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艺 段新春 +3 位作者 刘春全 秦齐 王沛豪 崔永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处肿瘤(EGJ)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情况,为临床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条件筛选文献,对EGJ肿瘤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Meta分析,建立EGJ肿瘤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图谱。结果检索文献608篇,筛选出1...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处肿瘤(EGJ)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情况,为临床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条件筛选文献,对EGJ肿瘤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Meta分析,建立EGJ肿瘤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图谱。结果检索文献608篇,筛选出10项文献,1714例患者入组,行纵隔淋巴结切除的1445例。EGJ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超过5.8%,中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超过7.7%,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超过17.8%。纵隔淋巴结中转移发生率前3依次为110站(8.9%),106recR站(8.4%),109L站(6.6%)。转移发生率较低的是106tbL站(0)以及105站(2.8%)。结论EGJ患者第110站转移率最高,第106站淋巴结转移率次之。对于SiewertⅡ型患者,建议常规行第110站淋巴结清扫,选择性第106站淋巴结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纵膈淋巴结切除 淋巴结转移率 Siewert分型 META分析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观察
2
作者 王占东 杨杰 +7 位作者 王占红 王永军 杨会钗 陈砚凝 丁妍 王小玲 吴国祥 郭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方法对216例食管胃交界肿瘤分别用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CD56和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四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筛选出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51...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方法对216例食管胃交界肿瘤分别用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CD56和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四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筛选出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包括单纯性神经内分泌癌9例,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42例。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CD56和NSE四种抗体在单纯性神经内分泌癌中呈弥漫强阳性表达,而在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中的神经内分泌癌区域呈不同强度表达。5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溃疡型39例、局部浸润型6例、弥漫浸润型4、黏膜局部隆起型2例,侵及网膜37例、浆膜层7例、肌层5例、黏膜下层2例,肿瘤长径2.0~7.0 cm。结论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形态比较复杂,需要依据免疫组化检查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病理形态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新娜 左静 刘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94-197,共4页
近年来,食管胃交界部肿瘤(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CEG)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在其分类、病因、治疗原则等很多方面存在争议,争议源于贲门解剖学位置和结构的复杂性。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是Siewert分类法,将肿瘤分为三类:... 近年来,食管胃交界部肿瘤(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CEG)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在其分类、病因、治疗原则等很多方面存在争议,争议源于贲门解剖学位置和结构的复杂性。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是Siewert分类法,将肿瘤分为三类:AEG I型、AEG II型和AEG III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食管裂孔疝、幽门螺旋杆菌、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等都是导致CEG肿瘤发生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上皮细胞在基因和染色体水平出现紊乱,最终促使正常细胞演变为肿瘤细胞,但是具体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对上述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食管
下载PDF
上腹左胸两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陈诚 +1 位作者 陈锡树 邓永秦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上腹左胸两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的临床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08例和普外科收治58例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胸外科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手术56例、采用左胸一切口手... 目的探讨运用上腹左胸两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的临床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08例和普外科收治58例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胸外科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手术56例、采用左胸一切口手术52例,普外科采用上腹正中切口手术患者58例,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淋巴结清扫数目、3年生存率、上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率、严重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腹左胸两切口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除率、3年生存率均优于其他组别,并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结论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肿瘤具有手术彻底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左胸两切口 食管交界肿瘤 淋巴结清扫 3年生存率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位病变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鲁平 虞积耀 丁华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7-649,共3页
关键词 食管交界疾病 食管胃交界肿瘤 贲门 贲门癌 诊断术语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蒲文凤 张涛 +1 位作者 张彦 孙亮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1期1665-166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于我院因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行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D组(n=64)和...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于我院因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行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D组(n=64)和EMR组(n=56)。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EMR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ESD组(P<0.05)。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6%)明显低于ESD组(18.75%)(P<0.05)。ESD组的R0切除率(92.19%)及整块切除率(95.31%),明显高于EMR组的76.29%与80.36%(均P<0.05)。EMR组的局部复发率(12.50%)及远处复发率(10.71%),明显高于ESD组的1.56%与0.0%(均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相对EMR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手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交界肿瘤 疗效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围手术期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伟 李守淼 +3 位作者 龚艳鑫 李保中 张志忠 刘志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术后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术后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及PD-1、LAG-3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CD3^+和CD3^+CD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PD-1和LAG-3在CD4^+、CD8^+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CD4^+PD-1^+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显著增加: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第7天的比例仍显著高于术前。CD8^+PD-1^+T细胞的比例则在术后逐渐增加,到术后7天达高峰。术后CD4^+LAG-3^+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仅术后7天显著高于术前(t=2.199, P=0.029)。