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被引量:
2
1
作者
林美茂
赵子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8,168,共10页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相关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茗饮"是表现喝茶的最初概念,它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自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直到清代,在"茗饮"之外,又先后出现了"茶饮""啜茶""吃茶""饮茶""品茶""品茗"等提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茗饮""啜茶""品茶""品茗"这四个概念。清代以后,此前的"茗饮""啜茶"概念基本消失,"品茶"与"品茗"两个概念则广泛流行,而成为时至今日表现喝茶的主要概念。不过,若就其最初意思细究的话,则"品茶"范畴要大于"品茗":"品茗"只是一种文学性表现,仅仅指向茶汤的品鉴,而"品茶"则包含对于茶叶的鉴别、水的选择等。总的来说,当原本作为饮食文化的茶文化进入"品茶"或"品茗"的境界之后,茶作为物质享用品的意义就会逐渐减弱,饮茶的主体性审美与精神性追求意义便会大大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茗
茗
饮
啜茶
品茶
品
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代茗饮技艺的普及和提高
2
作者
吕维新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1期50-51,49,共3页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饮茶始于何时,各有所见。几千年岁月流逝,茗饮嬗变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客观事实。到了唐代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茗饮技艺的开始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基础,...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饮茶始于何时,各有所见。几千年岁月流逝,茗饮嬗变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客观事实。到了唐代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茗饮技艺的开始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煌煌大唐 茶逢盛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茶逢盛世,品饮技艺发展到成熟阶段,这固然是茗饮技艺本身长期不断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还在于演变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茗
饮
技艺
茶文化
饮
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茗饮
3
作者
元好问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8期40-40,共1页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时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来拟问群仙。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茗
饮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唐诗中看治未病思想
4
作者
王伟
郝征
+3 位作者
叶雯佳
袁诣涵
谢骐锘
于舒芃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0期212-212,F0003,共2页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思想和志趣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诗歌不仅仅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不被人们关注的反映治未病思想的内容。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增订注释全...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思想和志趣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诗歌不仅仅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不被人们关注的反映治未病思想的内容。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增订注释全唐诗》中部分诗人的诗歌,体会诗人的写诗意图,挖掘其中体现治未病思想的内容,分析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其中涉及的包括:饮茗、却谷、叩齿、汤浴和饮酒五项内容,对这五项内容稍作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治未病
饮茗
却谷
叩齿
汤浴
饮
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瓷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明珂
黄胜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陶瓷
茶具
中国
古代
茗
饮
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茗碗昼看花坠影:宋代茗饮与文人园林
被引量:
1
6
作者
贾瑞鹏
《中国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70-182,285-286,共15页
茗饮与园林的空前繁盛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两大新变。经过文人的雅化,饮茶从生活日用转为文人雅趣,以"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的面貌出现在园林雅事的系统中。饮茶影响了园林意境的营造,园林又提升了茗饮体验,园境与茶...
茗饮与园林的空前繁盛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两大新变。经过文人的雅化,饮茶从生活日用转为文人雅趣,以"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的面貌出现在园林雅事的系统中。饮茶影响了园林意境的营造,园林又提升了茗饮体验,园境与茶境在文人那里达到了高度融合。作为文人生活的两个层面,茶与园林都经过了仙隐心态的浸润,融合了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又与政治道德有着撇不清的关系,这些都构成了茶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内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茗
饮
园林
文人
关联
原文传递
茗饮(外二首)
7
作者
许家惺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74,共1页
凭栏闲数石榴红,贝齿桥西清涧东。树阴迷离窗四面,夕阳人语小楼中。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
茗
饮
》
许家惺
原文传递
唐代以前茗饮艺术
8
作者
海葆
《茶报》
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茶文化
茗
饮
艺术
全文增补中
“品茗”的审美属性与中国茶道的本质
被引量:
2
9
作者
林美茂
全定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103,共10页
中国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作为食品的茶从最初的物质属性("饮")发展出审美属性("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探究这种发展的深层意蕴不难发现,这是人的主体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逐渐确立的一种过程。其中,作为...
