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3年莒南县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1
作者 姜红金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4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莒南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莒南县2019-2023年的13 00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食源性疾病病例暴露食品种类构成比前3位为水果类及其制品(包括果脯和蜜饯)、粮... 目的:分析莒南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莒南县2019-2023年的13 00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食源性疾病病例暴露食品种类构成比前3位为水果类及其制品(包括果脯和蜜饯)、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散装(包括简易包装)和家庭自制是食源性疾病主要加工及包装形式。7月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最多。结论:相关人员应加强夏秋季以水果类及其制品、散装(包括简易包装)和家庭自制等暴露因素为主的食源性疾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露食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食品调查数据的镉暴露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高超 敬海明 +16 位作者 韩逸陶 李楠 张磊 宋雁 罗菲 侯岩 张国艳 李子南 张文静 齐丽娟 杜宏举 聂燕敏 谭壮生 宁钧宇 高珊 娄云 李国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0-785,共6页
目的 预先评估北京冬奥会周边地区主要食品中镉(Cd)暴露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为2022北京冬奥会及周边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 在对镉进行危害评估和限量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9—2020年北京市某... 目的 预先评估北京冬奥会周边地区主要食品中镉(Cd)暴露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为2022北京冬奥会及周边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 在对镉进行危害评估和限量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9—2020年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现场采样调查数据,结合2018年北京市主要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运用点评估的方法,对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采集的各类食品中镉总体平均含量为0.010 6 mg/kg,总体超标率为0.47%。北京市居民通过摄入主要食品的镉平均暴露量为5.92μg/(kg·BW·m),占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可耐受月摄入量(PTMI)25μg/kg·BW的23.66%,且粮谷和蔬菜类食品是本次调查膳食镉的主要暴露来源。按其现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镉的限量标准,除了这两类食品外,其余食品中的镉理论暴露量均未超过PTMI。蔬菜类和粮谷类的推算关注阈值(LOC)为0.172和0.199 mg/kg,略小于国标规定的最大限量值。结论 冬奥会及北京市居民主要食品镉暴露预期总体处于安全水平,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食品暴露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田霁月 王梦玉 +6 位作者 彭遥 周昶宇 夏樱花 吴炎农 卢昕 罗铭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获得2021—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不同食品接触暴露程度的人员携带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口学和季节气温等因素的关联性,为健康人群预防沙门菌感染与传播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1—2022年玉... 目的获得2021—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不同食品接触暴露程度的人员携带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口学和季节气温等因素的关联性,为健康人群预防沙门菌感染与传播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1—2022年玉林市参加健康体检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并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分析参加健康体检的不同食品暴露程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不同食品暴露程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与气温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食品暴露程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2022年玉林市参加健康体检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为1.86%,按照工种接触食品原料的频繁程度分为3个组,共纳入50924人。从事食品加工、食品销售和公共服务的3个组沙门菌分离阳性率分别为2.17%、1.71%和1.48%,总体上随接触程度的下降、沙门菌携带率也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在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因素中存在差异。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随着年龄增加,沙门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食品暴露程度各组服务人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和季节是食品加工服务人员沙门菌检出率高的影响因素,高年龄组和季节是食品销售服务人员沙门菌检出率高的影响因素,男性和季节是导致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沙门菌检出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2021—2022年玉林市参加健康体检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较高,这些人员携带沙门菌在季节分布、人群分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接触食品材料频度高的人群更容易携带沙门菌,是沙门菌从动物养殖和食品进入人群的重要群体,应该继续加强对服务业从业人员尤其食品加工行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健康干预,减少病原体自养殖动物和食品进入人群的概率,并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食品暴露程度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含Mn^(2+)化合物和氯喹联合作用对PC12细胞株的毒性机制研究
4
