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内镜在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欣 张德强 +3 位作者 汪福群 刘恺怡 叶下藕 李淑琴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37-140,156,共5页
目的 研究与分析放大内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为其一级亲属40岁以上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 目的 研究与分析放大内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为其一级亲属40岁以上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镜检查者。据疑病处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变化,判断病变性质估计侵犯深度。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者行ESD治疗,疑进展期食管癌者行外科手术治疗,送整体标本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癌一级亲属40岁以上患者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镜检查者共128例,其中行ESD和外科手术取得整体病理标本102例。对比放大胃镜术前判断和术后整体病理标本,判断性质方面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病变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7.3%,诊断食管早期鳞癌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15.4%,阳性预测值88.8%,阴性预测值50%。判断浸润层次方面,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鳞癌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69%,B1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率为90.6%,灵敏度为70.6%,B2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为32.2%,灵敏度为76.9%,B3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为66.7%,灵敏度为33.3%。结论 放大内镜在ESD下治疗食管早期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可对食管病变性质准确判断,提升病变检出率,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前病变 放大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食管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干预效果探讨
2
作者 赵春玲 李小环 杨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食管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医护一...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食管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A-14、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 QLQ C30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食管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干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医护一体化干预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姬朝霞 孟倩倩 刘安祥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分析食管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8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将其分为狭窄患者和非狭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 分析食管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8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将其分为狭窄患者和非狭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重指数、病理学类型、病灶位置、病变位置环周直径、病灶纵向长径、组织浸润深度、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固有肌层损伤),并分析患者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食管早期癌患者有21例发生术后狭窄,发生率为11.67%。狭窄患者鳞癌占比76.19%(16/21)、病变位置环周直径(38.02±5.62)mm、病灶纵向长径(44.83±8.65)mm、组织浸润深度m_(3)+sm_(1)占比76.19%(16/21)、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占比61.90%(13/21)、固有肌层损伤占比33.33%(7/21),均高于非狭窄患者的50.31%(80/159)、(27.34±5.37)mm、(31.65±7.29)mm、27.67%(44/159)、30.19%(48/159)、6.92%(11/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90,P=0.025;t=8.520,P<0.001;t=7.614,P<0.001;χ^(2)=19.650,P<0.001;χ^(2)=8.329,P=0.003;χ^(2)=14.389,P<0.001)。病理学类型(OR=1.425,95%CI:1.201~3.616,P=0.027)、病变位置环周直径(OR=2.063,95%CI:1.375~4.911,P<0.001)、病灶纵向长径(OR=1.958,95%CI:1.481~5.196,P=0.008)、组织浸润深度(OR=2.347,95%CI:1.826~5.845,P<0.001)、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OR=2.024,95%CI:1.425~6.844,P=0.001)、固有肌层损伤(OR=2.335,95%CI:1.640~5.951,P<0.001)为患者发生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早期癌患者实施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与病理学类型、病变位置环周直径、病灶纵向长径、组织浸润深度、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固有肌层损伤有关,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筛选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食管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Toluidine Blue和Lugol’s Solution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邓登豪 朱海杭 +3 位作者 罗金燕 张军 王康敏 左红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 :为评价内镜下甲体胺兰和卢戈氏液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0 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双重染色 ,对TB染色区和LS不染色区 (以下简称为目标区 )进行活检病理诊断 ,癌组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 目的 :为评价内镜下甲体胺兰和卢戈氏液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0 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双重染色 ,对TB染色区和LS不染色区 (以下简称为目标区 )进行活检病理诊断 ,癌组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染色后病理诊断结果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进展期癌 10例 ,有粘膜粗糙感 2 1例 ,小片状粘膜剥脱 7例 ;染色病理诊断后发现原位癌 1例 ,浅表癌 5例 ,10例食管癌发现跳跃灶 2例 ,异型增生 15例 ,单纯增生和慢性炎 37例 ,放疗后复查发现 2例 ;10 8例患者 (48例有症状 ,6 0例无症状 )总染色阳性率 5 7.4% ,其中早期癌阳性率为 5 .5 % ,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为 13.8% ,有症状组总阳性率 79.1%高于无症状组 40 % (P <0 .0 1) ,其中癌的检出率有症状组 10 .4%高于无症状组 1.6 % (P <0 .0 5 ) ,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症状组 2 2 .9%高于无症状组 6 .6 % (P <0 .0 5 )。