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内镜在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欣 张德强 +3 位作者 汪福群 刘恺怡 叶下藕 李淑琴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37-140,156,共5页
目的 研究与分析放大内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为其一级亲属40岁以上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 目的 研究与分析放大内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为其一级亲属40岁以上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镜检查者。据疑病处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变化,判断病变性质估计侵犯深度。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者行ESD治疗,疑进展期食管癌者行外科手术治疗,送整体标本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癌一级亲属40岁以上患者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镜检查者共128例,其中行ESD和外科手术取得整体病理标本102例。对比放大胃镜术前判断和术后整体病理标本,判断性质方面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病变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7.3%,诊断食管早期鳞癌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15.4%,阳性预测值88.8%,阴性预测值50%。判断浸润层次方面,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鳞癌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69%,B1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率为90.6%,灵敏度为70.6%,B2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为32.2%,灵敏度为76.9%,B3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为66.7%,灵敏度为33.3%。结论 放大内镜在ESD下治疗食管早期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可对食管病变性质准确判断,提升病变检出率,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 病变 放大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樱花 谢志刚 邓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00-202,24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单用NBl、卢戈氏液染色及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和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使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20.7%(12/58)、24.1%(14/58)、32.8%(19/58);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内镜下窄带成像(NBI) 卢戈氏液染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伟 何晓荣 +2 位作者 王域玲 施新岗 李兆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3-396,40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接受ESD治疗的171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特征、ESD技术特征、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接受ESD治疗的171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特征、ESD技术特征、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 171例均顺利完成ESD治疗,平均手术时间65.0min(12~272 min)。术中穿孔5例(2.9%),术后延迟性出血3例(1.8%),术后延迟性穿孔1例(0.6%)。病灶整块切除165例(96.5%),完整切除159例(93.0%)。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5例(49.7%),高分化癌70例(40.9%),中分化癌16例(9.4%)。9例(5.3%)因基底部切缘和(或)脉管癌细胞累及追加外科手术。术后2个月食管狭窄37例(21.6%),其中切除范围<1/2周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2.3%(2/86),1/2周~3/4周为30.0%(15/50),>3/4周为45.8%(11/24),全周型为81.8%(9/11)。重度食管狭窄19例(11.1%),均接受扩张治疗,平均扩张1.9次(1~6次),其中12例因扩张效果欠佳行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平均支架置入2.2次(1~6次)。术后平均随访40.4月(24~54个月),复发6例(3.5%),均接受二次内镜治疗。结论 ESD治疗食管早期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大面积ESD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高,往往需要多次食管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病理是判断病灶完整切除的重要依据,定期内镜随访是监测病灶残留与复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 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内镜套帽法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6 位作者 高扬 张立玮 王顺平 郭晓青 刘艳凤 李英赛 丛庆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切除 9例中 1例改手术治疗 ,1例放射治疗 ,余行微波或氩离子凝固治疗 ;重度不典型增生灶 2 1例中 ,术后病理灶性癌变 6例 (2 8.6 % ) ;中度不典型增生灶 10例 ,术后重度不典型增生 2例 (2 0 .0 % ) ,灶性癌变 1例(10 .0 % ) ;1例术中出血 ,无穿孔、狭窄发生 ;随访 5年以上 12例 ,>3~ 5年 11例 ,1~ 3年 2 3例 ,不足 1年 11例 ,1例术后复发 ,非癌死亡 3例。结论 套帽法完全切除率较高 ,操作较简单 ,优于其他方法 ;病灶显示及切除技巧是影响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 ;中度不典型增生短期复查无好转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应采用内镜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早期 食管 病变 完全切除 内镜 重度不典型增生 结论 主要因素 短期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何世保 凌安生 +2 位作者 朱芳来 伍平 李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病灶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期 食管病变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切术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晓玲 何利平 +3 位作者 梁玮 王丽珍 高丽影 林德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患者进行EMR治疗,并在窄带内镜(NBI)或碘染观察下对残留可疑病灶进行APC的灭活...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患者进行EMR治疗,并在窄带内镜(NBI)或碘染观察下对残留可疑病灶进行APC的灭活。术后1个月、2个月、半年、1年应用NBI技术进行内镜下随访。结果:42例行成功EMR或分次黏膜剥切术(EMRC);1例患者因病灶行黏膜下注射时无法隆起,转外科手术;并发术中出血2例,均成功内镜下止血;2例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无一例出现穿孔。术后病理检查,9例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示原位癌,1例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1例患者切除病灶病理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而再行外科手术;随访1例患者2个月胃镜复查活检示中度不典型增生,再行内镜下APC治疗;1例患者半年胃镜复查活检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再次行内镜下EMR;余40例患者随访至今,最长已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EMR联合APC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切术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 早期食管 病变
下载PDF
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武育卫 彭贵勇 +4 位作者 龙庆林 陈磊 房殿春 赵晶京 李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超声小探头探查病变浸润深度。结果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217例,病理为食管早期癌89例,不典型增生128例(轻度34例,中度68例,重度26例),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准确率为100%。超声小探头显示116例浸润至黏膜上皮层,37例浸润至黏膜肌层,30例浸润至黏膜下层,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上皮内癌18例,黏膜肌层癌32例,黏膜下癌39例,与其对照,超声小探头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准确性为89.9%(80/89)。结论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有助于提高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 病变 双重染色法 超声小探头
