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谢胜 欧阳波 +10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刘园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食管反流病 酸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下载PDF
咽异感症的喉镜观察和食管上括约肌压力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军 徐洁洁 +3 位作者 陈曦 王美峰 陆美萍 张红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7-728,共2页
目的观察咽异感症的喉部特点及食管压力变化,探讨咽异感症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2例咽异感症患者(病例组)进行食管压力检测和喉镜检查,并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的UES静息压是(65.31±15.02... 目的观察咽异感症的喉部特点及食管压力变化,探讨咽异感症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2例咽异感症患者(病例组)进行食管压力检测和喉镜检查,并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的UES静息压是(65.31±15.0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4±9.52)mmHg(P<0.05);而两组间UES长度差异不明显。喉镜检查病例组72.0%的患者喉部有异常体征,而对照组仅14.2%有异常体征。结论咽异感症与食管上括约肌高压关系密切,并且表现特异性的喉部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异感症 食管括约肌压力 喉镜检查
下载PDF
唾液胃蛋白酶水平联合MII-pH预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琼 董培雯 +3 位作者 刘丽 段慧 林琳 孙晓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8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胃蛋白酶水平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酸碱度(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MII-pH)预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目的探讨唾液胃蛋白酶水平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酸碱度(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MII-pH)预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8月1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GERD患者,分为食管括约肌压力正常组和异常组,进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唾液胃蛋白酶检测、MII-pH检测,分析唾液胃蛋白酶浓度和MII-pH评估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效能。结果测压正常组唾液胃蛋白酶水平明显低于测压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压异常组MII-pH阳性率高于测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测压异常组唾液胃蛋白酶浓度与MII-pH阳性呈正相关(P<0.05);唾液胃蛋白酶浓度联合MII-pH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唾液胃蛋白酶水平单独或联合MII-pH对GERD食管括约肌压力异常的预测价值较高,为制定GERD临床防治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胃蛋白酶 MII-pH 食管反流病 食管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文英 郭玉青 +1 位作者 黄光鸿 王新芳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6期149-150,共2页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前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变化的比较,进一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对消化内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具有反...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前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变化的比较,进一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对消化内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32例,通过胃镜、14C呼气试验、食管24hpH动态监测诊断为GERD且合并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变化。结果 32例患者中,26例患者抗HP治疗前后UES压力及LES压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p感染对UESP、LESP无直接影响,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24 h食管pH监测 幽门螺杆菌 食管括约肌压力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曙光 吴昊 林李淼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中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Ghrelin对胃排空及LES压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接受不同剂量Ghrelin(0.5、1.0、1.5、2.0、2.5 nmol... 目的:观察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中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Ghrelin对胃排空及LES压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接受不同剂量Ghrelin(0.5、1.0、1.5、2.0、2.5 nmol/kg)腹腔注射后,测定胃排空率;Wistar大鼠接受1.5 nmol/kg Ghrelin腹腔注射后进行LES压力测定,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胃动素及P物质浓度。结果: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胃排空率为38.24%±7.15%,与对照组(27.03%±2.91%)比明显加快(P<0.01),同时该效应与腹腔注射Ghrelin的量呈量效关系,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LES压力[(19.57±3.26)mmHg]与对照组[(13.78±2.29)mmHg]比明显增加(P<0.05),提示Ghrelin能增加大鼠LES压力;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血浆胃动素浓度[(217.28±25.38)ng/L]与对照组[(190.02±18.18)ng/L]比明显增加(P<0.05),提示胃动素可能参与Ghrelin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调节。结论:中、高剂量Ghrelin腹腔注射,能明显加快健康大鼠的胃排空效应,Ghrelin能明显增加LES压力,胃动素可能参与Ghrelin对大鼠LES压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素 胃动素 胃排空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水平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丽红 仇日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299-4300,共2页
