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最佳投喂时间,为其仔鱼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15.2~16.4℃条件下,研究新疆裸重唇鱼仔鱼在饥饿胁迫下的形态发育、生长及存活率...【目的】研究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最佳投喂时间,为其仔鱼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15.2~16.4℃条件下,研究新疆裸重唇鱼仔鱼在饥饿胁迫下的形态发育、生长及存活率等的变化,通过记录饥饿组仔鱼每日的初次摄食率,测定其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结果】新疆裸重唇鱼仔鱼7日龄开口摄食,12~13日龄卵黄囊消失,混合营养期5~6 d。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5%,11日龄达到初次摄食率的最大值100%;17日龄后下降至50%,到达PNR,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10 d。9日龄前,两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12日龄后饥饿组仔鱼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组仔鱼负增长并出现生理性萎缩。饥饿组仔鱼进入PNR后,因饥饿出现身体扭曲、畸形,死亡率逐渐升高,至25日龄死亡率达100%。【结论】在水温15.2~16.4℃下,新疆裸重唇鱼具有一定的耐受饥饿能力,其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11日龄。展开更多
为研究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仔稚鱼发育特点,并确定仔鱼最佳投饵时间及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19.7~26.7℃下,研究了饥饿胁迫对鸭绿沙塘鳢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仔稚鱼发...为研究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仔稚鱼发育特点,并确定仔鱼最佳投饵时间及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19.7~26.7℃下,研究了饥饿胁迫对鸭绿沙塘鳢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仔稚鱼发育较独特,鳍条在胚胎期已完全分离,鳞片初发生时卵黄囊未完全消失;根据鳞片形成的特点,将鸭绿沙塘鳢仔稚鱼发育划分为仔鱼期(孵化后0~14日龄)和稚鱼期(孵化后15~44日龄);初孵仔鱼全长为(7.72±0.09)mm,卵黄囊体积为(0.74±0.04)mm^(3),口张开,肛门贯通,尾骨上翘,耳石、鳃弓、鳃丝、齿及各鳍鳍条均可见;孵化后1日龄仔鱼开口,4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50%,15日龄仔鱼鳞片首先出现在尾柄中轴线附近,发育进入稚鱼期,18日龄稚鱼卵黄囊消耗90%,30日龄稚鱼卵黄囊及油球消失,44日龄稚鱼头顶部和鳃盖处的鳞片覆盖形成,鳞被完全,发育进入幼鱼期;鸭绿沙塘鳢全长与孵化后日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卵黄囊体积与孵化后日龄呈对数函数关系;鸭绿沙塘鳢孵化后1日龄仔鱼开口率为40%,2~8日龄仔鱼开口率达最高值100%,9日龄仔鱼开口率开始下降,12~13日龄仔鱼到达饥饿不可逆点(PNR),13~14日龄饥饿仔鱼累计死亡率达50%,18日龄饥饿稚鱼全部死亡;投喂组仔鱼的全长、眼径、尾柄高、卵黄囊体积和鳔体积,分别从6、8、5、1、5日龄起显著高于饥饿组(P<0.05),饥饿仔鱼的全长、眼径、尾柄高和鳔体积,分别从14、13、13、10日龄起出现负增长,这表明饥饿对仔鱼生长发育有延迟作用。研究表明,鸭绿沙塘鳢在仔鱼期器官发育较完善是对栖息地山区河流生态适应的结果,其最佳开口时间为孵化后1~2日龄,PNR为12~13日龄。展开更多
为研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早期生活史发育特点并确定其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20.5~26.0℃条件下,研究了马口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饥饿对马口鱼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后10...为研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早期生活史发育特点并确定其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20.5~26.0℃条件下,研究了马口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饥饿对马口鱼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后10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为10~11日龄,12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27日龄第一鳞片出现,43日龄鳞被覆盖完全;依据卵黄囊消失和鳞片形成的特点可将马口鱼仔稚鱼划分为早期仔鱼(0~11日龄)、晚期仔鱼(12~26日龄)和稚鱼期(27~43日龄);饥饿再投喂及不可逆点试验显示,在水温为(21.5±1.0)℃条件下,马口鱼的PNR为12~13日龄,14日龄饥饿仔鱼全部死亡。研究表明,马口鱼属于卵黄囊晚消失鱼类,该发育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态环境,马口鱼仔鱼的混合营养期较短(仅为2 d),需适时下塘,从而提高仔鱼成活率。展开更多