术后CD8^+LAG-3^+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创伤可能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导致CD4^+PD-1^+T细胞比例改变,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根治术 围手术期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性手术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勇 李守淼 +6 位作者 黄玉梅 李敏 陈艳超 苏文中 胡广杰 李黎 黄艳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和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6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和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6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同期体检志愿者87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和术后9天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25^+T细胞计数和PD-1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相比较,CD3^+、CD3^+CD4^+T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CD4^+CD25^+T细胞和PD-1在CD4^+、CD8^+T细胞的表达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CD4^+CD25^+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1天迅速下降至谷底,随后逐渐升高,于术后7天达顶峰,然后再次下降。CD4^+PD-1^+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显著增加: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第7天仍显著高于术前。CD8^+PD-1^+T细胞的比例则在术后逐渐增加,到术后7天达高峰。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创伤可能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导致CD4^+PD-1^+T细胞比例改变,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根治术 围手术期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4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占东 杨杰 +4 位作者 王小玲 杨会钗 王永军 郭明 吴国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原发于食管胃交界部的46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中包括小细胞癌35例、非小细胞癌11例。免疫表型:Syn、CgA、CD56和NSE均呈...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原发于食管胃交界部的46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中包括小细胞癌35例、非小细胞癌11例。免疫表型:Syn、CgA、CD56和NSE均呈弥漫强阳性。结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生物学行为独特,恶性程度高,临床罕见,因对其认识不足,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深刻认识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是早期诊断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胃食管交界癌不同手术入路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晖 王圣应 张荣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422-1424,1428,共4页
目的:比较胃-食管交界癌不同入路优缺点,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间胃-食管交界处癌95例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各手术入路组0.0患06)者,的但临术床后指心标肺并,... 目的:比较胃-食管交界癌不同入路优缺点,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间胃-食管交界处癌95例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各手术入路组0.0患06)者,的但临术床后指心标肺并,并发行症统的计几分率析低比于较另。两结种果入:路经(腹P=入0.0路61术),前上严切重缘合阳并性症者显4例著(高12于.1%经)左,高胸于组胸和腹胸联腹合联组合(组9.(5%P)=和经左胸组(0)。手术时间与经左胸径路相似,但显著低于经胸腹联合入路(P<0.001)。经左胸入路下切缘阳性率为7.3%(3/41),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与经腹入路组及经胸腹联合入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左胸、胸腹联合及经腹入路检出下纵隔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1.5%、23.8%、3.0%(P=0.001)。结论:对于心肺功能耐受进胸手术者,左胸入路多能满足病变切除范围及常规淋巴结清扫的需要。对于高龄、心肺功能下降患者应尽量避免胸腹联合入路。对于需行全胃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Ⅲ型者可先进腹探查,根据探查情况选择是经腹还是经胸腹联合入路,Ⅰ、Ⅱ型者应直接使用胸腹联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TopoⅡ、MRP和GST-π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清荣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TopoⅡ、MRP和GST-π5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行SOX方案新辅助化疗,以RECIST 1.0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化疗前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化疗... 目的探讨TopoⅡ、MRP和GST-π5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行SOX方案新辅助化疗,以RECIST 1.0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化疗前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年龄和病理类型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本组72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8.6%,其中5例达病理完全缓解,6例进展。患者肿瘤标本中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TopoⅡ、MRP和GSTπ的阳性率分别为73.6%、34.7%和40.3%。TopoⅡ、MRP和GST-π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结论 TopoⅡ、MRP和GST-π的表达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无关,尚不能作为预测SOX方案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SiewertⅡ型 新辅助化疗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TUBB3、TYMS mRNA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12
作者 李守淼 韩朋 +4 位作者 张伟 刘志强 万云杰 李保中 张志忠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6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胸苷酸合成酶(TYMS)mRNA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XP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54例进展期AEGJ患者均行XP方案化疗,并评价疗效。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TUBB3...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胸苷酸合成酶(TYMS)mRNA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XP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54例进展期AEGJ患者均行XP方案化疗,并评价疗效。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TUBB3、TYMS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各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8.15%。TUBB3、TYMS mRNA的低表达率分别18.52%%和25.93%;TUBB3、TYMS mRNA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有关。结论 TUBB3、TYMS mRNA低表达是XP方案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两者的表达情况可为AEGJ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新辅助化疗 β-微管蛋白Ⅲ 胸苷酸合成酶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HSP105b的表达与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文中 李守淼 +5 位作者 周光辉 王虎 胡广杰 黄艳玲 李黎 马华兵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05b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的166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预防性...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05b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的166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预防性术后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常规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癌组织中HSP105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HSP105b的表达水平仅与肿瘤静脉浸润相关(t=4.002,P=0.045)。HSP105b高表达者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56.5%vs.64.8%,χ2=35.508,P<0.001),而且治疗组中HSP105b高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60.7%vs.71.5%,χ2=77.459,P<0.001)。结论HSP105b是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预后不良指标,其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热休克蛋白105b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山蕊 马箐 +1 位作者 李纪宾 魏文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8-424,共7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的病因学关联及感染者中Cag致病岛的致病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的病因学关联及感染者中Cag致病岛的致病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中外数据库中1980年1月至2015年4月所有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取所需文献,并采用NOS 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计算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OR值和95%CI。