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自燃初期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石婷 邓军 +1 位作者 王小芳 文振翼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2-657,共6页
从实验得到的可能引起煤自燃的8个活性基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简单煤分子模型,利用密度泛函DFT 6 31G对其完成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包括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化能等,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计算结果。基于理论计算获得了煤活性基... 从实验得到的可能引起煤自燃的8个活性基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简单煤分子模型,利用密度泛函DFT 6 31G对其完成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包括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化能等,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计算结果。基于理论计算获得了煤活性基团的活泼性次序,得出了煤自燃初期的反应机理主要是氧分子先进攻煤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产生活泼性很高的中间体,然后中间体进一步反应得到水或二氧化碳及其他反应产物,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活性基团 活化能 反应饥理
下载PDF
热塑性包膜尿素微观结构特征及养分释放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段路路 张民 +2 位作者 刘刚 杨越超 杨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0-1178,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水中溶出法、饱和盐溶液蒸汽压法和土壤培养法,探讨了热塑性包膜尿素微观结构特性及养分释放机理。结果表明,热塑性包膜尿素膜表面光滑,膜上存在纤维状孔隙,膜厚度53.8~65.2μm。氮素释放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3... 采用扫描电镜、水中溶出法、饱和盐溶液蒸汽压法和土壤培养法,探讨了热塑性包膜尿素微观结构特性及养分释放机理。结果表明,热塑性包膜尿素膜表面光滑,膜上存在纤维状孔隙,膜厚度53.8~65.2μm。氮素释放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30、40、50、60℃水中,尿素累积释放80%的时间分别为96、80、12、8、4 d。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氮素释放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o(1-e^(-kt))、Elovich方程Nt=a+blnt和抛物线方程Nt=a+bt^(0.5)表征,在25℃和40℃时,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率随着水蒸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加,并且随水分含量降低而降低。定量描述氮素养分释放的动力学方程中,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更具有实效性。包膜控释肥料膜内外水蒸汽压差是控制养分释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龌性包膜尿素 微结构 饥理 养分释放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7
3
作者 胡鸿飞 李体刚 +3 位作者 闫丽英 王振华 王金龙 曹海清 《黄金地质》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白云鄂博位于华北地台与内蒙地槽接合部,其北部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白云鄂博褶断束,已发现有赛乌素和干斯陶勒盖2个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为200~280℃,成矿压力为3 0×108~5 0×108Pa。... 白云鄂博位于华北地台与内蒙地槽接合部,其北部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白云鄂博褶断束,已发现有赛乌素和干斯陶勒盖2个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为200~280℃,成矿压力为3 0×108~5 0×108Pa。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H、O同位素特征表明,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为矿源岩。区内轴向近EW,轴面N倾,向W侧伏的同斜背斜是控矿构造,由其派生的纵张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近年来,构造蚀变破碎带型、糜棱岩型等新类型金矿体及其深部盲矿体的发现,揭示了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依据成矿控制条件,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圈定了干斯陶勒盖—敖勒呼地区和赛乌素 号脉群西部及深部2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饥理 成矿特征 找矿方向 内蒙古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4
作者 赵宏利 王保国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乙醇,甘油,阿霉素,亚...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乙醇,甘油,阿霉素,亚甲兰等),经皮射频热凝术,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冷冻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病因 发病饥理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浆体-集料界面区结构形成机理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振军 沙爱民 +1 位作者 杜少文 袁文豪 《公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浆体-集料界面区结构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不同,对其进行研究,提出界面区结构形成机理,并归纳为边壁效应、颗粒干扰效应、乳化沥青破乳造水效应、微区泌水效应、沥青迁移效应和浆体与集料的非全粘合效应等... 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浆体-集料界面区结构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不同,对其进行研究,提出界面区结构形成机理,并归纳为边壁效应、颗粒干扰效应、乳化沥青破乳造水效应、微区泌水效应、沥青迁移效应和浆体与集料的非全粘合效应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 浆体-集料界面区 结构 形成饥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