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液炎症指标的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萌硕 邓彬 +3 位作者 许叶旻 董洋 张珂 佘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26例,以及同期于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者34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26例,以及同期于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者34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检测、肿瘤标志物、病变资料。确定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Harrell一致性指数(C-index)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结果为构建食管上皮内瘤变的风险预测模型,经PSM法匹配后,本研究共纳入96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HGB)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NLR水平是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以上四项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7。Bootstrap内部验证的C-index值为0.771,提示该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风险预测模型的识别能力、一致性和临床净获益良好。结论基于HGB、PLT、PDW及NLR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有无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病变人群,对诊断食管癌前病变有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黄俊鹏 胡明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其术后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作为HCC组、癌旁组;同期回顾性分析30例肝血管瘤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取其术后石蜡包埋的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组患者组织中NY-ESO-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NY-ESO-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HCC组NY-ESO-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正常组;NY-ESO-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微血管侵犯(MVI)为M1/2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NY-ESO-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NY-ESO-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NY-ESO-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MVI为M1/2级、NY-ESO-1阳性均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4.106、2.184、5.579、13.967、3.296、2.735)(均P<0.05)。结论NY-ESO-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MVI M1/2级、NY-ESO-1阳性均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预后
下载PDF
RNA干扰阻断COX-2基因表达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109细胞株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莉 张澍田 +5 位作者 于中麟 李鹏 宗晔 许彩民 华方圆 韩兵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COX-2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关系,观察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基因治疗和药物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A干扰的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RNA... 目的研究COX-2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关系,观察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基因治疗和药物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A干扰的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RNA干扰的效果,用噻唑兰法定量检测RNA干扰和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NA干扰和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blot方法证实,RNA干扰后EC109细胞COX-2表达下降至对照组的40%。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用COX-2基因干扰后,EC10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增强,COX-2基因干扰和阿司匹林联合作用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母本细胞组和RNA干扰的阴性对照组凋亡率较低,COX-2基因干扰后,促凋亡作用增加。COX-2基因干扰后再给予阿司匹林,促凋亡作用进一步增加。结论RNA干扰特异性抑制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后,抑制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的生长增生,增强凋亡作用,阿司匹林和RNA干扰对肿瘤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可产生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 环氧化酶-2 阿司匹林 凋亡 RNA干扰
下载PDF
microRNA-195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江峰 凌志强 毛伟敏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检测microRNA-195(miR-195)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94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9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95表达水平与食... 目的检测microRNA-195(miR-195)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94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9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95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miR-195不同程度低表达45例(47.9%),正常表达39例(41.5%),高表达10例(10.6%)。miR-195低表达者比例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miR-195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显著相关,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195下调影响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进展和患者预后,可能起着抑癌基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195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无瘤生存期 抑癌基因 microRNA- 195
下载PDF
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丽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105-2107,共3页
目的:研究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肿瘤科收治的患者当中选择45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治疗,分别采... 目的:研究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肿瘤科收治的患者当中选择45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治疗,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来研究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蛋白表达阳性患者23例,生存期(29.8±2.4)个月;蛋白表达阴性22例,生存期为(30.1±2.3)个月,数据对比后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ERCC1基因在C8092A位点上时,CC、CA、AA、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118T位点上时,基因CC、CT和TT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并不存在明显联系,而在分析患者的基因多态性情况之后可看出,患者C8092A位点上的基因多态性情况与其生存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对关键位点进行分析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ERCC1蛋白 基因多态性 生存期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峰 侯浚 +1 位作者 张建慧 贺宇彤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 诊断 治疗 食管癌前病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Keap1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
