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饰玉浅议
1
作者 莫家莉 《湘潮(理论版)》 2011年第5期46-47,共2页
古代社会,饰玉在美饰人体的同时又起着明贵贱、序等列的功能。西周时期,儒家"玉德"说的介入,为饰玉及玉器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并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 饰玉 功能 德说 规范
原文传递
正仓院御冠饰玉与唐代冕冠饰玉对比考析
2
作者 朱彦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88,共3页
7~9世纪,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在中日工艺美术交流中处于模仿中国的阶段。本文从正仓院珍藏的天平胜宝四年东大寺大佛开眼会上的御冠饰玉入手,对日本当时的礼冠饰玉和唐代冕冠饰玉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二者的异同,并对其成因略作探讨。
关键词 正仓院 御冠 冕冠 饰玉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玉梳背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建秋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94-101,共8页
关键词 梳背 良渚文化 类型学 考古学
下载PDF
玉剑有饰--河南博物院藏玉剑饰赏析
4
作者 杨扬 《理财(经济)》 2022年第8期10-13,共4页
剑作为战争工具,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还可以用良玉美石装饰,具有装饰意义。镶嵌于剑柄和剑鞘上的玉饰,被称为玉剑饰,而被饰玉的剑称为玉具剑。玉剑饰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汉代达到顶峰,之后便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具剑 冷兵器时代 河南博物院 饰玉
下载PDF
杭州良渚遗址·镂空兽面纹玉牌饰
5
作者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宽7厘米、高3.9厘米。平面略呈三角形,整器采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雕琢为兽面纹。两角各对钻1个圆孔为眼,两眼之间的额头有不规则的长条形镂孔。鼻下端有弧边十字镂孔,可能为嘴。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1个锯齿状突起,... 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宽7厘米、高3.9厘米。平面略呈三角形,整器采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雕琢为兽面纹。两角各对钻1个圆孔为眼,两眼之间的额头有不规则的长条形镂孔。鼻下端有弧边十字镂孔,可能为嘴。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1个锯齿状突起,像青蛙的爪子,十字镂孔及其两侧的形态像青蛙的后腿,整件器物像一只蹲伏的青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面纹 镂孔 阴线刻 锯齿状 遗址发掘 三角形
下载PDF
胡风汉造:从汉代漆器、玉器纹样也论“中原制造”
6
作者 陈宗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动物纹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被用于装饰各类金属佩饰。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动物纹金属牌饰,这些牌饰中有一部分是中原工匠制作的。实际上中原工匠对北方系动物纹的模仿并不仅局限于各类金属牌饰,本文讨论的5... 动物纹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被用于装饰各类金属佩饰。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动物纹金属牌饰,这些牌饰中有一部分是中原工匠制作的。实际上中原工匠对北方系动物纹的模仿并不仅局限于各类金属牌饰,本文讨论的5件汉代漆器和玉器“胡风”明显,是“中原制造说”的重要补充,也是汉匈关系变迁以及汉代贵族好胡之风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系动物纹 石嵌 漆盒 中原制造
下载PDF
“德”“符”之变:当代玉饰的文化学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怡芳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文化变迁为背景,围绕所谓"德""符"之变,对传统玉饰("饰"玉)在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发生的转变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饰"玉由传统"首德次符"为主...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文化变迁为背景,围绕所谓"德""符"之变,对传统玉饰("饰"玉)在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发生的转变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饰"玉由传统"首德次符"为主导的观念而转变为"德""符"并重和首"符"次"德"观念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 “符” 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瑶山7号墓出土玉牌饰造型研究——兼谈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及相关问题
8
作者 曹峻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瑶山出土玉牌饰(M7︰55),从其整体轮廓、颊侧突起、十字镂孔等特点来看,与现实生活中爬行类动物,尤其是蛇的头面部可相比较。龙首纹上的菱形纹样与蛇头部鳞片形状一致,可能也直接取形于后者。良渚文化玉器与陶器纹样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形... 瑶山出土玉牌饰(M7︰55),从其整体轮廓、颊侧突起、十字镂孔等特点来看,与现实生活中爬行类动物,尤其是蛇的头面部可相比较。龙首纹上的菱形纹样与蛇头部鳞片形状一致,可能也直接取形于后者。良渚文化玉器与陶器纹样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形象,表明蛇崇拜是良渚信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信仰内涵不仅在本地区承续发展,至东周时成为土著越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同时也对外向北传播,在中原文化遗存中留下不少印记。瑶山玉牌饰上表示眼睛的"圆和三角"组合结构,与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在北传过程中参与中原龙纹的演变和创造,并成为其成熟形象中的构图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遗址 菱形纹 良渚文化 蛇崇拜 龙纹