中国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作为食品的茶从最初的物质属性("饮")发展出审美属性("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探究这种发展的深层意蕴不难发现,这是人的主体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逐渐确立的一种过程。其中,作为最高审美形态的"品茗"文化的出现,使茶超越饮食文化领域,上升到具有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然而,本文通过分析"品茗"中的审美要素,指出其中所倡导的"求真"并非寻求茶·人一如观照之境,而仍旧停留在人与物之主客悬隔的状态;其中所揭示的所谓中国茶道,虽然拥有"法自然"之道的探索倾向,却没有进入对以"茶"载道、以"茶"弘道之崇高精神的自觉追求,本质上无法超越身份、学识、价值观相近的少数人之间的趣味性、奢侈性消费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茗
饮
品
茗
主体性
审美属性
茶道精神
原文传递
论紫砂茶器的产生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辉
《装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5,共1页
中国陶瓷茶器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品茗文化息息相关,并且随着品茗习俗的演进而不断拓展。宜兴紫砂茶器就是随着品茗方式的演变而逐渐产生的,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另外,宜兴悠久的制陶史,以及优质、丰富的紫砂矿藏为其产生...
中国陶瓷茶器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品茗文化息息相关,并且随着品茗习俗的演进而不断拓展。宜兴紫砂茶器就是随着品茗方式的演变而逐渐产生的,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另外,宜兴悠久的制陶史,以及优质、丰富的紫砂矿藏为其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茶器
茶
茗
饮
方式
原文传递
佛教与武夷茶文化
11
作者
巩志
《福建宗教》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茶与佛,因缘深长。茶最初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向以“佛宗道源”著称的武夷山,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鼎盛,历史文化沉积浓重。“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庙的...
茶与佛,因缘深长。茶最初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向以“佛宗道源”著称的武夷山,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鼎盛,历史文化沉积浓重。“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庙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都与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武夷茶文化
茗
饮
习俗
中国
自然条件
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被引量:
2
1
作者
林美茂
赵子涵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经典研究中心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8,168,共10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的发展与演变"(18XNL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有哪些主要说法?其最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品茶"与"品茗",究竟是否同义?它们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载于哪个文献?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应成为中国茶文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但却始终被相关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茗饮"是表现喝茶的最初概念,它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自唐代茶文化兴起之后直到清代,在"茗饮"之外,又先后出现了"茶饮""啜茶""吃茶""饮茶""品茶""品茗"等提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茗饮""啜茶""品茶""品茗"这四个概念。清代以后,此前的"茗饮""啜茶"概念基本消失,"品茶"与"品茗"两个概念则广泛流行,而成为时至今日表现喝茶的主要概念。不过,若就其最初意思细究的话,则"品茶"范畴要大于"品茗":"品茗"只是一种文学性表现,仅仅指向茶汤的品鉴,而"品茶"则包含对于茶叶的鉴别、水的选择等。总的来说,当原本作为饮食文化的茶文化进入"品茶"或"品茗"的境界之后,茶作为物质享用品的意义就会逐渐减弱,饮茶的主体性审美与精神性追求意义便会大大凸显。
关键词
茶
茗
茗
饮
啜茶
品茶
品
茗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代茗饮技艺的普及和提高
2
作者
吕维新
机构
江西上饶茶厂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4年第1期50-51,49,共3页
文摘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饮茶始于何时,各有所见。几千年岁月流逝,茗饮嬗变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这是客观事实。到了唐代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茗饮技艺的开始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奠定了茶文化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煌煌大唐 茶逢盛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茶逢盛世,品饮技艺发展到成熟阶段,这固然是茗饮技艺本身长期不断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还在于演变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关键词
唐代
茗
饮
技艺
茶文化
饮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茗饮
3
作者
元好问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8期40-40,共1页
文摘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时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来拟问群仙。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茗
饮
》
分类号
I22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唐诗中看治未病思想
4
作者
王伟
郝征
叶雯佳
袁诣涵
谢骐锘
于舒芃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0期212-212,F0003,共2页
基金
2011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1107006)
201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治未病校级课题(XJ201801)。
