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食性转换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世强 何胜山 +5 位作者 屈元元 罗永 吴代福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2-664,共13页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1~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8~28月龄)和食竹期(29~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8~18月龄)和过渡期(19~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行为发育进程 发育性食性转换 季节性食性转换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永久 何廷美 +10 位作者 钟志军 王承东 王晓艳 吴虹林 程安春 何永果 李才武 张和民 李德生 杨海迪 彭广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96-1901,1906,共7页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spⅠ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spⅠ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大熊猫 食性转换前期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蒙古鲌食性转变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斌 王志坚 +3 位作者 金丽 叶凤芬 陈大庆 张耀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9-1425,共7页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胃肠内容物鉴定,探讨了小江水域渠马镇至黄石镇段蒙古鲌食物组成。结果显示,体长<200 mm的小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4.50‰±1.15‰)、(12.17‰±1.54‰),食性类型为杂食性偏肉食性,...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胃肠内容物鉴定,探讨了小江水域渠马镇至黄石镇段蒙古鲌食物组成。结果显示,体长<200 mm的小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4.50‰±1.15‰)、(12.17‰±1.54‰),食性类型为杂食性偏肉食性,营养级为2.9;体长>200 mm的大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3.87‰±1.12‰)、(13.54‰±1.12‰),食性类型为肉食性,营养级为3.3;大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极显著大于小个体蒙古鲌(P<0.01),表明蒙古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食性转变,但部分大个体蒙古鲌和小个体蒙古鲌由于食物来源相同而出现了同位素值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鲌 食性转换 稳定性同位素 小江
下载PDF
池塘养殖环境下滇池金线鲃仔稚鱼的食性转化与生长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晓赋 杨君兴 +1 位作者 李再云 陈小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7,共5页
2008年3月-2009年3月,把35000尾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仔稚鱼分别饲养于3个池塘进行对比饲养研究。密度分别是:P1为208尾/m^3;P2为167尾/m^3;P3为41尾/m^3。饲养期间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每天数据收集采用:在... 2008年3月-2009年3月,把35000尾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仔稚鱼分别饲养于3个池塘进行对比饲养研究。密度分别是:P1为208尾/m^3;P2为167尾/m^3;P3为41尾/m^3。饲养期间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每天数据收集采用:在仔鱼孵化后的5~16d的每天8:00和18:00从每个育苗池中捞取5~8尾仔鱼进行测量分析。仔鱼开口30d后,每月从培育池各捞取15尾,测量全长和体重。研究发现,滇池金线囟巴仔鱼的开口时间为孵化后的5d,混合营养期3~5d,这与初孵的滇池金线囟巴仔鱼的全长和卵黄囊较大有关。在容易造成仔鱼大量死亡的混合营养期,通过采用浆状物一轮虫一人工混合饲料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滇池金线鲍仔稚鱼的存活率,孵化一年后的滇池金线自巴稚鱼存活率可达82.7%。经过一周年的饲养,滇池金线鳃稚鱼的体重由(0.027±0.01)g(0.003~1.22)增长到(8.83±0.54)g(3.7~16.7),月均增重为0.73g;全长由(15.8±0.30)mm(11.5~20.0)增长到(91.6±1.67)mm(75.0~16.0),全长月均增长6.32mm。滇池金线自巴稚鱼全年全长的增长呈线性相关,y=9.82±7.05month(R^2=0.9891);全年体重的增长呈指数关系,y=0.0158month^2.54(R^2=0.9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金线鲃 食性转换 生长 仔稚鱼
下载PDF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食性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言阔 蒋志刚 缪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57,共12页
2005~2008年于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法观察了川金丝猴的食性。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冬季和夏季共取食42种植物,可鉴定植物归属23科34属。川金丝猴食物类型包括果实、花、树叶、树皮、树芽。夏季取食21种植物的果实或树叶;... 2005~2008年于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法观察了川金丝猴的食性。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冬季和夏季共取食42种植物,可鉴定植物归属23科34属。川金丝猴食物类型包括果实、花、树叶、树皮、树芽。夏季取食21种植物的果实或树叶;冬季取食25种植物。树叶是其冬季主要食物,取食频次占总取食频次的73.0%;夏季取食果实的频次占总取食频次的72.2%,灯台树果实是其主要食物。啃食树皮行为主要发生在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树皮啃食强度则相对较小。与其它地区金丝猴的食性比较,该地区川金丝猴食物谱较宽。蔷薇科和壳斗科植物在川金丝猴食物组成中最多,杨柳科、桦木科、山茱萸科、槭树科和忍冬科植物也取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食性 季节性食性转换
