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溶栓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目的观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溶栓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变化、短期预后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溶栓前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溶栓治疗后6~24 h MMP-9水平呈上升趋势,均高于溶栓前(P<0.05);溶栓后72 h明显下降,但高于溶栓前(P<0.05);观察组静脉溶栓后6~72 h 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7 d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46.88%,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90 d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65.63%,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0.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溶栓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13%,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90.63%,对照组生存率为7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MMP-9水平,改善病人长期预后。展开更多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136例,进行机械取栓根据是否...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136例,进行机械取栓根据是否获得首次通过效应将其分为首次通过组(n=41)以及未首次通过组(n=95)。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PTX3的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三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判定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对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结果首次通过组的预后情况良好率高于未首次通过组(56.10%vs 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37)。与未首次通过组相比,首次通过组的年龄(59.38±5.12岁)、高血压比例(43.90%)、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3.58±4.16分)以及血清PTX3水平(1.21±0.32 ng/L)均低于未首次通过组(63.45±7.61岁,65.26%,15.75±5.13分,1.71±0.4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3.129,5.395,2.389,6.944,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年龄较小[OR(95%CI):0.859(0.752~0.982)]、无高血压[OR(95%CI):0.672(0.480~0.942)]、入院NIHSS评分下降[OR(95%CI):0.867(0.781~0.962)]以及血清PTX3水平下降[OR(95%CI):0.558(0.326~0.954)]均是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影响因素(Waldχ^(2)值=4.997,5.238,7.280,4.543,均P<0.05)。经过三个月随访,预后良好组的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1.28±0.39 ng/L vs 1.65±0.43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1,P<0.001)。经ROC分析显示,血清PTX3对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85(0.703~0.866)和0.734(0.651~0.80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8 ng/L和1.56 ng/L。结论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机械取栓获得首次通过效应利于短期预后,血清PTX3的表达情况与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密切相关,且该指标对患者能否获得首次通过效应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AIS病例资料,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53...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AIS病例资料,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53例)和未出血组(84例)。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血压、发病到治疗时间、WMH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H(OR=2.796,95%CI:1.450-5.391)是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WMH是影响AIS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中重度WMH病人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溶栓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变化、短期预后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溶栓前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溶栓治疗后6~24 h MMP-9水平呈上升趋势,均高于溶栓前(P<0.05);溶栓后72 h明显下降,但高于溶栓前(P<0.05);观察组静脉溶栓后6~72 h 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7 d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46.88%,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90 d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65.63%,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0.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溶栓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13%,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90.63%,对照组生存率为7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MMP-9水平,改善病人长期预后。
文摘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8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136例,进行机械取栓根据是否获得首次通过效应将其分为首次通过组(n=41)以及未首次通过组(n=95)。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PTX3的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三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判定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对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结果首次通过组的预后情况良好率高于未首次通过组(56.10%vs 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37)。与未首次通过组相比,首次通过组的年龄(59.38±5.12岁)、高血压比例(43.90%)、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3.58±4.16分)以及血清PTX3水平(1.21±0.32 ng/L)均低于未首次通过组(63.45±7.61岁,65.26%,15.75±5.13分,1.71±0.4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3.129,5.395,2.389,6.944,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年龄较小[OR(95%CI):0.859(0.752~0.982)]、无高血压[OR(95%CI):0.672(0.480~0.942)]、入院NIHSS评分下降[OR(95%CI):0.867(0.781~0.962)]以及血清PTX3水平下降[OR(95%CI):0.558(0.326~0.954)]均是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影响因素(Waldχ^(2)值=4.997,5.238,7.280,4.543,均P<0.05)。经过三个月随访,预后良好组的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1.28±0.39 ng/L vs 1.65±0.43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1,P<0.001)。经ROC分析显示,血清PTX3对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85(0.703~0.866)和0.734(0.651~0.80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8 ng/L和1.56 ng/L。结论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机械取栓获得首次通过效应利于短期预后,血清PTX3的表达情况与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首次通过效应密切相关,且该指标对患者能否获得首次通过效应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文摘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AIS病例资料,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53例)和未出血组(84例)。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血压、发病到治疗时间、WMH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H(OR=2.796,95%CI:1.450-5.391)是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WMH是影响AIS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中重度WMH病人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