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食源性病毒病及相关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勇 刘秀梅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病毒是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因子。本文概述了目前已发现的食源性病毒病及其相关病毒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毒在食物中的污染状况与检测。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食源性病毒 病毒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清平 寇晓霞 张菊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食源性病毒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病毒。按照病毒的不同来源,食源性病毒可分为肠道食源性病毒和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毒两大类,肠道食源性病毒包括以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通过粪口途径使病毒传播给人类的病毒;人畜共患... 食源性病毒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病毒。按照病毒的不同来源,食源性病毒可分为肠道食源性病毒和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毒两大类,肠道食源性病毒包括以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通过粪口途径使病毒传播给人类的病毒;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毒是指一些人畜共患,以畜禽产品为载体传播的病毒。本文阐述了食源性病毒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现状,阐明了近年来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源性病毒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检测 RT-PCR 食品
下载PDF
含4种食源性病毒检测靶标多联装甲RNA的制备、纯化与定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姚琳 张奇 +5 位作者 李风铃 张媛 逄凤娇 江艳华 王联珠 翟毓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299,共7页
基于Qβ噬菌体装甲RNA制备平台构建同时含有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甲肝病毒(hepatitis Avirus,HAV)、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检测靶标RNA的多联装甲RNA(multiplexarmoredRNA,AR-MulV),并进行纯化与初步... 基于Qβ噬菌体装甲RNA制备平台构建同时含有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甲肝病毒(hepatitis Avirus,HAV)、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检测靶标RNA的多联装甲RNA(multiplexarmoredRNA,AR-MulV),并进行纯化与初步定值。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大小约为14.1 kDa;制备的AR-MulV经纯化后无杂蛋白与残留重组质粒,电镜下可见大量结构形态完整的病毒样颗粒,大小约为25 nm。初步定值结果显示,AR-MulV中GⅠ型NoV、GⅡ型NoV、HAV、RV和AstV检测靶标RNA的含量分别为(1.24±0.2)×10~7、(2.54±0.6)×10~7、(2.24±0.3)×10~7、(2.96±0.5)×10~7 copies/μL和(3.19±0.4)×10~7 copies/μL。本研究基于Qβ噬菌体装甲RNA制备平台成功制备同时包含4种食源性病毒标准方法检测靶标的多联装甲RNA,为食源性病毒的分子检测以及多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阳性质控样品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多联装甲RNA Qβ噬菌体 阳性质控样品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免疫检测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琢 高欣 +4 位作者 张捷 柳明 杨磊 左玥华 翟自琴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5期196-197,共2页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着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食源性病毒疾病的暴发对食品卫生和人们的营养健康水平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食源性病毒的检测的研究将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的进步,并且...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着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食源性病毒疾病的暴发对食品卫生和人们的营养健康水平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食源性病毒的检测的研究将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的进步,并且对食源性病毒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影响深远。本文概述了食源性病毒检测的方法和相关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免疫层析技术 食品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及其防控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吉 张鹏 黄振 《农业工程》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近年来,病毒越来越多地被视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已经采取了减少细菌污染的措施,食源性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仍时有发生。对常见的食源性病毒、危害、传播方式以及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其防控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传播 防控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及其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嫚 《农产品加工(下)》 2007年第9期56-59,共4页
