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影《饥饿的女儿》中的心理创伤书写
1
作者 吴志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饥饿的女儿》是海外华人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呈现了主人公六六童年经历的苦难和心理创伤,展现其突围边缘身份、跨越心理创伤、走向自我和解和自我形塑的路程。文章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主人公六六的心理创伤,分析六六因情... 《饥饿的女儿》是海外华人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呈现了主人公六六童年经历的苦难和心理创伤,展现其突围边缘身份、跨越心理创伤、走向自我和解和自我形塑的路程。文章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主人公六六的心理创伤,分析六六因情感缺失和身份困惑引发的心理创伤表征,阐释通过写作来再现记忆并修复心理创伤,从而凸显书写创伤在创伤治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心理创伤 创伤治愈
下载PDF
《饥饿的女儿》中的女性历史叙事
2
作者 方宏蕾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虹影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以女性第一人称个体视角展开了对困难时期重庆地方历史的叙述,以女性的碎片化记忆对宏大历史进行了解构和重塑,在女性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中,努力确证自我主体关于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女性 历史 叙事
下载PDF
《饥饿的女儿》母亲形象书写及伦理意义
3
作者 张浬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19-21,共3页
英国华文女作家虹影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自叙传小说《饥饿的女儿》,在华文小说界有突出贡献。其中,母亲是除主人公六六外另一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对该形象予以文学伦理学背景的研究,不仅能挖掘虹影在书写时力求真实、描绘现实的笔调,... 英国华文女作家虹影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自叙传小说《饥饿的女儿》,在华文小说界有突出贡献。其中,母亲是除主人公六六外另一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对该形象予以文学伦理学背景的研究,不仅能挖掘虹影在书写时力求真实、描绘现实的笔调,更有蕴含在人物形象中的伦理指代和特征,以小见大,通过一时一人,观照出有关时代、社会、历史纵横感的延伸,也体现出虹影对人生形而上问题的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虹影 母亲形象 文学伦理学 伦理意义
下载PDF
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下的《饥饿的女儿》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培西 佘振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饥饿的女儿 解读 历史时间 长记忆 小说 成一 自传体
下载PDF
女性写作中的阶级与历史问题——重读虹影《饥饿的女儿》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春花 韩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54,共7页
性别与阶级议题之间的互相遮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打开女性文学写作及其批评的封闭空间,将性别与阶级、族群等分析范畴结合起来,重新将历史与现实场景带入以潜意识场景为关注点的女性写作中,是一种有效的... 性别与阶级议题之间的互相遮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打开女性文学写作及其批评的封闭空间,将性别与阶级、族群等分析范畴结合起来,重新将历史与现实场景带入以潜意识场景为关注点的女性写作中,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我们在“饥饿与女人”书写的文化政治谱系中重读虹影《饥饿的女儿》可知,虹影在讲述一个女性自我发现与成长的生命故事的同时,也继承了关于“饥饿与女人”的阶级与家国历史书写传统,对“饥饿”的母/女与“江南岸”无常世界的书写,召唤出的不仅是被压抑的女性身体,也是一切被压抑的阶层与群体。在女性的潜意识场景与被压抑者的历史场景之间存在着深切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女性写作 潜意识场景 历史场景
下载PDF
逃离幽暗:虹影小说中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以《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阈...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阈限定在重庆南岸,并率先奠定一种"幽暗"的叙述氛围;最后,虹影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塑造出了一批在绝望中挣扎、逃离幽暗的女性形象。虹影基于其"主观经验感受的生活",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贫民窟城市形象和独特的贫穷市民形象,这使得虹影在重庆文学史上刻画出一种独特而个性化的重庆形象——挣扎在生活边缘的城市贫民如何直面"幽暗",追逐"光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好儿女花》 叙述历史 空间叙事 女性叙事
下载PDF
对《饥饿的女儿》中男性形象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伟 《华文文学》 2008年第3期77-80,共4页
