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药食两用3号方对大鼠热证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伯瑞
薛崇祥
+4 位作者
何世勇
肖楠
田源
郁万刚
陶方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3号方对热证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复方干预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注射尿酸钠造成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置于高温环境下制成热...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3号方对热证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复方干预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注射尿酸钠造成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置于高温环境下制成热证模型,用秋水仙碱和痛风药食两用3号方分别对秋水仙碱组和复方干预组大鼠灌胃给药。检测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比,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大鼠血清中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干预组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比、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P <0.01)。结论:药食两用3号方对热证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有降尿酸、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合成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热证型
药
食
两用3号
方
抗炎
抗氧化
大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被引量:
32
2
作者
徐宇琳
王元忠
+1 位作者
杨美权
张金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37-250,共14页
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
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精”“女萎”和“葳蕤”三者关系;从品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药记载和使用禁忌来追溯黄精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并梳理黄精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结果表明,古时“黄精”及其异名源于象形、功能、产地等,名称蕴含丰富的神话色彩和道家思想;“黄精”“女萎”和“葳蕤”为3个物种,与前人考证不同;黄精幼苗、花、实及根茎均可食用或入药,其食用记载多于药用记载;《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志要》和《中国民族药辞典》等22本少数民族医药著作记载了26个民族对12种黄精的认识和应用;各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文习俗等差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药
食
同源
食药用方
本草考证
民族用法
原文传递
题名
药食两用3号方对大鼠热证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伯瑞
薛崇祥
何世勇
肖楠
田源
郁万刚
陶方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大连市中医中科研究院
出处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5期5-8,共4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7M61124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7161017)
+1 种基金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7161033)
大连市科技之星项目(2017RQ122)
文摘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3号方对热证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复方干预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注射尿酸钠造成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置于高温环境下制成热证模型,用秋水仙碱和痛风药食两用3号方分别对秋水仙碱组和复方干预组大鼠灌胃给药。检测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比,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大鼠血清中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干预组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比、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P <0.01)。结论:药食两用3号方对热证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有降尿酸、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合成与释放有关。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热证型
药
食
两用3号
方
抗炎
抗氧化
大鼠
Keywords
gouty arthritis
heat syndrome type
edible-drug formula 3(药
食
两用3号
方
)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rats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被引量:
32
2
作者
徐宇琳
王元忠
杨美权
张金渝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37-250,共14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2004AC100001-A07)
国家中药管理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GZY-KJS-2018-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试点专项(2022AE32007-01)。
文摘
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精”“女萎”和“葳蕤”三者关系;从品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药记载和使用禁忌来追溯黄精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并梳理黄精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结果表明,古时“黄精”及其异名源于象形、功能、产地等,名称蕴含丰富的神话色彩和道家思想;“黄精”“女萎”和“葳蕤”为3个物种,与前人考证不同;黄精幼苗、花、实及根茎均可食用或入药,其食用记载多于药用记载;《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志要》和《中国民族药辞典》等22本少数民族医药著作记载了26个民族对12种黄精的认识和应用;各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文习俗等差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
关键词
黄精
药
食
同源
食药用方
本草考证
民族用法
Keywords
Polygonati Rhizoma
medicine and food from the same source
edible and medicinal prescriptions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ethnic usage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药食两用3号方对大鼠热证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伯瑞
薛崇祥
何世勇
肖楠
田源
郁万刚
陶方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徐宇琳
王元忠
杨美权
张金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