7
作者 马兰英 王华 唐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分析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e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SCC患者的癌组织... 目的分析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e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eap1的表达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及趋势χ2检验分析其与ESCC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 Keap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OR=3.945,95%CI:1.485~9.147)和浸润深度(OR=4.683,95%CI:1.692~10.275)有关;Keap1高表达是ESC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Waldχ~2=23.579,P<0.01),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随Keap1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5.173,P=0.023);Keap1的表达是ESCC侵及浆膜的危险因素(Waldχ~2=26.587,P<0.01),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ESCC侵及浆膜的风险随Keap1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9.788,P=0.002)。结论 Keap1的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关,Keap1的表达可促进ESCC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趋势χ2检验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的研究
8
作者 张园 彭伯坚 +1 位作者 张拥军 骆凤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骨形态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测定BMP4及Smad1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骨形态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测定BMP4及Smad1表达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 ng/mL LPS组可轻微刺激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Smad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g/mL LPS组和500 ng/mL LPS组均明显增强BMP4和Smad1的表达,且随浓度增强效应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多糖可能通过诱导BMP4及B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1的表达参与Barrett食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 BMP4 BARRETT食管
下载PDF
α-catenin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9
作者 王宛明 管淑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9期32-33,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α-catenin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19例食管正常上皮及52例食管鳞癌中α-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α-catenin在19例食管正常上皮中均呈阳性表达,在52例食管鳞癌... 目的探讨α-catenin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19例食管正常上皮及52例食管鳞癌中α-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α-catenin在19例食管正常上皮中均呈阳性表达,在52例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2%,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α-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0.01)。结论α-catenin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是反映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预示食管鳞癌转移潜能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catenin 食管鳞状上皮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瘤1例报告
10
作者 刘之祥 《陕西肿瘤医学》 1999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瘤 ESC 罕见良性肿瘤 诊断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言敏 逄明英 李开富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 病例 诊断 治疗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奥美拉唑治疗前后糜烂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艳 周丽雅 林三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前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 20例经胃镜确诊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治疗前后2次胃镜检查时于齿状线上方2cm 取活检,观察透射电镜下鳞状上... 目的观察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前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 20例经胃镜确诊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治疗前后2次胃镜检查时于齿状线上方2cm 取活检,观察透射电镜下鳞状上皮细胞间隙的变化。治疗前后患者分别接受症状问卷,症状严重程度用积分表示。结果治疗前平均细胞间隙、最大细胞间隙和最小细胞间隙分别为(1.14±0.15)μm、(1.47±0.15)μm、(0.85±0.17)μm;治疗后分别为(0.51±0.18)μm、(0.72±0.25)μm、(0.36±0.1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短期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可以使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增宽的食管下段鳞状上皮细胞间隙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食管 治疗 食管鳞状上皮 细胞间隙 奥美拉唑
原文传递
黄曲霉毒素G_1对原代培养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LA-Ⅰ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增宁 崔晋峰 +1 位作者 张祥宏 王俊灵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G1(AFG1)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AFG1(50、100、1000和2000μg/L)处理后人食管鳞状...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G1(AFG1)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AFG1(50、100、1000和2000μg/L)处理后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AFG1(50、100、1000、2000μg/L)处理细胞24h后,100、1000、2000μg/L AFG1处理组HLA-ABC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而且在100~2000μg/L浓度范围内,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的表达逐渐降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921,n=3,P<0.01)。RT-PCR检测在mRNA水平进一步证实了AFG1对HLA-ABC表达的影响。其中100、1000、2000μg/L AFG1处理细胞后,HLA-A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2000μg/L处理组HLA-B mRNA的表达较溶剂对照组降低(P<0.05);而各AFG1处理组HLA-C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AFG1处理可以抑制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G1 人白细胞表面抗原-Ⅰ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健 吴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随机抽取108例食管鳞状...