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纤维对SO_(2)饱和吸附量的测定方法改进
1
作者 董瑞婷 罗涛朋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12-114,121,共4页
“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活性炭纤维对SO_(2)饱和吸附量的测定”作为综合性实验具有现实意义。而传统的对SO_(2)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存在仪器昂贵、操作复杂、危险性等问题,不适合应用于实验教学,同时也不... “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活性炭纤维对SO_(2)饱和吸附量的测定”作为综合性实验具有现实意义。而传统的对SO_(2)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存在仪器昂贵、操作复杂、危险性等问题,不适合应用于实验教学,同时也不适用于一些硬件设施有限的中小型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参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HJ/T56-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并进行方法及装置的改进,可以有效的测定活性炭纤维材料对SO_(2)的饱和吸附量。新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成本较低,为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及中小型实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活性炭纤维 SO_(2)吸附 测定方法 饱和吸附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的煤中CO_(2)饱和吸附量预测研究
2
作者 侯渊 高飞 《山西煤炭》 2023年第4期94-102,共9页
为了定量预测采空区不同理化条件下煤对CO_(2)的吸附封存能力,以常温常压下3种煤在不同矿物质含量、含水率和CO_(2)体积分数下的饱和吸附量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 为了定量预测采空区不同理化条件下煤对CO_(2)的吸附封存能力,以常温常压下3种煤在不同矿物质含量、含水率和CO_(2)体积分数下的饱和吸附量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重。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模型均可以很好地预测煤对CO_(2)的吸附能力,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225和0.0718,随机森林模型测试集的MAE和RMSE分别为0.0320和0.0905,均小于0.1;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5%的数据为100%,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5%的数据为82%,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随机森林模型,证明BP神经网络在CO_(2)饱和吸附量的预测应用上准确性更高,预测效果更好。CO_(2)体积分数是所有影响吸附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约为30%;其次是比表面积,约为26%;CO_(2)体积分数、比表面积和含水率3个因素的重要性权重之和可达75%,远高于其他3个因素;孔体积与平均孔径的影响程度较低,而矿物质含量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封存CO_(2)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CO_(2)饱和吸附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的物化性质与活性炭饱和吸附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良杰 王京刚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9-412,共4页
采用kc-4.0型颗粒活性炭对甲苯、对二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醇、正丙醇进行吸附实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的物化性质与活性炭饱和吸附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乙酸甲酯、乙醇和正丙醇的吸附性能较差,对乙酸乙酯、甲... 采用kc-4.0型颗粒活性炭对甲苯、对二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醇、正丙醇进行吸附实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的物化性质与活性炭饱和吸附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乙酸甲酯、乙醇和正丙醇的吸附性能较差,对乙酸乙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的吸附性能较好,饱和吸附量最大的是甲苯(达312.92m g/g),饱和吸附量最小的是乙酸甲酯(为224.93m g/g)。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 u ir方程进行拟合,效果良好。挥发性有机物的比蒸发速度、饱和蒸气压和电离势能与活性炭饱和吸附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比蒸发速度越快、饱和蒸气压越高或电离势能越大,活性炭饱和吸附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活性炭 饱和吸附 相关性
下载PDF
聚合物PPES/PPEK/PPESK-NMP-H_2O三元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Ⅰ)浊点与饱和吸附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阳政 李永国 +1 位作者 陈翠仙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7,共7页
