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说“噩”字兼论“禸”式饰笔之来由
1
作者 刘志基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定量偏旁分析表明:西周金文"噩"字是表示鳄鱼的会意字,认为"噩"字所从同"禹"、"萬"等所从之"内式饰笔"相同的新释不可取。"禸式饰笔"与"某种动物的足爪形符号"无关,而源自古文字"又"形的泛化。
关键词 禸式饰笔 西周金文 偏旁分析
下载PDF
古文字中的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论析
2
作者 王英霄 《丽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9-63,共5页
古文字中的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是汉字文化阆苑中的两朵奇葩,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饰笔的两个字为一字异体,而有无区别符号的两个形体代表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在战国文字时期的发展状态不同。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三点:... 古文字中的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是汉字文化阆苑中的两朵奇葩,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饰笔的两个字为一字异体,而有无区别符号的两个形体代表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在战国文字时期的发展状态不同。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三点:有的饰笔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了区别功能,而区别符号的增加也要考虑到汉字的美观;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都可能会引起理据重构现象;二者在文字系统中的发展结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饰笔 区别符号 区别 联系
下载PDF
古文字饰笔与分化研究
3
作者 王英霄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古文字中,饰笔是对文字具有美化作用的装饰性笔划,关乎文字自身形体的变化;分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整手段,其实质与记词功能相关。添加饰笔属于繁化现象,古文字中的饰笔在文字构形中与文字的音、义无关,绝大多数都因不符合汉字经... 古文字中,饰笔是对文字具有美化作用的装饰性笔划,关乎文字自身形体的变化;分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整手段,其实质与记词功能相关。添加饰笔属于繁化现象,古文字中的饰笔在文字构形中与文字的音、义无关,绝大多数都因不符合汉字经济化原则而淘汰,但也有一部分饰笔产生了异体字和同形字,而后因为分化词义的需要,部分异体字和同形字开始分化。同形字的性质与异体字正好相反,异体字的外形不同,但只能起一个字的作用;同形字的外形相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笔 分化 异体字 同形字
下载PDF
字迹学视域下的甲骨文饰笔研究
4
作者 叶玉英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139-147,共9页
刘钊最早关注甲骨文饰笔问题,并作了专题研究,指出其中的饰笔有■、■、■、■、■、■、■、■、■等九种类型,并举了60例^(①)。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鲜有人问津。2014年,朱梁梓的硕士论文《商代文字可释字形饰笔整理研究》... 刘钊最早关注甲骨文饰笔问题,并作了专题研究,指出其中的饰笔有■、■、■、■、■、■、■、■、■等九种类型,并举了60例^(①)。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鲜有人问津。2014年,朱梁梓的硕士论文《商代文字可释字形饰笔整理研究》再度聚焦甲骨文中的饰笔,文中举出77例。该文最值得重视的是利用甲骨文断代学的最新成果,从组类的角度来考察不同组类甲骨使用饰笔的情况^(②)。我们注意到,张世超的《殷墟甲骨字迹研究——自组卜辞篇》未曾论及饰笔^(③)。因此我们不揣鄙陋,试图结合甲骨断代学和甲骨字迹学的研究成果对甲骨文中的饰笔作较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殷墟甲骨 甲骨断代 硕士论文 饰笔 卜辞 商代文字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饰笔与书法布局
5
作者 兰碧仙 《汉字文化》 2017年第4期35-37,78,共4页
殷代书法家在刻写甲骨文时不嫌麻烦,频繁地使用饰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美学追求。他们认为平衡对称是一种美;字形沉稳也是一种美;结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也是他们进行书法布局的重要原则。这些美学原理对后世书法布局的影响极其深远。
关键词 甲骨文 饰笔 书法布局
原文传递
派克笔引领时尚
6
作者 刘东凤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0,共1页
这是一个“我魅,故我在”的时代,尤其是年轻白领,在追求了各种别样的外在时尚后,开始热衷于内在物件的时尚。从每个细微之处展现他们的风采。
关键词 派克 时尚 V88系列 顶环
下载PDF
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特点试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颖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1期616-617,共2页
