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膜芯片技术检测常见食源性过敏原成分 被引量:3
1
作者 金萍 丁洪流 +2 位作者 金晓红 沈麒亮 范春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4,共9页
目的 建立包括鱼、虾、鸡、鸭、花生、核桃、小麦以及大豆过敏原成分的基因膜芯片技术,实现对这几种食源性过敏原的同步可视化检测。方法 针对常见食源性过敏物质的成分特异性基因或者过敏原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带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和... 目的 建立包括鱼、虾、鸡、鸭、花生、核桃、小麦以及大豆过敏原成分的基因膜芯片技术,实现对这几种食源性过敏原的同步可视化检测。方法 针对常见食源性过敏物质的成分特异性基因或者过敏原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带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和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dot blot,RDB)结合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技术,最终通过化学显色直观显示检测结果,实现对多种食源性过敏原的同步可视化检测。结果 所建立的可视化基因膜芯片方法准确性强,通过单目标物以及多目标物特异性实验,显示本方法仅对鱼、虾、花生、核桃、大豆等靶标食源性过敏原有特异性反应,非靶标物检测均为阴性;通过制备不同质量浓度比的模拟样品考核方法的灵敏度,经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0.1%(质量分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达到可视化、快速、准确地鉴别食品中鱼、虾、花生、核桃、大豆等常见食源性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膜芯片 可视化 食源性过敏
下载PDF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控制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民 李俊霜 张红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年第12期77-78,共2页
本文通过面点生产加工企业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引入、污染食源性过敏原情况,提出针对食源性过敏原引入、污染,采取消除致敏物质,或降低其致敏性的控制方法,为食品企业食源性过敏原危害分析及其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面点制品 过敏 食源性过敏
下载PDF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民 李俊霜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5-67,共3页
通过对邯郸市场销售的即食预包装面点制品的调查,统计分析食品的原料及配料组成,结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调查,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是否引入、污染了食源性过敏原。对过敏原进行统计分类。为面制品加工企业提供食源性过敏原危害分析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面点制品 过敏 食源性过敏 控制
下载PDF
食源性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4
作者 张茜茜 宋志琦 +2 位作者 周向梅 赵德明 杨利峰 《实验动物科学》 2017年第4期79-82,共4页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所需的蛋白源性营养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蛋白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由此导致的食源性过敏也逐渐成为常见和高发的健康问题。虽然已经有一些食物过敏模型供临床诊断和研究使用,但是这种模型体系并不完善,因此以动物...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所需的蛋白源性营养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蛋白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由此导致的食源性过敏也逐渐成为常见和高发的健康问题。虽然已经有一些食物过敏模型供临床诊断和研究使用,但是这种模型体系并不完善,因此以动物模型研究食源性过敏症发生的原因与特征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对各种食源性过敏研究中动物模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在相关实验中通过致敏剂量与致敏发生的关系得到阈值并对过敏反应进行评估,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蛋白质使该蛋白质的致敏能力发生了改变。本文同时阐述了佐剂、饮食和相关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以及过敏反应的测量评定指标等。希望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食源性蛋白质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食源性过敏 致敏潜力
下载PDF
食源性过敏原标签管理及检测现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萍 叶湖 +5 位作者 陆俊 金琦 陈玲 汪仕韬 方志娟 纪丽君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1年第4期340-345,共6页
食源性过敏原的快速检测方案是当前重点研究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食源性过敏原的种类,各国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常见检测技术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并阐述相关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食源性过敏 种类 标签管理 检测现状
下载PDF
益生菌对食物过敏性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临床研究
6
作者 应文跃 贾舒雯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食源性过敏(FA)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我院67例6月龄以下FA婴儿,按监护人自愿原则设为益生菌组37例及未干预组30例,并选取同期38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研究对象的粪便,了解肠...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食源性过敏(FA)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我院67例6月龄以下FA婴儿,按监护人自愿原则设为益生菌组37例及未干预组30例,并选取同期38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研究对象的粪便,了解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差异性。结果:未干预组Shannon指数、细菌群落多样性参考指标临时操作分类单元(OTU)高于益生菌组及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益生菌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厚壁菌门丰度、变形菌门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P<0.05)。未干预组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链球菌属丰度、未分类肠杆菌属丰度、肠球菌属丰度、柠檬酸杆菌属、狭义梭菌-1属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P<0.05)。结论:FA与肠道微生态关系密切,益生菌对FA婴儿肠道微生态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食源性过敏 婴儿 喂养方式 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食源性过敏性疾病 被引量:24
7
作者 黎海芪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食源性过敏性疾病 儿童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