原文传递
行书姚元之《千山》
9
作者 于有东 《关东学刊》 2018年第4期213-213,共1页
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欲向青天花数朵,九百九十九芙蓉。
关键词 明霞 饰玉 青天
下载PDF
"大蛙为鹑":后石家河文化的正负形玉器
10
作者 柴怡 崔天兴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共生图形设计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玉器工艺形式。距今4200~3900年的后石家河文化若干遗址出土了"虎座双鹰负形蛙"玉牌饰等共生图形玉器。这些玉器为圆形构图,正形系雕琢而成,负形为玉器的镂空部分。这些器物是"阴阳共... 共生图形设计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玉器工艺形式。距今4200~3900年的后石家河文化若干遗址出土了"虎座双鹰负形蛙"玉牌饰等共生图形玉器。这些玉器为圆形构图,正形系雕琢而成,负形为玉器的镂空部分。这些器物是"阴阳共生"的正负形设计理念的体现,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正负形设计玉器,也是我国阴阳观念最早的艺术表现之一它们的出现将史前玉器造型设计推向了顶峰。相较于西方同类设计,后石家河文化的正负形设计理念早了近4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石家河文化 阴阳共生图形 正负形
原文传递
牧牛图玉牌饰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共1页
关键词 牧牛图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工程考古纪实——河南邓州王营墓地发掘
12
作者 李长周 《大众考古》 2015年第8期88-91,共4页
王营墓地位于河南邓州张村镇王营村西北部,堰子河从墓地北部、东部蜿蜒流过。这里地处南阳盆地中部平原地带,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墓地地势比周边稍高。当地群众在该高地挖坑时曾发现过陶器、铜剑。后经过初定、复查,确定王营墓地为南... 王营墓地位于河南邓州张村镇王营村西北部,堰子河从墓地北部、东部蜿蜒流过。这里地处南阳盆地中部平原地带,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墓地地势比周边稍高。当地群众在该高地挖坑时曾发现过陶器、铜剑。后经过初定、复查,确定王营墓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要通过的文化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村镇 子河 习仲勋 文化遗迹 汉江水 镇墓兽 中部平原 砖室墓 光绪八年
下载PDF
神灵与艺术的结合——良渚文化玉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斌 《荣宝斋》 2006年第6期22-33,共12页
玉器是东方文化的特征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以其坚韧、美丽以及稀有,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和开发的一种新的矿物。在金属发明之前,玉无疑是当时最理想与珍贵的材料,是人类上百万年的石器文化的积累和结晶。所以在玉被真正以独立的(矿物... 玉器是东方文化的特征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以其坚韧、美丽以及稀有,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和开发的一种新的矿物。在金属发明之前,玉无疑是当时最理想与珍贵的材料,是人类上百万年的石器文化的积累和结晶。所以在玉被真正以独立的(矿物)概念开发和利用之后,玉这种矿物即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属性和一些人格化的内涵,从而成为当时祀神与社会组织系统的重要物质依托。从玉器产生之初,至良渚时代,玉器已从最初的『石之美者』的概念,而转化成为一种社会化、礼仪化和宗教化的产品。随着社会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备,作为其重要指示物的良渚玉器,也便产生了许多细致的分工和复杂多样的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徽 图案 兽面 反山 神灵 锥形器 墓主人 纺轮 瑶山墓地 礼器 良诸文化 出土情况
原文传递
引魂灵璧 被引量:4
14
作者 巫鸿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1年第1期55-64,共10页
“璧”可说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和传播最广的一种玉器,其用途有多种,据文献记载包括祭祀和馈赠时使用的礼器、活人佩戴的饰玉和装殓死者的葬玉等,其象征意义也由于使用场合有别而不同[1]。进而言之,在礼器、佩玉和葬玉这些范畴中,特... “璧”可说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和传播最广的一种玉器,其用途有多种,据文献记载包括祭祀和馈赠时使用的礼器、活人佩戴的饰玉和装殓死者的葬玉等,其象征意义也由于使用场合有别而不同[1]。进而言之,在礼器、佩玉和葬玉这些范畴中,特定玉璧(或玉璧的仿制品及图像)的意义又会根据其具体的用途而有着更细致的区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难于根据文献记载或尺寸纹样来决定某件玉璧(或仿制品及图像)的特殊用途和象征性。要想得到合理的判断,必须依靠科学考古发掘所提供的细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器 饰玉 时间 图像 活人 用途 仿制品
原文传递
