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韩云飞 张立华 +1 位作者 徐贝贝 徐琳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山东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收治的60例(119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山东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收治的60例(119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59眼)与对照组(30例,60眼)。研究组接受SMILE手术,对照组接受FS-LASIK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等效球镜度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3 mm瞳孔直径下垂直彗差、球差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水平彗差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两组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斯特列尔比、调制传递函数值升高,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SMILE和FS-LASIK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均较好,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与屈光度,其中SMILE可能会影响患者角膜高阶像差,但能改善患者全眼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激光辅助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近视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慧颖 周行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入选条件为自愿接受LASIK且经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共284例,年龄18~45岁。根据术中角膜瓣制作方式不同分为S组(OUP板层角膜刀制瓣)和...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入选条件为自愿接受LASIK且经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共284例,年龄18~45岁。根据术中角膜瓣制作方式不同分为S组(OUP板层角膜刀制瓣)和F组(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术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并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所有手术病例术中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内皮细胞密度:F组术后6个月同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余两组各时间点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组较S组明显下降(P<0.05),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低,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下载PDF
叙事护理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史清霞 巩瑞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965-2967,共3页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经典款,其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此项手术是在健康的眼睛上开展,手术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患者大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较大,会产生负性情绪。除了技术...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经典款,其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此项手术是在健康的眼睛上开展,手术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患者大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较大,会产生负性情绪。除了技术娴熟的医师,性能良好的设备外,还应通过多种心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叙事护理是一种简单、有效、可依循的心理护理方法和人文关怀实践,能够提高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和幸福感,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角膜屈光手 负性情绪 叙事护理 心理护理方法 后视力 激光辅助 围手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近视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丹 张瑜 +1 位作者 李伟 刘蕾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近视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进行近视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参考组(40例)。其中参考组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联合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近视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进行近视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参考组(40例)。其中参考组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联合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及Q值,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6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Q值、角膜顶点及最薄点后表面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作用相似,可保持角膜后表面稳定,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激光 角膜后表面曲率
下载PDF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袁小艾 王保君 +2 位作者 周予兰 李新民 任艳凡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75-978,982,共5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92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92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右眼纳入研究。根据术中切削屈光度不同将-6.00 D≤等效球镜度<-7.00 D 32眼分为全矫组和-0.25 D组、-7.00 D≤等效球镜度<-8.00 D 34眼分为-0.25 D组和-0.50 D组、-8.00 D≤等效球镜度<-9.00 D 26眼分为-0.50 D组和-0.75 D组。3组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切削屈光度。观察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术后1、3、6个月,全矫组和-0.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0.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全矫组(P<0.05);-0.25 D组和-0.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0.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25 D组(P<0.05);-0.50 D组和-0.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0.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50 D组(P<0.05)。结论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6.00 D≤等效球镜度数<-7.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25 D、-7.00 D≤等效球镜度<-8.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50 D、-8.00 D≤等效球镜度<-9.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75 D,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高度近视 切削屈光度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邢星 李世洋 +1 位作者 赵爱红 肖建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手术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SMILE手术者共93例(186眼)为观察组,接受LASIK手术者共96例(19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7.10±11.20)%和(-14.50±4.30)%,对照组分别为(-29.20±9.60)%和(-17.90±4.30)%,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均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4.50±10.90)%和(-13.60±4.30)%,对照组分别为(-27.00±10.80)%和(-15.60±4.40)%,较术后1个月时有所减少(均为P<0.05),说明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有一定回升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弹性的改变较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远标 刘斐 +6 位作者 赵柳宁 廖爱平 肖小波 刘国颖 戴丽霞 杨娟 邓汝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68-72,共5页
