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尊霞 柯妍 +6 位作者 曹加国 李康 龙静姬 郭琼天 何洁琼 刘颖 司马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43例(57眼)白内障合并≥0.75 D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同时采用对称弧形角膜切口矫正角膜散光。弧...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43例(57眼)白内障合并≥0.75 D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同时采用对称弧形角膜切口矫正角膜散光。弧形切口设置在角膜直径中央8.0 mm处,深度为角膜厚度的85%,术中开口器分离弧形切口。术前及术后均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散光。采用Alpins矢量法分析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并分析散光类型、年龄与散光矫正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术中及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穿透、上皮损伤、角膜上皮增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患眼角膜散光为(1.23±0.31)D,术后3个月患眼角膜散光下降到(0.85±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5,P=0.000)。对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进行矢量分析,结果显示,目标诱导散光为0.80~2.10(1.23±0.31)D,手术诱导散光为0.00~1.80(0.68±0.45)D,差异向量为0.26~1.70(0.89±0.42)D,矫正指数为0.00~1.01(0.55±0.27),理想值为1,提示总体为欠矫。误差角为≤15°者50.88%(29眼)。成功指数为0.20~1.30(0.77±0.38)。年龄及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与矫正指数无线性关系。逆规散光患者矫正效果优于顺规散光(P=0.027)。结论 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安全、有效,逆规散光患者矫正效果较好,但总体欠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激光弧形角膜切口散光矫正术 角膜散光 白内障
下载PDF
评价个性化飞秒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马玉红 黄明汉 +1 位作者 邓妮妮 周定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0-11,共2页
研究应用个性化飞秒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由同一术者开展的近视矫正手术病例,对象为我院362例近视患者,按照手术类别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和观... 研究应用个性化飞秒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由同一术者开展的近视矫正手术病例,对象为我院362例近视患者,按照手术类别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和观察组(182)例,个性化飞秒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根据患者近视程度分为低中度和高度。评价指标为:(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视力水平;(2)术后不同时段患者角膜非球面系数;(3)术后不同时段患者角膜全层厚度变化。应用SPSS 22. 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和处理,视力、角膜非球面系数以及角膜全层厚度借助“x±s”表示,所得数据P<0. 05视为差异学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矫正至正常, 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观察组角膜非球面系数比对照组低,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观察组角膜厚度明显比对照组薄, 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矫正近视建议推广个性化飞秒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可有效提高视觉质量并保持患者角膜非球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个性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 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 矫正视力 角膜非球面形态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矫治高度近视后视觉质量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雨霞 赵岐 李乃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矫正术(LASIK)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CL)矫治高度近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2/2015-02在我院接受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06眼,根据患者实施不同的手...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矫正术(LASIK)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CL)矫治高度近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2/2015-02在我院接受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06眼,根据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矫正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ICL植入术进行矫正治疗(27例53眼),对照组则使用LASIK治疗(28例53眼)。术后随访1a,分析两组患者的视觉质量、高阶像差与并发症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a,观察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4±0.86(LogMAR)、0.97±0.19(LogMAR)、104.69±18.56、108.79±1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8±0.11(LogMAR)、1.04±0.09(LogMAR)、93.78±15.65、100.71±1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明暗两种环境下的各个空间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明环境下1.5、3、6、12c/d与暗环境下1.5、3、6、18c/d,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的球差和彗差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叶草像差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LASIK和ICL植入术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ICL植入术的效果更显著,ICL植入术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以及视觉质量均优于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矫正术 ICL植入术 高度近视 视觉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