下载PDF
内镜下双重色素法联合超声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一品 黄留业 李延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386-2388,共3页
目的:探讨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联合超声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行食管黏膜染色,先用 20 g/L美蓝喷洒,再用30 g/L卢戈氏碘溶液喷洒于病变区观察;对美蓝染色区和卢戈氏碘不染色区进... 目的:探讨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联合超声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行食管黏膜染色,先用 20 g/L美蓝喷洒,再用30 g/L卢戈氏碘溶液喷洒于病变区观察;对美蓝染色区和卢戈氏碘不染色区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食管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者再次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确诊为食管癌7例,其中早期癌2例;不典型增生14例 (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3例);Barrett食管3例;溃疡8例;炎症36例.双重染色法总阳性率达70.8%.超声内镜对判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浸润深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率达 92.3%(12/13).结论:双重色素法(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食管疾病,特别是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色素法 超声内镜 早期食管 病变
下载PDF
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嵘 陈星 毕淑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1期1277-1278,共2页
卢戈液进行内镜下黏膜染色对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微探头检查可以显示癌灶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及组织层次,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内镜中心2004—2009... 卢戈液进行内镜下黏膜染色对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微探头检查可以显示癌灶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及组织层次,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内镜中心2004—2009年对67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检查,提高了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以及选择治疗方法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探头 食管早期 诊断价值 病变 色素内镜 早期食管 生物学特性 2009年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凌安生 朱芳来 +2 位作者 伍平 方崇文 曹富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病史资料,分析本组患者ESD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随访89例,随访成功率100%。89例患者包括食管早期癌16例,食管高级别内瘤变38例,食管低级别内瘤变35例。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3.3%(84/89),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92.1%(82/89);术中穿孔2例,予以术中内镜下修补术;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均予保守治愈;3例发生食管狭窄。共对89例患者情况进行随访;ESD术后3年内病变再发1例,总复发率1.1%;随访时间10-58(36.3±21.2)个月,3年内死亡2例,3年生存率97.8%。结论: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可以选择ESD,该方法安全性较高并且术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期 食管病变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福群 王胜炳 +1 位作者 曾德辉 张德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9期89-92,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dissection,ESD)相比较,初步探讨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1日-2... 目的:通过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dissection,ESD)相比较,初步探讨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收治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共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式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镜下常规黏膜下剥离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中出血与穿孔)。结果:观察组的整块切除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既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升完整切除率,又能显著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 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瑞雪 李素华 +3 位作者 唐平 侯培勇 夏伟 闫继勤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7期2557-255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癌前期病变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8月~2006年3月经色素内镜筛查且活检证实为早期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41例患者,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进行了EMR治疗,其中早期癌10例,重度不典...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癌前期病变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8月~2006年3月经色素内镜筛查且活检证实为早期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41例患者,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进行了EMR治疗,其中早期癌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1例。结果:对早期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41例病人进行了内镜下EMR。出血、黏膜下血肿等并发症3例,无穿孔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MR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癌前期病变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 病变 黏膜切除术 异丙酚
下载PDF
多重内镜技术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唐晓燕 史学森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705-707,共3页
在各大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十位,在我国排第四位。临床上,食管癌早期无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其早期诊断较困难。在内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其内镜诊断方式呈现多样化。充分认识不同内镜技术下食管早期癌的形态特... 在各大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十位,在我国排第四位。临床上,食管癌早期无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其早期诊断较困难。在内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其内镜诊断方式呈现多样化。充分认识不同内镜技术下食管早期癌的形态特点,对消化科医师来说十分必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 普通内镜 色素内镜 超声内镜 NBI+放大内镜 荧光内镜 诊断
下载PDF
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赵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食管 卢戈氏液 病变
下载PDF
探讨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联合超声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刘雪利 孙茂源 +4 位作者 肖强 郑凤(通讯作者) 谈朋生 张水英 杨秀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705-0706,共2页
