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9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的纵向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谭友果 刘成文 +1 位作者 刘勇 甘枝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 了解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 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将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2 36例分成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及氯丙嗪组 ,采用BPRS及TESS在患者首次住院治... 目的 了解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 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将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2 36例分成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及氯丙嗪组 ,采用BPRS及TESS在患者首次住院治疗前及治疗后 2、4、6、8周进行评定 ,并观察 4组药物的副反应 ;对 4组患者出院后 3年内进行随访 ,并利用BPRS、TESS及SDSS每年评定 1次。结果 在首次住院中 ,4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方面的近期疗效基本相同 ,但在药物副作用方面 4组患者有显著差异 ;在 3年随访中 ,4组患者在中断治疗、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远期疗效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首发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下载PDF
基于3.0T磁共振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艳菊 卓丽华 +2 位作者 李经国 邹兴雄 王艳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5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0... 目的探究基于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5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0T磁共振DTI检查,观察两组认知功能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PANSS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脑区主要在胼胝体底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束及右上放射冠,且FA值高于对照组的脑区,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脑白质胼胝体体部FA值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扣带束FA值与阴性症状FA值呈正相关(P<0.05),右上放射冠与一般病理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3.0T磁共振DTI检查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同时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容易引起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DTI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红英 赵淑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60-161,1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8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68例.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观察8周.比较...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8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68例.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观察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个人和社会恢复量表、公认认知成套测验、护士观察量表评分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后两组个人和社会恢复量表、公认认知成套测验、护士观察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依从率为95.5%,对照组为84.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知力恢复,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多元化护理 依从性 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 个人和社会恢复量表 公认认知成套测验 护士观察量表
下载PDF
MRS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菊 石忻蔚 +1 位作者 杨芮一 王艳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影像分析。方法:选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及同时精神正常青少年60例为研究对象。先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行磁共振成像(MRI)快速定位成像,然后对所选取的部位使用MRS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影像分析。方法:选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及同时精神正常青少年60例为研究对象。先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行磁共振成像(MRI)快速定位成像,然后对所选取的部位使用MRS检查。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前额叶的NAA及NAA/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双侧前额叶神经元的完整性受损。本研究结果提示前额叶神经元能量需要降低并可能发生神经胶质细胞的完整性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影像分析
下载PDF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 周云 《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4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熟防御方...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6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4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父:r=0.449,P<0.01,母:r=0.471,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父:r=-0.312,P<0.05,母:r=-0.349,P<0.01);而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防御机制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且防御机制和父母养育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防御机制 父母养育方式 青少年
下载PDF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梁 赵林 +3 位作者 张飞龙 芈志勇 关雪 孔令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 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24例,施测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以t... 目的 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24例,施测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以t检验、Pearson相关、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恐吓、忽视、贬损、干涉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低受教育水平、不安全的成人依恋、儿童期心理虐待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留守经历、低受教育水平、不安全的成人依恋、儿童期心理虐待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青少年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尤强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运用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 将60名患者融入到实验中,时间:2021.5-2022.6,按照平均分配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多元化护理),在实验期间对其出现的分值比较。结果 各项指标数值在干预之前,组间... 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运用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 将60名患者融入到实验中,时间:2021.5-2022.6,按照平均分配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多元化护理),在实验期间对其出现的分值比较。结果 各项指标数值在干预之前,组间对比P>0.05;经干预之后,观察组精神状态逐渐好准转,分值降低,令患者更好的参与到生活中,使其生活能力增强,同时患者社会功能也逐步的提高,将其数值进行组间对比,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在管理的过程中,运用护理管理,使其精神状态逐渐提高,同时使患者的病情好转,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在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渐增长,使其在社会中的存在的缺陷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生活能力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昌 王永柏 +2 位作者 杨妍 李柳 杨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0例13-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0例13-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药物达到临床最大剂量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QT/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痊愈率34.3%,有效率77.1%,利培酮痊愈率32.9%,有效率7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两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利培酮组发生率为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QT间期较治疗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30,P=0.000),QTC间期较治疗前虽然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QT/QTC间期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利培酮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GDNF、DHEA-S、Hcy水平评估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程度的价值
