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锡爵的文学观念与万历初年馆阁文学的复兴
1
作者 安家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7,共10页
王锡爵倡导为文当"尊经复古",崇尚温厚雅驯与和平恬淡的文风,并高度揄扬馆阁文学。王氏文学观念的形成既根植于历史语境,复与吴地博古好雅、研习经术的地域文化传统、研习《春秋》的学术背景以及翰林馆臣的入仕经历相关。王... 王锡爵倡导为文当"尊经复古",崇尚温厚雅驯与和平恬淡的文风,并高度揄扬馆阁文学。王氏文学观念的形成既根植于历史语境,复与吴地博古好雅、研习经术的地域文化传统、研习《春秋》的学术背景以及翰林馆臣的入仕经历相关。王锡爵通过馆课与评点传递尊经复古与文尚雅正的文学观念,并在文章写作中积极践行之,对于促成万历初年文柄由郎署重归馆阁不无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经 复古 馆阁文学 复兴
下载PDF
论叶向高的文学活动在晚明文坛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礼炬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2-79,共8页
明代文学自弘治、正德以来,馆阁创作对文坛的领导地位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阵营所取代,《四库全书总目》以为"两派互相胜负",晚明馆阁文学对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胜利的时间需要加以考定。晚明福建大学士叶向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明代文学自弘治、正德以来,馆阁创作对文坛的领导地位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阵营所取代,《四库全书总目》以为"两派互相胜负",晚明馆阁文学对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胜利的时间需要加以考定。晚明福建大学士叶向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对于他的文学成就著论甚少,评价不甚妥当。叶向高的文学观念来自其庭训、师训和嘉靖初中叶闽中提倡唐宋散文创作的传统,与明代馆阁文学传统契合,以复振馆阁文风为己任,融通明代馆阁文学传统和前后七子文学创作的长处,最终完成馆阁文学在文坛的复归,时间上限为万历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599-1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向高 馆阁文学 后七子 晚明 郭正域
下载PDF
杨亿的馆阁经历与颂美情结
3
作者 马小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杨亿诗文中的颂美情结与其神童出身、馆阁经历密不可分。宋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与重文的政策为神童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杨亿的神童身份也成为盛世的点缀,与颂圣氛围相契合。读书秘阁期间,杨亿生活优渥,其颂美作品在取得帝王赏识... 杨亿诗文中的颂美情结与其神童出身、馆阁经历密不可分。宋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与重文的政策为神童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杨亿的神童身份也成为盛世的点缀,与颂圣氛围相契合。读书秘阁期间,杨亿生活优渥,其颂美作品在取得帝王赏识的同时也换得职位的升迁。供职馆阁期间,杨亿的颂美情结更加突出。屡受恩宠的经历、职官角色的内在规定性以及宋初粉饰太平的需要,均促成了杨亿颂美情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亿 馆阁文学 颂美文学
下载PDF
明初台阁体的生成及泛衍 被引量:7
4
作者 饶龙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由于洪武朝君臣关系未谐,加上各地文人群倾轧消长,缔造文治鼎盛的愿望暂时被悬置,而为西昌雅正文学生长让出空间。及至朱棣"靖难"成功,杨士奇等江右文人入阁。他们以西昌儒术的适应性,逐步获取数代皇权的信任,终至形成君臣相... 由于洪武朝君臣关系未谐,加上各地文人群倾轧消长,缔造文治鼎盛的愿望暂时被悬置,而为西昌雅正文学生长让出空间。及至朱棣"靖难"成功,杨士奇等江右文人入阁。他们以西昌儒术的适应性,逐步获取数代皇权的信任,终至形成君臣相得的局面,并顺势推扬西昌雅正文学。因有西昌文学雅正特质的植入,明初馆阁文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雍容平和的台阁体,并迅速向朝野推广泛衍。这样,西昌雅正文学便入主馆阁,而敷衍出明初文治之鼎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雅正文学 江右文脉 馆阁文学 台阁体
下载PDF
明初诗文的走向 被引量:6
5
作者 饶龙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4-51,共8页
元末战乱阻隔 ,形成东南文人呈地域群落分布的格局 ,主要有吴中、浙中、江右、岭南、闽中等五个文人群落。总体上看 ,除了江右文学 ,其他地域的文学均表现出绮弱哀怨、纤细清浅的特色。明主定鼎南京 ,各地域的文人来附 ,呈现了一种群落... 元末战乱阻隔 ,形成东南文人呈地域群落分布的格局 ,主要有吴中、浙中、江右、岭南、闽中等五个文人群落。总体上看 ,除了江右文学 ,其他地域的文学均表现出绮弱哀怨、纤细清浅的特色。明主定鼎南京 ,各地域的文人来附 ,呈现了一种群落归附的现象。朱元璋推行一系列政策 ,并亲自创制诗文 ,评古论今 ,力图革除元末文风的遗弊。最初 ,明廷对来附的文人还示以恩宠 ,随后则进行打击排抑 ,各地域的文学从此中蹶。惟江右文人如刘崧等 ,以其纯厚廉慎的素质 ,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在政治上表现出强有力的后劲 ,加上其典正和平的文学特质契合了明初盛国气象的需要 ,后继数帝亦对江右文人恩宠有加。君臣相契相得 ,推波助澜 ,使典正和平的文风代表了这个时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阁文学 明朝初年 文学思想 江右文人 江右文学 文风
下载PDF
明中期文坛茶陵派与吴中派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司马周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93,共5页
茶陵派与吴中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吴中派在文学上表现出四点地域特征:博学之风、任情之性、尚趣之乐和崇古之情。李东阳与吴中士子交往甚多,不少吴中人士在与茶陵派交往过程中,深受茶陵派诗风的影响,自觉接受了李东阳的诗歌主张,在师法取... 茶陵派与吴中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吴中派在文学上表现出四点地域特征:博学之风、任情之性、尚趣之乐和崇古之情。李东阳与吴中士子交往甚多,不少吴中人士在与茶陵派交往过程中,深受茶陵派诗风的影响,自觉接受了李东阳的诗歌主张,在师法取向、诗歌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共同志趣,而人生追求的相异又使两派各有不同。通过对茶陵派与吴中派异同的研究,探讨两派在文学上的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阳 茶陵派 吴中文人 馆阁文学 山林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