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对食管动力及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维新 陈少夫 +2 位作者 黄茜 傅宝玉 刘雨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观察吸烟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pressure,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 (peristalsisamplitude,PA)及反流频数 (refluxfrequency ,RF)的影响 ,推断吸烟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关。 方法 :5 1例吸烟者中... 目的 :观察吸烟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pressure,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 (peristalsisamplitude,PA)及反流频数 (refluxfrequency ,RF)的影响 ,推断吸烟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关。 方法 :5 1例吸烟者中有 36例反流性食管炎和 15例健康人 ,将他们分别与 36例不吸烟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及 15例不吸烟健康志愿者配对 ,对该 10 2例受试者进行食管动力和 pH值监测。结果 :食管炎患者的LESP及PA显著低于健康人 ,而RF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和P <0 .0 5 )。食管炎患者中吸烟组LESP及PA低于非吸烟组 ,而RF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P <0 .0 1) ,在健康人中吸烟组LESP低于非吸烟组 (P <0 .0 5 ) ,PA及RF与非吸烟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吸烟可降低LESP和PA ,增加RF ,导致食管动力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食管下扩约肌压力 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 反流性食管 反流频数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覃江 郑琴芳 蔡联英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关系。方法 用瑞典 PC Polygraf HR、CTD- pigitraperMK- 携带 p H监测仪 ,分别测定 Hp(+)组 (16例 )和 Hp(- )组 (2 0例 )病人的食管下段压力、2 4 h p H值 ,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关系。方法 用瑞典 PC Polygraf HR、CTD- pigitraperMK- 携带 p H监测仪 ,分别测定 Hp(+)组 (16例 )和 Hp(- )组 (2 0例 )病人的食管下段压力、2 4 h p H值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p(+)组病人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L ESP)、松弛率 (L ESRR)、松弛压 (L ESRP)、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 (UESP)分别为 (15 .1±8.5 ) mm Hg(1mm Hg=0 .133k Pa)、- (1.3± 5 .4 ) m m Hg、(10 0 .6± 38.7) %、(70 .7± 4 1.9) m m Hg。 Hp(- )组分别为 (2 2 .3± 14 .4 )mm Hg、(0 .6± 2 .7) mm Hg、(99.3± 15 .5 ) %、(6 0 .5± 4 8.2 ) m m H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4 h p H值 :p H<4的总时间百分率 ;p H<4的立位总时间百分率、p H<4卧位总时间百分率 ;p H<4的反流次数 ,p H<4反流持续≥ 5 min次数 ;最长反流持续时间 ,6项指标算出的 De Meester总分 ,Hp(+)组为 17.1,Hp(- )组为 19.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食管下段压力及 2 4 h p H值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段压力 病理
下载PDF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梅红 张逸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66例与B组54例.A组患者给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气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Eckardt评分、食管...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66例与B组54例.A组患者给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气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Eckardt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顺行性收缩、食管体部非协调性收缩率、食管最宽处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Eckard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顺行性收缩、食管体部非协调性收缩率及食管最宽处直径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A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及食管最宽处直径均显著小于B组(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缩小食管最宽处直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经 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气囊扩张治疗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