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建生 胡钻平 +2 位作者 麦伟珍 陈伍岭 黎学君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2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了解主动招募的方法增加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站城区捐血中心作为主动招募组与献血服务科血源组作为自愿献血组的招募方法进行比较,主动招募组采用主动的电话招募、短信招募、采... 目的了解主动招募的方法增加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站城区捐血中心作为主动招募组与献血服务科血源组作为自愿献血组的招募方法进行比较,主动招募组采用主动的电话招募、短信招募、采血现场动员招募方式,招募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自愿献血组采用随机等候的方式招募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比较两组的招募效果。结果通过主动招募的主动招募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成功率为17.2%,自愿献血组为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招募组的招募方式中,电话招募占81%、短信招募占13%、现场动员招募占6%,以电话招募的方式最为有效。结论随着我市单采血小板用量的不断上升,积极拓展新的血源是缓解用血紧张的唯一办法,主动的招募方法特别是电话招募在增加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主动招募 首次 再保留
下载PDF
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燕銮 江顺琴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血站2019年7—12月进行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设为研究组;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平均献血26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血站2019年7—12月进行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设为研究组;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00例,平均献血26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疏导,对比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评分、SAS评分、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SAS评分(34.68±3.56)分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45.67±3.11)分(t=56.947,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95.17±3.11)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1.85±4.22)分(t=62.239,P<0.05);研究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83%)与对照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其采取心理疏导,能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焦虑情况,提升献血者对于护士的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献血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疏导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锁涛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8期50-50,54,共2页
目的:探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方法及再保留方法。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站捐血中心献血者654例设为观察组,择取同期献血服务科献血者43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行主动招募法,对照组行随机等候招募法,比较两组招募结果... 目的:探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方法及再保留方法。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站捐血中心献血者654例设为观察组,择取同期献血服务科献血者43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行主动招募法,对照组行随机等候招募法,比较两组招募结果,分析有效的招募方式。结果:观察组招募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以电话招募方式成功率占比7.3%,显著高于其他招募方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采血小板用量逐渐增加,需要拓展新血源以缓解当前的用血紧张情况,因此应实施电话招募等主动招募方式提升招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动员方法 再保留方法
下载PDF
心理护理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国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龙雪芳 卢丽霞 +1 位作者 骆小青 郭演媚 《哈尔滨医药》 2016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探究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站首次单采血小板120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献血者组内比较,护理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献血者组间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献血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增加献血者的热情,可以在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心理分析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分析
6
作者 钟官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方法 钦州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献血者为观察指标,按照不同招募方式分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与主动招募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遵循献血者自愿,采用随机等候方式招募... 探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方法 钦州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献血者为观察指标,按照不同招募方式分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与主动招募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遵循献血者自愿,采用随机等候方式招募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主动招募组采用主动招募方式包括现场动员招募、短信招募、电话招募等,观察动员效果。结果 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总献血人数224名,其中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比54.46%,主动招募组总献血人数224名,其中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比64.73%,差异有意义(P<0.05);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流失人数占比多于主动招募组,保留回头献血人数占比少于主动招募组,差异有意义(P<0.01);224名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流失人数79名,原因包括工作繁忙30名,占比37.97%,离开当地20名,占比25.32%,更换手机号19名,占比24.05%,其他10名,占比12.66%;主动招募组共计招募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145名,以现场动员招募为主,占比51.03%,其次为短信招募13.79%,电话招募35.17%,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主动招募可拓宽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来源,提高招募成功率,减少流失情况,为固定献血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动员 再保留
下载PDF
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
7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2 位作者 刘静怡 刘东 谢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试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并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进行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确认阳性14例,阳性率为0.155%,重复献血者确认阳性16例,阳性率为0.027%,二者间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3,P<0.05)。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及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的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36、1.357,P>0.05);不同性别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4.986,P<0.05);不同学历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12.049,P<0.05)。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为1/275851。结论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HIV残余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初次献血、低学历、男性人群;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前端征询、筛查,以及定期对献血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优化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可进一步降低重庆地区经血小板输注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残余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重复献血者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1例
8