文摘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思想和志趣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诗歌不仅仅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不被人们关注的反映治未病思想的内容。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增订注释全唐诗》中部分诗人的诗歌,体会诗人的写诗意图,挖掘其中体现治未病思想的内容,分析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其中涉及的包括:饮茗、却谷、叩齿、汤浴和饮酒五项内容,对这五项内容稍作阐述如下。
关键词
唐诗
治未病
饮茗
却谷
叩齿
汤浴
饮
酒
分类号
R211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瓷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明珂
黄胜
机构
江西工艺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陶瓷
茶具
中国
古代
茗
饮
活动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茗碗昼看花坠影:宋代茗饮与文人园林
被引量:
1
6
作者
贾瑞鹏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70-182,285-286,共15页
文摘
茗饮与园林的空前繁盛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两大新变。经过文人的雅化,饮茶从生活日用转为文人雅趣,以"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的面貌出现在园林雅事的系统中。饮茶影响了园林意境的营造,园林又提升了茗饮体验,园境与茶境在文人那里达到了高度融合。作为文人生活的两个层面,茶与园林都经过了仙隐心态的浸润,融合了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又与政治道德有着撇不清的关系,这些都构成了茶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内部关联。
关键词
茗
饮
园林
文人
关联
Keywords
Tea-drinking
Garden
the literati
Relation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TU986.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茗饮(外二首)
7
作者
许家惺
出处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74,共1页
文摘
凭栏闲数石榴红,贝齿桥西清涧东。树阴迷离窗四面,夕阳人语小楼中。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
茗
饮
》
许家惺
分类号
I2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以前茗饮艺术
8
作者
海葆
出处
《茶报》
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茶文化
茗
饮
艺术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品茗”的审美属性与中国茶道的本质
被引量:
2
9
作者
林美茂
全定旺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103,共10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的发展与演变"(18XNL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作为食品的茶从最初的物质属性("饮")发展出审美属性("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探究这种发展的深层意蕴不难发现,这是人的主体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逐渐确立的一种过程。其中,作为最高审美形态的"品茗"文化的出现,使茶超越饮食文化领域,上升到具有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然而,本文通过分析"品茗"中的审美要素,指出其中所倡导的"求真"并非寻求茶·人一如观照之境,而仍旧停留在人与物之主客悬隔的状态;其中所揭示的所谓中国茶道,虽然拥有"法自然"之道的探索倾向,却没有进入对以"茶"载道、以"茶"弘道之崇高精神的自觉追求,本质上无法超越身份、学识、价值观相近的少数人之间的趣味性、奢侈性消费的层次。
关键词
茗
饮
品
茗
主体性
审美属性
茶道精神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紫砂茶器的产生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辉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装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5,共1页
文摘
中国陶瓷茶器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品茗文化息息相关,并且随着品茗习俗的演进而不断拓展。宜兴紫砂茶器就是随着品茗方式的演变而逐渐产生的,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另外,宜兴悠久的制陶史,以及优质、丰富的紫砂矿藏为其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紫砂茶器
茶
茗
饮
方式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佛教与武夷茶文化
11
作者
巩志
机构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
出处
《福建宗教》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文摘
茶与佛,因缘深长。茶最初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向以“佛宗道源”著称的武夷山,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鼎盛,历史文化沉积浓重。“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庙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都与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关键词
佛教
武夷茶文化
茗
饮
习俗
中国
自然条件
历史发展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茗饮”到“品茗”——中国古代关乎“茶”之饮用诸概念演变史考略
林美茂
赵子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唐代茗饮技艺的普及和提高
吕维新
《中国茶叶加工》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茗饮
元好问
《内蒙古林业》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唐诗中看治未病思想
王伟
郝征
叶雯佳
袁诣涵
谢骐锘
于舒芃
《新中医》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陶瓷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李明珂
黄胜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茗碗昼看花坠影:宋代茗饮与文人园林
贾瑞鹏
《中国美学研究》
2019
1
原文传递
7
茗饮(外二首)
许家惺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8
唐代以前茗饮艺术
海葆
《茶报》
1999
0
全文增补中
9
“品茗”的审美属性与中国茶道的本质
林美茂
全定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原文传递
10
论紫砂茶器的产生
王辉
《装饰》
北大核心
2007
1
原文传递
11
佛教与武夷茶文化
巩志
《福建宗教》
200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