通过中山国文字与西周金文及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之文字的比较,可以将其构形特点归纳为:附加义符、增加声符、形近互作以及类化、选择不同构件造字、附加饰笔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山国文字所具有之特色,已经使它可以作为独立于三晋系之... 通过中山国文字与西周金文及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之文字的比较,可以将其构形特点归纳为:附加义符、增加声符、形近互作以及类化、选择不同构件造字、附加饰笔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山国文字所具有之特色,已经使它可以作为独立于三晋系之外的一系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 义符 声符 饰笔 形近互作 类化
下载PDF
徐器铭文考释商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秉新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徐族为东夷族团的一大支系.在商周时期,徐方的经济文化一度相当发达,国力强盛,曾多次为首向西周王室发难,春秋时期才逐渐衰落以至灭亡.山于史籍记载简略,以致对这一曾经举足轻重的淮泗大邦的世系、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至今仍是迷迷蒙... 徐族为东夷族团的一大支系.在商周时期,徐方的经济文化一度相当发达,国力强盛,曾多次为首向西周王室发难,春秋时期才逐渐衰落以至灭亡.山于史籍记载简略,以致对这一曾经举足轻重的淮泗大邦的世系、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至今仍是迷迷蒙蒙,难知其详.传世和出土的许多徐器,尤其是有铭文的近20件徐器,补了历史记载的缺憾,更显得异常珍贵.文字考释,是利用古文字资料进行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笔者在写作《东夷淮夷史征》时,对有关的甲骨文、金文资料做了一番注释梳理工作,发现诸家在文字考释方面有许多可商榷的地方.今对徐器铭文考释中的一些疑点,提出个人的浅见,千虑之一,或于徐文化研究有点滴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考释 商兑 说义 文字考释 石经 郑注 瓦器 饰笔 得声 总角
下载PDF
郭店简古文二考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琳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5期1-3,6,共4页
本文根据北宋夏辣《古文四声韵》一书辑录的字形,对郭店简的“达”字形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语丛》中“兢”字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 《古文四声韵》 释达 省简 饰笔 释兢
下载PDF
金文考释二则
10
作者 王颖 《中国文字研究》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丌"字一般被认为是"其"字的古文,或者是"基"的本字,但经过考察发现,"丌"字当有两个来源,一为族徽,一为"其"之简化异体字。"不"字与"丕"字本为一字之异体,汉代... "丌"字一般被认为是"其"字的古文,或者是"基"的本字,但经过考察发现,"丌"字当有两个来源,一为族徽,一为"其"之简化异体字。"不"字与"丕"字本为一字之异体,汉代之后"丕"字由"不"字中分化出来,并承担了无实意语助词这一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 族徽 饰笔
下载PDF
事:职事谓之事
11
作者 吕俐敏 《语文教学研究》 202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事、吏、史、使的甲骨文字形均为“■”,像手持书的样子。到了小篆中,字形发生分化,事写为“■”;吏写为;史写为“■”;使写为“”;从小篆字形看,这几个字的基本构件没有大的变化,更多变化表现为字形穿插的方式不同,或者是否加了饰笔。... 事、吏、史、使的甲骨文字形均为“■”,像手持书的样子。到了小篆中,字形发生分化,事写为“■”;吏写为;史写为“■”;使写为“”;从小篆字形看,这几个字的基本构件没有大的变化,更多变化表现为字形穿插的方式不同,或者是否加了饰笔。现代汉字中,“事”和其他几个字在字形的表面上看起来区别很大,但是通过对汉字的历史溯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字是如何变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字 基本构件 甲骨文字形 小篆 饰笔 汉字的历史
下载PDF
楚系文字与楚国风俗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松长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4期92-94,共3页
楚系文字是楚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众多的楚文化研究和古文字研究工作者,已对它的范围、时代和风格特征等作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阐述.楚系文字,不仅是指楚人所用者.还包括受楚文化影响较大的南方诸国,如曾、蔡、徐、宋、越、吴、鄀... 楚系文字是楚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众多的楚文化研究和古文字研究工作者,已对它的范围、时代和风格特征等作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阐述.楚系文字,不仅是指楚人所用者.还包括受楚文化影响较大的南方诸国,如曾、蔡、徐、宋、越、吴、鄀、黄等国文字,同时,本文讨论的楚系文字主要指春秋中叶至故国时期的楚系文字,因为这一时期,它的风格业已形成.至于楚系文字的风貌特征,郭沫若、胡光炜、周世荣等先哲时贤多有论及,兹不赘述,综述各说,楚系文字的特征主要是纤劲秀丽.表现为其笔画修长均细、多波折弯曲;其笔势柔韧劲健、圆转流畅;其结体崇尚奇诡,好用饰笔,因而导致鸟书的盛行和羡画及垂露状饰笔的随意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系文字 楚人 鸟书 楚国 饰笔 风格特征 楚文化 凤纹 古文字研究 凤鸟
下载PDF
甲骨文“■”字字形研究
13