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随机抽取108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CC1基因C8092A、C118T 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分析ERCC1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108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56例(51.9%),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52例(48.1%),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29.7和31.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C8092A位点上,等位基因CC患者19例(17.6%),CA患者44例(41.7%),AA患者45例(40.7%);ERCC1基因C118T位点上,等位基因CC患者65例(60.2%),CT患者30例(27.8%),TT患者13例(12.1%);C8092A位点等位基因CC和CA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5和32.0个月,均长于AA患者的24.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118T位点等位基因CC、CT和TT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5、30.0和2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鳞状上皮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关联,而ERCC1基因C8092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蛋白表达 基因多态性 生存期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15
作者 余红平 徐顺清 +2 位作者 刘力 施侣元 鲁文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20-923,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7例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组...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7例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组织、2 9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及 11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及其hTRTmRM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 ,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44.7% ( 2 1 47) ,显著高于正常组 ( χ2 =5.89,P <0 .0 5) ;食管鳞癌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86.2 % ( 2 5 2 9) ,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 χ2 =11.3 5,P <0 .0 1)。正常组织hTRTmRMA无表达 ,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为 48.9% ( 2 3 47) ,显著高于正常组( χ2 =6.99,P <0 .0 1) ;食管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 82 .8% ( 2 4 2 9) ,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 χ2 =7.3 2 ,P <0 .0 1)。hTRTmRM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 ( χ2 =57.91,P <0 .0 0 1)。结论 hT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 ,提示hTRT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并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hTRT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的新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端粒酶逆转录酶 食管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青年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一例
16
作者 王仲玉 孙华 +2 位作者 傅汉中 郝佩勇 李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4期255-255,共1页
患者女,31岁,因反酸、胸骨后疼痛,暖气1个月,在我国行无痛胃镜(静注丙泊酚150mg)检查,发现距门齿30cm处食管右壁一直径约0.5cm结节状、白色半透明样隆起,表面无充血,周置黏膜无异常,贲门口周围黏膜点、片及条状充血,胃窦黏... 患者女,31岁,因反酸、胸骨后疼痛,暖气1个月,在我国行无痛胃镜(静注丙泊酚150mg)检查,发现距门齿30cm处食管右壁一直径约0.5cm结节状、白色半透明样隆起,表面无充血,周置黏膜无异常,贲门口周围黏膜点、片及条状充血,胃窦黏膜红白相间。活检钳触之质软,活检3块后隆起基本消失(图1)。诊断食管下段隆起病变,性质待定。1周后理报告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图2)。按食管炎正规治疗15d胃镜复查原病变位置发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 青年 胃窦黏膜 隆起病变 胸骨后疼痛 无痛胃镜 食管下段 病变位置 胃镜复查 正规治疗
原文传递
TGM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储玮 肖黎明 +1 位作者 郭勇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49,共3页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具有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角质细胞样细胞存在细胞间桥和(或)角化。谷氨酰胺转氨酶3(transglutaminase 3,TGM3)是由TGM3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属于催...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具有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角质细胞样细胞存在细胞间桥和(或)角化。谷氨酰胺转氨酶3(transglutaminase 3,TGM3)是由TGM3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属于催化蛋白谷氨酸残基与赖氨酸残基共价交联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家族。TGM3主要表达于基层上部的复层鳞状上皮,是角质形成细胞末端分化的关键因子。近年有研究发现TGM3分子在ESCC中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到癌变的病理过程中出现表达降低的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可以作为ESCC预后的分子学标志物。提示TGM3分子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就近年对TGM3分子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ESCC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癌 食管鳞状上皮内病变 TGM3 CK13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人端粒酶hTRT在癌旁黏膜上皮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名耀 吴贤英 庄楚香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研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观察 10例正常食管黏膜、3 5例癌旁食管黏膜上皮 ,12 0例食管癌组织微阵列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情况。结果 ... 目的 研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观察 10例正常食管黏膜、3 5例癌旁食管黏膜上皮 ,12 0例食管癌组织微阵列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未见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 ,癌旁黏膜上皮和癌组织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4.3 %和 81.7%。癌组织hTRT的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hTRT的激活表达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肿瘤 发生机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食管黏膜上皮
下载PDF
中国食管癌高发地区成人居民食管鳞状细胞非典性增生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Abnet C.C.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9期35-36,共2页