下载PDF
北部湾多齿蛇鲻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颜云榕 王田田 +2 位作者 侯刚 卢伙胜 金显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9-1098,共10页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多齿蛇鲻逐月采样共749尾(实胃数408个),通过胃含物分析法研究其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以及虾类等饵料生物,其中可鉴定出的鱼类种类有17种。以...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多齿蛇鲻逐月采样共749尾(实胃数408个),通过胃含物分析法研究其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以及虾类等饵料生物,其中可鉴定出的鱼类种类有17种。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为指标,鱼类为最主要饵料(98.8%),其中优势饵料种类有蓝圆鲹(34.9%)、少鳞犀鳕(26.6%)、长颌棱鳀(4.30%)和条鲾(2.5%)。多齿蛇鲻摄食强度、饱满指数和成熟系数的月份差异十分显著,而以Brillouin指数表征的各月份营养多样性则无显著差异。一年中呈现3个产卵高峰期(3-4月、6月及11月),产卵期间摄食强度没有降低,仍然强烈索饵。随着体长的增长,北部湾多齿蛇鲻饵料生物个数变化较小,但平均单个饵料生物质量却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各体长组间食物组成相近,其中136~255mm各体长组相似性系数均大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齿蛇鲻 胃含物分析 摄食习性 食性转换 北部湾
下载PDF
不同月份养殖草鱼幼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倪加加 余育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58-1563,共6页
为了评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在草鱼食性转化后的变动情况,实验对食性转换完成后的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采集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Monte Carlo检验,A:F=3.41,P=0.002;B... 为了评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在草鱼食性转化后的变动情况,实验对食性转换完成后的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采集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Monte Carlo检验,A:F=3.41,P=0.002;B:F=3.58,P=0.002),而被广泛认为影响宿主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宿主大小、丰满度等因素则在短期内并没有发现会对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实验表明,短期内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结果将为深入阐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消化道益生菌的作用机理、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动与草鱼疾病的关系等问题积累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消化道微生物群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食性转换
下载PDF
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广能 熊焰 +2 位作者 李德生 张和民 何廷美 《四川畜牧兽医》 1999年第5期26-26,共1页
对三只处于食性转换期前后的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亚成体大熊猫处于食性转换期前后,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变化比较大。在以高蛋白为主食的食性转换前期,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 对三只处于食性转换期前后的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亚成体大熊猫处于食性转换期前后,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变化比较大。在以高蛋白为主食的食性转换前期,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的细菌含量在106~107cfu/g之间,其中优势菌群为肠杆菌(425%)和乳杆菌(356%);而以纤维性食物为主食的食性转换后期,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的细菌含量在104~105cfu/g,其中肠球菌居多,占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成体大熊猫 食性转换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春放鱼种防病要点
9
作者 张冈 《农村百事通》 1995年第3期45-45,共1页
1.清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选择晴天放干池水,每亩用60—75公斤生石灰;或每亩用10公斤含氯30%左右的漂白粉,带少量水清塘。 2.鱼种消毒。将准备下塘的鱼种在3%—5%的食盐水、10ppm(百万分之十)的漂白粉、8ppm的硫酸铜或20ppm的高锰酸... 1.清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选择晴天放干池水,每亩用60—75公斤生石灰;或每亩用10公斤含氯30%左右的漂白粉,带少量水清塘。 2.鱼种消毒。将准备下塘的鱼种在3%—5%的食盐水、10ppm(百万分之十)的漂白粉、8ppm的硫酸铜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左右。浸泡后的药液不要再倒回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种放养 漂白粉 病要 鱼种消毒 生石灰 百万分之 食性转换 高锰酸 饵料 腐烂发酵
