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宝玉 张颖慧 孔令斌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治疗组)口服芪莲舒痞颗粒,每次2袋,日3次冲服。对照组口...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治疗组)口服芪莲舒痞颗粒,每次2袋,日3次冲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内作胃镜及病理检查。常规病理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按轻、中、重分别记分为1、2、3分,各部位组织得分之和为各项目之总积分。结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胃镜下组织黏膜图像变化,结果发现,芪莲舒痞颗粒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镜下组织黏膜的图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下组织黏膜图像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优于既往的常规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莲舒痞颗粒 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 逆转作用
下载PDF
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
2
作者 沈佳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80-0083,共4页
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施前、后患者胃食管上皮内瘤变病理病变情况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本院实施病理活检确诊为胃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52例,采取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置病灶,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实... 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施前、后患者胃食管上皮内瘤变病理病变情况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本院实施病理活检确诊为胃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52例,采取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置病灶,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实施比对。结果 术前、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为75.00%。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相比,病理升级患者25例、病理未升级者27例,病理升级危险单因素分析可见,病变黏膜发红、表面结节样改变、微血管表现分型等因素,与病理升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施后,病理结果与术前相比虽然存在较高诊断符合率,但仍具有差异,且患者术后胃食管上皮内瘤变病理升级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其发生,因此存在病理升级风险,患者经由手术治疗后,需定期实施活检做患处病变情况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结果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和胃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武育卫 何双丽 +3 位作者 胡文华 师雷峰 王仰坤 徐美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色素内镜、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局限于黏膜层的食管和胃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58例患者行ESD术治疗,比较ESD术前及术后病理结果,了解病灶整块...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色素内镜、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局限于黏膜层的食管和胃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58例患者行ESD术治疗,比较ESD术前及术后病理结果,了解病灶整块切除率,以及术后复查内镜评估疗效。结果54例患者完全切除整块病灶,整块切除率93.1%(54/58),病变直径1.8—5.3cm,术中穿孔l例,术中少量出血19例,经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术后迟发性大出血1例。58例患者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例,原位癌9例;ESD术后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9例,原位癌11例,黏膜内癌5例。5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出现食管轻度狭窄2例,所有患者均无残留和复发。结论在色素内镜和超声内镜评估下,ESD术治疗食管和胃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早期癌 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VEGF及CD34在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静 武昕 +1 位作者 李威 赵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中VEGF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S和VIN中MVD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 外阴上皮内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潘振国 高成城 谢睿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6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3例行ESD的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3例行ESD的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对可能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食管癌、病变黏膜下浸润和术中抬举征欠佳为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为早期食管癌、存在黏膜下浸润为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早期食管癌、病变黏膜下浸润、术中抬举征欠佳为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其中早期食管癌和存在黏膜下浸润为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非治愈性切除 早期食管 高级别上皮内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德荣 赵幼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2167-2170,共4页
食管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是食管癌最直接的癌前病变,现从食管上皮异型增生的概念、分类、临床意义、分子生物学标志检测及其临床价值,以及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进展加以阐述,期望对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异型增生 食管黏膜上皮 食管 癌前病 治疗 预防 食管上皮 理论依据 期望 概念
下载PDF
VEGF在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尹航 武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VEGF在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组...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VEGF在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 外阴上皮内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食管黏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乔东方 高文闯 徐法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6期1295-1296,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行手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16例(22.22%)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30例(41.67%)为早期食管癌,26...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行手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16例(22.22%)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30例(41.67%)为早期食管癌,26例(36.11%)为进展期食管癌。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表现为局灶黏膜粗糙、充血发红或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不规则肿块等。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一部分患者已存在浸润性癌,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应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 食管黏膜 活检 病理
下载PDF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围手术期处理
9