结果 共纳入5 547例研究对象,食管-胃交界部肿瘤1 446例,Hp感染阳性837例;对照组4 101例,Hp感染阳性2 056例; 13项研究合并OR=0.95(95%CI:0.66~1.36),P=0.71。高发地区OR=1.66(95%CI:1.33~2.08),P〈0.001,高于低发地区(OR=0.68,95%CI:0.49~0.94),P=0.020。此外,6项研究数据显示,Cag致病岛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80.50%、79.80%,合并OR=1.24(95%CI:0.96~1.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0)。敏感性与发表偏倚分析均表明研究结果比较稳定、可靠。结论 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无明显关联,但在高发与低发地区的关联截然相反,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Cag致病岛在Hp感染者中检出率较高,但其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食管交界肿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食管裂孔行扩大胃切除术治疗Ⅱ和Ⅲ型食管胃交界癌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自强 张元川 +4 位作者 邓祥兵 程中 庄文 胡建昆 周总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由于食管癌与胃上部癌在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肿瘤生物学及预后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Ⅱ、Ⅲ型食管胃交界癌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正逐步被同道接受。该部位肿瘤跨越胸腹交界区,对于其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范围过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肿瘤 腹腔镜检查 扩大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55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自强 张元川 +3 位作者 张倩 朱晓鹃 舒晔 周总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2-655,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rt Ⅲ型者19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35例,全胃切除术20例;行D2淋巴结清扫53例,姑息性切除2例;行下纵隔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33例.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6.2±35.5) min,出血量(60.6±33.9) ml,清扫淋巴结(21.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平均(3.5±0.7) cm.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或瘘发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其中6例于术中及时修补,4例于手术结束前修补,1例于术后行胸腔穿刺,均顺利恢复.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肿瘤 腹腔镜 经膈肌裂孔食管切除术: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经膈肌裂孔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癌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克能 马少华 +1 位作者 梁震 康晓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膈肌裂孔食管切除术(THE)治疗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于2000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共计手术治疗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44例,其中实施THE 者63例(THE组),经胸或经腹手术者481... 目的 评价经膈肌裂孔食管切除术(THE)治疗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于2000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共计手术治疗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癌患者544例,其中实施THE 者63例(THE组),经胸或经腹手术者481例(非THE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 THE组58例、非THE组4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能用于生存分析.THE组1、3、5、8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0%、60.5%、44.6%和44.6%;非THE组则分别为84.5%、49.2%、37.2%和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结论 THE可作为治疗特定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癌除经胸途径以外的另一重要可选方法,其疗效不逊于传统的经胸食管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胃交界肿瘤 食管切除术 经膈肌裂孔 远期生存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侧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邦翠 何秀莲 +2 位作者 李静 谢凤春 张晓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36期4439-4441,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侧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的手术安全性及配合经验。方法对98例行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侧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近侧胃切除术96例,中转开腹2例(联合脾切除...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侧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的手术安全性及配合经验。方法对98例行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侧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近侧胃切除术96例,中转开腹2例(联合脾切除术1例,联合脾脏、胰尾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为(224.1±33.7)cm;术中出血量为(69.4±26.1)ml;切除食管长度为(4.0±0.6)cm;术后病检切缘均无癌残留;平均获取淋巴结(16.4±5.7)枚/例。术中损伤胸膜14例,损伤脾脏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3~3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及手术团队人员密切配合是前提,腹腔镜经膈肌裂阿司匹孔近侧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腺癌安全可行,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食管胃交界肿瘤 经膈肌裂孔近侧切除术 手术配合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的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钟芸诗 姚礼庆 +2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陈世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SD治疗的57例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SD治疗的57例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切除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57例患者顺利完成了ESD,中位手术时间为55min(25—95min),中位出血量为74ml(20—300ml)。其中39例患者整块切除肿瘤、18例患者分块切除肿瘤。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57),其中穿孔5例、出血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57),其中迟发性出血6例、胃食管交界部狭窄3例。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9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黏膜内癌;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黏膜内癌的18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本组患者随访9~27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 上皮内瘤变 黏膜内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胃食管交界腺癌术后静态IMRT、VMAT和HT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鑫 田源 +8 位作者 金晶 胡志辉 唐源 张佳佳 冯燕茹 任骅 李宁 刘文扬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评价胃食管交界腺癌根治术后不同照射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优选方案。方法对9例行根治性食管近端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的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分别进行5个野静态IMRT、双弧VMAT和HT计划设计.通... 目的评价胃食管交界腺癌根治术后不同照射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优选方案。方法对9例行根治性食管近端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的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分别进行5个野静态IMRT、双弧VMAT和HT计划设计.通过DVH评价不同照射技术对靶区CI、HI和对OAR受量影响。放疗剂量45Gy(1.8Gy/次),同期每天口服替吉奥80mg/m2。放疗日分2次口服。结果HT靶区CI和HI好于IMRT和VMAT。对肠道和骨髓保护HT亦优于IMRT和VMAT。VMAT左肾V20、V30和心脏V30低于IMRT和HT,而IMRT双肺V5、V10较低;V20和Dmean三种技术差异不大。子野跳数平均数VMAT〈IMRT〈HT。结论3种放疗技术均能较好达到临床要求,但HT在保证最好靶区CI、HI前提下,对小肠和脊髓保护方面有优势,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肿瘤/放射疗法 螺旋断层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