作者 付小龙 余子敬 杨永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 观察低浓度含Mn^(2+)化合物和自噬抑制药物氯喹长时间共同作用对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别给予0(对照)、5、10、25、50、100、200μM氯化锰,5、10、25、50、100μM氯喹;染毒24 h。采用... 目的 观察低浓度含Mn^(2+)化合物和自噬抑制药物氯喹长时间共同作用对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别给予0(对照)、5、10、25、50、100、200μM氯化锰,5、10、25、50、100μM氯喹;染毒24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氯化锰和氯喹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联合给药,观察两种化合物共同作用24、48、72 h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一步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探讨氯化锰和氯喹可能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锰和氯喹单独给药均对细胞增殖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其效应表现为给药剂量不断增加,而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实验选取对细胞增殖活力无显著影响的氯化锰和氯喹浓度分别为40μM和2.5μM;在此浓度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喹单独给药24、48和72 h,其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呼吸功能没有明显改变;氯化锰单独给药作用72 h,其线粒体呼吸功能未受影响;但氯化锰和氯喹联合给药共同作用72 h后,细胞的存活率和线粒体呼吸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低浓度的氯化锰和氯喹长时间共同作用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其毒性机制可能与其对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锰 氯喹 环境和食品暴露 神经毒性 线粒体功能
原文传递
2020—2021年江油市某三级医院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亚利 张艳 杜雨珂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分析2020—2021年江油市某三级医院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监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1年江油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545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 目的分析2020—2021年江油市某三级医院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监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1年江油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545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基因组,分析食源性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以及食源性诺如病毒病例性别、年龄、年份、季节分布、临床特征、可疑暴露食品等情况。结果545例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食源性诺如病毒检出96例,检出率17.61%,男女性别比为1.09,其中诺如病毒GⅠ检出10例,诺如病毒GⅡ检出81例,另2例混合感染病例和3例基因未分组病例。不同性别、不同年份腹泻病例诺如病毒、诺如病毒GⅠ、诺如病毒GⅡ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0~4岁诺如病毒、诺如病毒GⅡ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22.08%、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52、13.958,P<0.05)。不同季节诺如病毒、诺如病毒G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463、19.071,P<0.05),均以春夏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低。96例食源性诺如病毒病例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腹泻、呕吐、恶心、发热,可疑暴露食品占比最高为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检出例数分别为20、16和14例,诺如病毒GⅠ占比最高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多种混合食品、饮料与冷冻饮品类食品,诺如病毒GⅡ占比最高为肉及肉制品。结论2020—2021年江油市食源性感染诺如病毒感染以婴幼儿为主,感染类型GⅡ基因型占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主要为腹泻、呕吐、恶心、发热。应根据诺如病毒感染的季节性、易感人群和暴露食品种类不同的特点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感染 诺如病毒 基因 临床特征 季节分布 可疑暴露食品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大肠埃希菌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邱正勇 张濛 +2 位作者 吴玲玲 炊慧霞 张秀丽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和分布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确定致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4 137份粪便标本有215份DEC阳性,阳性检出率为... 目的 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和分布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确定致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4 137份粪便标本有215份DEC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 2%,其中有4份标本是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共分离DEC菌株219株,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 156株,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 2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28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2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5株。215例阳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有95例,占比为44. 2%。DEC病例在6月和10月有一个发病的高峰,在其他月份均有检出。可疑暴露食品中,由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的病例分别为34和31例,占比分别为17. 3%(34/196)和15. 8%(31/196)。结论 河南省食源性疾病DEC基因型中,EAEC占比最高,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检出,夏秋季多发,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病例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暴露食品
原文传递
