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草蜥种群间生活史变异的成因分析: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和体温的岛屿间差异 被引量:8
1
作者 寿鹿 杜卫国 陆祎玮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7-805,共9页
比较浙江温州北麂岛与洞头岛的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以及动物体温,以辨析北草蜥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中环境因子的作用。通过测定岛屿上北草蜥栖息地植被和环境温度,比较岛屿热环境的差异。野外测定活动蜥蜴的体温、环境温度和活动... 比较浙江温州北麂岛与洞头岛的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以及动物体温,以辨析北草蜥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中环境因子的作用。通过测定岛屿上北草蜥栖息地植被和环境温度,比较岛屿热环境的差异。野外测定活动蜥蜴的体温、环境温度和活动规律,实验室温梯板中测定动物喜好体温。用陷阱法测定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以比较岛屿蜥蜴种群的食物可利用性。岛屿植被存在差异导致热环境的差异。洞头岛植被高于北麂岛,地表层光线透入率则低于北麂岛。因而,洞头岛郁闭地表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显著低于北麂岛,但两岛裸露地面的温度无显著差异。热环境的岛屿间差异进而影响北草蜥的野外体温。在春季,洞头岛的野外有效温度和基底温度显著大于北麂岛,而两岛北草蜥的体温无显著差异;在夏季,洞头岛的北草蜥体温、有效温度和基质温度均显著高于北麂岛;到秋季,北麂岛蜥蜴体温和环境温度高于洞头岛。地面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岛屿间差异表明北麂岛食物可利用性大于洞头岛。岛屿间北草蜥日活动规律和喜好体温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1)温度和食物可利用性存在岛屿间差异,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可能与之有关;(2)两岛屿北草蜥主要采取行为调节对策来适应自然界的热环境变化,尚未发现热生理学特征的进化性漂移[动物学报51(5):797-805,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热环境 体温 食物可利用性 生活史
下载PDF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春秋季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与取食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建普 周伟 +3 位作者 罗红 邓忠坚 李家鸿 艾怀森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23,共9页
为了解白眉长臂猿取食与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之间随季节变化的适应性,探讨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与活动范围的关系,作者于2009年3~4月和10~12月在高黎贡山赧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用样带法调查食物资源可利用性,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白眉长臂猿取... 为了解白眉长臂猿取食与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之间随季节变化的适应性,探讨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与活动范围的关系,作者于2009年3~4月和10~12月在高黎贡山赧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用样带法调查食物资源可利用性,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白眉长臂猿取食行为,瞬时扫描法记录其活动范围,利用ArcGIS9.3软件计算并显示每个栅格内的取食量和食物资源可利用性.结果表明,3~4月和10~12月白眉长臂猿每种食物资源及果实食物资源的可利用量与其取食量呈相关性.3~4月总食物资源、果实食物资源可利用性较10~12月的高,且分布也较集中,海拔1800m以下少有或无可利用食物资源.在3~4月和10~12月2个时间段,白眉长臂猿的活动范围多与总食物资源、果实食物资源可利用性分布高的区域重叠.在3~4月,活动区内、外的总食物资源及果实食物资源可利用性差异性不显著;而在10~12月,它们的差异性显著.在两时间段,白眉长臂猿均倾向选择食物资源可利用性高的区域取食,但季节间取食范围存在变化,10~12月的取食区域大于3~4月的.取食量高的区域在两个季节虽有重叠,但重叠区域较少.3~4月的食物资源可利用量与对应栅格内取食量呈显著相关,10~12月的呈微弱相关.事实表明,赧亢白眉长臂猿食物资源呈不均衡分布;食物资源可利用性影响其活动范围选择;随着季节变化,白眉长臂猿取食与食物资源可利用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长臂猿 食物可利用性 取食 活动范围 高黎贡山
原文传递
广西弄岗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中豪 周岐海 +2 位作者 黄乘明 蒙渊君 韦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4,共9页
我们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的家域和漫游行为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以探讨该物种利用喀斯特石山的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的家域总面积为28.75 hm2,平均月家域面积为8.35±4.24 hm2。猴群平均日漫游距离为661.7... 我们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的家域和漫游行为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以探讨该物种利用喀斯特石山的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的家域总面积为28.75 hm2,平均月家域面积为8.35±4.24 hm2。猴群平均日漫游距离为661.77±130.20 m。黑叶猴对家域面积的利用表现出雨季明显小于旱季的季节性变化。在雨季,猴群的月平均家域面积为5.88±1.68 hm2;在旱季,猴群平均月家域面积为10.83±4.70 hm2。黑叶猴在雨季的平均日漫游距离为589.93±120.15 m;旱季的平均日漫游距离为733.61±102.34 m,也表现出雨季小、旱季大的趋势。分析显示,食物的可获得性是影响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果实和嫩叶是黑叶猴最喜爱的食物,雨季果实和嫩叶丰富,猴群采食足够的食物,其活动面积和漫游距离小,反之,就大,即猴群的家域面积和日活动距离与果实和嫩叶的可获得性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推断,在喜食食物缺乏的季节,黑叶猴通过扩大家域范围和增加漫游距离来获取足够的食物,这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应对环境食物季节性变化的对策相似,进一步说明,喀斯特石山环境并没有对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产生特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家域 日漫游距离 季节变化 食物可利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