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陆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及营养级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承香
杜维锋
+3 位作者
张思强
张燕
杨瑞泉
柳希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4-2032,共9页
以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δ13C、δ15N测定了洞穴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同位素比值,分析了洞穴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关系及洞穴动物食源。结果表明:洞内植物δ13C范围为-41. 78‰^-38. 80‰,较洞外植物低;δ15N范围为-1. 3...
以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δ13C、δ15N测定了洞穴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同位素比值,分析了洞穴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关系及洞穴动物食源。结果表明:洞内植物δ13C范围为-41. 78‰^-38. 80‰,较洞外植物低;δ15N范围为-1. 31‰~1.23‰,在洞外陆源有机质δ15N范围内;洞穴土壤有机质的δ13C范围为-31. 09‰^-24.95‰,δ15N范围为-1.08‰~7.72‰;洞穴动物δ13C范围为-30.41‰^-12.02‰,δ15N范围为2.07‰~8.94‰;洞穴土壤有机质对动物的食源贡献率超过72%,远高于植物对动物的食源贡献率,即洞穴土壤有机质是洞穴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麻湾洞生态系统主要由4个营养层次组成:植物为第一营养层次;闪夜蛾、螺类、马陆类处于第二营养层次;裸灶螽、长头地蜈蚣处于第三营养层次;蜘蛛类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层次。即大部分同种(或同类群)动物在洞穴中所处的营养级位置相对稳定,少部分同种动物在不同光带或同种类群的不同种动物在同一光带所处的营养级位置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贡献率
营养级
稳定同位素
洞穴动物
地下岩溶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贵州织金洞动物食物来源与营养级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璐
徐承香
+1 位作者
黎道洪
晏翰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4-1451,共8页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织金洞有光带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探讨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贡献率和洞穴动物的营养级。结果表明:植物δ^(13)C变化范围为(-43.46±0.06)‰^(-37.54±0.03)‰、δ^(15)N为(0.71±...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织金洞有光带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探讨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贡献率和洞穴动物的营养级。结果表明:植物δ^(13)C变化范围为(-43.46±0.06)‰^(-37.54±0.03)‰、δ^(15)N为(0.71±0.01)‰^(2.38±0.00)‰,土壤有机质δ^(13)C均值为(-24.99±0.01)‰,不在植物δ^(13)C的变化区间,说明该洞植被对土壤有机质(SOM)的贡献较小,δ^(15)N为(3.93±0.03)‰,较洞外土壤有机质δ^(15)N低;Iso Source软件计算6种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食源贡献率得出,土壤有机质对洞穴动物(除大蚊Tipula sp.和闪夜蛾Sypna sp.外)的食源贡献率均超过60%,高于植物,说明土壤有机质是洞穴生态系统的主要食源;根据营养级的计算公式得出,该生态系统由3个营养级构成;土壤有机质为第一营养级,裸灶螽(Diestrammena sp.)、粗糙鼠妇(Pocellio scaber)、角囊马陆(Camberlinius sp.)、平顶巴蜗牛(Bradybaena strictotaenia)、长踦盲蛛(Phalangiidae sp.)、栅蛛(Hahnia sp.)等为第二营养级,果蝇(Drosophila sp.)、上野行步甲(Uenotrechus sp.)、大部分蜘蛛类群为第三营养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贡献率
营养级
洞穴生态系统
稳定同位素
织金洞
原文传递
题名
应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陆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及营养级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承香
杜维锋
张思强
张燕
杨瑞泉
柳希竹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洞穴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4-203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52)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DK2018A031)
+1 种基金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11904-0514015)资助
贵州省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1]2181号)。
文摘
以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δ13C、δ15N测定了洞穴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同位素比值,分析了洞穴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关系及洞穴动物食源。结果表明:洞内植物δ13C范围为-41. 78‰^-38. 80‰,较洞外植物低;δ15N范围为-1. 31‰~1.23‰,在洞外陆源有机质δ15N范围内;洞穴土壤有机质的δ13C范围为-31. 09‰^-24.95‰,δ15N范围为-1.08‰~7.72‰;洞穴动物δ13C范围为-30.41‰^-12.02‰,δ15N范围为2.07‰~8.94‰;洞穴土壤有机质对动物的食源贡献率超过72%,远高于植物对动物的食源贡献率,即洞穴土壤有机质是洞穴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麻湾洞生态系统主要由4个营养层次组成:植物为第一营养层次;闪夜蛾、螺类、马陆类处于第二营养层次;裸灶螽、长头地蜈蚣处于第三营养层次;蜘蛛类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层次。即大部分同种(或同类群)动物在洞穴中所处的营养级位置相对稳定,少部分同种动物在不同光带或同种类群的不同种动物在同一光带所处的营养级位置有差异。
关键词
食源贡献率
营养级
稳定同位素
洞穴动物
地下岩溶生态系统
Keywords
contribution rate of food source
trophic level
stable isotope
cave animal
underground karst ecosystem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贵州织金洞动物食物来源与营养级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璐
徐承香
黎道洪
晏翰林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4-145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097)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11904-0514015)资助
文摘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织金洞有光带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探讨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贡献率和洞穴动物的营养级。结果表明:植物δ^(13)C变化范围为(-43.46±0.06)‰^(-37.54±0.03)‰、δ^(15)N为(0.71±0.01)‰^(2.38±0.00)‰,土壤有机质δ^(13)C均值为(-24.99±0.01)‰,不在植物δ^(13)C的变化区间,说明该洞植被对土壤有机质(SOM)的贡献较小,δ^(15)N为(3.93±0.03)‰,较洞外土壤有机质δ^(15)N低;Iso Source软件计算6种有机碳源对洞穴动物的食源贡献率得出,土壤有机质对洞穴动物(除大蚊Tipula sp.和闪夜蛾Sypna sp.外)的食源贡献率均超过60%,高于植物,说明土壤有机质是洞穴生态系统的主要食源;根据营养级的计算公式得出,该生态系统由3个营养级构成;土壤有机质为第一营养级,裸灶螽(Diestrammena sp.)、粗糙鼠妇(Pocellio scaber)、角囊马陆(Camberlinius sp.)、平顶巴蜗牛(Bradybaena strictotaenia)、长踦盲蛛(Phalangiidae sp.)、栅蛛(Hahnia sp.)等为第二营养级,果蝇(Drosophila sp.)、上野行步甲(Uenotrechus sp.)、大部分蜘蛛类群为第三营养级。
关键词
食源贡献率
营养级
洞穴生态系统
稳定同位素
织金洞
Keywords
contribution rates of food sources
trophic level
cave ecosystem
stable isotope
Zhijin ca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陆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及营养级
徐承香
杜维锋
张思强
张燕
杨瑞泉
柳希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2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贵州织金洞动物食物来源与营养级
赵璐
徐承香
黎道洪
晏翰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