作者 金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3期98-99,共2页
甲骨文"帝(禘)"字有多种字形,"■"字形并不十分常见,对于该字形,各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李圃先生认为是"上帝"的合文,字形上的"—"是"上"的省形;徐中舒先生认为"—"代表祭... 甲骨文"帝(禘)"字有多种字形,"■"字形并不十分常见,对于该字形,各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李圃先生认为是"上帝"的合文,字形上的"—"是"上"的省形;徐中舒先生认为"—"代表祭天;刘钊先生则认为字形上的"—"是饰笔。本文分三部分讨论分析三种主要的观点,得出"■"字形不是"上帝"合文,"祭天"已表现在"帝"的常见字形中的结论,从而论证了刘氏观点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字形 饰笔
下载PDF
古文中的特殊符号“—”
14
作者 王英霄 李琳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古文中的特殊符号"-"有重文符号、合文符号、饰笔符号、区别符号、指示符号等。其中作为饰笔符号、区别符号、指示符号的"-"为汉字笔画中的一部分,属于汉字内部结构本身书写形式的问题,属于繁化;而重文符号、合文... 古文中的特殊符号"-"有重文符号、合文符号、饰笔符号、区别符号、指示符号等。其中作为饰笔符号、区别符号、指示符号的"-"为汉字笔画中的一部分,属于汉字内部结构本身书写形式的问题,属于繁化;而重文符号、合文符号则为非文字性的东西,可归为标点符号类,属于简化。通过历时比较和全方位系统论证,可发现不同的符号"-"出现的时间、使用的位置及最终发展结果都有相同也有不同。正确地认识这一特殊符号有助于我们正确释读文字、校勘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文符号 合文符号 饰笔符号 区别符号 指示符号
下载PDF
再论“能原”镈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锦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7,92,共8页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将于国庆五十周年前夕对青铜器馆进行全新陈列,为使改陈建立在严格的学术理论基础上,古器物部和本刊编辑部协作组织了一系列的青铜器专题讨论。每次选出一件或几件院藏有代表性的铜器,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撰写论文,阐...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将于国庆五十周年前夕对青铜器馆进行全新陈列,为使改陈建立在严格的学术理论基础上,古器物部和本刊编辑部协作组织了一系列的青铜器专题讨论。每次选出一件或几件院藏有代表性的铜器,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撰写论文,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挖掘器物重要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我们对故宫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金文研究中,族名文字、月相辞语和越国文字号称三大难题,至今学术界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期讨论的能原傅铭文即涉及了历来难以辨读的越国文字,曹锦炎、连劭名、王人聪三位先生分别就此各抒已见,下期将有李学勤、董楚平、王辉诸先生继续这一课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 越王 拓本 故宫博物院 再论 春秋晚期 鲁国 铜器 饰笔 诸侯
原文传递
关于真山出土的“上相邦玺”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锦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0,共2页
1995年初,在苏州真山墓地的考古发掘中,于D1号战国墓出土了一方“上相邦玺”铜印。同年底的《中国文物报》相继刊出了苏州博物馆的报道文章及考释该玺的拙文。顷读《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2期刊出的王人聪先生的《真山出土“上相邦玺... 1995年初,在苏州真山墓地的考古发掘中,于D1号战国墓出土了一方“上相邦玺”铜印。同年底的《中国文物报》相继刊出了苏州博物馆的报道文章及考释该玺的拙文。顷读《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2期刊出的王人聪先生的《真山出土“上相邦玺”辨析》一文(以下简称《王文》),王先生对这方古玺从文字到国别作了全盘否定。由于原报道刊出的是复原的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字 印文 古玺 构形 饰笔 战国晚期 “相” 苏州真山 中国文物 博物馆
原文传递
能原镈铭试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人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34,共3页
能原镈传世两件,均铸有铭文,分别为48字及60字,为便于称述,现将铸有48字铭文的称为甲镈,60字铭的称为乙镈。甲镈传于光绪庚寅年(1890年)为渔人得之于江西瑞州(今高安县)东廓外锦江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镈土于江西临江县,今藏台北... 能原镈传世两件,均铸有铭文,分别为48字及60字,为便于称述,现将铸有48字铭文的称为甲镈,60字铭的称为乙镈。甲镈传于光绪庚寅年(1890年)为渔人得之于江西瑞州(今高安县)东廓外锦江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镈土于江西临江县,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镈的年代,《殷周金文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王 残片 奇字 字模 古口 心源 古字 贯珠 饰笔 文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