... 20世纪20年代上海俄侨通过打造“音乐飞地”,对西方音乐文化输入中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得中国民众接触和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审美意蕴,同时也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代优秀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成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土壤的拓荒者。此后,中国音乐家们借用俄侨的西方文化输入,将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精神融入西方音乐“语言系统”之中,奠定今日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创作的历史源头和重要基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借用西方的文化输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亘古、生生不息,仍是文化输入与文化融合的明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飞地 俄侨 文化输入 钢琴音乐 文化融合
下载PDF
“飞地”音乐与“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汉口租界戏剧演出中的外侨音乐生活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成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9,167,共11页
汉口是西方音乐最早进入近代中国中部城市的窗口。成立于汉口租界内的外侨演剧团体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是汉口西方人“飞地”音乐中最早的文化团体之一,他们的演剧活动多数都伴随着音乐而进行,随之建立的管弦乐队、合唱团等早期业余音乐团... 汉口是西方音乐最早进入近代中国中部城市的窗口。成立于汉口租界内的外侨演剧团体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是汉口西方人“飞地”音乐中最早的文化团体之一,他们的演剧活动多数都伴随着音乐而进行,随之建立的管弦乐队、合唱团等早期业余音乐团体,为近代汉口的音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租界 飞地音乐 Hankow A.D.C. 西方音乐
下载PDF
论上海“飞地”音乐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空间(上) 被引量:12
8
作者 洛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86,4-5,共19页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的音乐及其历史能像近代上海那样复杂而又丰富,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音乐富矿。近代上海既是现代性的国际大都市,又是传统的中华吴越文化中心;它既是国民政府的重镇,又是共产党建立的基地,更是英美法帝国主义在中国...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的音乐及其历史能像近代上海那样复杂而又丰富,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音乐富矿。近代上海既是现代性的国际大都市,又是传统的中华吴越文化中心;它既是国民政府的重镇,又是共产党建立的基地,更是英美法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最大租界地。由于此,造就了在这块西方外侨建构的"飞地"中,既有大量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在此首演,一批以西方音乐体裁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诞生,也出现了以欧洲模式创办的音乐高等学府和大批音乐教育系科,同时,中国传统戏曲也在这里扎根和发迹,城市时代曲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江南丝竹和琴社开启了城市化的发展,电影音乐、唱片公司市场繁荣,广播电台、报刊和出版涉及的音乐内容铺天盖地,一度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租界音乐活动,为上海这座被誉为"东方彼得堡"和"东方巴黎"的国际大都市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引子、"飞地"音乐历史的纵横数据、"飞地"音乐社会叙事、"飞地"政治与文化空间、结语五个部分的论述,提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主义设立了上海租界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场域",由于上海"飞地"的特殊性营造了一个"音乐社会",支撑这个"音乐社会"中的人与事的"特定机制"即是上海"飞地"的特殊性建构的一个生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地音乐 政治空间 文化空间 历史场域 音乐社会 特殊机制
原文传递
论上海“飞地”音乐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空间(下) 被引量:7
9
作者 洛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61,4,共18页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的音乐及其历史能像近代上海那样复杂而又丰富,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音乐富矿。近代上海既是现代性的国际大都市,又是传统的中华吴越文化中心;它既是国民政府的重镇,又是共产党建立的基地,更是英美法帝国主义的最大...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的音乐及其历史能像近代上海那样复杂而又丰富,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音乐富矿。近代上海既是现代性的国际大都市,又是传统的中华吴越文化中心;它既是国民政府的重镇,又是共产党建立的基地,更是英美法帝国主义的最大租界地。由于此,造就了在这块西方外侨建构的"飞地"中,既有大量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在此首演,一批以西方音乐体裁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诞生,也出现了以欧洲模式创办的音乐高等学府和大批音乐教育系科,同时,中国传统戏曲也在这里扎根和发迹,城市时代曲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江南丝竹和琴社开启了城市化的发展,电影音乐、唱片公司市场繁荣,广播电台、报刊和出版涉及的音乐内容铺天盖地,一度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租界音乐活动,为上海这座被誉为"东方彼得堡"和"东方巴黎"的国际大都市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引子、"飞地"音乐历史的纵横数据、"飞地"音乐社会叙事、"飞地"政治与文化空间、结语五个部分的论述,提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主义设立了上海"飞地"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场域",由于上海"飞地"的特殊性营造了一个"音乐社会",支撑这个"音乐社会"中的人与事的"特定机制"即是上海"飞地"的特殊性建构的一个生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地音乐 政治空间 文化空间 历史场域 音乐社会 特殊机制
原文传递
JOKA AND HIS FLYING SYMPHONY CRUISING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10
作者 Cheng Yunjie Tang Zhaoming 《China's Tibet》 2017年第5期21-26,共6页
Forty-five years ago,Joka was just a herder grazing animals on Damxung Grassland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t that time,the concept of music class did not exist in the curriculum of local elementary schools,so th... Forty-five years ago,Joka was just a herder grazing animals on Damxung Grassland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t that time,the concept of music class did not exist in the curriculum of local elementary schools,so the boy's musical talent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astoral songs and dances characteristic of his hometown.Nowadays,53-year-old Joka has become the first post-doctoral candidate for professional music composi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first Tibetan musicology master and do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ical Tibetan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grazing doctor schools originated elementary creative
下载PDF
上海大歌剧团的历史迹象与俄侨文化情结
11
作者 留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9,136,共15页
俄国十月革命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扩张是导致俄罗斯歌剧演员奔赴上海的主要历史构成要素。俄国侨民群体极高的艺术才能注定要将他们与其身处的社会分隔开来,离散的帝俄艺术家于1937年创建上海大歌剧团,他们将帝国时代熟... 俄国十月革命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扩张是导致俄罗斯歌剧演员奔赴上海的主要历史构成要素。俄国侨民群体极高的艺术才能注定要将他们与其身处的社会分隔开来,离散的帝俄艺术家于1937年创建上海大歌剧团,他们将帝国时代熟稔的意大利、法国、俄国歌剧镜像地呈现于上海,是其本国历史上的文化选择及其形成的"文化记忆"造成的在城市"飞地"里的现实"回响"。因此,歌剧制作不只是承担着商业层面的自娱或他娱的表层功能,而且成为映射民族文化记忆、凝聚社群认同感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歌剧团 俄侨音乐飞地 俄侨文化情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