食源性病毒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子,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的病毒(包括以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和以畜产品为载体传播的病毒)。重点介绍了常见的食源性病毒:诺瓦克病毒(Noroviruses,NoV)、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es,HAV)和... 食源性病毒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子,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的病毒(包括以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和以畜产品为载体传播的病毒)。重点介绍了常见的食源性病毒:诺瓦克病毒(Noroviruses,NoV)、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es,HAV)和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生物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阐述了食品食源性病毒污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其稳定性,同时从农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政府和消费者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食源性病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食品安全 预防控制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的危害、传播与预防
7
作者 王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3-236,共4页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食品是食源性病毒经口传播进入人体的有效载体,并通过人与人接触和感染者的排泄物传播,容易造成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大规模爆发流行。预防和控制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卫生教育和严格食品安全操作等。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危害 传播 预防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2,共1页
食源性病毒是由食物引起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水,含病毒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均可导致感染。常见的食源性病毒包括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猪瘟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早期的食源性病毒检测... 食源性病毒是由食物引起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水,含病毒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均可导致感染。常见的食源性病毒包括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猪瘟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早期的食源性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电镜观察法.酶联免疫法等,但检出率不高,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食源性病毒,推动了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轮状病毒 食源性病毒 酶联免疫法 诺如病毒 分子生物学方法 甲肝病毒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贝类中食源性病毒的非热加工消杀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贻静 薛亮 +3 位作者 高珺珊 徐明芳 吴清平 张菊梅 《未来食品科学》 2021年第3期66-76,共11页
食源性病毒是引发全球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微生物污染物.贝类作为滤食性动物极易富集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已成为食源性病毒污染和传播的重要媒介.贝类中病毒污染物的去除技术主要包括养殖阶段的水体净化以及加工阶段的消杀处理.近年来,新... 食源性病毒是引发全球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微生物污染物.贝类作为滤食性动物极易富集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已成为食源性病毒污染和传播的重要媒介.贝类中病毒污染物的去除技术主要包括养殖阶段的水体净化以及加工阶段的消杀处理.近年来,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消除食源性病毒污染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并且能够同时保持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已成为食源性病毒污染防控的热点研究领域.因此,本文综述了非热加工技术在贝类中消杀食源性病毒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这些技术对病毒的消杀机制以及消杀效果差异等内容,旨在促进非热加工技术在我国贝类产业病毒安全保障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滤食性贝类 非热加工技术 消杀机制 消杀效果
下载PDF
新冠肆虐,禽流感来袭,食品人需要了解哪些食源性病毒知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传武 熊思齐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10期24-27,共4页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还在全球肆虐;近日,农业部报道又有两起禽流感病毒感染事件分别在四川省和湖南省发生,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此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被定义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件",而不是食源性疾病,这似...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还在全球肆虐;近日,农业部报道又有两起禽流感病毒感染事件分别在四川省和湖南省发生,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此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被定义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件",而不是食源性疾病,这似乎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关系不大。但是,其它的病毒是否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呢?答案是肯定的,禽流感便是食源性病毒。作为食品人,需要了解哪些病毒会导致食源性疾病,并分析这些病毒的风险,以及如何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食源性疾病 公共卫生事件 食品从业人员 食源性病毒 感染事件 湖南省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疾病(译文)
11
作者 张桂兰 陈效贤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4年第1期63-64,共2页
食源性病毒疾病(译文)H.Appleton食源性病毒疾病大部份是由胃肠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虽然这些病毒通常是人一人传播,但对食物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认识日趋增加。1流行病学1.1原发污染双壳类软体动... 食源性病毒疾病(译文)H.Appleton食源性病毒疾病大部份是由胃肠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虽然这些病毒通常是人一人传播,但对食物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认识日趋增加。1流行病学1.1原发污染双壳类软体动物(牡蛎、蛤、鸟蛤及贻贝)是造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肝炎病毒 双壳类软体动物 病毒性胃肠炎 食物中毒 食源性暴发 轮状病毒 型肝炎 形态结构 性传播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病毒基因芯片方法检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广全 曾静 +6 位作者 张惠媛 魏海燕 臧庆伟 汪琦 饶红 张昕 张西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37,共3页