目前对于糖尿病造成的心脑血管、肾脏等慢性并发症重视较多,而对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胃肠动力紊乱及其危害往往被忽视,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本研究通过食管测压方法观察了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食管运动功能... 目前对于糖尿病造成的心脑血管、肾脏等慢性并发症重视较多,而对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胃肠动力紊乱及其危害往往被忽视,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本研究通过食管测压方法观察了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食管运动功能的改变,旨在探讨糖尿病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食管运动 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 病理性蠕动
下载PDF
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监测在麻醉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潘建辉 季烜 +1 位作者 陈昆洲 高玉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近年来对食管下端包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的监测及临床应用已受到重视。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一、解剖生理学基础食管下端肌肉壁是两层平滑肌。
关键词 括约肌 压力 食管 麻醉 监测
下载PDF
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肛门直肠压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胜 颜春艳 +5 位作者 蒋应玲 朱初良 张志杰 宁庆云 曾均 杨文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本研究通过对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变化及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肛门直肠压力 排便功能 直肠感觉功能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颜春艳 谢胜 税典奎 《柳州医学》 2010年第4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变化,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863例GERD患者均予药穴指针疗法治疗,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ESP有明显改善(P〈0.05...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变化,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863例GERD患者均予药穴指针疗法治疗,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ESP有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LESP,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药穴指针疗法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关系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唐琳 温志辉 +2 位作者 文萍 文剑波 刘爱莲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4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2型糖尿病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病程≤10年)、第二组(10年<病程≤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2型糖尿病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病程≤10年)、第二组(10年<病程≤20年)、第三组(病程>20年),每组20例;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方法测定各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均为糖尿病患者,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5);第二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高于第三组(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加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能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病程 食管括约肌压力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下载PDF
电针酸灌注食管炎猫足三里穴对下食管括约肌调节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艳 谢鹏雁 +3 位作者 王化虹 刘建湘 刘彬彬 牟向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490-2492,2504,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外源酸制备的食管炎猫食管动力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食管运动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家猫32只均行内镜检查,确定无镜下食管病(炎)。随机分为健康组、食管炎组。应用食管滴注盐酸方法,建立食管炎模型,并依据...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外源酸制备的食管炎猫食管动力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食管运动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家猫32只均行内镜检查,确定无镜下食管病(炎)。随机分为健康组、食管炎组。应用食管滴注盐酸方法,建立食管炎模型,并依据食管炎症内镜诊断标准分级。应用加拿大E-7-1-1-1-2-5-5-5型8通道细微注水测压管和荷兰UPS-2020型食管测压系统测定猫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结果食管炎组内镜诊断标准分级: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6例。食管炎组电针前LESP为(8.25±5.75)mmHg(1 mmHg=0.133 kPa),电针期LESP升高为(10.88±6.42)mmHg(P=0.07),电针停止后LESP显著升高为(16.50±8.12)mmHg(P<0.05)。2组升高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电针不同程度食管炎猫足三里穴对LESP影响不同:电针轻度和中度食管炎猫足三里穴LESP明显高于重度食管炎猫。结论电针健康猫和酸灌注食管炎猫足三里穴可升高LESP,电针对于不同程度的酸灌注食管炎症产生LESP影响存在差异。电针足三里穴对食管炎有治疗意义,可能对不同程度食管炎的疗效不同。