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亚型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之间的关联
1
作者 秦艳春 尹兰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71-007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亚型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该研究,有望深入理解不同亚型在食管动力和反流方面的差异,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结果 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不同亚型... 本研究旨在探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亚型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该研究,有望深入理解不同亚型在食管动力和反流方面的差异,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结果 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不同亚型的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对于高食管括约肌压力亚型,其反流时间明显缩短,反流次数减少,酸蚀损伤较轻。而低食管括约肌压力亚型则呈现相反的情况。此外,食管蠕动频率与反流时间呈正相关,食管蠕动强度与反流次数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亚型的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之间的密切关联,为疾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指导。针对不同亚型的个体化治疗有望取得更好的疗效,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亚型 食管动力异常 反流特点
下载PDF
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动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鹍 黄鹏 彭永生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13期1795-179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动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胃肠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6例胸痛、烧心和反酸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观察对...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动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胃肠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6例胸痛、烧心和反酸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观察对象食管远端pH<4情况和酸反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D组与对照组相比,食管远端pH<4情况指标以及酸反流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诱发原因较为复杂,但与食管动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 食管动力异常 相关性 分析
下载PDF
《第3版食管动力异常芝加哥分类》更新点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忱 汤玉蓉 林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食管动力异常可能是功能性吞咽困难和不明原因胸痛的潜在病因。食管测压是评价食管动力异常的金标准。与传统测压相比,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可更直观、准确地反映食管动力情况。
关键词 食管动力异常 芝加哥 解读 分类 食管测压 不明原因 吞咽困难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食管动力异常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威 王邦茂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5-557,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疾病,炎症可累及食管全层,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嵌顿、呕吐等”,也可表现为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EoE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性较多,好发于夏季。自1...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疾病,炎症可累及食管全层,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嵌顿、呕吐等”,也可表现为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EoE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性较多,好发于夏季。自1977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EoE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美国达到50.6/10万,亚洲数据相对较少,国内有报道患病率为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动力异常 粒细胞性 食管 嗜酸性 食管反流病 慢性疾病 免疫介导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Barrett食管患者常见食管动力异常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尚占民 关玉盘 王澈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4期258-259,共2页
Barrett食管(BE)是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1],其发展为食管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群高达30~125倍[2].GERD的发病机理中,食管的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无效食管动力(ineffective esophagus motility,IEM)是GERD的主... Barrett食管(BE)是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1],其发展为食管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群高达30~125倍[2].GERD的发病机理中,食管的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无效食管动力(ineffective esophagus motility,IEM)是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异常[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动力异常 食管反流疾病 发病机制 胃蛋白酶 胃酸
原文传递
功能性食管病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占举 王丽萍 《医学新知》 CAS 2007年第3期163-165,共3页
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可接受医学技术得到对症治疗。然而,除了器质性疾病外,还有一些以烧心、吞咽异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以及食物或粪便传递障碍为症状的疾病,这些被称为功能性非器质性症... 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可接受医学技术得到对症治疗。然而,除了器质性疾病外,还有一些以烧心、吞咽异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以及食物或粪便传递障碍为症状的疾病,这些被称为功能性非器质性症状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且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功能性食管病(functional disease of the esophagus,FDE)是指无病理基础的胃.食管反流、食管动力异常或无明显食管组织结构、代谢异常情况下出现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等慢性食管症状。临床上FDE发病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因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排除食管组织学结构及生化异常等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状,致使对FDE的诊治困难。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临床使用内镜检查、食管腔内压力和pH监测、组织学分析、钡餐造影或核素检查、食管腔内反流液的生化分析等,人们对FDE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了解,对其临床治疗也有了很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功能性 ESOPHAGUS 器质性疾病 食管动力异常 食管症状 对症治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非梗阻性吞咽困难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奕秉 金捷 +3 位作者 朱丽明 陈玲淑 黄志养 周乐盈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6期803-805,I0003,共4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初步探讨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特点及病因。方法选取48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可排除食管梗阻性疾病,再行HRM检查,比较不同疾病患者食管动力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初步探讨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特点及病因。方法选取48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可排除食管梗阻性疾病,再行HRM检查,比较不同疾病患者食管动力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48例NOD患者中非特异性食管体动力异常20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胃食管连接处流出道梗阻6例、胃食管反流病3例、食管测压正常10例。5组上食管括约肌(UES)残余压、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4s完整松弛压(4sIRP)、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和远端收缩积分(D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贲门失弛缓症组、胃食管连接处流出道梗阻组UES残余压、LES静息压、4sIR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L仅在贲门失弛缓症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非特异性食管体动力异常组病因分布显示硬皮病5例(25.0%)、远端食管痉挛2例(10.0%)、不明原因食管体动力异常13例(65.0%),均主要表现为无效蠕动。结论NOD的病因主要为非特异性食管体动力异常,食管动力学主要特点为无效蠕动,通过HRM检查食管动力学各项参数,有助于疾病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非梗阻性吞咽困难 贲门失弛缓症 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翔 陶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92-394,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致的症状或并发症,特征性表现为烧心和反流。GERD根据内镜下是否存在黏膜糜烂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 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异常
原文传递
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汪鸿志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4期1-2,5,共3页
假性肠梗阻又称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CIP),是因胃肠道动力障碍即动力不足引起的一大组临床综合征,是胃肠道神经肌肉疾病.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如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液、气平面,但肠腔中无梗阻的... 假性肠梗阻又称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CIP),是因胃肠道动力障碍即动力不足引起的一大组临床综合征,是胃肠道神经肌肉疾病.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如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液、气平面,但肠腔中无梗阻的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食管动力异常 X线表现 直肠粘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非心源性胸痛的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宾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非心源性胸痛(NCCP)是指复发性心绞痛样胸痛,并除外心源性因素,是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经过适当的评估,鉴别症状产生的原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动力异常和功能性胸痛是NCCP的三大主要病因,其中以GERD最为常见,应首先进... 非心源性胸痛(NCCP)是指复发性心绞痛样胸痛,并除外心源性因素,是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经过适当的评估,鉴别症状产生的原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动力异常和功能性胸痛是NCCP的三大主要病因,其中以GERD最为常见,应首先进行评估。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是评估GERD相关胸痛的常用方法,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是鉴别食管动力异常的主要工具,而诊断功能性胸痛需要心脏检查、PPI试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食管pH⁃阻抗监测和食管测压结果均阴性。NCCP的治疗应根据症状产生的机制选择个体化方案,PPI和平滑肌松弛剂分别是GERD和食管动力异常相关胸痛的常用药物,也可选择内镜和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调节剂(主要为抗抑郁药)则是功能性胸痛的治疗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胸痛 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异常 功能性胸痛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plus medicine for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ue to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被引量:3
11
作者 Zhao Jing Wang Yi +2 位作者 Yang Cui-rong Lou Qing Zhang Fu-qi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1年第3期226-230,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medicine in treating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ue to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medicine in treating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ue to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tion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and reflux finding score(RFS)were evaluated.Esophageal motility indicators such as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and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UESP),and salivary pepsin level were measured.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also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the RSI and RFS score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ll P<0.05),and the RSI and RF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ESP and UESP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P>0.05),while LESP and UES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both P<0.05),and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P<0.05).The salivary pepsin level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both P<0.05),and the salivary pepsin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medicine can improve symptoms and signs in patients with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ue to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and regulate esophageal motility and salivary pepsin level.Its efficacy is more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medicine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Esophageal Motility Disorder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