含Mn2+Pb2+和Al3+化合物联合作用对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毒性及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雪婷 沈艳花 付小龙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含Mn^2+,Pb^2+和Al3+化合物联合作用对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的毒性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别给予0(对照)、12.5、25、50、100、200、400、800、1600μM氯化锰,3.125、6.25、12.5、25、50、100、200、400、800μM醋酸... 目的观察含Mn^2+,Pb^2+和Al3+化合物联合作用对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的毒性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别给予0(对照)、12.5、25、50、100、200、400、800、1600μM氯化锰,3.125、6.25、12.5、25、50、100、200、400、800μM醋酸铅,0.125、0.25、0.5、1、2、4、8mM氯化铝;染毒24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含Mn^2+,Pb^2+和Al3+化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别计算氯化锰、醋酸铅和氯化铝的IC10值,并联合给药,观察三种化合物共同作用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一步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探讨含氯化锰、醋酸铅和氯化铝可能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锰、醋酸铅和氯化铝均对细胞增殖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其效应表现为随着给药剂量的依次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作用24h后,氯化锰、醋酸铅和氯化铝的细胞活性10%抑制率(IC10)浓度分别为46μM、3.12μM、165μM;在此浓度下,氯化锰、醋酸铅、氯化铝联合作用产生的细胞毒性较单独给药显著增强(P<0.01)。细胞内GSH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化锰、醋酸铅和氯化铝联合给药后GSH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氯化锰、醋酸铅和氯化铝联合作用对PC12细胞的毒性显著性增强,其毒性机制可能与细胞内GSH含量减少、抗氧化应激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和食品暴露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2019-2020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正勇 戚浩彧 +3 位作者 吴玲玲 张濛 崔莹 李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14-416,42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河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诺如病毒散发病例进行分析,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选取10家哨点医院,采集符合病例定义的3 987名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Ⅰ和GⅡ双重实时... 目的 通过对河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诺如病毒散发病例进行分析,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选取10家哨点医院,采集符合病例定义的3 987名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Ⅰ和GⅡ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病例信息和标本信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采集标本3 987份,诺如病毒阳性率6.35%(253/3 987),其中2019和2020年阳性率分别为4.76%(95/1 996)和7.94%(158/1 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0,P<0.001)。诺如病毒基因Ⅰ型、Ⅱ型和Ⅰ型+Ⅱ型阳性率分别为0.38%、4.82%和0.08%。7月份的阳性病例最多(45例),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98.42%)、呕吐(36.36%)、发热(28.85%),诺如病毒和非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在腹痛和恶心症状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7,P<0.001;χ^(2)=35.884,P<0.001)。1~5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10.70%)。可疑暴露食品蛋与蛋制品(20.16%)、豆及豆制品(10.00%)、乳与乳制品(7.97%)和水果类及其制品(6.60%)关联病例的诺如病毒阳性率较高。结论 诺如病毒在不同时间段的感染趋势存在一定差异,Ⅱ型是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基因型。腹泻、呕吐、发热症状的病例占比较高,婴幼儿人群标本中阳性率较高,蛋与蛋制品、豆及豆制品是主要可疑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诺如病毒 基因分型 流行特征 暴露食品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诗蓝 段宏波 +4 位作者 贾华云 王春娥 熊家豪 梁进军 赖天兵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428-1432,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湖南省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 目的了解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湖南省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共收集到7506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生物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9.75%,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68.17%),进食场所86.61%为家庭,18岁以下人群沙门菌检出率(占58.41%)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沙门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χ^(2)=126.700,P<0.001);发热、脱水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高于未发热(χ^(2)=309.088,P<0.001)、未脱水病例(χ^(2)=28.291,P<0.001);食用水果及其制品(χ^(2)=19.798,P<0.001)、婴幼儿食品(χ^(2)=14.344,P=0.038)、混合食品(χ^(2)=5.125,P<0.001)、蔬菜及其制品(χ^(2)=4.316,P<0.001)、豆及豆制品(χ^(2)=11.146,P=0.001)的病例检出率高于未食用病例;不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二、三季度较一、四季度检出率高(χ^(2)=88.926,P<0.001)。结论家庭是湖南省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场所,沙门菌确诊病例的暴露食品主要为乳与乳制品、粮食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提示应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提高防病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暴露食品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荆州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鑫 董夏 +2 位作者 纪天鹏 贺勇 梅方盛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05-306,312,共3页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死亡病例和重症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及流行线索。2016年以来,荆州市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现就荆州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 可疑暴露食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