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热导率校正对大地热流计算值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嘉佳 王贵玲 +2 位作者 邢林啸 陆川 钱家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9-1364,共16页
岩石热导率是计算大地热流的基础热物性参数,热导率的选取和校正是正确评估热流的基础。当前在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大地热流计算中,多以受季节性气温变化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古近系和新近系砂泥质岩层作为大地热流的计算... 岩石热导率是计算大地热流的基础热物性参数,热导率的选取和校正是正确评估热流的基础。当前在冀中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的大地热流计算中,多以受季节性气温变化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古近系和新近系砂泥质岩层作为大地热流的计算层位,岩石热导率也多参考区域内已有定值,而忽略了热导率对水饱和度、温度和压力的依赖性。笔者等从岩石热导率的温压校正和饱水校正角度出发,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校正方法对热流值的影响。主要认识如下:(1)岩石热导率作为1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热物性参数,其大小与岩性和矿物组分密切相关,同时通常与孔隙率呈负相关,而与密度呈正相关;(2)热导率高温实验结果显示,冀中坳陷砂岩样品热导率总体上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30~130℃的温度区间热导率降低了6.8%~11.3%,热导率下降率具有随热导率的降低而减小的趋势;由于砂岩和泥岩具有相对较浅的埋深和较低的原位温压条件,温压对热导率的正负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对于热导率小于2 W/(m·K)的样品,温压对其的影响较小。(3)饱水校正后的冀中坳陷JZ03井和JZ04井古近系—新近系砂泥岩热导率的平均偏差分别高达43.0%、47.5%;(4)JZ03井和JZ04井古近系—新近系岩层热导率在未经任何校正、经含水率校正及经孔隙率校正情况下的大地热流值分别为43.05 mW/m^(2)、45.39 mW/m^(2)、61.64 mW/m^(2)和52.81 mW/m^(2)、59.81 mW/m^(2)、78.14 mW/m^(2);最终选取经几何平均模型饱水校正后的热导率计算得到的61.64 mW/m^(2)和78.14 mW/m^(2)两个热流值分别作为冀中坳陷牛北斜坡和高阳低凸起中部的大地热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大地热流 热导率 温度校正 饱水校正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岩石热导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潇 朱传庆 +2 位作者 邱楠生 唐博宁 付秀丽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I0001-I0010,共19页
本次研究采用瞬态平面源法对松辽盆地北部76个钻孔的263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试。岩心的实测热导率集中在0.58~3.00 W/(m·K)之间,平均为(1.77±0.64)W/(m·K);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平均热导率分别为(1.30±... 本次研究采用瞬态平面源法对松辽盆地北部76个钻孔的263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试。岩心的实测热导率集中在0.58~3.00 W/(m·K)之间,平均为(1.77±0.64)W/(m·K);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平均热导率分别为(1.30±0.39)W/(m·K)、(1.89±0.64)W/(m·K)、(1.91±0.37)W/(m·K)、(2.18±0.57)W/(m·K);变质岩、火成岩平均热导率分别为(2.75±0.67)W/(m·K)、(2.70±0.45)W/(m·K)。碎屑岩和凝灰岩热导率整体上呈现出随着埋深和地层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砾岩和变质岩变化趋势不明显。分析了压实成岩作用、砂岩的矿物含量和岩石的变质作用对岩石热导率造成的影响。通过饱水测量获得了原位热导率,对岩心的原位导热系数进行了修正。最后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地层热导率柱,可以为研究区的热流计算、深部地温场建模、盆地热史恢复等提供地层热导率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导率 饱水校正 地层热导率柱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岩石热导率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如洋 黄少鹏 +4 位作者 张炯 许威 柯婷婷 左银辉 周勇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1-634,I0014,I0015,共16页
岩石热导率是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对于地热资源评估、大地热流分析、深部热状态及岩石圈热结构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本文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利亚斯太凹陷采集了98块基本覆盖白垩系各地层的钻井岩芯样... 岩石热导率是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对于地热资源评估、大地热流分析、深部热状态及岩石圈热结构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本文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利亚斯太凹陷采集了98块基本覆盖白垩系各地层的钻井岩芯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它们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试,并收集了前人对31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而结合孔隙度、钻孔实测温度和深度数据,对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数据进行了饱水校正和温压校正。测试样品包括泥岩、砂岩、砾岩、片岩和玄武岩,孔隙度在2%~20%之间,采样深度在117.8~3159.5m范围内,对应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13.5~118.6℃、2.89~77.41MPa。实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岩性岩石样品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9~4.91W/(m·K)。经过饱水和温压校正后,泥岩、砂岩、砾岩、页岩和玄武岩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2.08±0.36W/(m·K)、2.28±0.50W/(m·K)、2.53±0.44W/(m·K)、4.16±0.76W/(m·K)、1.33±0.09W/(m·K)。5种岩性中片岩平均热导率值最大,玄武岩平均热导率值最小,沉积岩介于两者之间,总体上具有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饱水、温度和压力校正后的热导率比干样热导率高。结合研究区内各个地层砂岩和泥岩所占比计算得到白音查干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白垩系地层热导率分别为2.00W/(m·K)和2.17W/(m·K)。结合钻孔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二连盆地大地热流值介于74~85mW/m^2,明显高于中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1.5mW/m^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二连盆地以及华北北缘的地热资源,深部热状态和岩石圈结构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导率 饱水校正 温压校正 大地热流 白音查干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