足三里穴对食管运动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食管括约肌压力 食管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儿食管压力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雪莲 欧弼悠 +4 位作者 章许平 黄晓磊 陈洁 徐亚萍 郑季彦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理及食管压力监测在儿童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24h食管动态pH监测确诊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进行食管压力监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屏障... 目的探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理及食管压力监测在儿童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24h食管动态pH监测确诊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进行食管压力监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屏障压(BP)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短暂性下食管括约肌松驰(TLESR)现象发生例数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LESR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LESP和BP降低也起了主导作用,而LESL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压力监测 临床意义 患儿 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食管动态pH监测 食管括约肌压力 括约肌长度 TLESR 显著性 应用价值 发病机理 主导作用 LESP 24h 对照组 差别 肌松驰 儿童
下载PDF
食管压力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其彰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任何消化器官都不外乎四项功能:①分泌;②消化;③吸收;④蠕动.胃肠的蠕动即其本身的运动功能,食管、胃、肠都有蠕动功能.食管的功能比较单纯,没有分泌与消化吸收的功能,仅有运动功能,此功能承担把口咽部经过咀嚼的食物移送到胃,因此,要... 任何消化器官都不外乎四项功能:①分泌;②消化;③吸收;④蠕动.胃肠的蠕动即其本身的运动功能,食管、胃、肠都有蠕动功能.食管的功能比较单纯,没有分泌与消化吸收的功能,仅有运动功能,此功能承担把口咽部经过咀嚼的食物移送到胃,因此,要检验食管的功能便只有观察其运动情况了.食管压力测定便是观察食管运动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导管 运动障碍 体部 木质部 食管测压 食管括约肌 压力测定 贲门失弛症 静息压
下载PDF
18例下食管括约肌测压时药物的应用及护理
15
作者 林英 郑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食管括约肌压力 食管测压 药物 功能紊乱性疾病 压力传感器 护理 食管腔内 记录装置
下载PDF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咽异感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功能测定分析
16
作者 张鹏丽 蒲肖琳 +3 位作者 宗德珊 安瑛 李岩 唐晓丹 《云南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HRM)探讨咽异感症患者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的功能特征。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62例咽异感症患者,明确排除口腔、鼻腔、咽喉、颈部及食管器...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HRM)探讨咽异感症患者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的功能特征。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62例咽异感症患者,明确排除口腔、鼻腔、咽喉、颈部及食管器质性疾病。48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经鼻腔导入HRM测压导管,观察静息及吞咽时食管压力变化,主要观察指标UES静息压平均值、UES残余压平均值、UES松弛率。结果 62例咽异感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ES静息压、UES残余压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UES松弛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UES静息压、UES残余压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咽异感发病可能与食管上括约肌压力降低有关,表明咽异感症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有关。对不明原因咽异感患者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异感症 食管运动障碍 食管括约肌 高分辨率压力测定
下载PDF
膈肌和食管下括约肌的间歇性空间分离促进酸性和轻度酸性反流 被引量:1
17
作者 Bredenoord A. J. Weusten B. L A. M. +3 位作者 Timmer R. Smout A. J. P.M. 赵天智(译) 张欣(校)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24-24,共1页
Background & Aims: In small hiatal hernias, the size of the hernia is variable. Intermittent complete reduction can be observed with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as a transition from a doublepeak (hernia) to a single... Background & Aims: In small hiatal hernias, the size of the hernia is variable. Intermittent complete reduction can be observed with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as a transition from a doublepeak (hernia) to a single-peak (reduced) high-pressure zo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ermittent separation of the diaphragm and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 favors the occurr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Methods: In 16 patients with a small hiatal hernia (3 cm), prolonged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was performed. Acid and weakly acidic reflux episodes were detected with pH-impedance monitoring. Results: The single pressure peak profile (reduced hernia) was present for 814 minutes (56.5% of total time), and the double peak profile (unreduced hernia) was present for 626 minutes (43.5% of total time). In all patients, both pressure profiles were observed. The transition rate between the 2 profiles was 7.5 ± 0.9 per hour. More reflux occurred when the LES and diaphragm were separated versus the reduced hernia state (23.1 ± 5.1 vs 12.2 ± 2.4 episodes per hour, respectively; P < .05). The proportions of acidic reflux episodes during the single and double pressure peaks were similar (70% and 67% , respectively). In the two-pressure-zone state,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all reflux mechanisms except transient LES relaxation.