Background: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 C) is a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and has a very high mortality rate. Squamous dysplasia is the precursor lesion for OSCC and it can be seen during routine endoscopy... Background: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 C) is a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and has a very high mortality rate. Squamous dysplasia is the precursor lesion for OSCC and it can be seen during routine endoscopy with Lugol’s iodine staining. We aimed to exa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squamous dysplasia and determine if a risk model c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would be useful in selecting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for endoscopic screening in a high risk population in Linzhou,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bjects and methods: In this cross sectional study, 724 adult volunteers aged 40-65 years were enrolled. All subjec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received physical and dental examinations, and underwent upper endoscopy with Lugol’s iodine staining and biopsy. Subjects were categorised as having or not having histologically proven squamous dysplasia/ early cancer. Risk factors for dysplasia were examin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utility of the final multivariate model as a screening tool was assessed using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 Results: We found that 230 of 720 subjects (32%) with complete data had prevalent squamous dysplasia. In the final multivariate model, more household members (odds ratio (OR) 1.12/member (95%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9, 1.25)), a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OR 1.57 (95%CI 1.13-2.18)), high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R 1.11/10 mm Hg (95%CI 1.03-1.19)), heating the home without a chimney (OR 2.22 (95%CI 1.27-3.86)), and having lost more but not all of your teeth (OR 1.91 for 12-31 teeth lost (95%CI 1.17-3.15))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dds of having dysplasia. Higher household income (OR 0.96/100 RMB (95%CI 0.91-1.00))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odds of having dysplasia. Although we found severa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the final model had little ability to accurately predict dysplasia status, with maximum simultaneou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values of 57%and 5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We found that risk factors for dysplasia were similar to those previously identified as risk factors for OSCC in this population. The final model did a poor job of identifying subjectswho had squamous dysplasia. Other methodswill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triage individuals to endoscopy in this high risk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食管鳞状上皮 食管细胞癌 非典型增生 常规内镜 早期癌 多因素模型 癌前病变 非典型性增生 肿瘤家族史
下载PDF
硒蛋氨酸和塞来考昔预防食管鳞状细胞癌: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20
作者 Limburg P.J. Ahnen D.J. 陈云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2期35-36,共2页
Background & Aim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mains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Squamous dysplasia, the accepted histological precursor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presents a... Background & Aim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mains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Squamous dysplasia, the accepted histological precursor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modifiable intermediate end point for chemoprevention trials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elenomethionine 200 μ g daily and/or celecoxib 200 mg twice daily (2 × 2 factorial design) among residents of Linxi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bjects had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mild or moderate esophageal squamous dysplasia at baseline.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a 10- month intervention. Per-subject change (regression, stable, or progression) in the worst dysplasia grade was defined as the primary end poi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y agent group (selenomethionine vs placebo; celecoxib vs placebo). Results: Two hundred sixty-seven subjects fulfilled all eligibility criteria, and 238 (89% ) completed the trial. Overall, selenomethionine resulted in a trend toward increased dysplasia regression (43% vs 32% ) and decreased dysplasia progression (14% vs 19% ) compared with no selenomethionine (P = .08). In unplanned stratified analyses, selenomethionine favorably affected a change in dysplasia grade among 115 subjects with mild esophageal squamous dysplasia at baseline (P = .02), but not among 123 subjects with moderate esophageal squamous dysplasia at baseline (P = 1.00). Celecoxib status did not influence changes in dysplasia grade overall (P = .78) or by baseline histology subgroup. Conclusions: After a 10- month intervention, neither selenomethionine nor celecoxib inhibited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genesis for all high-risk subjects. However, among subjects with mild esophageal squamous dysplasia at baseline, selenomethionine did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Although it is based on unplanned stratified analyses, this finding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possible beneficial effect for any candidat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hemo-preventive agent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癌 硒蛋氨酸 对照试验 食管鳞状上皮 安慰剂 化学预防试验 发育异常 组织学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