目的评价Ziemer’s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Femto LDV制瓣的LASIK近视患者203例共401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3组,A组:-0.5^-6.0 D,284眼;B组:-6.25^-10.0 D,107... 目的评价Ziemer’s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Femto LDV制瓣的LASIK近视患者203例共401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3组,A组:-0.5^-6.0 D,284眼;B组:-6.25^-10.0 D,107眼;C组:-10.25^-14 D,10眼。观察术后12个月内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虽然3组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均为100%,但1.0以上者分别为100.0%、99.1%及70.0%,其中C组患者显著低于A、B组(P<0.05)。而且C组患者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逐渐出现低于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但3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明显下降(P>0.05)。术后12个月各组平均屈光度A组为(-0.19±0.43)D,B组(-0.37±0.63)D,C组(-1.02±1.16)D,其中≤±0.5 D的分别为98.9%、83.2%和40.0%(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所有患者基质床切削区均匀,偏离中心率低,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泪膜破裂时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Femto LDV制瓣的LASIK对于不同近视度数的患者均有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视力好,预测性高,效果稳定及安全性高等,但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2个月视力预测性明显低于其他近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近视 屈光度 视力
下载PDF
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远标 赵柳宁 +5 位作者 刘斐 肖小波 周强 廖爱平 刘国颖 刘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探讨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年内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行飞秒激光LASIK矫正近视(术前等效球镜-10.63^-1.63 D)患者45例(90只眼),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 目的: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探讨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年内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行飞秒激光LASIK矫正近视(术前等效球镜-10.63^-1.63 D)患者45例(90只眼),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及1年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厚度并计算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飞秒激光LASIK术前与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0,P>0.05)。飞秒激光LASIK术后1、3、6个月及1年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厚度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10,P<0.01)。飞秒激光LASIK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角膜后表面高度与SE、AD、RBT、AP/TCT及"(角膜瓣厚度+切削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飞秒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良好,角膜后表面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角膜最薄点厚度逐渐增加并于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高度 中央角膜最薄点厚度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反应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烨 周行涛 +2 位作者 牛凌凌 徐建江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7.9~8.3mm,预计瓣厚度80~100μm。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裂隙灯检查角膜中央区域的形态,并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央区域的角膜反应。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裂隙灯检查所有手术眼未见haze或瓣皱褶,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眼未见明显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术后1周,4例6眼观察到近切削界面的基质细胞轻度激活,表现为细胞核反光增强,细胞轮廓可见,切削面反光轻度增强,其余眼未观察到明显的基质细胞激活。角膜基质细胞激活在术后1个月减轻,至术后3个月基本消失。术后所有手术眼均可在切削面持续观察到高反光沉积物,1眼(预期角膜瓣厚度80μm)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微皱褶。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术后存在角膜细胞水平反应的变化,其角膜基质细胞激活程度较轻可能与脉冲能量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Max激光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 角膜创伤愈合 共焦显微镜
下载PDF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海莹 德琳 +3 位作者 徐冬 宋笑梅 张雪梅 刘美娜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49-51,共3页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0DS范围143眼,占93.46%,在±1.00DS范围153眼,达100%;裸眼视力≥1.0者150眼,占98.04%,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44眼,占94.12%。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全方位护理是FLLASIK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近视 护理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隋鑫 李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2-795,共4页
近20 a来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眼科手术应用飞秒激光开展了许多新的应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都是应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和散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机理和手术方式不同,所... 近20 a来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眼科手术应用飞秒激光开展了许多新的应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都是应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和散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机理和手术方式不同,所以在术后角膜形态学、角膜生物力学、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会产生一些差异,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分子原位角膜 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 近视
下载PDF
角膜板层刀制瓣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婧 姜洋 +3 位作者 李莹 王忠海 金玉梅 夏文薇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M-LA... 目的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M-LASIK组)和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F-LASIK组)各150例300眼。观察手术后1个月内角膜瓣愈合、视力、干眼的3项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S)评分]、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的问卷评估。结果两组术后角膜瓣均一期愈合,F-LASIK组有1只眼术后第1天角膜瓣细皱,冲洗后好转;所有眼均达到手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1、K2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BUT、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明显下降,FS评分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F-LASIK组BUT明显高于M-LASIK组(P=0.045),泪液分泌试验、F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IK组主观症状的评分总和明显低于M-LASIK组(Z=-0.989,P=0.043);满意度明显高于M-LASIK组(Z=-2.316,P=0.021)。结论传统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和现代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及生活视觉质量,而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满意度更高,且可以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激光 干眼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广莉 韩文杰 +1 位作者 刘方 苏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1例(62眼),SMILE组32例(64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1周时OSDI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制瓣的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 眼表疾病 干眼
下载PDF