作者 胡婷婷 王后云 +2 位作者 徐小雯 王芳 杨俊鸿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40-945,共6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方法依据文献证据制定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过程1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方法依据文献证据制定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过程1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复习。结果通过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施行护理干预后,献血者感受良好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未再出现红细胞溢出,血小板成功采集。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系统性总结红细胞溢出的发生率、原理、原因、处理方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方法等。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红细胞溢出偶有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可帮助血站工作人员快速鉴别出原因并正确处理,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以获得良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红细胞溢出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特征及招募策略分析
9
作者 王中立 朱晓红 +1 位作者 张燕 王亚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2012—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捐献血小板的献血量、献血人数以及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年献血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因素数据变化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2012—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捐献血小板的献血量、献血人数以及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年献血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因素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地区2012—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5%;年献血人数2012—2017年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2%,2018年骤降,2018—2021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8%;2012—2021年献血人群男女献血者比为1.72∶1~2.99∶1,呈缓步上升趋势;2012—2021年单采献血人群中年献血一次和年献血多次(两次及两次以上)比为2.58∶1~0.83∶1,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2013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40~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2014—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18~3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结论持续扩充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是加大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重点关注30~40岁、女性以及年献血一次此三类人群的招募,可以促进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建立;以上两个方面可有效结合、互相促进,可显著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人群特征 献血者招募
下载PDF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亚娟 朱晓红 +2 位作者 张燕 王中立 席寒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48 779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48 779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继续献血的情况、献血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影响因素,并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与未发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95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献血不良反应人群中有29例初次献血者,后续有12例继续参加献血;其中重复献血者为66例,后续有42例继续参加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献血者流失率为43%,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在献血者身高、体质量等指标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和未发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发生率高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例献血不良反应中,B类献血不良反应占比最高,高于A类和C类。结论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B类献血不良反应最常见,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有关,提高献血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及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有利于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复检检测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元锋 吴晓玲 赵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不同献血次数做回顾性分析比较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筛查:1)2019至2021年初筛(ALT+HBsAg)不合格率为12.98%(2403/18510),其中ALT不合格率依次为13.19%(712/5398)、13.33%(873/6549)和11.05%(725/6563),2021年与其余两年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HBsAg不合格率依次为0.43%(23/5398)、0.66%(43/6549)和0.41%(27/6563),2021年与2019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2020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2019至2021年复检(ALT+HBsAg)不合格率为0.26%(40/15412),其中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20%(9/4410)、0.06%(3/5387)和0.07%(4/5615),HBsAg不合格率分别为0.18%(8/4410)、0.20%(11/5387)和0.09%(5/5615)(均为P>0.05);3)复检ALT不合格中68.75%(11/16)为初筛ALT≥45 U/L,复检ELISA HBsAg不合格中91.67%(22/24)是单试剂阳性。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ALT临界值设定为<45 U/L可以有效降低复检不合格率,仅对初次献血者做HBsAg筛查可降低检测成本。根据当地经血液传染病流行情况,献血前可增加相应指标的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筛查模式 检测策略 ALT/HBsAg初筛阳性率 复检阳性率 ELISA NAT
下载PDF
献血者凝血状态对其捐献的单采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影响
12
作者 刘宇健 李晓帆 +5 位作者 林绮文 陈大伟 冯凡凡 钟慧斌 张文春 聂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时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数≥3次并从未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始(此次单采血小板)前,2组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lus)检测外周血Plt、MPV、PDW、Pct、P-LCR等血小板基本参数,使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速率(α)、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凝血指数(CI)等TEG参数。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检测参数的差异。结果实验与对照组除CI为0.48±1.00 vs-0.99±1.96(P<0.05)外,所有血小板基本参数及其他TEG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献血者自身凝血状态可能是引发其单采血小板出现体外聚集现象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体外聚集 献血者凝血状态 单采血小板 凝血指数(CI) 血小板参数 血细胞分离机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护理研究
13
作者 石洪飞 肖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09-112,共4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成分输血理念的深入,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开展成分血液采血,对献血者做好护理工作已成为采供血系统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尤其是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而言,需要医护人员重视做好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成分输血理念的深入,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开展成分血液采血,对献血者做好护理工作已成为采供血系统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尤其是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而言,需要医护人员重视做好采血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管理,保障成分血液的采血安全。本文对首次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护理研究,探讨保障献血者的献血安全,重视做好积极的护理工作,让献血者在采集过程中感受到成分献血的安全和舒适,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 单采血小板 献血护理
下载PDF
温州地区2020—2021年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欣欣 李建道 林皕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2期26-27,共2页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温州地区2020—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8787人献血前的血液初筛检测数据,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ALT、乳糜血、Hb/红细胞压积(H...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温州地区2020—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8787人献血前的血液初筛检测数据,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ALT、乳糜血、Hb/红细胞压积(HCT)、PLT计数、WBC计数的不合格情况。结果血液初筛不合格率11.9%(2231/18787),其中2020年为12.8%(1178/9235),2021年为11.0%(1053/9552)。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5.0%)、乳糜血(2.7%)、WBC计数(2.2%)、Hb/HCT(1.5%)、PLT计数(1.4%)、HBsAg(0.2%)、TP-Ab(0.04%)。男性ALT、乳糜血、PLT计数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女性Hb/HCT不合格率高于男性,WBC计数、HBsAg、TP-Ab不合格率男女接近。首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4.5%和10.8%,各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首次献血者均高于再次献血者。结论温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ALT异常、乳糜血和WBC计数异常,首次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应根据不同人群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液初筛 不合格 献血者