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 small hiatal hernia, intermittent reduction of the hernia occurs frequently. Spatial separation of the diaphragm and LES in the nonreduced state results in a 2- fold increase in acidic and weakly acidic reflux due to mechanisms other than transient LES rela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 间歇性 酸性 膈肌 轻度 食管裂孔疝 分离 压力 压力测定
下载PDF
短暂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机制但不是其原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Iwakiri K. Hayashi Y. +1 位作者 Kotoyori M. 雷小英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11-12,共2页
In healthy subjects, the rate of acid reflux during 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s (TLESRs) is more frequent at the proximal margin of the L 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 healthy subjects, the rate of acid reflux during 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s (TLESRs) is more frequent at the proximal margin of the L 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ate of acid reflux a t the proximal margin of LES during TLESRs is similar in reflux disease to that in healthy subjects. Concurrent esophageal manometry and pH monitoring were perf ormed in the sitting position for 3 hr after a standard meal in 10 patients with reflux disease and 10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The rate of TLESRs in patien ts with reflux disease (5.0/hr [3.3-6.7];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was si milar to that of controls (4.5/hr [3.7-5.7]). The incidence of acid reflux 7 cm above the LES during TLESRs in patients (48.1%[27.2-71.4%])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s (10.9%[0.0-18.8%])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2 cm above the LES (75.0 [69.2-87.5] vs. 74.3 [55.5-90.0%]). The rate of TLES Rs and the incidence of acid reflux during TLESRs are not increased in reflux disease. These findings, therefore, indicat e that reflux disease is not a disorder of TLESRs and relates more to the proxim al extent of the reflux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反流 酸反流 标准餐 近端 反流程度 四分位间距 压力测定 紊乱性 无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胃连接处形态及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霞 王红 +2 位作者 王玲 刘黔蜀 王秋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106-109,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疾病之一,食管胃连接处(ECJ)抗反流机制减弱是其发生的主要的机制。近年来一直采用多种形态和力学参数来描述EGJ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其中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变短、LES静息压力降低是G...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疾病之一,食管胃连接处(ECJ)抗反流机制减弱是其发生的主要的机制。近年来一直采用多种形态和力学参数来描述EGJ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其中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变短、LES静息压力降低是GERD发生的主要机制,并且可能是导致难治性GERD的重要因素之一;EGJ形态是抗反流功能的决定因素之一,LES和膈肌分离距离加大可能进一步促进GERD的发展,同样EGJ吸气压力降低是GER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食管胃交界处收缩指数(EGJ-CI)可综合评价EGJ的屏障功能,可以预测远端食管异常酸暴露以及酸反流,并且可以从烧心患者中辨别出GERD患者,可以补充或替代现有的基础LES以及EGJ参数,但未能实现自动算出EGJ-CI,未来对其也需要统一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胃连接处 食管动力参数 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和压力 食管胃连接处形态和压力 食管胃交接部收缩指数
下载PDF
兔实验性食管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勇 赵振元 +2 位作者 王云杰 程庆书 刘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利用酸灌注的方法制备兔实验性食管炎模型.方法:将胃管插入家兔食管至食管下端括约肌(LES)上方约5cm处,灌注0.1mol/LHCl(1mL/min,30min/d),连续灌注4d,同时于灌注前及灌注后测定食管下端括约肌(LES)的压力.结果... 目的:利用酸灌注的方法制备兔实验性食管炎模型.方法:将胃管插入家兔食管至食管下端括约肌(LES)上方约5cm处,灌注0.1mol/LHCl(1mL/min,30min/d),连续灌注4d,同时于灌注前及灌注后测定食管下端括约肌(LES)的压力.结果:酸灌注后的食管病理改变明显,光镜下可见食管下段粘膜基底细胞层明显增生,固有层中性粒细胞浸润.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隙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肿大,嵴溶解.灌注前后LES的压力分别为(1.400±0.136)kPa和(0.707±0.115)kPa.结论:连续酸灌注的方法可以制备兔实验性食管炎模型,同时使LES的压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下 括约肌压力 平滑肌 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