术前眼位训练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绮红 金敏 +2 位作者 匡丽晖 王小圆 张跃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训练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眼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LASI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FL-LASIK的近视患者168例(328眼),随机分为实验组85例(166眼)和对照组8...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训练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眼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LASI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FL-LASIK的近视患者168例(328眼),随机分为实验组85例(166眼)和对照组83例(162眼),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常规配合检查及知识讲解,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术前眼位干预。比较手术过程患者眼位改变及术后角膜地形图、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调整眼位及停机次数情况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调整眼位及停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地形图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L-LASIK术前给予眼位干预,使患者在术中能保持较好的眼位,减少由于眼位调整所致的停机次数,使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眼位训练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婧 许烨 +1 位作者 周行涛 姚佩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行LASIK矫正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38~-13.50 D)患者22例(41眼),其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行LASIK矫正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38~-13.50 D)患者22例(41眼),其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11例(21眼),Moria M3旋转式微型角膜刀制瓣11例(20眼)。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记录基于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获取的分析直径为6 mm的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各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计算彗差和初级球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飞秒激光组和角膜刀组的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角膜刀组的彗差增加量显著高于飞秒激光组[分别为(0.788±0.592)μm及(0.403±0.572)μm,P<0.05];术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的绝对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而角膜刀组的角膜后表面像差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角膜刀组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彗差增加量更显著[分别为(0.004±0.031)μm及(0.027±0.036)μm,P<0.05]。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比角膜刀制瓣引起的角膜前表面彗差增加量较少;其角膜后表面像差亦存在轻微增加,且角膜后表面彗差增加较角膜刀显著,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角膜前表面 角膜后表面 高阶像差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术后的泪液功能障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美燕 周行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7-850,共4页
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 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后存在泪液功能障碍。本文就LASIK和SMILE术后泪液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泪液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生机制以及以机制为基础的合理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功能障碍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 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瑞芳 赵海霞 王召格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病人手术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病人200例(400眼),根据随机...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病人手术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病人200例(400眼),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例(200眼),对照组术前实施眼科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行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术中配合度(中心定位次数、负压放置次数、制作角膜瓣时间、激光停止眼数)、球结膜出血眼数;术后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平均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位注视训练在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位训练 激光制瓣的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SAS焦虑量表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立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不同屈光度近视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7例近视患者,依据屈光度不同分成低屈光度组(67例)、中屈光度组(50例)以及高屈光度组(10例)。患者均实施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 目的探讨分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不同屈光度近视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7例近视患者,依据屈光度不同分成低屈光度组(67例)、中屈光度组(50例)以及高屈光度组(10例)。患者均实施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高屈光度组裸眼视力>1.0的患者占比为66.7%,显著低于低屈光度组和中屈光度组的100.0%、96.0%(P<0.05);术后12个月,低屈光度组患者屈光度均优于其余两组,中屈光度组优于高屈光度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度 激光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
下载PDF
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光学区对复性近视散光矫正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克 李美燕 +2 位作者 赵婧 姚佩君 周行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 研究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光学区大小对于复性近视散光矫正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4月~ 2012年3月来我院准备接受飞秒LASIK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13例(18眼),等效球镜为(-9.90 ±0.44)D,根据光学区... 目的 研究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光学区大小对于复性近视散光矫正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4月~ 2012年3月来我院准备接受飞秒LASIK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13例(18眼),等效球镜为(-9.90 ±0.44)D,根据光学区大小分为2组:A组9眼,光学区为6.0 mm;B组9眼,光学区为6.5 mm.分析2组散光矫正的有效性和预测性.结果 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术前A组的等效球镜、球镜和柱镜分别为(-10.08±0.50)D、(-9.31 ±0.68)D和(-1.56±0.74)D,术前B组的等效球镜、球镜和柱镜分别为(-9.72±0.29)D、(-9.22±0.36)D和(-1.00±0.25)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86,0.751,0.058).A组和B组术后散光分别为(-0.31±0.27)D和(-0.33±0.28)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34).A组和B组分别有7眼和8眼术后等效球镜在±0.50 D区间和术后散光≤0.50 D.2组散光矫正的成功系数(IOS)分别为0.27和0.3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526).结论 飞秒LASIK矫正复性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其中光学区大小对散光矫正的影响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光学区
下载PDF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美丽 刘莎莎 骆丽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21-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9-01~2020-01于我院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80例(16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9-01~2020-01于我院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80例(16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情况等指标差异。结果:干预之后发现,观察组病例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0DS范围、等值球镜屈光度在±1.00DS范围、裸眼视力≥1.0、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是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关键,可以保证手术良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