女作家虹影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三个男性形象,通常我们都以女权主义来看待虹影,但在此书中虹影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书中的男性并没有因自古以来的优越性而获得真正的优越,他们同样遭受着苦难,虹影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 女作家虹影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三个男性形象,通常我们都以女权主义来看待虹影,但在此书中虹影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书中的男性并没有因自古以来的优越性而获得真正的优越,他们同样遭受着苦难,虹影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并没有以某种武器或对抗性的力量来简单的否定男性,她同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男性悲惨与愁苦的世界。三个男人在"六六"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男性 苦难
下载PDF
直面灵魂的书写——评虹影《饥饿的女儿》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华 《潍坊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7-118,共2页
陈晓明在1996年就有先知性的预言:"正如人们终究接受了先锋派的小说叙事一样,也正如人们以复杂的心态兴趣盎然地阅读王朔的小说一样,人们终究会对虹影的小说刮目相看."[1].在菲勒斯强权机制下,多年来虹影不适时宜地用骨子里... 陈晓明在1996年就有先知性的预言:"正如人们终究接受了先锋派的小说叙事一样,也正如人们以复杂的心态兴趣盎然地阅读王朔的小说一样,人们终究会对虹影的小说刮目相看."[1].在菲勒斯强权机制下,多年来虹影不适时宜地用骨子里进射出的叛逆书写最极端的女性经验.无疑,她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不管人们如何有意地回避,虹影始终以她热情的生命和不息的艺术感悟倔强地存在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小说 书评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记得当时年少——《饥饿的女儿》与《情人》之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剑影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74-75,85,共3页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和杜拉斯的《情人》都是自传体小说。而且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如 :故事背景均是在江边 ,母女关系都特别紧张 ,家境都很贫穷 ,都有一段绝望的恋情 ,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少女苍白的青春期。但绝不是雷同 。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情人》 自传体小说 虹影 青春期 少女 故事情节 生活 爱情
下载PDF
历史的荒诞与生命的执著——读虹影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
10
作者 魏庆培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年第3期140-141,共2页
以先锋探索著称的新历史小说试图把历史浓缩为一个文化意象符号,通过象征性地表现那段人类生存遭际来隐喻作家对历史文化时空中的生命世界的体验与理解.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小说 生命 苦难
下载PDF
《饥饿的女儿》与《情人》的女性书写差异
11
作者 邱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0-54,共5页
《饥饿的女儿》和《情人》作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成长小说,有着较多的相似面:不幸的童年,缺席的父爱,在成长中的身体/精神的饥渴,这种"饥渴"的驱动迫使她们去寻找"情人"。两部作品相似面的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差异,折... 《饥饿的女儿》和《情人》作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成长小说,有着较多的相似面:不幸的童年,缺席的父爱,在成长中的身体/精神的饥渴,这种"饥渴"的驱动迫使她们去寻找"情人"。两部作品相似面的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差异,折射出两位女作家在对待相似的家庭环境与叛逆的感情生活上迥异的自我定位:虹影通过六六的成长史力图证明私生子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杜拉斯更多是通过情人来塑造一个自恋者永久接受他者膜拜的爱情神话。两位作家在鲜明的女性意识书写上彰显出迥异之美学特性:虹影之写作突破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批判与反抗,呈现出厚重的历史反思;而杜拉斯之笔触则醉心于对自我的理想化定位和对异性的征服与把控,最终呈现为女性幻想的私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情人 身份 女性书写
下载PDF
边缘人的声音:《饥饿的女儿》与《紫色》的女性身份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溪 向天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8-195,共8页
女性身份构建是中美女性主义成长小说的内容核心和叙事重点,在《饥饿的女儿》《紫色》中体现为边缘人的声音。《饥饿的女儿》强调女主人公生理、精神、性爱层面的郁结,这与《紫色》强调黑人女性被困于种族、性别、阶级而无法抒发自我的... 女性身份构建是中美女性主义成长小说的内容核心和叙事重点,在《饥饿的女儿》《紫色》中体现为边缘人的声音。《饥饿的女儿》强调女主人公生理、精神、性爱层面的郁结,这与《紫色》强调黑人女性被困于种族、性别、阶级而无法抒发自我的困境是相似的。两部小说均采用饥饿叙事构建出边缘人身份,但不局限于单纯地还原或呈现。在此基础上,两部小说通过女性欲望言说和个人生态诉求解构旧有身份的同时塑造新的文化认同,以此达到边缘人发声的目的。在女性主义风靡的当下,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角度重读这两部小说,有助于了解特定背景下女性尤其是边缘女性的真实需求、复杂经历和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紫色》 欲望 身份构建 女性主义文学