目的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食源性致病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星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达到同时检测2种以上病毒的需求。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贝类食品中引起人类腹泻的5种食源性致病病毒。结果所研制的检测5种病... 目的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食源性致病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星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达到同时检测2种以上病毒的需求。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贝类食品中引起人类腹泻的5种食源性致病病毒。结果所研制的检测5种病毒的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5种病毒之间无交叉反应;其灵敏度与荧光PCR方法基本一致;芯片在4℃条件下,保存7.5个月,性能稳定。结论建立了检测5种食源性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医疗检验目的。为基因芯片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食源性病毒 荧光PCR
下载PDF
F_0F_1-ATPase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诺如病毒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捷 许美玲 +9 位作者 王璇 王煜 刘岩 王小晋 张丽 张慧媛 顾德周 王佩荣 陈广全 乐加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16-120,共5页
应用分子马达生物传感技术,建立食品中诺如病毒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以嗜热菌中提取的载色体(chromatophore)为材料,根据诺如病毒ORF1和ORF2连接处的高度保守区设计探针,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诺如病毒探针连接在F0F1-ATPase的ε亚基... 应用分子马达生物传感技术,建立食品中诺如病毒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以嗜热菌中提取的载色体(chromatophore)为材料,根据诺如病毒ORF1和ORF2连接处的高度保守区设计探针,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诺如病毒探针连接在F0F1-ATPase的ε亚基上构建生物传感器。提取病毒RNA并将其与生物传感器结合的同时启动ATP合成,比较其荧光强度的差别,对样品中的RNA进行检测。建立并优化了F0F1-ATPase生物传感技术检测食源性诺如病毒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12个含诺如病毒样品均能检出,3个不含诺如病毒样品均未检出,无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出现。该方法可在1 h内完成检测,检测灵敏度在RNA水平上达到0.005 ng/m L。所建立的分子马达生物传感技术可以较好的检测食品中的诺如病毒,并为其他病毒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诺如病毒 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下载PDF
MS2噬菌体在贝类食源性病毒检测中过程质控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蕾蕊 魏海燕 +7 位作者 马丹 汪琦 张西萌 李丹 付溥博 刘莉 魏咏新 曾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4-1590,共7页
目的研究MS2噬菌体作为过程质控品在贝类食源性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制备MS2噬菌体悬液,计算效价;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验其稳定性;比较3种RNA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确定M S2噬菌体的最适添... 目的研究MS2噬菌体作为过程质控品在贝类食源性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制备MS2噬菌体悬液,计算效价;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验其稳定性;比较3种RNA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确定M S2噬菌体的最适添加量范围;分析M S2噬菌体添加对贝类食源性病毒检测的影响。结果稳定性研究表明-20℃和-80℃28 d MS2噬菌体(悬液的效价浓度为7.13×1011pfu/m L)时RNA含量无明显变化[t=0.464,P=0.653(-20℃);t=0.602,P=0.561(-80℃)]。MS2噬菌体最适添加量范围为7.13×108~7.13×107pfu/m L。在最适添加范围内,试剂盒方法和Trizol裂解结合磁珠纯化方法回收率均>1%。2种阳性样品均被检出,其Ct值比较接近,M S2噬菌体对贝类食源性病毒检测无影响(t=0.170,P=0.873)。结论M S2噬菌体可作为贝类食源性病毒qRT-PCR检测的过程质控品,是监控假阴性结果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噬菌体 过程质控品 食源性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贝类
原文传递
食品中食源性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永良 王晓光 +2 位作者 梅少林 陈秀英 叶碧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建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为食品中食源性病毒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建立3种食源性病毒RT-PCR检测方法,通过梯度稀释的阳性对照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临床表现为水样便,伴... 目的建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为食品中食源性病毒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建立3种食源性病毒RT-PCR检测方法,通过梯度稀释的阳性对照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临床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恶心、呕吐等排除细菌性胃肠炎的患者腹泻样本和与食源性病毒流行有关的食品标本进行方法验证和食源性病毒调查。结果优化试验验证了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各自的RT-PCR特异性;并通过在非细菌性胃肠炎患者腹泻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验证了其准确性。结论建立了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本地区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且轮状病毒的感染率高于诺如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病毒 检测 方法
原文传递