采用浊点滴定法实验测定了新型成膜聚合物杂萘联苯聚芳醚砜(PPES)、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和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酮(PPESK)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分别在3种不同温度(25,50和75℃)下用水滴定时的浊点数据.并用线性浊点方程对所得实验... 采用浊点滴定法实验测定了新型成膜聚合物杂萘联苯聚芳醚砜(PPES)、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和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酮(PPESK)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分别在3种不同温度(25,50和75℃)下用水滴定时的浊点数据.并用线性浊点方程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参数回归,线性度甚佳.采用平板刮膜法制备了PPES,PPEK和PPESK的致密膜,并用称重法测定了3种聚合物膜对水的饱和吸附量,进而根据Flory-Rehner理论计算了聚合物与沉淀剂水之间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为进一步理论计算PPES,PPEK和PPESK-NMP-H2O的三元相图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聚合物 浊点 饱和吸附 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 三元相图
下载PDF
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芩苷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和脱附率 被引量:2
5
作者 雷燕妮 张小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9-281,共3页
以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通过黄芩上柱液的澄清处理方法,比较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量和脱附率。结果表明,3种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能力大小为AB-8树脂>LSA-40树脂>D101树脂;选用50%乙醇溶液作... 以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通过黄芩上柱液的澄清处理方法,比较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量和脱附率。结果表明,3种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能力大小为AB-8树脂>LSA-40树脂>D101树脂;选用50%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效果最好;AB-8树脂纯化黄芩苷效果最好,黄芩苷纯度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大孔树脂 静态饱和吸附 脱附率 纯分化离工艺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中盐酸左氧氟沙星饱和吸附量的测定
6
作者 李洁 李翔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软性角膜接触镜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饱和吸附量. 方法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 ( 4. 6 mm × 150 mm,5 μm );流动相:三乙胺溶液 - 甲醇( 75: 25 );流速:1. 0 mL/min;检测波长:294 nm;...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软性角膜接触镜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饱和吸附量. 方法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 ( 4. 6 mm × 150 mm,5 μm );流动相:三乙胺溶液 - 甲醇( 75: 25 );流速:1. 0 mL/min;检测波长:294 nm;柱温:25 ℃. 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1. 200 ~24. 00 μg/mL,回收率为100. 30%,RSD为1. 02% (n=6).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饱和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 测定 饱和吸附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膨胀石墨的饱和吸附量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柏丽梅 刘柏英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膨胀石墨对不同油质的饱和吸附量,来探讨膨胀石墨的结构与饱和吸附量的关系.由扫描电镜可知,膨胀石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孔结构是以中、大孔为主;蠕虫石墨的表面结构与其内部结构不同,其内部为典型的片层结构.通... 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膨胀石墨对不同油质的饱和吸附量,来探讨膨胀石墨的结构与饱和吸附量的关系.由扫描电镜可知,膨胀石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孔结构是以中、大孔为主;蠕虫石墨的表面结构与其内部结构不同,其内部为典型的片层结构.通过观察石墨内部孔结构特征变化,可以分析膨胀石墨对油的去除效率以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饱和吸附 电镜图
下载PDF
等温吸附量计算方法的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元千 汤晨阳 陈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2,共7页
等温吸附方程和等温累积吸附方程是描述页岩气和煤层气吸附规律的2个重要理论方程。前者描述的是不同压力下的等温吸附量,后者描述的是不同压力下的等温累积吸附量。应当指出,构成等温吸附量曲线中不同压力下的数据点,不是利用实验测定... 等温吸附方程和等温累积吸附方程是描述页岩气和煤层气吸附规律的2个重要理论方程。前者描述的是不同压力下的等温吸附量,后者描述的是不同压力下的等温累积吸附量。应当指出,构成等温吸附量曲线中不同压力下的数据点,不是利用实验测定直接得到的,而是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尽管在中外,尤其是中国,目前已有若干计算等温吸附量的方法,但多因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存在不正确性和不可靠性,而导致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的错误,并引出了所谓过剩吸附量的不正确概念,这样也就谈不上为页岩吸附气和煤层吸附气的资源评价提供可靠的饱和累积吸附量数据。为此,基于气体状态方程,利用气体的物质守恒原理,经严格的推导,得到计算等温吸附量的3种方法。同时,提出了判断是否达到饱和吸附状态的判断因子。页岩和煤层吸附实验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新建的计算方法和判断因子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煤层气 等温吸附 计算方法 判断因子 饱和吸附
下载PDF