作者 葛相栓 王慧超 +7 位作者 李建平 钱峰 刘小玲 张顺风 赵静 张改玲 赵作静 王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诊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治疗...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诊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治疗,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认真沟通,告知目前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常见内镜处理方法及MBM的优缺点,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套扎器、标记刀:针刀或dual刀、高频圈套器、两条单钳道胃镜或一条双钳道胃镜,调试内镜系统及高频电设备。手术过程依次为NBI内镜及碘染色确定病变范围,标记刀标记边界,套扎,高频电切除,后反复套扎、高频电切除,直至病变完全切除。术中及时止血。术后常规心电监护,防止迟发性出血,同时给予抑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3、6、12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远期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操作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6.0 cm,平均3.1 cm,最宽3/4环周。单次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活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期间22例患者均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环3/4周径)术后1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月复查,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MBM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术中的精心操作,术后的恰当处理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成功的关键,同时表明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 多环黏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宏艳 丁静 +2 位作者 张伟锋 陶桂 陈莉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和护理。结果 30例患者病变部位均成功剥离,成功率100.0%。术中无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5例出现体温升高,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和护理。结果 30例患者病变部位均成功剥离,成功率100.0%。术中无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5例出现体温升高,6例出现胃肠道症状,经处理,症状缓解。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效果好。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患者各项检查,物品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做好病情观察;术后做好饮食护理、管道护理和出院指导,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 护理
下载PDF
基于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活检特征构建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仙 曹正龙 李森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术前活检结果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ESD的食管病变患者291例分为食管癌、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术前活检结果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ESD的食管病变患者291例分为食管癌、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比较不同食管病变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ESD后病理结果并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病理升级将LGIN患者分为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对比升级组和未升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病理特征。多因素分析影响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291例食管病变患者中60例为食管癌、81例为LGIN、150例为HGIN,且食管癌标本最长径、未经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碘染率和黏膜表面发红率大于HGIN、LGIN(P<0.05),而HGIN的上述指标大于LGIN(P<0.05)。81例LGIN的ESD后病理升级率为45.68%,且病理升级组结节样改变占比、黏膜表面发红占比、未经NBI联合碘染占比和标本最长径高于未升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样改变(OR=2.962,95%CI:1.298~6.761)、黏膜表面发红(OR=3.203,95%CI:1.554~6.601)、未经NBI联合碘染(OR=3.059,95%CI:1.405~6.660)和标本最长径(OR=3.370,95%CI:1.619~7.015)均为影响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ESD后病理升级的灵敏度为72.97%(95%CI:55.61%~85.63%),特异度为84.09%(95%CI:69.33%~92.84%),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713~0.892)。结论结节样改变、黏膜表面发红、未经NBI联合碘染和标本最长径与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有关,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评估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风险的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病理升级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顾世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48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对象,就诊于某院的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瘤体大小及部位,并...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48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对象,就诊于某院的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瘤体大小及部位,并对其病理性质进行确诊,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取出瘤体的大小直径为20~40mm的概率明显高于≤20mm、40~50mm瘤体的概率(P<0.05);瘤体病变组织多分布在食道的中段,明显高于其他段位(P<0.05);大部分患者都发生了癌变;常见并发症为患者少量出血,或食管良性狭窄,未见明显穿孔患者。结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诊治,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临床病理观察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军红 张瑜 +1 位作者 苏蔚 钟加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 通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经胃镜活检标本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 根据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分别对57例术前诊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有... 目的 通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经胃镜活检标本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 根据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分别对57例术前诊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有ESD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学观察,比较其差异。结果 57例ESD术前病理提示食管LGIN患者中,ESD术后升级至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3.5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25例(43.86%),术后病理升级率为47.37%;术后仍诊断LGIN者23例,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0.35%;诊断食管炎症性病变伴反应性或修复性增生7例,术后病理降级率为12.28%。57例中因内镜活检部位局限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5例(43.86%);因组织破碎、挤压过甚所致诊断困难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例(3.51%);因病理诊断标准把握及判读主观差异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3例(40.35%);内镜取检部位及病理判读双方面因素均存在造成诊断不一致7例(12.28%)。结论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活检及ESD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主要表现为术后级别升高,内镜活检应结合内镜所见,必要时多点活检;病理诊断应参照2019版WHO诊断标准,不典型病例建议至少3名医师共同判读;处理不应仅局限于当次组织活检诊断或定期内镜随访,应结合内镜形态,必要时重复活检或积极行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上吉 郑扬 +1 位作者 张晓洁 向正国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根...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根据术后食管狭窄情况将其分为顽固性狭窄组(13例)与非顽固性狭窄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术后发生顽固性狭窄13例,占18.05%。顽固性狭窄组患者肿瘤浸润深度m3~sm1、病变环周范围≥3/4及全周、病变纵向长径≥50 mm比例均高于非顽固性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m3~sm1、病变环周范围≥3/4及全周、病变纵向长径≥50 mm均为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较深、病变环周范围较广、病变纵向长径较长等因素均易增加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顽固性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高级别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顽固性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亚玲 文黎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內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经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ESD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病灶大小及... 目的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內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经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ESD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病灶大小及病理结果,统计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创面愈合率。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5.4±21.3)min,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1.04%,完整切除率为92.54%,治愈性切除率为95.52%,住院时间为(18.6±3.4)d;术后ESD诊断符合率为88.06%,高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70.15%(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癌变率为22.39%;并发症发生率为28.36%,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ESD诊断和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符合率好,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 高级别上皮内瘤