结论 :内镜下双重染色有助于食管早期癌、表浅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并有助于指导食管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染色 食管早期癌 浅表 前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伟 何晓荣 +2 位作者 王域玲 施新岗 李兆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3-396,40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接受ESD治疗的171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特征、ESD技术特征、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接受ESD治疗的171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特征、ESD技术特征、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 171例均顺利完成ESD治疗,平均手术时间65.0min(12~272 min)。术中穿孔5例(2.9%),术后延迟性出血3例(1.8%),术后延迟性穿孔1例(0.6%)。病灶整块切除165例(96.5%),完整切除159例(93.0%)。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5例(49.7%),高分化癌70例(40.9%),中分化癌16例(9.4%)。9例(5.3%)因基底部切缘和(或)脉管癌细胞累及追加外科手术。术后2个月食管狭窄37例(21.6%),其中切除范围<1/2周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2.3%(2/86),1/2周~3/4周为30.0%(15/50),>3/4周为45.8%(11/24),全周型为81.8%(9/11)。重度食管狭窄19例(11.1%),均接受扩张治疗,平均扩张1.9次(1~6次),其中12例因扩张效果欠佳行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平均支架置入2.2次(1~6次)。术后平均随访40.4月(24~54个月),复发6例(3.5%),均接受二次内镜治疗。结论 ESD治疗食管早期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大面积ESD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高,往往需要多次食管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病理是判断病灶完整切除的重要依据,定期内镜随访是监测病灶残留与复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对光动力学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汲振余 赵立群 +6 位作者 张聚真 杨小静 裘一兵 张亚冰 孙予 裘宋良 杨观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与光动力学(PDT)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食管早期癌(PDT治疗后无效(NR)20例,完全缓解(CR)12例)和52例食管癌前病变(PDT治疗后NR19例,CR33...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与光动力学(PDT)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食管早期癌(PDT治疗后无效(NR)20例,完全缓解(CR)12例)和52例食管癌前病变(PDT治疗后NR19例,CR33例)患者PDT治疗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食管癌前病变NR组HIF-1α阳性率26.3%(5/19),AI为(2.16±2.43),与CR组的24.2%(8/33)和(3.31±3.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前病变NR组Bax阳性率52.6%(10/19)低于CR组的78.8%(26/33),Survivin阳性率63.2%(12/19)高于CR组的33.3%(11/33)(P均<0.05)。食管早期癌患者NR组HIF-1α阳性率60.0%(12/20)高于CR组的16.7%(2/12),Bax阳性率25.0%(5/20)高于CR组的75.0%(9/12)(P<0.01),AI(1.53±2.34)低于CR组的(4.92±4.43)(P均<0.05);食管早期癌患者NR组Survivin阳性率65.0%(13/20),与CR组的50.0%(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HIF-1α蛋白的食管早期癌PDT疗效较差,HIF-1α可作为预示食管早期癌患者PDT疗效的指标;高表达Bax蛋白的食管早期癌和食管癌前病变患者PDT疗效较好,是预示食管早期癌和食管癌前病变患者PDT疗效的重要指标;高表达Survivin蛋白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疗效较差,可成为预示食管癌前病变PDT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食管早期癌 食管前病变 HIF-1Α BAX SURVIVIN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何世保 凌安生 +2 位作者 朱芳来 伍平 李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病灶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期癌 食管前病变 疗效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武育卫 彭贵勇 +3 位作者 胡文华 高春芳 郭先科 房殿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价值及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61例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探测病变浸润深度,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EMR),位于...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价值及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61例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探测病变浸润深度,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EMR),位于黏膜下层的食管早期癌行外科手术治疗。EMR术28例,外科手术33例。比较超声内镜和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内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4.1%(48/51)、98.0%(48/49);黏膜下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80.0%(8/10)、72.7%(8/11);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浸润深度准确率为91.8%(56/61)。