下载PDF
利用浮游动物大面积培育夏花
10
作者 罗永光 《科学养鱼》 2002年第3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大面积培育 夏花鱼种培育 食性转换
下载PDF
藕田养殖牛蛙新法
11
作者 王树林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9年第3期37-38,共2页
藕田水温适宜、含氧量高、饵料生物丰富,是牛蛙遮荫乘凉和生活的好场所。而牛蛙生活在藕田内,可捕食大量农田害虫,其粪便还可起到肥田作用。蛙藕共同生长,相互促进、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藕田养殖 牛蛙蝌蚪 农田害虫 饵料生物 人工颗粒饵料 效益显著 生石灰 聚乙烯网 食性转换 幼蛙
下载PDF
南海中西部海域春季三种金枪鱼类的营养生态位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银利强 孔业富 +5 位作者 吴忠鑫 颜云榕 田涛 高东奎 杨军 吴英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1-4130,共10页
以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渔场作业的灯光罩网渔业生产船采集的33尾鲔(Euthynnus affinis)、34尾鲣(Katsuwonus pelamis)和40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对象,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3种金枪鱼类碳氮稳... 以2018年春季于南海中西部渔场作业的灯光罩网渔业生产船采集的33尾鲔(Euthynnus affinis)、34尾鲣(Katsuwonus pelamis)和40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对象,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3种金枪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基本特征和个体发育的食性转换规律,并比较了3种金枪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表明:鲔、鲣和黄鳍金枪鱼的δ13C均值分别为(-17.83±0.15)‰、(-17.68±0.18)‰和(-18.05±0.24)‰;δ15N均值分别为(10.78±0.47)‰、(10.26±0.82)‰和(8.72±0.88)‰。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表明,鲔与鲣之间的δ13C(P<0.01)和δ15N(P<0.05)差异显著,黄鳍金枪鱼与鲔或鲣之间的δ13C(P<0.01)和δ15N(P<0.01)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鲔、鲣和黄鳍金枪鱼的叉长与δ15N值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随着3种金枪鱼的个体发育,食性发生转化,其摄食的饵料趋向于高营养级生物。营养生态位多度量指标均表明,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为鲣和鲔,表明黄鳍金枪鱼比鲔和鲣的营养多样性更高。鲔和鲣与黄鳍金枪鱼无营养生态位重叠,而鲣和鲔之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为0.19,表明两者存在一定的食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个体发育的食性转换 标准椭圆面积
原文传递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生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俊伟 张波 +4 位作者 张崇良 徐宾铎 纪毓鹏 任一平 薛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63-2571,共9页
随着我国近海多种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六丝钝尾虾虎鱼已成为海州湾等海域的优势鱼种之一,并在海洋食物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2011年和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基于线性混合... 随着我国近海多种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六丝钝尾虾虎鱼已成为海州湾等海域的优势鱼种之一,并在海洋食物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2011年和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了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以及影响其摄食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摄食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以虾类、双壳类、端足类等14个饵料生物类群为食,其中端足类、虾类、双壳类、蛇尾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从饵料生物种类来看,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7种,优势饵料生物有钩虾、细螯虾、独眼钩虾、彩虹明樱蛤和鲜明鼓虾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表明,海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强度受体长、水深、季节、底层盐度的显著影响,其中,摄食强度与水深和底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春季的摄食强度显著高于秋季。聚类分析表明,以体长70 mm为界,可将六丝钝尾虾虎鱼划分为食性差异较大的两个体长组,其摄食随体长的变化主要与自身摄食能力与饵料生物丰度的变化有关。摄食策略分析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具有较高的表型间成分,对食物的种内竞争较低。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六丝钝尾虾虎鱼的生活史特征,并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丝钝尾虾虎鱼 线性混合模型 摄食强度 摄食策略 食性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