计算页岩气等温累积吸附量的称重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元千 刘浩洋 傅礼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88,共4页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和Avogadro(阿伏伽德罗)定律,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利用称重吸附仪测试的数据计算页岩气等温累积吸附量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表明,等温累积吸附量与压力之间是一条带峰值的曲线,峰值为等温饱和累积吸附量,峰位为累积...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和Avogadro(阿伏伽德罗)定律,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利用称重吸附仪测试的数据计算页岩气等温累积吸附量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表明,等温累积吸附量与压力之间是一条带峰值的曲线,峰值为等温饱和累积吸附量,峰位为累积饱和吸附压力,峰值之前的曲线符合陈氏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本文还提出了确定饱和吸附压力和等温累积饱和吸附量的交会法,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称重吸附 等温累积吸附 饱和吸附压力 等温饱和累积吸附 计算方法
下载PDF
等温吸附量方程常数的物理含义及无因次吸附量方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元千 刘浩洋 +1 位作者 汤晨阳 干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共6页
LANGMUIR(兰格苗尔)于1918年发表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描述了在等温条件下累积吸附量与吸附压力之间的关系。然而,应当指出,兰氏方程是利用甲烷气、氮气、一氧化碳气、二氧化碳气、氧气和氩气等气体,在由云母片制成的吸附仪上进行了大... LANGMUIR(兰格苗尔)于1918年发表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描述了在等温条件下累积吸附量与吸附压力之间的关系。然而,应当指出,兰氏方程是利用甲烷气、氮气、一氧化碳气、二氧化碳气、氧气和氩气等气体,在由云母片制成的吸附仪上进行了大量等温吸附实验,在实验取得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等温累积吸附量经验方程。该方程具有a和b两个常数。陈元千等于2018年发表了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的推导结果。该方程也存在A和B两个常数。研究结果表明,陈氏和兰氏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的两个常数都具有重要的物理含义。陈氏方程的常数A和兰氏方程的常数a都表示样品的极限累积吸附量;陈氏方程的常数B和兰氏方程的常数b都表示等温瞬压吸附量递减率;陈氏方程的AB和兰氏方程的ab都表示样品的最大初始理论吸附量。同时,建立了陈氏和兰氏的等温无因次累积吸附量方程和等温无因次瞬压吸附量方程,并提出了确定等温饱和吸附压力和等温饱和累积吸附量的方法。通过16个实例应用,发现陈氏方程和兰氏方程评价样品的极限累积吸附量基本一致;对于等温瞬压吸附量递减率和最大初始理论吸附量的评价,兰氏与陈氏的结果相差明显。但应当注意到,兰氏方程是一个经验方程,其可靠程度要比陈氏方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 吸附方程 方程常数 物理含义 无因次吸附方程 饱和吸附确定方法
下载PDF
称重吸附仪计算等温吸附量方法的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元千 刘浩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当利用称重吸附仪进行吸附实验时,某一测试压力点测试的总质量m_t,是由测试桶的质量m_b、测试桶内装入岩样的质量m_c、岩样吸附甲烷气的质量m_(ag)和测试桶空隙体积内自由甲烷气的质量m_(fg)等四部分组成。而注入甲烷气的质量mi仅包括m_... 当利用称重吸附仪进行吸附实验时,某一测试压力点测试的总质量m_t,是由测试桶的质量m_b、测试桶内装入岩样的质量m_c、岩样吸附甲烷气的质量m_(ag)和测试桶空隙体积内自由甲烷气的质量m_(fg)等四部分组成。而注入甲烷气的质量mi仅包括m_(ag)和m_(fg)两部分。由于测试桶的质量和装入测试桶内的岩样质量都是常数,因此为建立利用称重吸附仪计算等温吸附量的方法提供了方便。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和Avogadro定律,经理论推导,得到利用称重吸附仪测试数据计算等温吸附量的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判断甲烷气吸附程度的方法,以及确定饱和吸附压力和饱和累积吸附量的方法。页岩气和煤层气2个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煤层气 称重吸附 等温吸附 饱和吸附压力 饱和累积吸附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异黄酮吸附量和脱附率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雷燕妮 彭晓邦 张小斌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31-33,36,共4页
目的:研究富集与纯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方法:以大豆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通过豆粕样液的制备、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量和脱附率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 目的:研究富集与纯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方法:以大豆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通过豆粕样液的制备、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量和脱附率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能力依次为:DM21树脂、DM20树脂、XDA-6树脂、LSA-10树脂,选用70%乙醇作为洗脱剂效果最好。结论:DM21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效果最好,其纯度可达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孔树脂 静态饱和吸附 脱附率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煤体瓦斯吸附量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英杰 武德尧 +2 位作者 郭勇义 谢建林 菅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5,共4页
