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大桥 陈晓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80-88,共9页
飞天图像是丝路沿线人民在文化互通或交流过程中熔铸共生的审美符号,其图像文本的具体生成过程和类型特征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差异性。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图像、影像、声像等诸种类型的飞天形象及其审美变形机制。文化创意时代,审... 飞天图像是丝路沿线人民在文化互通或交流过程中熔铸共生的审美符号,其图像文本的具体生成过程和类型特征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差异性。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图像、影像、声像等诸种类型的飞天形象及其审美变形机制。文化创意时代,审美消费成为文化经济社会的重要驱动力,审美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的地方在于其主要指向情感和意义系统,"飞天"图像也逐渐成为构建审美共通感的典型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天图像 丝路审美文化 再生产机制 审美变形 审美交流
下载PDF
飞天图像流变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巍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飞天形象的渊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从印度传播而来;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羽人与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有翼天使融合而成。作者根据考古材料,从佛教传播和图像学的角度,对羽人与飞天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演变轨迹进行考查,认为飞天萌芽于... 飞天形象的渊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从印度传播而来;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羽人与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有翼天使融合而成。作者根据考古材料,从佛教传播和图像学的角度,对羽人与飞天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演变轨迹进行考查,认为飞天萌芽于印度,发展于中亚、西域,成熟于中国,并且这一演化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天图像 渊源
下载PDF
以云冈、龙门石窟为例谈飞天图像的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邹雨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53-156,共4页
作为宗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飞天图像在中国各个地域以及不同时期的寺院、石窟和民间工艺中体现出的不同艺术风格展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以图像学为研究方法,分析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的飞天图像,采用对比... 作为宗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飞天图像在中国各个地域以及不同时期的寺院、石窟和民间工艺中体现出的不同艺术风格展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以图像学为研究方法,分析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的飞天图像,采用对比的方式从窟内造像形象、衣着服饰特点以及惯用雕刻方法三个方面,讨论飞天图像的历史文化渊源、演变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天图像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图像流变
下载PDF
一对飞天托物供养图像及其西方因素来源
4
作者 李静杰 《美术大观》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北魏中期云冈石窟出现一对飞天托举宝珠、博山炉供养图像,其后在青州风格青石、定州系白石背屏式造像中传播发展,进而创造一对飞天托举宝塔、人物图像以及一对青龙托举宝珠、博山炉、宝塔、人物图像,成为中原东部地区东魏北齐和隋代造... 北魏中期云冈石窟出现一对飞天托举宝珠、博山炉供养图像,其后在青州风格青石、定州系白石背屏式造像中传播发展,进而创造一对飞天托举宝塔、人物图像以及一对青龙托举宝珠、博山炉、宝塔、人物图像,成为中原东部地区东魏北齐和隋代造像的流行形式。这种装饰造型的间接源头为罗马帝国一对天使托举花环图像,直接源头则是犍陀罗一对飞天托举花环和华盖图像。一种看似寻常的图像,映射出当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景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飞天托物供养图像 云冈石窟 北朝隋代造像 犍陀罗
下载PDF
试论浙江余杭小横山壁画墓飞天图像的民族化审美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诗晓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21,共8页
浙江余杭小横山墓葬群是南朝时期的典型墓葬,墓中绘制的飞天图像具有民族化审美特征。从图像发展史看,该飞天图像具有佛教与墓葬信仰的双重宗教指向,同时兼具佛教飞天和汉墓羽人两个图像来源。从装饰审美特征看,一方面,飞天图像体现了... 浙江余杭小横山墓葬群是南朝时期的典型墓葬,墓中绘制的飞天图像具有民族化审美特征。从图像发展史看,该飞天图像具有佛教与墓葬信仰的双重宗教指向,同时兼具佛教飞天和汉墓羽人两个图像来源。从装饰审美特征看,一方面,飞天图像体现了民族化审美要求,既在整体构图上严格遵循对称规制,又在细节处蕴含着竭力破坏平衡、破坏对称的企图;另一方面,飞天图像的飞动形态与空间安排共同创造出环绕"飞舞"的动态视觉效果。在审美价值方面,小横山壁画墓飞天对于中国绘画技法与审美思想的追求,使它具有融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双重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横山壁画墓 飞天图像 民族化
原文传递
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诗晓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34,共14页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是佛教艺术发展的初创阶段。在实践层面的艺术表达,经历了从象征佛陀教诲的宗教符号,到人形化创造的宗教偶像发展阶段。具体到飞天图像,中国佛教飞天图像与早期印度飞天图像在图像形制、制作范式、艺术特征方面存在前...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是佛教艺术发展的初创阶段。在实践层面的艺术表达,经历了从象征佛陀教诲的宗教符号,到人形化创造的宗教偶像发展阶段。具体到飞天图像,中国佛教飞天图像与早期印度飞天图像在图像形制、制作范式、艺术特征方面存在前后继承关系。由艺术发生学看,中国墓葬中的早期佛教艺术与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的早期佛教艺术具有相关性,艺术表达方面既有对于犍陀罗地区早期艺术母题的完整继承,也有基于自身文化土壤的不断丰富和创造。在南传佛教路线的考察上,现已发现的考古成果并不支持印度佛教由缅甸传入中国的结论,根据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四川地区出土的早期佛教艺术形制关联,我们判断,四川地区佛教可能由中亚而非缅甸传入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天图像 佛教艺术母题 佛教初传路线 滇缅道传入说 墓葬佛教图像
原文传递
天人图像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天人图像兼有道教的羽人、仙人图像和佛教的飞天图像的特征,是中古时期升仙图像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其产生渊源、图像构造与观念内涵非常复杂,是玄学思潮流布、儒释道兼修之多元化信仰观念混合的产物,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天人图像 飞天图像 多元化信仰 考古材料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