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路里陷阱:饮食记录应用中的自我追踪实践
1
作者 李柯意 王虎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7-70,共4页
本研究围绕“薄荷健康”App的使用,从自我追踪、技术异化、价值理性等多方面分析用户与数字媒介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App通过量化食物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热量与营养素参考,帮助用户达到减重或健康饮食的目的。但在自我追踪期间,... 本研究围绕“薄荷健康”App的使用,从自我追踪、技术异化、价值理性等多方面分析用户与数字媒介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App通过量化食物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热量与营养素参考,帮助用户达到减重或健康饮食的目的。但在自我追踪期间,通过监控“数字化的身体”认识自我,用户在驯化技术的过程中极易被“反向驯化”,背后隐藏的资本话语难以被捕捉。控制技术和道德改革并非根本举措,只有完善社会的建制才能逐步消除技术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追踪 饮食记录 技术异化 健康传播 主体性
下载PDF
三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一帆 陈富升 +2 位作者 傅立哲 卢富华 刘旭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17-2319,共3页
目的探讨三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04例CKD患者进行3个月的营养管理后,分析三天饮食记录的执行者与不执行者饮食医嘱执行正确性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04例CK... 目的探讨三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04例CKD患者进行3个月的营养管理后,分析三天饮食记录的执行者与不执行者饮食医嘱执行正确性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04例CKD患者中,31例按要求完成了三天饮食记录,其中2例严格执行医嘱、15例基本执行医嘱、14例部分执行医嘱、无不执行或错误执行医嘱者;73例未完成三天饮食记录,其中5例严格执行医嘱、15例基本执行医嘱,38例部分执行医嘱、15例不执行或错误执行医嘱,完成三天饮食记录者的医嘱执行情况与未完成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8,P=0.006)。完成三天饮食记录者SGA评分A级28例、B级3例、C级0例;未完成三天饮食记录者SGA评分A级54例、B级19例、C级0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88,P=0.062)。结论三天饮食记录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不明显,但有助于提高CKD患者饮食医嘱的执行力度。要想在CKD患者中普及三天饮食记录法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营养 三天饮食记录
下载PDF
3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阮柳红 向水芝 黎华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3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肇庆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CKD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管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分析3天饮食记录法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肇庆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CKD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管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 d饮食记录法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营养状态与饮食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与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红蛋白与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饮食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d饮食记录法用于C K D患者的管理护理中效果显著,对于营养状态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饮食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3天饮食记录 营养管理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基于饮食管理记录表的阶梯式饮食指导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甘红 陈轶 +1 位作者 徐璐 陈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饮食管理记录表的阶梯式饮食指导方案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指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收住入院的209例患者,试验组113例、对照组96例,试验组采用基于饮食管理记录表的阶梯式精细... 目的探讨基于饮食管理记录表的阶梯式饮食指导方案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指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收住入院的209例患者,试验组113例、对照组96例,试验组采用基于饮食管理记录表的阶梯式精细化饮食指导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宣教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白蛋白、淀粉酶)、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BISAP评分差值(△BISAP)、营养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资料。结果最常见的胰腺炎类型是胆源性胰腺炎52.6%,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营养并发症是腹泻、低蛋白血症、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8.7%、21.1%、20.1%;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CRP、BISAP评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t=-5.29、-2.14,P均<0.05),△BISAP大于对照组(t=2.70,P<0.01);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5.69,P均<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基于饮食管理记录表的阶梯式饮食指导方案相比常规饮食宣教方法,能更有效的改善AP患者的多项实验室指标及BISAP评分,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饮食管理记录 阶梯式 健康指导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病人3d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鲍云非 王红 +1 位作者 王晋伟 王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饮食评估方法的比较,旨在寻求一种方便使用且准确性良好的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方法]分别使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法、中国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和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计算136例慢性肾脏病(CKD)病人饮食热量、蛋白质和优质蛋... [目的]通过对不同饮食评估方法的比较,旨在寻求一种方便使用且准确性良好的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方法]分别使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法、中国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和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计算136例慢性肾脏病(CKD)病人饮食热量、蛋白质和优质蛋白比例的摄入情况,以食物成分表计算法为标准,比较中国肾病食物交换份法、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与食物成分表计算法的一致性及准确性。[结果]通过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与食物成分表法计算的热量、蛋白量和优蛋比的差值均数落在95%一致性界限外的比例均不超过8.1%,但中国肾病食物交换份法计算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差值绝对值过大,分别为8.41kcal/kg和0.34g/kg,与食物成分表法一致性不佳;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与食物成分表法一致性较好,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差值绝对值分别为4.12kcal/kg和0.26g/kg。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与食物成分表法差异超过30%的比例,结果显示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计算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准确性好于中国肾病食物交换份法(P<0.05)。