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祁永福 赵健雄 +3 位作者 王学习 徐中 许馨文 王海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9-43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食管黏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食管黏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共28 d。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食管下段及胃pH值检测,取食管下段组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黏膜增生和采用QRT-PCR技术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食管下段和胃的pH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和胃pH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 食管黏膜增生 PCNA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护理
2
作者 徐梅 张艳琳 刘俐 《西南军医》 2008年第5期90-90,共1页
总结36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提出APC是有效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新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饮食指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 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护理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8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洋 颜廷芝 白娜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5-16,共2页
近年来,笔者以辛开苦降法为治疗原则,运用中药组方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8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 辛开苦降 中药复方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彦玲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3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采用中医中药辛开苦降法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辛开苦降法治疗,对照组50例以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1.7%、34.0%... 目的:采用中医中药辛开苦降法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辛开苦降法治疗,对照组50例以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1.7%、34.0%;远期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0.0%、26.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法 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DNA-PK、c-myc、cyclinE在食管黏膜上皮增生、异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春英 康凯夫 +6 位作者 吕梅 夏允 于庆功 李玉兰 周庆华 舒敏 穆鑫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6期395-396,共2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应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食管癌,认为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从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食管鳞状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关键词 DNA-PK c—myc CYCLINE 食管黏膜上皮增生 异型增生 鳞状细胞癌 表达
原文传递
洛阳地区20年间食管病变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笑山 侯建峰 +7 位作者 董彩红 高社干 王公平 张广平 郝曙光 周博 陈强 茹艺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洛阳地区食管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炎三类食管病变的发病现状及发生规律。方法对20年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 646例三类食管病变,依据其类别、年龄、性别、城乡差异进行前、后十年对比以及性别年龄段分布,分... 目的探讨洛阳地区食管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炎三类食管病变的发病现状及发生规律。方法对20年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 646例三类食管病变,依据其类别、年龄、性别、城乡差异进行前、后十年对比以及性别年龄段分布,分析其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现状。结果后十年与前十年对比,三类病变绝对数值分别增加1258例、297例和279例;发病年龄分别延迟4.05年、4.95年和3.24年;性别构成为男性多于女性,与前十年没有明显变化(P>0.05);城乡构成为农村多于城市,食管炎和食管癌城乡构成较前十年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农村发病比例较前十年显著增多(P<0.05);食管癌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男女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69岁,而食管炎男女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9岁。结论提示食管癌仍是洛阳地区最常见的食管疾病,而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生规律与食管炎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食管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