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内食物传播疾病和其它卫生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树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0,共2页
通过采取有效卫生习惯可减少或避免与现代家庭相关的感染,尤其是食物传播疾病(foodbornedisease,简称FD)。家庭内卫生习惯包括以下3个方面: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必需的一般或特定环境卫生。根据家庭卫生习惯在... 通过采取有效卫生习惯可减少或避免与现代家庭相关的感染,尤其是食物传播疾病(foodbornedisease,简称FD)。家庭内卫生习惯包括以下3个方面: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必需的一般或特定环境卫生。根据家庭卫生习惯在FD、志贺氏菌性痢疾和轮状病毒性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卫生 食物传播疾病 饮食卫生
下载PDF
不典型亚硝酸盐中毒16例误诊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肖青勉 马国营 +6 位作者 李百艳 李敬 刘永建 李伟 朱保月 杨俊礼 王维展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曾误诊的不典型亚硝酸盐中毒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误诊为食物中毒4例,急性胃肠炎及冠心病各3例,肺栓塞2例... 目的:探讨不典型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曾误诊的不典型亚硝酸盐中毒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误诊为食物中毒4例,急性胃肠炎及冠心病各3例,肺栓塞2例,肠梗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脑干梗死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各1例,误诊时间6~22 h,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后经反复仔细追问病史、尿亚硝酸盐及高铁血红蛋白饱和度( SpMet)测定,同时参考SpO2与SaO2相差较多的特点,诊断亚硝酸盐中毒。给予不同剂量亚甲蓝等治疗,15例痊愈;1例入院时病情较重,且出现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早期、准确诊治是成功救治亚硝酸盐中毒的关键。夯实基本功、熟练掌握有关亚硝酸盐中毒知识及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可避免或减少亚硝酸盐中毒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类 中毒 误诊 食物传播疾病 胃肠炎 冠心病
下载PDF
从二例细菌感染诊疗失当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倩 王利君 +2 位作者 张会娟 关键 王仲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8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的原则,强调病原学分析对于抗菌药物选择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细菌性感染的诊疗过程,分析经验性治疗与病原学培养结果治疗的差异。结果本文例1因阵发性脐周疼痛伴水样便4 d就诊,查体右下腹轻压痛,腹部... 目的总结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的原则,强调病原学分析对于抗菌药物选择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细菌性感染的诊疗过程,分析经验性治疗与病原学培养结果治疗的差异。结果本文例1因阵发性脐周疼痛伴水样便4 d就诊,查体右下腹轻压痛,腹部B超检查提示右下腹肠间隙少量积液,右下腹结肠段及回肠段回声减低,初步诊断为结肠炎,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入院第3天便培养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修正诊断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继续补液、补钾,2 d后患者腹痛、腹泻好转,住院5 d出院。例2因发热伴周身酸痛及尿频、尿急2 d入院,查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酯酶)500/μl,亚硝酸盐阳性,白细胞(镜检)满视野;尿培养阴性,初步诊断泌尿系感染,经验性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3 d后患者仍有发热。血培养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遂调整抗生素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3 d后患者体温正常,尿亚硝酸盐及白细胞(镜检)正常,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7 d,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本文2例虽在经验性诊断和抗菌药物选择上都有合理依据,但抗菌药物选择却不正确,提示临床抗感染经验性治疗需采取"9C+C"原则,以保证治疗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 泌尿道感染 抗菌药
下载PDF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检测与分析
4
作者 陈少华 刘了了 彭康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41-746,共6页
目的利用多种检测方法查明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2022年8月9日上午9时35分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的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运用实时荧光聚合... 目的利用多种检测方法查明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2022年8月9日上午9时35分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的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分离培养鉴定所得的16株金葡菌的肠毒素基因(SEA-SEE)。同时对分离出的16株不同来源的金葡菌菌株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离到的16株金葡菌肠毒素(SEs)分布情况是李姓售卖员肛拭子和砧板(内)涂抹样为SEB型,其余14株都同时携带A、C、E型肠毒素基因。PFGE分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分为2个型别,除李姓售卖员肛拭子和砧板(内)涂抹样外其他14株均为同一型别,相似度为100%。李姓售卖株员肛拭子和砧板(内)涂抹样相似度为80.65%,与另一型别相似度为59.26%。这一结果和SEs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例食源性疾病是由具有肠毒素的2种或3种不同来源的金葡菌混合污染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类 聚合酶链反应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食物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无锡市锡山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沈梅云 张晴 《中国校医》 2016年第10期756-757,共2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布种类。方法收集2014-2015年无锡市锡山区2家哨点医院就诊的231例腹泻病患者的信息和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结果 23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类细菌和病毒共67株,...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布种类。方法收集2014-2015年无锡市锡山区2家哨点医院就诊的231例腹泻病患者的信息和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结果 23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类细菌和病毒共67株,总检出率为29.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22株,沙门菌13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志贺菌3株,非O1、O139霍乱弧菌1株,诺如病毒24株;全年病原体检出以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主。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以18~34岁病例数最多,占48.48%;职业以农民工和0~6岁儿童为主;可疑食物中居前3位的是果蔬类与饮料(23.35%)、肉与肉制品(16.17%)、水产品(14.37%)。结论无锡市锡山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对农民工和0~6岁儿童的主动监测,有效降低散发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食物传播疾病/微生物学 公共卫生监测
原文传递
1起农村家宴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梅云 张晴 《中国校医》 2017年第5期345-345,347,共2页