9
作者 马瑞晨 韩甜甜 马燕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其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其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精神症状程度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DNF、DHEA-S、Hcy水平的差异性,分析血清GDNF、DHEA-S、Hcy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重度精神症状程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GDNF、DHEA-S、Hcy水平如何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程度。结果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轻度精神症状18例,中度精神症状27例,重度精神症状15例;观察组阳性及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DHEA-S、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阳性及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DHEA-S、Hcy水平依次升高(P<0.05),GDNF水平依次降低(P<0.05);经过ROC分析,血清GDNF、DHEA-S、Hcy水平评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程度为中、重度的AUC分别为0.753、0.762、0.736,灵敏度分别为0.833、0.643、0.595,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NF≤454.545 ng/L、DHEA-S≥83.970 nmol/L、Hcy≥22.925μmol/L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OR=5.572、7.425、9.698,P值均<0.05)。结论血清GDNF、DHEA-S、Hcy水平可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程度的评估,且GDNF水平越低、DHEA-S、Hcy水平越高,其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程度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硫酸脱氢表雄酮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基于MSAPNet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脑电识别研究
10
作者 廉小亲 王梓桐 +2 位作者 高超 马虢春 刘春权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5-164,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脑电信号特征所表达的相关信息,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准确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脑电模糊熵特征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SAPNet)的方法,进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青少年脑电信号分类。该方法首先提... 为了更好地利用脑电信号特征所表达的相关信息,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准确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脑电模糊熵特征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SAPNet)的方法,进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青少年脑电信号分类。该方法首先提取脑电各节律波段的模糊熵作为特征,根据电极空间排布位置构建三维特征矩阵,并用多尺度级联模块对输入的包含原始脑电空间信息的三维特征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其次,通过设计的特征融合模块将不同层级的特征进行融合。接着,使用设计的多尺度降采样模块对特征图进行降维处理。最后,使用分类模块完成对病症的识别与检测。实验结果表明,MSAPNet对病症的识别准确率、敏感性、精确率、F1分数和特异性分别可以达到97.21%、97.51%、97.29%、97.40%和96.86%,和相关研究相比具有更好的病症检测性能,证明了研究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脑电信号 模糊熵 MSAPNet
下载PDF
比较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覃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61-0064,共4页
探讨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疗法在改善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研究的疾病名称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群体为来院就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 探讨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疗法在改善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研究的疾病名称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群体为来院就医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设定的研究样本量为135例,随机均等拆分法为此次医学实验的分组法,A组(阿立哌唑疗法)、B组(利培酮疗法)及C组(帕利哌酮疗法)的组内成员数皆为45例,对比差异。结果 三组在干预后的血糖、血脂上无差异(P>0.05);三组在PANSS、PSP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可知A组、B组及C组的数值分别为55.56%、33.33%及11.11%,经比对可知三个小组的组间差异皆较为明显,C组的数值最低(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经三种药物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效果,帕利哌酮效果最佳,且安全性最高,之后为疗效较佳、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利培酮,阿立哌唑疗效一般,安全性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儿童青少年 帕利哌酮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疗效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
12
作者 苏醒 吉兆正 +10 位作者 尹婷妮 王慧 宫小云 赵荔阳 刘勤一 韩刚强 孙秉玺 彭舒晨 陈佳璐 李雪 刘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特点。方法:入组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发育青少年68例,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基础面部表情...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特点。方法:入组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发育青少年68例,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基础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总分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及正常发育组(Ps<0.05),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发育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间复杂表情识别任务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均存在面部表情识别缺陷,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为基础和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而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精神分裂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青少年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露 刘芮杉 +2 位作者 廖娟 李宏伟 卓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4,180,共8页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AOS)属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范畴,是指发病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精神分裂症,与成人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相比,其症状更不典型,程度更严重,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差,并且其病因及发病...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AOS)属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范畴,是指发病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精神分裂症,与成人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相比,其症状更不典型,程度更严重,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差,并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是一种操作便捷、无创客观且受试者易于配合的MRI技术,它能够从局部和整体反映脑神经元的自发性活动情况,为AOS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从功能分离分析和功能整合分析两方面展开,围绕rs-fMRI在AOS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一定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齐拉西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志刚 李素水 +5 位作者 宋丽华 安荣利 李军涛 郭年春 王斌 薛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7例13~18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49例与利培酮组48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药物的有效性;采...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7例13~18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49例与利培酮组48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药物的有效性;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血清泌乳素、糖代谢、脂代谢等测查数据评估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5.7%,利培酮组有效率87.5%,两组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8.69,9.82;P<0.001),且两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0,P>0.05)。齐拉西酮组未发现月经紊乱及体重增加;利培酮组发现11例月经紊乱(χ2=12.67,P=0.0001),8例体重增加(χ2=8.71,P<0.005),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齐拉西酮组明显少于利培酮组(χ2=4.62,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利培酮 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催乳素变化 被引量:50