目的:对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超声内镜联合用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效果,进一步分析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可疑食管病变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美蓝和卢戈氏碘... 目的:对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超声内镜联合用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效果,进一步分析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可疑食管病变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同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超声内镜(记为:检测A)与超声内镜联合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记为:检测B)的结果。结果:病理组织活检提示129个病变,其中9处为早期食管癌,52处为HGIN,48处为LGIN,另20处属于黏膜炎症。检测A检出阳性92例、阴性37例,检测B分别101例、28例。检测B的敏感性97.0%、特异性60.7%、阳性预测值89.9%、阴性预测值85.0%均显著高于检测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B对于食管黏膜癌变的检出率也显著高于检测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美蓝和卢戈氏碘液双重染色法联合超声内镜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较高,更利于准确判断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 超声内镜 卢戈氏双重染色法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许莹 高成城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观察碘染色效果。统计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16例,慢性炎性反应患者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患者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患者5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5.83%,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LGIN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2.31%,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HGIN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4.29%,准确度为92.50%。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诊断效能较好,可有效发现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碘染色 早期食管 病变
下载PDF
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对比分析
17
作者 胡华 曹新广 +3 位作者 李德亮 王聪聪 黄俊杰 刘艳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分析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与碘染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023年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49例,进行胃镜检查,对发现的原位癌、高级别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行NBI与... 目的分析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与碘染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023年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49例,进行胃镜检查,对发现的原位癌、高级别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行NBI与碘染色,分析NBI和碘染色对该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149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发现病变150处,普通白光检出病变42处,其检出率为28.00%。NBI检出病变124处,检出率为82.67%。碘染色检出病变150处,检出率为100.00%。NBI与碘染色对食管黏膜内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普通白光检查(P<0.05),NBI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结果比较,P>0.05。NBI和碘染色分级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Ⅱ、Ⅲ级为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Ⅰ级为主。结论较之普通白光内镜,NB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轮廓,发现早期病变,且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与碘染色相当,在门诊应用内镜对食管早癌进行机会性筛查,可首选NBI观察,再对发现的病变进行碘染色,可在提高筛查效率的同时,减少早期食管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染色 病变 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 机会性筛查 食管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亚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贺 范学科 +5 位作者 唐进亮 王鹏帅 孟丽英 梁素花 刘维国 张爱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亚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Siew... 目的探索不同亚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Siewert分型将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分为Ⅱ型和Ⅲ型两个亚型,分析不同亚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5.6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5.1∶1。萎缩/肠化(OR=8.89,95%CI 4.85~16.29)和肿瘤家族史(OR=5.07,95%CI 1.70~15.15)是早期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萎缩/肠化和肿瘤家族史是Ⅱ型和Ⅲ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发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存在萎缩/肠化以及肿瘤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患早期AEG和癌前病变;Ⅱ型和Ⅲ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无差异;早期AEG患者与癌前病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 病变 Siewert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付东 吴玲玲 +4 位作者 缪伟刚 韩仁强 苏健 周金意 罗鹏飞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参与研究,选取其中51198名40~69...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参与研究,选取其中51198名40~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根据病理诊断确定食管癌癌前病变或食管癌。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的影响因素。结果51198名调查对象检出食管癌前病变1279例,检出率2.50%,食管癌741例,检出率1.4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OR=0.81,95%CI:0.66~0.98)、家庭收入≥5万(OR=0.82,95%CI:0.73~0.93)和每周食用1~2次新鲜水果(OR=0.70,95%CI:0.52~0.93)是食管癌前病变低风险相关的因素;男性(OR=1.45,95%CI:1.27~1.65)、年龄(OR=5.35,95%CI:4.22~6.79)、食用腌晒食物(<2次/周:OR=1.80,95%CI:1.42~2.28;≥2次/周:OR=3.01,95%CI:2.35~3.87)、食管炎(OR=1.65,95%CI:1.19~2.31)和吃饭生气(OR=2.43,95%CI:2.07~2.85)是食管癌前病变高风险相关的因素。家庭收入≥5万(OR=0.74,95%CI:0.64~0.86)是食管癌低风险相关的因素;男性(OR=1.64,95%CI:1.38~1.95)、年龄(OR=5.54,95%CI:4.11~7.46)、每周食用1~2次霉变食物(OR=1.87,95%CI:1.38~2.54)、食管炎(OR=1.86,95%CI:1.22~2.86)和吃饭生气(OR=2.95,95%CI:2.37~3.67)是食管癌高风险相关的因素。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男性、高龄、有食管炎史和饮食习惯不良人群的食管癌健康知识宣传,以降低食管癌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病变 危险因素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章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84.31%,整块切除率为96.08%,完整切除率为92.16%,均高于对照组的62.75%、78.43%、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7.141、5.718,P均<0.05)。观察组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能够提高切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 病变 黏膜剥离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