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昌首义公园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纪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73,共4页
1924年,为追怀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在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武昌建成"首义公园"。虽然在其初创之时颇受欢迎,但随后命运多舛、浮沉跌宕。民国期间,对风景品质和大众游赏的关注淡化了公园的纪念意义,经营管理的无序、不期而至的兵... 1924年,为追怀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在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武昌建成"首义公园"。虽然在其初创之时颇受欢迎,但随后命运多舛、浮沉跌宕。民国期间,对风景品质和大众游赏的关注淡化了公园的纪念意义,经营管理的无序、不期而至的兵燹战乱使园容凋零破败。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了短暂的修复,随却即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而折损、因"文化大革命"而没落。改革开放后增设了一些纪念性景点,却终因发展旅游经济,渐渐丧失了在该城市片区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分析与探讨首义公园历史变迁的过程及某些规律,以期对同类园林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辛亥革命 首义公园 纪念性 社会效益 风景游赏
下载PDF
纪念语境、共和话语与公共记忆——武昌首义公园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天洁 李泽 孙媛 《新建筑》 2011年第5期6-11,共6页
武昌首义公园于1924年建成开放,是武汉三镇为纪念1911年辛亥首义而辟设的重要公共空间。结合20世纪初世界性国家纪念碑建设以及公园运动的背景,分析首义公园的选址、创出及发展,并从主题、形式、材质、位置、表演编排等角度,诠释园内纪... 武昌首义公园于1924年建成开放,是武汉三镇为纪念1911年辛亥首义而辟设的重要公共空间。结合20世纪初世界性国家纪念碑建设以及公园运动的背景,分析首义公园的选址、创出及发展,并从主题、形式、材质、位置、表演编排等角度,诠释园内纪念性结构对共和话语及公共记忆的空间物化。武昌首义公园从结构到场景均是新共和政府操纵和提高大众政治意识的空间尝试,蕴含着"唤醒"和"规训"的双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首义公园 纪念 共和话语 公共记忆 武汉
下载PDF
从园林到景观——武昌首义公园纪念性之表现研究
3
作者 赵纪军 陈纲伦 《新建筑》 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
首义公园是针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第一个纪念性城市建设。以园林形态,而非通常的纪念碑、纪念堂等建筑形式加以纪念,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原因。近百年来,由于各层面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首义公园... 首义公园是针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第一个纪念性城市建设。以园林形态,而非通常的纪念碑、纪念堂等建筑形式加以纪念,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原因。近百年来,由于各层面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首义公园的纪念性表现形式因之嬗变,故大体经历了由园林形态逐渐景观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武昌 纪念性 首义公园 园林 景观
下载PDF
从小首义公园到大首义公园
4
作者 昌庆旭 《武汉文史资料》 2022年第3期23-27,共5页
武昌是一座古城,明年将是武昌建城1800周年,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武昌城四个历史时期,其城池规模最大当数始建于明代的武昌城。监修武昌城的是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他按王城的规模和形制,于洪武四年始建,花十年时间。将鄂州... 武昌是一座古城,明年将是武昌建城1800周年,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武昌城四个历史时期,其城池规模最大当数始建于明代的武昌城。监修武昌城的是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他按王城的规模和形制,于洪武四年始建,花十年时间。将鄂州城增拓改建成了一座大型城池,主要是城墙向蛇山南扩展,不仅将蛇山圈在了武昌城内,还把紫阳湖、长湖、歌笛湖、西湖、都司湖都圈进了城垣。城垣周长20里,东、南、北均有壕堑,西临大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国功臣 于洪武 周德兴 都司 江夏 首义公园 夏口城 鄂州
下载PDF
《蛇山一家人》披露珍闻:江城现存唯一法桐名“冰生”
5
作者 蒋太旭 《湖北文史》 2012年第1期96-98,共3页
武汉现存唯一一棵正宗法国梧桐树是谁种下的?这棵百岁老树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即将出版的《蛇山一家人和辛亥首义珍藏图典》(以下简称《蛇山一家人》)一书。
关键词 蛇山 冰堂 种下的 英桐 武昌 华侨领袖 卢纲 首义公园 古树名木 袁伟民
原文传递
卢立群与武汉抗战
6
作者 卢纲 《湖北文史》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卢立群1904年3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八里湾礼家田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师从董必武及其父亲董采臣、叔父董素怀,并寄住董家。1920年进入武昌循道岭胭脂山下的启黄中学,董必武在启黄中学教授英文,并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4年... 卢立群1904年3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八里湾礼家田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师从董必武及其父亲董采臣、叔父董素怀,并寄住董家。1920年进入武昌循道岭胭脂山下的启黄中学,董必武在启黄中学教授英文,并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4年考"庚款五校官费",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学工程建筑学科。1926年6月归国后,投身北伐,任北伐十五军政治部负责人。1932年任湖北省建筑厅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开始改造武昌旧城区,建设蛇山大首义公园,筹备重建黄鹤楼。抗战爆发后,开办抗日"汤池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协助陶铸培训新四军干部和游击队骨干。抗战胜利后致力实业建设,与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李四光一道探查湖北的矿产和燃料资源。解放后,在中南工业部、长江中游工程局从事恢复工业生产和建设工作。晚年潜心研究历史和哲学。1976年病逝于武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科 武昌城 首义公园 合作事业 东京工业大学 蛇山 黄安 循道 建设厅厅长 抗日救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