15
作者 汪毅 甘明远 +2 位作者 刘华清 崔静怡 王志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索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对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17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组进行8周的帕利哌酮缓释片或阿立哌唑治疗,治疗8周后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合用阿立哌唑片5 mg/d继... 目的:探索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对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17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组进行8周的帕利哌酮缓释片或阿立哌唑治疗,治疗8周后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合用阿立哌唑片5 mg/d继续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PANSS总分均低于基线(均P<0.05)。治疗4、8周后,两组间PANSS总分及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疗4、8周后的催乳素水平高于治疗前[(36.7±14.1)nmol/L,(57.7±23.5)nmol/L vs.(19.8±4.5)nmol/L,均P<0.01],阿立哌唑组治疗4、8周后的催乳素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8.4)nmol/L,(16.1±9.9)nmol/L vs.(17.8±9.0)nmol/L,均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合用阿立哌唑治疗4周后的催乳素水平较合用前[(36.3±26.4)nmol/L vs.(57.7±23.5)nmol/L],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23.9±17.0)nmol/L vs.(36.3±26.4)nmol/L]下降(均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阿立哌唑均可以有效缓解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症状,和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比较,阿立哌唑不增加患者的催乳素水平而且可以降低帕利哌酮缓释片所致的催乳素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哌酮缓释片 阿立哌唑 催乳素 精神分裂症 首发
下载PDF
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雷杰鹏 杨丽 +1 位作者 张轶杰 张体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精神病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8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甲组27例、乙组30例及丙组28例。甲组予以帕...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精神病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8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甲组27例、乙组30例及丙组28例。甲组予以帕利哌酮治疗,乙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丙组予以利培酮治疗。3组均持续给药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PANSS评分、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PNASS评分低于乙组、丙组,甲组、丙组PSP评分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后,3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比较,帕利哌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更佳,可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儿童 青少年 帕利哌酮 阿立哌唑 利培酮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英丽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平邑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平邑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治疗的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各项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应用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韧性,提高其护理依从性,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心理沟通技巧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护理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智 余建英 +1 位作者 银燕 陶科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究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方法:招募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98名(研究组)与健康对照者98名(对照组)。对患儿父母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病耻感;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 目的:探究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方法:招募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98名(研究组)与健康对照者98名(对照组)。对患儿父母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病耻感;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其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将病耻感各维度得分与中点分比较,并比较两组间的HHI、CD-RISC和SSRS评分。结果:患儿父母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总分、病耻感应对量表(CO)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SRF)总分和误解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中点分(P均<0.05)。研究组HHI、CD-RISC及S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病耻感较高,希望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状态 首发 儿童青少年 父母
下载PDF
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春林 潘伟刚 +1 位作者 马俊芳 李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4期2451-245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新入院379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及头部CT资料,分为头部CT正常组(340例)与头部CT异常组(39例)。观察青少年首发...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新入院379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及头部CT资料,分为头部CT正常组(340例)与头部CT异常组(39例)。观察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部CT异常的发生率和脑结构异常类型,分析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者39例,头部CT异常率为10.3%,其中脑室扩大17例(43.6%),脑沟增宽11例(28.2%),大枕大池7例(17.9%),蛛网膜囊肿4例(10.3%)。与头部CT正常者相比,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部CT异常者年龄更小,母孕期异常(早产、剖宫产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部CT异常者,脑结构异常的发生与年龄负相关(r=-0.31,P<0.01),与母孕期异常正相关(r=0.19,P<0.01);脑结构异常类型与性别、家族史、临床表现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并且脑结构异常者起病年龄更小、母孕期异常更多,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可能为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脑结构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特点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高岩 李仁军 +6 位作者 刘金同 季加翠 薛继芳 甄茹 张燕 陈旭 殷爱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37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研究组)和23名健康儿童青少年(对照组),共治疗8周。采用韦氏成人/儿童智力测验(WAIS/WISC)、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为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37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研究组)和23名健康儿童青少年(对照组),共治疗8周。采用韦氏成人/儿童智力测验(WAIS/WISC)、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为评价工具分析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对病情及治疗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其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WAIS/WISC总分和MCCB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4周末仅WAIS/WISC智测的图片排列量表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WAIS/WISC的知识、图片排列分测验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MCCB中的空间广度、言语流畅性、情绪管理能力分测验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一定损害,经治疗后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认知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