目的对2016年10月无锡市锡山区1起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查明原因,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及病例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在1份凉菜、2份患者肛试子中均检... 目的对2016年10月无锡市锡山区1起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查明原因,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及病例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在1份凉菜、2份患者肛试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将农村流动厨师进行备案登记,实行农村宴申报备案管理制度是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食物传播疾病/微生物学 副溶血性弧菌
原文传递
校边烧烤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仓平 《中国校医》 2014年第11期809-809,811,共2页
目的对1起食用路边烧烤店食物引发食用者出现发绀、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查明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结果此次事件发病10人,罹患率58.8%,剩余鸭心、腌制鸭心... 目的对1起食用路边烧烤店食物引发食用者出现发绀、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查明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结果此次事件发病10人,罹患率58.8%,剩余鸭心、腌制鸭心、骨肉相连亚硝酸盐分别超过最高残留标准45、27、110倍,暴露因素为烤鸭心、烤五花肉、烤骨肉相连。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诊治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这是一起因食用亚硝酸盐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 亚硝酸盐 食品污染 食品处理和加工
原文传递
1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宇涛 《中国校医》 2017年第7期497-498,500,共3页
目的调查了解洛阳某饭店1起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取得调查共85人,其中出现55例,罹患率64.0%,无死亡病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在采集的22... 目的调查了解洛阳某饭店1起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取得调查共85人,其中出现55例,罹患率64.0%,无死亡病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在采集的22种食物样品中有3种检出德尔卑沙门菌;餐厅57名厨房工作人员大便留样及餐厅厨具卫生检测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事件为1起德尔卑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可能原因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造成个别食品沙门菌污染,应加强食物加工过程中卫生宣传教育,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有效预防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沙门菌属
原文传递
1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9
作者 吴春敏 周颖 +3 位作者 陈萍 郑雯菱 洪锦春 李玉燕 《中国校医》 2014年第12期900-900,902,共2页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检出病原菌。方法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判断。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ea,seb,sec,sed,see 5种...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检出病原菌。方法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判断。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ea,seb,sec,sed,see 5种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75样品中分离出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有3株来自食品样本,2株来自饮用水,工用具1株,病人4株。10株阳性株中,有8株荧光定量PCR检测sea肠毒素基因阳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水质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基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和提纯 肠毒素/分析
原文传递
1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为民 王燕萍 《中国校医》 2016年第11期832-832,834,共2页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处置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结果共有8人出现中毒症状,罹患率为1.33%,主要症状为腹痛...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处置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结果共有8人出现中毒症状,罹患率为1.33%,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发热,平均潜伏期为6 h。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分析后认定,此事件为1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品保存不当、食品加工操作环节控制不严所造成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培训,加大监督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 蜡样芽孢杆菌 学校
原文传递
弓形虫病:食用肉类传播的风险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国荣 郝海霞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5-361,共7页
刚地弓形虫被发现和命名已有100年的历史,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弓形虫,但弓形虫病仍不受重视甚至不予报告。对经食物传播疾病的最新研究显示,弓形虫病具有与沙门菌病或弯曲菌病同样高的疾病负担。此种高的疾病负担以及当前可... 刚地弓形虫被发现和命名已有100年的历史,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弓形虫,但弓形虫病仍不受重视甚至不予报告。对经食物传播疾病的最新研究显示,弓形虫病具有与沙门菌病或弯曲菌病同样高的疾病负担。此种高的疾病负担以及当前可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使得寻求对该病有效的控制更为迫切。该文讨论了食用夹生肉或肉制品传播弓形虫病的风险,分析了由上述原因引起的人类弓形虫病的控制对策。减少环境中卵囊的数量和对牧场动物实施监控,可有效地减少肉用动物的弓形虫感染。通过屠宰后肉的冷冻、辐射、高压等处理,可提供弓形虫-安全肉。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对肉进行冷冻处理。由于宗教、文化、食物加工和烹饪习惯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一种类型的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社会习惯来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寄生虫灭活 食物安全 食物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及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富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515-516,共2页
目的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学技术检验,就此总结中毒患病原因,发现微生物检验作用降低中毒率。方法选取总结院内发生、接诊的食物中毒患者共计66例,分析其中毒原因及食物中毒发生机制。结果按照细菌类型分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 目的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学技术检验,就此总结中毒患病原因,发现微生物检验作用降低中毒率。方法选取总结院内发生、接诊的食物中毒患者共计66例,分析其中毒原因及食物中毒发生机制。结果按照细菌类型分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菌占比率其次,而大肠杆菌(致病性)检出率最低。从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类型上区分,呕吐样品数量最低,厨具样品样品数最高,而呕吐物中检出率最高。结论使用微生物学检验方式能够清晰的查验细菌性食物中毒者患病情况,利于精准找出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 微生物学检验 检出率
原文传递