下载PDF
建塑自我 以母之名——解构虹影《饥饿的女儿》中的母亲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阳 李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10-112,共3页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母亲形象 建塑自我
下载PDF
从《饥饿的女儿》透视虹影的创作精神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5-16,共2页
旅英女作家虹影的作品《饥饿的女儿》,以自传体的写法展示了食饥饿、性饥饿和心灵的饥饿,拓展了自传体的写作空间,这与她个人身处彼岸有关,也与作家的大我情怀有关。
关键词 虹影 女性文学 <饥饿的女儿>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对生命本真的还原和超越--虹影《饥饿的女儿》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南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54-57,共4页
旅英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我叛逆品性的成因,在对城市贫民生存视域的本真还原中,隐含着作者对苦难历史的理性思索。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解读 苦难意识 贫民情结 叛逆品性 自传体小说 文学艺术
下载PDF
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24-25,共2页
《饥饿的女儿》通过女孩"六六"成长经历中的"食饥饿"和"性饥饿",以超然的冷静叙述把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苦难写得铿锵而绝断,宗教式的"苦难"意识显示出生存不可洞见的意味。虹影个人化的生存经... 《饥饿的女儿》通过女孩"六六"成长经历中的"食饥饿"和"性饥饿",以超然的冷静叙述把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苦难写得铿锵而绝断,宗教式的"苦难"意识显示出生存不可洞见的意味。虹影个人化的生存经验、拉康式的精神镜像使得她的创作执拗地进入女性自我的精神深处,优雅而又毫不留情地去打开那些生活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苦难意识
下载PDF
女性自传故事的另一种讲法——评虹影《饥饿的女儿》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山丹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故事 饥饿的女儿 虹影 自传体小说 长篇 叙述方式 作品 读书 创造性 海外
下载PDF
边缘视阈下的都市人性——方方《风景》与虹影《饥饿的女儿》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南燕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方方 虹影 生存境况 自传体小说 长篇 女性作家 武汉人 视阈 思索
下载PDF
虹影《饥饿的女儿》英译传播的社会学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岑群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0-87,共8页
以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论述虹影代表作《饥饿的女儿》的英译传播问题。基于该理论三大基本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在探析虹影文学惯习形成及其文学场域资本的积累、评述英译者葛浩文译者惯习形成和翻译场域资本积累的基础上... 以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论述虹影代表作《饥饿的女儿》的英译传播问题。基于该理论三大基本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在探析虹影文学惯习形成及其文学场域资本的积累、评述英译者葛浩文译者惯习形成和翻译场域资本积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英美出版社主导的译作翻译、出版、传播的过程。研究表明:《饥饿的女儿》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始终伴随着场域主导力量——英美出版社的资本运作;在此资本驱动下的译者、原作者、媒体、学者、读者等则起到了促进作用;各方资本力量的密切合作促成了英译本的良好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葛浩文 场域理论 英译 传播
下载PDF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的女性成长——虹影《饥饿的女儿》“六六”人物形象探析
20
作者 庄雅玲 李诠林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15-119,共5页
虹影在她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中描写了主要人物六六作为一个女性的成长轨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助于分析六六的人生选择与成长之动因。文章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各人生阶段六六的需求层次,探讨六六人生选择的动因,发现... 虹影在她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中描写了主要人物六六作为一个女性的成长轨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助于分析六六的人生选择与成长之动因。文章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各人生阶段六六的需求层次,探讨六六人生选择的动因,发现六六从小就缺失各种需要,形成阴郁黑暗的性格。为了满足自己的基础需要,六六爱上了历史老师。在结束这段恋情之后,六六的身心获得极大成长,开始追寻自我实现,在追寻自我实现之中兼顾满足自己的其他基础需要。最终,六六发现亲情、理解亲情,与家人和解,获得灵魂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饥饿的女儿 六六 自我实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