石家河遗址2015年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辉 余乐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十二五期间,该遗址被首批列入国家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中。在沉寂20多年后,自2014年11月...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十二五期间,该遗址被首批列入国家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中。在沉寂20多年后,自2014年11月,为推进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再次启动了石家河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遗址 考古遗址 大洪山 考古工作 谭家岭 大遗址保护 石家河文化 聚落形态 屈家岭文化
原文传递
沂水县纪王崮一号春秋墓及车马坑
16
作者 许姗 李顺华 +7 位作者 李胜利 郝导华 邱波 吴双成 耿涛 蔡友振 吕凯 李健 《海岱考古》 2013年第1期280-311,495-500,533-550,共34页
墓葬及车马坑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纪王崮'山顶,隶属泉庄镇。现整个山崮被开发为旅游景区,名'天上王城'。其东北距沂河约6公里,东南距跋山水库约15公里(图一)。纪王崮山顶下被杨家洼、魏家洼、深门峪和崮... 墓葬及车马坑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纪王崮'山顶,隶属泉庄镇。现整个山崮被开发为旅游景区,名'天上王城'。其东北距沂河约6公里,东南距跋山水库约15公里(图一)。纪王崮山顶下被杨家洼、魏家洼、深门峪和崮崖等村庄环绕。此区属于沂蒙地区的山崮地貌,其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其周围峭壁如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图版三三,1)。纪王崮最高点海拔577.2米,顶部面积约0.45平方公里,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曾常年居住的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马坑 二层台 墓主人 纪王城 沂水县
原文传递
古代玛瑙工艺品鉴定入门(二)
17
作者 吴树 张海青 《艺术品鉴》 2014年第5期144-150,共7页
吴树:在上期"古代玛瑙工艺品入门"一文中,张海青先生介绍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玛瑙制品器型及相关知识,这一期,我将继续与张先生探讨历代玛瑙制品的制作工艺特征及鉴定要领。张海青:好的吴树:张先生,据我所知,您研究古玉,... 吴树:在上期"古代玛瑙工艺品入门"一文中,张海青先生介绍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玛瑙制品器型及相关知识,这一期,我将继续与张先生探讨历代玛瑙制品的制作工艺特征及鉴定要领。张海青:好的吴树:张先生,据我所知,您研究古玉,包括古代玛瑙制品的真伪鉴别多年,是否能公开一些这方面的"独家秘笈"?张海青:独家秘笈谈不上,玩玉时间长了,总会有些心得首先,鉴定新工老工,应当将制作工艺乃至治玉工具列为首要研究对象,因为器型、纹饰易仿,用古老的工具治玉多半得不偿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型 真伪鉴别 工老 吴树 工艺特征 红山文化 和田
原文传递
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1
18
《世界遗产》 2017年第6期128-129,共2页
2017年12月12-14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良渚举行。本次会议以“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为主题,围绕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重大价值,共同探讨良渚遗址大研究、大保护的方法路径,进一步... 2017年12月12-14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良渚举行。本次会议以“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为主题,围绕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重大价值,共同探讨良渚遗址大研究、大保护的方法路径,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会议由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政府主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 考古 良渚遗址 水管理系统 中国考古学 水利系统 考古新发现 廓城 大遗址保护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探秘
19
作者 孙荣华 《中华文化画报》 2012年第7期68-71,共4页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最为神秘的主题纹饰和图符之一,主要见于雕刻在以琮为主的玉重器表面。然而以这一完整图符为主题而繁衍的相似或简化纹饰,则广泛见于良渚文化分布区域内的墓葬中。以神人兽面纹为主体纹饰的现象在整个良渚文化时期...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最为神秘的主题纹饰和图符之一,主要见于雕刻在以琮为主的玉重器表面。然而以这一完整图符为主题而繁衍的相似或简化纹饰,则广泛见于良渚文化分布区域内的墓葬中。以神人兽面纹为主体纹饰的现象在整个良渚文化时期不仅延续时间长,文化传统和特征明显,而且在中国诸史前文化中极为罕见。如何准确解读这一纹饰图符的创作主题和内涵,无疑对于良渚文化及其相关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鸟形图符和鸟形器,也是良渚文化考古出土玉器中较为常见的器物类型。这些鸟形器和鸟形图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兽面纹 三叉形器 出土 史前文化 出光美术馆 图符 创作主题
原文传递
展览
20
《文物天地》 2015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 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像""中国佛像""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佛像""半跏思惟像的成立和展开"四部分,阐释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期至11月1 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跏思惟像 佛教艺术 朝鲜半岛 三国时代 汝窑瓷器 痕都斯坦 良渚文化 宝丰清凉寺 文化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