1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小学生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春娟 谭翠云 徐月芳 《中国校医》 2015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为查明某小学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学校今后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座谈和现场访谈了解疫情及学校情况,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掌握学生暴露其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测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进行... 目的为查明某小学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学校今后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座谈和现场访谈了解疫情及学校情况,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掌握学生暴露其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测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进行判定。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罹患率2.16%,病例以恶心、呕吐、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为主,发病学生共同食用豆浆和包子均检出蜡样芽孢杆菌;1名学生肛试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该事件是食用蜡样芽孢杆菌污染豆浆和包子引起的食物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生 食物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蜡样芽胞杆菌
原文传递
1起宋内志贺菌食源性疾病爆发的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家习 林桢 +1 位作者 凌桂岩 夏都烈 《中国校医》 2015年第9期675-677,共3页
目的对广西巴马县某幼儿园72名幼儿出现食源性疾患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现场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所收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对幼儿园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患儿临床症状及所收集样品的... 目的对广西巴马县某幼儿园72名幼儿出现食源性疾患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现场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所收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对幼儿园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患儿临床症状及所收集样品的实验室检测情况综合分析,认定该事件为1起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结论幼儿由于食用了被宋内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疾病疫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该园食堂卫生条件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志贺菌 宋氏 疾病爆发流行 学校 幼儿
原文传递
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15
作者 沈梅云 张晴 《中国校医》 2016年第4期267-268,共2页
目的对2015年8月无锡市锡山区1起食物中毒的病因进行确认分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目的对2015年8月无锡市锡山区1起食物中毒的病因进行确认分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熟食制作到食用高温裸露存放时间过长,从业人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导致污染,细菌大量繁殖,使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传播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
原文传递
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汤梅 王卫红 《中国校医》 2016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了解我市学校、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探讨学校幼儿园这种相对封闭、人群固定、人口密集的特殊环境中食品卫生管理对策。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对我市653家幼儿园、150所学校的144家食堂进行食品卫生现状调查与餐具消毒质... 目的了解我市学校、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探讨学校幼儿园这种相对封闭、人群固定、人口密集的特殊环境中食品卫生管理对策。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对我市653家幼儿园、150所学校的144家食堂进行食品卫生现状调查与餐具消毒质量检测。结果调查144家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率为98.61%(142/144),食堂人员有健康证的占77.08%(538/698),市直单位幼儿园、120家学校均有独立的餐厅;有冷冻、冷藏设施的占93.75%(135/144),有餐具消毒设施的占90.28%(130/144);餐具消毒合格率为95.83%(460/480),其中市直单位为98.52%(266/270),个体幼儿园为80.00%(48/60)。结论本市城区部分个体幼儿园、私营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存在问题较多,市直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卫生状况好于私营学校、个体幼儿园。应继续加大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卫生与教育联合齐抓共管,在监督管理方面应注重加强对民营学校、幼儿园的监督力度,切勿遗留监管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学校 幼儿 食品污染/预防和控制 食物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洛阳市涧西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17
作者 尤育杰 胡喜梅 《中国校医》 2017年第7期493-494,共2页
目的调查洛阳市涧西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了解本地区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本地流行病学研究和食源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实施方案》,回顾性分析洛阳市涧西区食品检验检... 目的调查洛阳市涧西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了解本地区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本地流行病学研究和食源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实施方案》,回顾性分析洛阳市涧西区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对本地区流通的400份食物样品检测结果,进行8种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并对不同食物中检出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0份食物中共检出致病菌64份(16.0%),其中食源性致病菌39份(9.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43.6%(17/3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0株,25.6%)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5.4%),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阪崎肠杆菌均为5.1%(2/39),未检出志贺菌。不同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凉拌菜、水产品加工熟食以及熟肉类加工制品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果蔬类、熟制米面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焙烤食品、婴幼儿食品以及速冻生制米面制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洛阳市涧西区市售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应加强食品在制作、加工以及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监管,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分离与提纯 食物传播疾病 微生物学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IAEA SYMPOSIA & SEMMINARS
18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1995年第4期52-52,共1页
1996年2月利用食品辐照控制粮食损失和食物传播疾病和促进食品贸易的 FAO/IAEA/IIR/ITC/WHO 区域研讨会,摩洛哥拉巴特(2月26—3月1日)
关键词 研讨会 食物传播疾病 粮食损失 食品辐照 食品贸易 摩洛哥 国际学术会议 同位素技术 区域 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