28例EMR术后病理:14例食管早期癌和12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完全切除,完全切除成功率为92.9%(26/28),观察3~45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浸润深度,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前病变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武育卫 彭贵勇 +4 位作者 龙庆林 陈磊 房殿春 赵晶京 李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超声小探头探查病变浸润深度。结果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217例,病理为食管早期癌89例,不典型增生128例(轻度34例,中度68例,重度26例),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准确率为100%。超声小探头显示116例浸润至黏膜上皮层,37例浸润至黏膜肌层,30例浸润至黏膜下层,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上皮内癌18例,黏膜肌层癌32例,黏膜下癌39例,与其对照,超声小探头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准确性为89.9%(80/89)。结论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有助于提高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前病变 双重染色法 超声小探头
下载PDF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与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松岩 丁悌 +5 位作者 杨庆寿 王全红 黄瑞德 贺立绩 徐文蔚 郭鲜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5-5,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法在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方法 :按要求普查 2 5 7例。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后 ,用 1.2 %卢戈氏液涂布染色 ,对呈现碘染色或碘不染色的不同案例 ,分别做指示性活检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分析内镜...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法在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方法 :按要求普查 2 5 7例。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后 ,用 1.2 %卢戈氏液涂布染色 ,对呈现碘染色或碘不染色的不同案例 ,分别做指示性活检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分析内镜所见、碘染色有无与活检病理的关系。结果 :内镜下正常 ,碘染色正常 ,活检正常率占 6 7.32 % ,而碘不染例中多为食管慢性炎和不典型增生 ,活检正常率占 2 8.2 9% ,较前者明显低 (P <0 .0 1)。内镜下异常且碘染例中 ,查出鳞癌 2例 ,不典型增生 2 2例 ,食管慢性炎等 81例 (39.5 1% )。后者同碘染色正常 10例 (19.2 3%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均在碘不染例中发现。结论 :卢戈氏液染色法可提高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现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 卢戈氏液染色
下载PDF
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嵘 陈星 毕淑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1期1277-1278,共2页
卢戈液进行内镜下黏膜染色对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微探头检查可以显示癌灶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及组织层次,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内镜中心2004—2009... 卢戈液进行内镜下黏膜染色对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微探头检查可以显示癌灶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及组织层次,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内镜中心2004—2009年对67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检查,提高了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以及选择治疗方法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探头 食管早期癌 诊断价值 前病变 色素内镜 早期食管 生物学特性 2009年
下载PDF
cyclin D1、Rb和p16基因在食管早期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海明 李小环 +3 位作者 张亚冰 裘一兵 杨静 杨观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 D1、Rb和p16基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Rb和p16基因在19例食管早期癌、20例异型增生以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早期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食... 目的探讨cyclin D1、Rb和p16基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Rb和p16基因在19例食管早期癌、20例异型增生以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早期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Rb与p16在早期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结论cyclin D1、Rb、p16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他们的变化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CDK4/cyclin D1/p16/Rb通路在食管癌的早期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 RB p16 食管早期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Barrett食管和食管早期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达周 王雯 邓水秋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疗BARRETT食管 adenocarcinoma 光动力学 重度不典型增生 esophagus 法治 食管 上皮化生 食管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内镜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育卫 彭贵勇 《西部医学》 2008年第6期1299-1300,1302,共3页
食管早期癌临床上往往无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诊断较困难,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赖内镜下筛查。充分认识内镜下食管早期癌形态特点,可提高早期癌检出率和诊断率。本文回顾分析了有关食管早期癌内镜诊断的相关文献,对6种不同内镜诊断方法及... 食管早期癌临床上往往无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诊断较困难,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赖内镜下筛查。充分认识内镜下食管早期癌形态特点,可提高早期癌检出率和诊断率。本文回顾分析了有关食管早期癌内镜诊断的相关文献,对6种不同内镜诊断方法及食管早期癌在这6种内镜下的特征和表现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检查 诊断
下载PDF