下载PDF
改良型圈套器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梁凤 乔晓 +4 位作者 王昌成 韩成艳 杨炳银 杨士彦 刘树青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0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型圈套器或Dual刀完成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手术成功率、病灶整块切除... 目的探讨改良型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型圈套器或Dual刀完成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手术成功率、病灶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和一次性耗材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共40例患者40处病灶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20例病例采用改良型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另20例病灶采用Dual刀完成ESD术(经典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灶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2,P=0.576);实验组和对照组病灶整体切除率分别为95.0%和100.0%;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1例高级别瘤变患者,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转外科手术);对照组术前1例高级别瘤变患者,术后病理提示食管原位癌(病灶距离切缘及基底部>0.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3±13.4)和(55.2±1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一次性耗材费用比较:实验组改良型圈套器的价格远远低于对照组中的Dual刀价格。结论改良型“单丝小头”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顺利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与经典的Dual刀相比,除手术时间长外,其余指标从统计学意义上看均无明显差异。将在临床上物美价廉的改良型圈套器用于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肿瘤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上皮内瘤 改良型圈套器 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文华 武育卫 王仰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行ESD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内镜发现病灶,卢戈氏液(Lugol’s solution)染色和超声内镜检...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行ESD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内镜发现病灶,卢戈氏液(Lugol’s solution)染色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边界、范围和深度,无禁忌证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条件下行ESD。术后1、3、6个月内镜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6例患者22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成功率91.67%(22/24)。术后病理示6例12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前诊断相符,3例原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共3处,其中2处为黏膜内癌,1处为原位癌。术前3例共3处黏膜内癌,2例共2处原位癌ESD术后病理与术前相符。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因术中出血及操作时间过长未能成功实施ESD。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方法,其优势为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正扬 郑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7期3096-3100,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差异,探讨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 目的分析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差异,探讨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并接受ESD治疗的119例患者(124个病灶)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个病灶中46个活检诊断为LGIN,78个诊断为HGIN。LGIN组中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占56.52%(26/46),升级为HGIN或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分别占36.96%(17/46)和4.35%(2/46),总升级率41.30%(19/46),1例降级为慢性炎症。HGIN组中病理一致占52.56%(41/78),术后升级为ESCC占38.46%(30/78),降级为LGIN占8.97%(7/7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表面发红(P=0.015)、结节样改变(P=0.007)及B型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P=0.018)是LGIN组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变表面发红(P=0.002),结节样改变(P=0.001)是HGIN组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术前活检与ESD术后病理存在差异,白光内镜下病灶表面发红、黏膜呈结节样改变、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ME-NBI)观察为B型IPCL的患者,提示其存在术后病理升级的风险,必要时可反复活检或切除ESD以明确病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内瘤 活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7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84例,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4例... 目的探讨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84例,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n=42)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2)。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剥离病变部位,且两组胃肠减压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19.0%(P<0.05)。结论在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与黏膜下剥离术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贺旭妮 洪捷敏 +2 位作者 林琪 程秀 朱音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7期892-894,共3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MBM)与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MBM治疗的25例(MBM组)及接受ESD治疗的23例(ESD组)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的完全切... 目的 比较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MBM)与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MBM治疗的25例(MBM组)及接受ESD治疗的23例(ESD组)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的完全切除率、并发症、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麻醉风险。结果 MBM组完全切除率92.0%,ESD组完整切除率9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M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4.8±15.1)明显短于ESD组的(76.5±21.7)min(P〈0.05)。MBM组平均治疗费用为(8556±202)元,明显低于ESD组的(18216±348)元(P〈0.05)。MBM组出血率为8.0%,明显低于ESD组的30.4%(P〈0.05)。两组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 MBM和ESD均是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与ESD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的优点;对于有麻醉风险的患者,MBM更能在清醒状态下完成,减少麻醉的并发症,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上皮内瘤 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 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