[结论]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可用于对CKD病人饮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的评估,在病人饮食评估中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衰竭 饮食评估 3d饮食记录 食物成分表计算法 中国肾病食物交换份法 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随访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鲍云非 王红 +1 位作者 王海华 高碧霞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9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调查接受过饮食指导的慢性肾脏病(CKD)随访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为更好的开展CKD饮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随访门诊的患者,给予肾病饮食指导。能提供三天饮食记录者,按推荐的主食类别分组进行饮食依从... 目的:调查接受过饮食指导的慢性肾脏病(CKD)随访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为更好的开展CKD饮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随访门诊的患者,给予肾病饮食指导。能提供三天饮食记录者,按推荐的主食类别分组进行饮食依从性分析;不能记录饮食者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总数190人,男127人,女63人,全部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随访门诊,其中53人按照使用主食类别分组纳入饮食依从性分析,137人仅进行饮食问卷调查。饮食依从性结果显示:低蛋白主食组、薯类组和低蛋白主食 + 薯类组患者的热量摄入显著低于普通主食组(F = 4.100, P = 0.011)。普通主食组实际DPI (1.081 &#177;0.254 g/kg/d)显著高于推荐DPI (0.891 &#177;0.094 g/kg/d) (t = ?2.247, P = 0.048);低蛋白组的实际DEI (23.618 &#177;4.195 kcal/kg/d)显著低于推荐DEI (26.571 &#177;1.599 kcal/kg/d) (t = 3.240, P = 0.004);薯类组的实际DEI (23.208 &#177;4.043 kcal/kg/d)显著低于推荐DEI (26.000 &#177;0.961 kcal/kg/d) (t = 2.802, P = 0.015);低蛋白 + 薯类组的实际DEI (23.043 &#177;3.900 kcal/kg/d)显著低于推荐DEI (28.429 &#177;1.618 kcal/kg/d) (t = 4.041, P = 0.007)。问卷调查显示低盐饮食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首要因素。结论:CKD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不佳,需要加强对CKD患者的饮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病饮食 饮食依从性 三天饮食记录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特征的饮食健康推荐 被引量:3
7
作者 喻兵 郝梓杰 +1 位作者 罗裕升 朱珍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116,共7页
为帮助人们判断饮食是否合理或营养是否均衡,进而改善饮食结构,合理化不同营养元素的摄入量,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画像、饮食记录和即时情境多维度特征的健康饮食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画像及用户的静态特征,制定不同人群、疾病的膳食指南,得... 为帮助人们判断饮食是否合理或营养是否均衡,进而改善饮食结构,合理化不同营养元素的摄入量,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画像、饮食记录和即时情境多维度特征的健康饮食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画像及用户的静态特征,制定不同人群、疾病的膳食指南,得到满足该用户身体状态的推荐列表;基于饮食记录,采用聚类方法和改进的距离计算方法,挖掘用户的营养结构和口味偏好,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饮食推荐;基于即时情境,通过外部特征对前两种算法推荐列表进行重排序,产生符合当前用户状态的菜品。实验结果表明,多维度特征推荐算法在实验平台上准确率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用户画像 饮食记录 即时情境 聚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
8
作者 张金玲 郭冲 吕桂杰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11期82-82,共1页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减少血透病人的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延长生命。方法采取为走透病人建立饮食记录本。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了解病人饮食情况,并给予指导。结论采取的护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营养不良得到改善,并发症减少...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减少血透病人的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延长生命。方法采取为走透病人建立饮食记录本。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了解病人饮食情况,并给予指导。结论采取的护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营养不良得到改善,并发症减少,进入规律透析病人由于抽血化验。负氮平衡,酸中毒,透析不充分等因素。营养需求比透析前大约多一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病人 饮食记录 健康教育 饮食原则
下载PDF
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跨模态食谱检索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林阳 初旭 +2 位作者 王亚沙 毛维嘉 赵俊峰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71-1481,共11页
饮食记录是饮食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简化记录过程,研究者提出了基于食物图片的食谱检索技术,通过拍摄的图片检索到对应食谱,并据此生成营养信息,从而提高了记录的便捷性。食谱检索是典型的跨模态检索问题,但与一般问题相比,其主要难点... 饮食记录是饮食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简化记录过程,研究者提出了基于食物图片的食谱检索技术,通过拍摄的图片检索到对应食谱,并据此生成营养信息,从而提高了记录的便捷性。食谱检索是典型的跨模态检索问题,但与一般问题相比,其主要难点是食谱描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系列变化过程,而非直接可见的特征,因此模型需要深入理解原材料的处理过程。而当前食谱检索研究工作采用线性方式处理文本,导致其捕捉食谱处理过程中的远距离依赖现象的能力较差。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跨模态食谱检索模型。该模型借助Transformer模型中的自注意力机制,捕捉食谱中远距离的依赖关系,同时改进了传统方法中的注意力机制,可以更好地挖掘食谱中的语义。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食谱检索任务的召回率上比基线方法提高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记录 食谱检索 自注意力机制 跨模态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Shifting towards a Mediterranean Diet in the US: How Far Do We Have to Go, What Are the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and Can We Get There?
10
作者 Allison Cappelaere Righter Arlin Wasserm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5年第8期575-587,共13页
In the public dialogue surro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015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advocates converged around a simple theme of shifting towards a more plant-forward Medit... In the public dialogue surro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015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advocates converged around a simple theme of shifting towards a more plant-forward Mediterranean-style diet. A robust body of literature documen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this eating pattern provides compelling reasons to change our dietary habits in ways that also benefit our environment, but we also need to have the right foods available and affordable to support this modest shift. This commentary discusses the gaps in current US dietary intakes compared to recommendations for meat and protein versus plant-based foods and the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of shifting towards a more plant-based diet, focusing on the complex role of Mediterranean crops, such as tree nuts and olive oils, needed to support this sh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TION public health sustainable Mediterranean diet environment food systems tree nuts olive o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