通过对含瓦斯煤层瓦斯气体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煤层中总的瓦斯含量方程中α值的假设与猜想。经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定压条件与升压条件下温度改变对煤与瓦斯吸附的影响规律,得到煤体在不同温度下瓦斯的吸附以及渗流规律。实验应用WY... 通过对含瓦斯煤层瓦斯气体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煤层中总的瓦斯含量方程中α值的假设与猜想。经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定压条件与升压条件下温度改变对煤与瓦斯吸附的影响规律,得到煤体在不同温度下瓦斯的吸附以及渗流规律。实验应用WY98-A型瓦斯吸附解吸仪器,通过研究煤与瓦斯吸附在温度改变的环境下的规律,以及所选煤样在吸附饱和后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并对瓦斯吸附的饱和吸附量进行了数学拟合,得到其函数关系式。为煤层瓦斯储量计算,及不同阶段瓦斯抽采量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吸附 瓦斯热采 吸附解吸曲线
下载PDF
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对氟化氢气体吸附能力研究
14
作者 白晓伟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基于目前工业上对含氟废气处理的方法-干法净化法,以某种国产拜耳法氧化铝和某种高铝粉煤灰盐酸法制备的氧化铝作为吸附剂,从预期的试验条件出发,自行设计、搭建、调试了一套静态吸附法试验装置,在实验室采用氟化氢体积浓度为5×... 本文基于目前工业上对含氟废气处理的方法-干法净化法,以某种国产拜耳法氧化铝和某种高铝粉煤灰盐酸法制备的氧化铝作为吸附剂,从预期的试验条件出发,自行设计、搭建、调试了一套静态吸附法试验装置,在实验室采用氟化氢体积浓度为5×10^(-2)%的混合气体,进行氧化铝的静态吸附试验。试验研究了吸附温度(25℃、80℃、95℃、110℃)和吸附时间(12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对2种氧化铝吸附氟化氢过程的影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吸附反应后载氟氧化铝中的氟含量,通过氧化铝的载氟量计算吸附过程的累计平均吸附效率。对某种粉煤灰氧化铝和某种国产拜耳法氧化铝的氟化氢吸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温度下,2种氧化铝的载氟量随时间曲线呈现不同的规律。对于拜耳法氧化铝,在吸附前期110℃时,氧化铝对氟化氢的吸附速度快于其他反应温度,110℃时100 g Al_(2)O_(3)3的饱和吸附量为3.06 g HF;对于粉煤灰酸法氧化铝,吸附前期95℃时的吸附速度最快,95℃时100 g Al_(2)O_(3)的饱和吸附量为2.94 g 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干法净化 氟化氢 氧化铝 吸附 饱和吸附 吸附
下载PDF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而力 王嗣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4-1061,共8页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的磷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分别相当于粗砂的6...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的磷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分别相当于粗砂的6.68和4.09倍;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吸附的磷是磷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磷的理论入海通量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冲泻质泥沙.占沉积物磷吸附总量的28.30%.沉积物对磷的比表面积标化吸附分配系数与松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比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与稳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在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沉积物中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的磷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沉积物 颗粒分级 吸附分配系数 饱和吸附量.
下载PDF
较高温度下煤吸附甲烷实验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张光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报道了 3个煤样在 30℃、5 0℃、70℃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 ,认为饱和吸附量与温度存在相关关系 ;据此 。
关键词 等温吸附 饱和吸附 温度 甲烷
下载PDF
纳米腐殖酸动态吸附废水中镉离子及其洗脱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亮 侯翠红 +3 位作者 徐丽 雒廷亮 张保林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8-1356,共9页
在静态法研究纳米腐殖酸吸附模拟含镉废水基础上搭建考察模拟含镉废水中镉离子在吸附剂上动态吸附及洗脱特性的吸附柱实验装置,考察镉离子溶液浓度、吸附(脱附)温度、共存离子和进料流速对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运用Thomas模型... 在静态法研究纳米腐殖酸吸附模拟含镉废水基础上搭建考察模拟含镉废水中镉离子在吸附剂上动态吸附及洗脱特性的吸附柱实验装置,考察镉离子溶液浓度、吸附(脱附)温度、共存离子和进料流速对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运用Thomas模型研究了纳米腐殖酸柱吸附过程动力学机理,测定了再生后纳米腐殖酸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初始镉离子浓度150 mg·L^(-1)和流速10 ml·min^(-1)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26.3mg·g^(-1)和405.5 mg·g^(-1);Thomas模型所得饱和吸附量qem分别为364.1、436.1和441.9 mg·g^(-1);洗脱峰镉离子浓度分别为3.3、12.0和22.0 g·L^(-1);共存离子SO_4^(2-)浓度增加,纳米腐殖酸对镉离子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降低;吸附和脱附均可常温工况进行。经30次吸附和再生后,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无明显降低。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对纳米腐殖酸吸附再生前、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腐殖酸物化性能稳定,形貌基本无变化,尺度发生一定程度减小,表面及内部的氨基、羟基等对吸附镉离子均发挥有效作用,该材料可满足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腐殖酸 动力学机理 穿透吸附 饱和吸附 动态吸附 脱附 吸附 废水