在水温(23±1)℃条件下研究饥饿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 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表明:斑鳜仔鱼孵化后3 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在水温(23±1)℃条件下研究饥饿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 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表明:斑鳜仔鱼孵化后3 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7 日龄油球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4 d.饥饿状态下,仔鱼生长与卵黄囊吸收密切相关,全长基本维持恒定,4 日龄出现自残现象,但仔鱼身体发黑、头大身瘦、后脑部下陷;集群性、初次摄食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初次摄食时间在3 日龄,仅为5%,高峰期出现在6 日龄(油球即将完全吸收),可达85%,PNR 期为7~8 日龄;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4~5 d,仔鱼初次摄食最佳投喂时间在5 日龄左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最佳投喂时间,为其仔鱼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15.2~16.4℃条件下,研究新疆裸重唇鱼仔鱼在饥饿胁迫下的形态发育、生长及存活率等的变化,通过记录饥饿组仔鱼每日的初次摄食率,测定其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结果】新疆裸重唇鱼仔鱼7日龄开口摄食,12~13日龄卵黄囊消失,混合营养期5~6 d。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5%,11日龄达到初次摄食率的最大值100%;17日龄后下降至50%,到达PNR,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10 d。9日龄前,两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12日龄后饥饿组仔鱼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组仔鱼负增长并出现生理性萎缩。饥饿组仔鱼进入PNR后,因饥饿出现身体扭曲、畸形,死亡率逐渐升高,至25日龄死亡率达100%。【结论】在水温15.2~16.4℃下,新疆裸重唇鱼具有一定的耐受饥饿能力,其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11日龄。
文摘为研究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仔稚鱼发育特点,并确定仔鱼最佳投饵时间及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19.7~26.7℃下,研究了饥饿胁迫对鸭绿沙塘鳢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仔稚鱼发育较独特,鳍条在胚胎期已完全分离,鳞片初发生时卵黄囊未完全消失;根据鳞片形成的特点,将鸭绿沙塘鳢仔稚鱼发育划分为仔鱼期(孵化后0~14日龄)和稚鱼期(孵化后15~44日龄);初孵仔鱼全长为(7.72±0.09)mm,卵黄囊体积为(0.74±0.04)mm^(3),口张开,肛门贯通,尾骨上翘,耳石、鳃弓、鳃丝、齿及各鳍鳍条均可见;孵化后1日龄仔鱼开口,4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50%,15日龄仔鱼鳞片首先出现在尾柄中轴线附近,发育进入稚鱼期,18日龄稚鱼卵黄囊消耗90%,30日龄稚鱼卵黄囊及油球消失,44日龄稚鱼头顶部和鳃盖处的鳞片覆盖形成,鳞被完全,发育进入幼鱼期;鸭绿沙塘鳢全长与孵化后日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卵黄囊体积与孵化后日龄呈对数函数关系;鸭绿沙塘鳢孵化后1日龄仔鱼开口率为40%,2~8日龄仔鱼开口率达最高值100%,9日龄仔鱼开口率开始下降,12~13日龄仔鱼到达饥饿不可逆点(PNR),13~14日龄饥饿仔鱼累计死亡率达50%,18日龄饥饿稚鱼全部死亡;投喂组仔鱼的全长、眼径、尾柄高、卵黄囊体积和鳔体积,分别从6、8、5、1、5日龄起显著高于饥饿组(P<0.05),饥饿仔鱼的全长、眼径、尾柄高和鳔体积,分别从14、13、13、10日龄起出现负增长,这表明饥饿对仔鱼生长发育有延迟作用。研究表明,鸭绿沙塘鳢在仔鱼期器官发育较完善是对栖息地山区河流生态适应的结果,其最佳开口时间为孵化后1~2日龄,PNR为12~13日龄。
文摘为研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早期生活史发育特点并确定其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20.5~26.0℃条件下,研究了马口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饥饿对马口鱼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后10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为10~11日龄,12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27日龄第一鳞片出现,43日龄鳞被覆盖完全;依据卵黄囊消失和鳞片形成的特点可将马口鱼仔稚鱼划分为早期仔鱼(0~11日龄)、晚期仔鱼(12~26日龄)和稚鱼期(27~43日龄);饥饿再投喂及不可逆点试验显示,在水温为(21.5±1.0)℃条件下,马口鱼的PNR为12~13日龄,14日龄饥饿仔鱼全部死亡。研究表明,马口鱼属于卵黄囊晚消失鱼类,该发育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态环境,马口鱼仔鱼的混合营养期较短(仅为2 d),需适时下塘,从而提高仔鱼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