水中肠道食源性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旋 李君文 +5 位作者 王新为 何丽 邱志刚 谌志强 陈照立 金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6-880,共5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水环境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诺如病毒GⅡ(Norovorus,Nov GⅡ)、轮状病毒(Rotavirus,RVs)、腺病毒(Adenovirus,AdVs)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肠道食源性病毒核酸序列,利用软件DNAMAN设...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水环境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诺如病毒GⅡ(Norovorus,Nov GⅡ)、轮状病毒(Rotavirus,RVs)、腺病毒(Adenovirus,AdVs)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肠道食源性病毒核酸序列,利用软件DNAMAN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以及Nov GⅡ、RVs、AdVs的特异性引物;将这4对引物置于同一体系中进行多重RT-PCR,利用各种肠道食源性病毒的核酸模板检测其特异性并通过不同滴度[100~107pfu(copies)/ml]病毒测试其灵敏度;利用加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对5份河水或某水厂出水大体积水样(50 L)进行病毒富集与检测,以确定该方法的实用性,同时,采用传统细胞培养法验证其结果。结果该方法对目的病毒均获得了理想的电泳条带,而对其他病毒无非特异扩增;对EVs、AdVs的最低检出滴度均为10 pfu/ml,Nov GⅡ-4为10 copies/ml,对RVs的最低检出滴度为102pfu/ml;加标实验检测结果准确率为100%;对5份河水或某水厂出水大体积水样进行病毒富集与检测,对以上各种病毒均有检出且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捷,而且准确率高,实际应用性强,适用于水中肠道食源性病毒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肠道食源性病毒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病毒
原文传递
四种食源性病毒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晓霞 吴清平 +1 位作者 姚琳 张菊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甲肝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四种食源性病毒的高度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确定多重RT—PCR检测四种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甲肝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四种食源性病毒的高度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确定多重RT—PCR检测四种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中四种病毒的同时检测。结果 在灵敏度试验中得到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星状病毒稳定的最高检测限均为50pg/ml,甲肝病毒为100pg/ml。在128份临床粪便样本中,其中轮状病毒阳性62份(48.44%),诺如病毒阳性8份(6.25%),星状病毒阳性11份(8.59%),甲肝病毒阳性4份(3.12%)。结论 研究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同时处理大量的样本,提高PCR检测方法的能力,可以应用于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原文传递
食源性诺瓦克样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清平 刘军义 +1 位作者 韦梅良 张菊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37-639,共3页
关键词 病毒检测技术 诺瓦克样病毒 流行性胃肠炎 NLVs 世界范围内 食源性病毒 国际旅游业 食源性疾病 食品市场 国际贸易 高风险性 发达国家 全球化
下载PDF
食源性病毒核酸恒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智伟 薛亮 +3 位作者 高珺珊 胡永丹 张菊梅 吴清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食源性病毒已成为全球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病原,对新型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早期PCR技术在病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对食源性病毒的全面认识。近年来核酸恒温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酶聚... 食源性病毒已成为全球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病原,对新型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早期PCR技术在病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对食源性病毒的全面认识。近年来核酸恒温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链置换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等,在抗复杂基质干扰、装备要求低以及可现场实时检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已成为食源性病毒检测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对近年来食源性病毒核酸恒温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核酸 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原文传递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会传染
20
作者 甄世祺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4年第6期34-35,共2页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引起的感染或中毒,包括感染食源性病毒引起的疾病等。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性胃肠炎和病毒性肝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已很低,但发展中国家依然很高。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而言,世界...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引起的感染或中毒,包括感染食源性病毒引起的疾病等。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性胃肠炎和病毒性肝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已很低,但发展中国家依然很高。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而言,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已逐渐成为一种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病原体检测技术要求较高,人们对病毒性腹泻的控制还需经过更多的研究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食源性疾病 病毒性胃肠炎 传染 公共卫生问题 食源性病毒 发展中国家 病毒性腹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