下载PDF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的氨氮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而力 王雅迪 王嗣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6-1023,共8页
为估算辽河吸附态氨氮入海通量,采用平衡吸附-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解吸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饱和吸附... 为估算辽河吸附态氨氮入海通量,采用平衡吸附-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解吸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 643.82和2 693.71 mg/kg,相当于粗砂的8.04和5.94倍;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氨氮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70.10和164.52 mg/kg.占沉积物氨氮吸附总量的14.99%;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解吸比例较小,分别为30.66%和42.04%,入海后可分别为上覆水提供氨氮52.15和69.16 mg/kg;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所吸附的氨氮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的腐殖质含量远远高于粗沙,在其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氨氮吸附是导致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饱和吸附量较大、解吸比例较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沉积物 颗粒分级 氨氮 吸附-解吸分配系数 饱和吸附 最大解吸 解吸比例
下载PDF
新型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倩 宋春敏 +1 位作者 王云芳 郑冬菊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9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用碱处理沸石ZSM-5的浆液作为硅铝源,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法(BET)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模拟汽油吸附脱硫对制备的分子筛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产物为具有微孔、介孔双孔分布的复合... 用碱处理沸石ZSM-5的浆液作为硅铝源,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法(BET)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模拟汽油吸附脱硫对制备的分子筛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产物为具有微孔、介孔双孔分布的复合分子筛,其中介孔孔径主要集中在2.6 nm。复合分子筛的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SiO2):n(CTAB):n(H2O)为1.00:0.15:60.00,在80℃水浴中用1.0 mol/L NaOH溶液处理1 h,控制体系pH值为10.50,晶化温度为100℃,晶化时间为24 h,在550℃马弗炉中焙烧6 h。负载过渡金属离子如Fe3+,Ag+,Co2+,Ni2+等可改善复合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经Fe3+改性后其饱和吸附量可高达37.7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复合分子筛 微孔-介孔 吸附 吸附脱硫 饱和吸附 改性分子筛
下载PDF
石油羧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碱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及吸附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德新 黄宏度 岳湘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67,350,共5页
实验考察了石油羧酸盐(POS 2和POS 4)/重烷基苯磺酸盐(ORS 41)/碱(NaOH)复配体系与大庆脱气原油(45℃粘度18 7mPa·s)间的界面张力IFT(45℃)及2种表面活性剂在大庆去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复配体系用矿化度4 3g/L的模拟注入水配... 实验考察了石油羧酸盐(POS 2和POS 4)/重烷基苯磺酸盐(ORS 41)/碱(NaOH)复配体系与大庆脱气原油(45℃粘度18 7mPa·s)间的界面张力IFT(45℃)及2种表面活性剂在大庆去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复配体系用矿化度4 3g/L的模拟注入水配制。在复配体系中加入C2~C5正构脂肪醇使实验油水体系IFT达到平衡的时间由~70min缩短至~50min,使IFT稳定值(~5 8×10-3mN/m)有所降低,各种醇的影响力相差不大,C3醇略好。当POS 2、ORS 41、C2、C3混合醇(1∶1)质量比为24∶8∶1时,在POS 2浓度0 6~6 0g/L、NaOH浓度2 5~12g/L范围出现超低IFT。POS 4/CTMAB或CPC/NaOH复配体系只在很窄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出现超低IFT。OP类和Twee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POS 2/NaOH体系的IFT升高,升高幅度随加入量和乙氧基数增大而增大。POS 4和ORS 41在油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定律,从POS 4/ORS 41/NaOH(2 5/0 83/12g/L)复配体系中的吸附量(饱和吸附量为1 444和6 741mg/g油砂),低于从POS 4/NaOH(2 5/12g/L)和ORS 41/NaOH(0 83/12g/L)体系中的相应吸附量(分别为2 925和7 581mg/g油砂)。图6表1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复配体系 石油羧酸盐 吸附特性 界面活性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Langmuir NaOH CTMAB TWEEN 饱和吸附 IFT 界面张力 脱气原油 油水体系 浓度范围 油砂 实验 注入水 矿化度 脂肪醇 稳定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