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苏虹 李宝玉 +4 位作者 陈进忠 蒋丽娟 廖素珠 苏雪芬 李秀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 目的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gol液 染色 食管早期癌 前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1
16
作者 凌安生 朱芳来 +2 位作者 伍平 方崇文 曹富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病史资料,分析本组患者ESD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随访89例,随访成功率100%。89例患者包括食管早期癌16例,食管高级别内瘤变38例,食管低级别内瘤变35例。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3.3%(84/89),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92.1%(82/89);术中穿孔2例,予以术中内镜下修补术;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均予保守治愈;3例发生食管狭窄。共对89例患者情况进行随访;ESD术后3年内病变再发1例,总复发率1.1%;随访时间10-58(36.3±21.2)个月,3年内死亡2例,3年生存率97.8%。结论: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可以选择ESD,该方法安全性较高并且术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期癌 食管前病变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艳会 文黎明 +1 位作者 李林艳 杨亚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面积(剥离范围超过1/2周)食管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该院治疗的55例病灶范围超过1/2周的食管早期癌患者资料。根据剥离面积不同,分为A组(1/2<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面积(剥离范围超过1/2周)食管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该院治疗的55例病灶范围超过1/2周的食管早期癌患者资料。根据剥离面积不同,分为A组(1/2<术后黏膜缺损<3/4周组)42例,B组(3/4≤术后黏膜缺损≤全周组)13例。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随访周期3~48个月,A组狭窄率7.1%(3/42),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00.0%)。两组在性别构成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但术后需规律随访。ESD术后黏膜缺损范围在1/2~3/4者术后狭窄发生率较低,术后梗阻程度与病变位置有关,食管上段的狭窄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大面积 狭窄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肿瘤特征与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炳银 张巧林 +3 位作者 裘翠 刘树清 王昌成 费素娟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肿瘤特征与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食管早期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食管癌根除术治疗,随访记录5年生存中位数,分析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内镜下肿瘤特征与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食管早期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食管癌根除术治疗,随访记录5年生存中位数,分析性别、年龄及内镜下肿瘤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早期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差异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而病理类型、内镜下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内镜下肿瘤直径(0R=2.190,95%CI1.258~2.574)与脉管瘤栓(OR=3.982,95%CI2.421~4.52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8cm的无脉管瘤栓患者术后5年中位生存期(48个月)显著短于肿瘤直径〈2.8em的无脉管瘤栓患者术后5年中位生存期(〉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2.8cm和肿瘤直径〈2.8cm的有脉管瘤栓患者术后5年生存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4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结论内镜下肿瘤直径是影响食管早期癌根除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对于无脉管瘤栓的患者,内镜下肿瘤直径≥2.8cm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 肿瘤特征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樱花 谢志刚 邓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00-202,24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单用NBl、卢戈氏液染色及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和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使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20.7%(12/58)、24.1%(14/58)、32.8%(19/58);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前病变 内镜下窄带成像(NBI) 卢戈氏液染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文华 武育卫 王仰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行ESD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内镜发现病灶,卢戈氏液(Lugol’s solution)染色和超声内镜检...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行ESD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内镜发现病灶,卢戈氏液(Lugol’s solution)染色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边界、范围和深度,无禁忌证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条件下行ESD。术后1、3、6个月内镜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6例患者22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成功率91.67%(22/24)。术后病理示6例12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前诊断相符,3例原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共3处,其中2处为黏膜内癌,1处为原位癌。术前3例共3处黏膜内癌,2例共2处原位癌ESD术后病理与术前相符。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因术中出血及操作时间过长未能成功实施ESD。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方法,其优势为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