下载PDF
台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特点和招募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洁 颜香云 +1 位作者 陈婉屏 卢智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6期561-562,565,共3页
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 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常性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血液安全,本次研究对2019~2021年台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献血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临床需求 血液安全 献血者招募 招募策略 再次献血 台州地区 保留策略
下载PDF
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佟阳 陈志华 +1 位作者 朱才琴 谢雨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 了解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23年1—5月昆山市血站及乐山市中心血站共400名全血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结果 回... 目的 了解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23年1—5月昆山市血站及乐山市中心血站共400名全血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386名全血献血者中,177名愿意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比为45.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献血不良反应、对血小板的了解状况、家庭成员对献血态度是影响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对血小板的了解状况及家庭成员对献血态度是影响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血站应对全血献血者人群进行针对性、策略性招募,扩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群体,满足临床血小板供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意愿
下载PDF
初次及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等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胤 刘妍妍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血常规等指标是否有差异以及固定献血者首次、第10次、第20次之间血常规等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2021年期间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数据,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WBC、RBC、Hb...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血常规等指标是否有差异以及固定献血者首次、第10次、第20次之间血常规等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2021年期间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数据,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WBC、RBC、Hb、Hct、PLT、ALT等。结果固定献血者较初次献血者:WBC、RBC、Hb、Hct、PLT、AL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首次献血与第10次献血,WBC、RBC、Hb、Hct、PLT、AL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五项指标在首次与第20次的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献血者血常规的WBC、RBC、Hb、Hct、PLT、ALT指标相比初次献血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 初次献血者 血常规
下载PDF
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蒋玉林(综述) 黄文娟(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575-2578,共4页
单采血小板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和预防患者出血,还能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等,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随着其重要性的增加,血小板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但血小板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多为固定... 单采血小板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和预防患者出血,还能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等,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随着其重要性的增加,血小板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但血小板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多为固定献血者,应该重点关注这部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该文从单采血小板献血对献血者机体淋巴细胞、血小板、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血清铁蛋白的影响,以及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繁 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19
作者 相平 张然 +2 位作者 刘建静 李丽 刘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73-1078,共6页
单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单采血小板主要来源于固定献血者的捐献,然而单采血小板是否会造成献血者铁缺乏观点尚不完全统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铁营养状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 单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单采血小板主要来源于固定献血者的捐献,然而单采血小板是否会造成献血者铁缺乏观点尚不完全统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铁营养状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普遍存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捐献过程中,伴随红细胞的丢失,长期累积可能造成铁代谢负平衡,出现缺铁性贫血,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造成献血者流失。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营养状态的重视,通过增强补铁重要性的健康宣教、开展铁缺乏检测项目、延长献血间隔和/或补充铁剂等多方面的措施,探索可预测个性化献血间隔和补铁策略的计算模型,预防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寻求一种平衡方法,使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和保障血液充足供应有机结合起来。本文详细梳理国内外文献,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的原因及危害、检测方法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做一综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献血关爱措施,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的献血者管理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铁缺乏 血清铁蛋白 铁代谢
下载PDF
南宁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蛋白调查分析
20
作者 罗秋梅 苏武锦 +5 位作者 彭绍静 庞栋 梁进恒 周燕 陈洋 莫秋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S02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南宁地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以下简称献血者)血清铁蛋白(SF)浓度,分析献血者SF水平,为科学制定适合本地区献血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地区的献血者1250例(男性904例、女性346例)为研究对象,按性别、献血次数、... 目的通过检测南宁地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以下简称献血者)血清铁蛋白(SF)浓度,分析献血者SF水平,为科学制定适合本地区献血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地区的献血者1250例(男性904例、女性346例)为研究对象,按性别、献血次数、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进行分组,运用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分析献血者SF浓度变化及低值率分布的情况。结果男性及女性献血者的SF浓度随献血次数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SF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BMI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P<0.05);女性SF浓度在年龄、BMI组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SF低值发生率为7.52%,男性(5.97%)低于女性(11.56%)(P<0.05),且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呈线性增高趋势(P<0.05),而在年龄、BMI组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供血机构对于多次频繁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应定期监测其SF值,特别是女性和大龄偏廋男性,若其SF值低于正常范围应当延长其献血间隔并给予铁剂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铁蛋白 铁缺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