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苜蓿+玉米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的评定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张桂国
杨在宾
董树亭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15B07-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98
30771282)资助
-
文摘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苜蓿+玉米间作模式下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及其瘤胃可降解养分产量的差异,从而对玉米+苜蓿间作系统饲料生产能力作出合理的评定。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5∶2四个间作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其所占间作面积比分别为33%∶67%,43%∶57%,50%∶50%,55%∶45%,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各处理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养分瘤胃降解率,从而可以对不同间作模式下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及总可降解养分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对不同间作系统饲料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苜蓿+玉米间作系统与玉米和苜蓿单作系统相比,提高了单位间作面积总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的产量,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和瘤胃可降解养分产量,具有更高的饲料生产潜力,是一种可行的饲料生产模式,本试验条件下5∶2间作模式表现出最佳的生产优势。
-
关键词
苜蓿
玉米
间作
饲料生产潜力
-
Keywords
alfalfa(Medicago sativa)
maize(Zea mays)
intercropping
forage potential
-
分类号
S54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苜蓿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张桂国
杨在宾
董树亭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436-3445,共10页
-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5B07-03)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山东省肉羊良种工程项目资助
-
文摘
【目的】评价不同玉米(Zea mays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间作模式下饲料干物质、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和养分瘤胃降解率等的差异,为生产应用玉米+苜蓿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和5﹕2,共4个间作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玉米、苜蓿单作为对照组。测定各处理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养分瘤胃降解率、可降解营养成分产量,以及苜蓿、玉米茎秆在瘤胃中降解前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收获产物用作绵羊全日粮时瘤胃细菌总数的变化。【结果】玉米苜蓿间作系统及苜蓿单作干物质、营养物质及可利用营养物质产量均随苜蓿栽培年限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及各间作处理在干物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和苜蓿间作提高了粗蛋白质的产量、瘤胃降解率及可降解蛋白质产量,且随苜蓿间作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苜蓿单作相比,玉米+苜蓿间作提高了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总能产量,降解率及相应的可利用营养成分产量;间作系统收获产物在瘤胃内降解时增加了瘤胃细菌数量,使苜蓿和玉米茎秆中更多的组织细胞被降解,从而提高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结论】玉米+苜蓿间作系统在营养物质产出上比单作系统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同时提高了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和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是一种可行的饲料生产模式,为今后在农区建立反刍动物饲料供应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玉米
苜蓿
间作
饲料生产潜力
机理
-
Keywords
maize
alfalfa
intercropping
forage potential
mechanism
-
分类号
S54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